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7008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论文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区域特征及其带动效应 【摘要】研究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越然趋势o构建成都城市经济圈,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和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带动发展思路。【关键词】成都城市经济圈;区域特征;带动效应2007年6月7日,成都、重庆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圈”必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京

2、津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成都城市经济圈是成渝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好成都城市经济圈,强化以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带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这也将会对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l成都城市经济圈的界定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圈层结构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11核心层成都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层一般指的是成都市整个城市实体空间地域。目前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都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层可能相对稳定在含三环路以内。12紧密层通常来看,紧密层指的是以成都城心地域为中心,半径30一50公里的地域。其空间范围包括双流、新都、郫县、温江、龙泉驿的

3、全部区域以及青白江、新津、崇州、彭州、都江堰等地的部分区域。这一圈层与成都的车程距离在30分钟以内,受成都辐射影响最大,与成都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在成都经济圈的未来发展中,这一圈层与核心层高度互动、一体化,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的区域。因此,也被称为“半小时经济圈”。13辐射层一个大城市对另一些中小城市的辐射能力所达及的区域范围称为辐射层。根据大城市的经济势能、中小城市的经济势能以及两个城市的经济距离的不同,又可以把辐射层进一步划分为:近辐射层和远辐射层。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近辐射层是指以成都城心地域为中心,半径50150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城市为结点的地域范围。近辐射层中的中小城市

4、主要包括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简阳、资阳等。这些城市通过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与成都相连,车程距离在一个半小时以内,与核心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远辐射层是指以成都城心地域为中心,半径150300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城市为结点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泸州、内江、自贡、宜宾等4个城市。从成都的城市辐射力以及相关城市的经济势能、空间可达性等因素来看,远辐射层受成都城市辐射力的影响较近辐射层小,而且具有一定辐射排斥力。因为一般来讲,城市的产业结构越完整、空间聚合度越好,则其对来自于更高等级城市的辐射排斥力越强。泸州、自贡、宜宾等属川南地区,已成为四川第二个层级的城镇与工业密集区,因此完全融入

5、成都城市经济圈比其他近辐射层中的城市要难。2成都城市经济圈的现状和基本特征21成都城市经济圈的现状成都城市经济圈是以成都作为核心城市逐步向外扩展的环状区域经济结构。目前成都的城市格局为“一主七卫”(1个主成区和7个卫星城)的大成都市。随着成都市市区的扩大,在形成半小时城市圈基础上,向外扩展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圈,从而使成都经济圈成为在西部地区中在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产业群规模、经济结构和城镇聚积度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优势的经济圈。211在经济总体规模上成都城市经济圈是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区域的人口密集,国内生产总值

6、、工业总产值在整个四川省中占绝对比重,十分有利于实现经济一体化。统计表明,2007年四川省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西部12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为43630亿元,成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3244亿元,占四川省全省的3324,占西部12省市GDP总值的76。212在产业群规模上成都城市经济圈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企业群、市场群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目前,已形成食品、机械、电子信息等几大支柱产业,涌现了长虹、新希望、地奥、二重等一大批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荷花池、红牌楼、金府、二仙桥等一大批年交易额上lO亿元的专业交易市场。成都城市经济圈内的产业群、企业群和市场群的整个交汇作用和良性互动,客观

7、上大大推动着整个城市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进程。213在经济结构上就经济结构而言,成都的经济发展目前已走上“退二,进三”的良性发展道路。即减少第二产业的投入,加快发展以科技教育、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旅游业、信息等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圈核心的成都市的经济结构的高级化,正在对周边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214在城镇聚集程度上从城镇聚集程度看,成都城市经济圈是四川省城镇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以成都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以宝成、成昆、成渝、达成铁路、成绵、成乐、成雅、成南、成渝高速公路为轴线,分布着德阳、绵阳、绵竹、什邡、江油、遂宁、资阳、简阳、乐山、眉山、雅安等

8、一系列大中小城市,高密度地聚集在一个地域。城市高密度的组合,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必定推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但是,目前成都城市经济圈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地区产业机构趋同现象日益严重。虽然成都城市经济圈域各城市经济发展都有侧重,但由于成都平原地区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同,受地方经济利益推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区内各城市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现象日益严重,正在走向严重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第二,城市化水平过低。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成都城市圈8城市地区(包括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城市化比例(非农业人口总人口)非常低,•仅为2578,虽然市区人

9、口城市化比例较高,为42,但仍然大大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过低,严重影响到经济圈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发挥,非常不利于成都整个大城市经济圈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第三,行政分割导致各自为政。从成都城市经济圈内各城市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分割局面。这样一来,必然制约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阻碍了城市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发展。22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基本特征首先,经济中心突出。在整个城市经济圈中成都市区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已具备成为整个圈域经济的核心和支撑点。其次,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城市经济圈的经济特征。圈域内以成都市为核心,各城市在诸多方面相互融合和互补,形成

10、生产要素的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城市化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再次,空间可达性高。成都城市经济圈以成都为中心,利用圈内密集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中心和经济圈周围的城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保持了较高的空间可达性。最后,聚集程度高。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这里高度集聚。这种集聚效应促使城市产业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因此带来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发达,最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3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及其带动效应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就是指以经济圈的核心成都市为中心,圈内各中

11、等城市为副中心,向圈内各地区产生的城市辐射力所达及的范围。也就会导致经济圈中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所产生的辐射效应。这一效应具有整合性、聚集性的特点,是成都城市经济圈带动成都周边卫星城镇建设,促进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有力体现。31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带动效应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带动效应,就是要充分发挥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最具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圈紧密层快速交通、物流、信息、金融等四大网络的建设,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区域经济。换句话说,就是推动四川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以及产业群体的形成,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间的空间

12、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群体的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的优势。从而,成都城市经济圈内各城市可获得以下共同利益:第一,可以推动区域内贸易更快增长,并将区域内贸易同国际贸易高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成都城市经济圈地区的进出口条件。第二,可以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完善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既从总体上提高全区域的资源利用率,又从个体上提高各城市的资源利用率。第三,可以缩小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共同繁荣。32成都城市经济圈对成都周边卫星城镇建设的带动效应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卫星城镇建设的

13、带动效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功能外溢区。应该看作是在成都的城市辐射效应影响下在经济圈内培育有着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新的生产力布局点在经济圈发展过程中,卫星城镇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突出,在圈内合作的基础上力量薄弱的城市必须突出自己的个性,以促进产业互补和人才的流动。321利用在城市经济圈内的区位优势发展房地产业和农业产业化例如,新都属于驰名中外的都江堰自流灌区,河渠密布,水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已实现标准化渠系村41个,总长840千米,村道绿化面积达50。全县机耕面积达90以上,连续被评为国家农机化先进县H1。利用这一自身地域优势,通过农业产业化,已形成了10

14、多个商品型农副产品基地和10大产加销农业产业化集团,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拥有“天府粮仓”之称。成都以西的温江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距成都18公里。县境内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被联合国批准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最适宜居家的生态性城市。因此政府应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广泛吸引客商参与城镇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带动温江房地产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温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322整合经济圈紧密层中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建立将短距离的农家旅游和长距离的风景名胜旅游相结合的特殊旅游服务体系。利用“假日经济”,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农家旅游已成为适应市民休闲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商

15、贸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如郫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已呈现出农家民俗、休闲娱乐、世界风情、古蜀文化于一体,点、线、片结合的城郊旅游发展格局。而拥有风景名胜的大邑县素有“西蜀望县”之美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距成都市45公里,成温邛高速公路(318国道)由东至西贯穿全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集森林、雪山、云海为一体,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带动相关的交通、餐饮、娱乐、休闲第三产业的发展。33成都城市经济圈对外圈城镇区域经济建设的带动效应事实上,要充分发挥成都城市经济圈的辐射效应,我们还应该考虑成都城市经济圈的外圈建设。当然这必然就会涉及到与其他行政区域的合作问题。换一个角

16、度看,我们可以把成都城市经济圈外圈看成是成都与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相邻行政区划城市之间建立都市带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任何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发展都不能完全独立进行,要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区域的整体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单靠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难以进行竞争的。城市经济圈外圈的建设就是要把成都经济联系紧密的地区,如德阳、绵阳、乐山、资阳、遂宁等与成都的发展联系起来。统一的城市经济圈可以让地方跳出自身局限,从更广、更高的角度来解决地方的发展问题;统一的成都城市经济圈,要求我们从整体、全局的角度考虑,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区位优势,进行功

17、能定位,发挥地方最大的比较优势;最终形成一个“由点到面”和“由面及点”的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增长带。331统一的城市经济圈有利于建设产业集群,形成“由点到面”的产业结构在统一的城市经济圈中发展产业集群,各大中城市就能够明确分工,利用自由优势壮大特有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城市经济圈中形成没有重复建设的互补的产业“面”。如此以来,利用各自经济优势,成都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家具、服装等产业集群;绵阳可重点发展家电电子等产业集群;德阳可重点发展重型机械等产业集群;乐山可重点发展旅游、建筑陶瓷等产业集群;雅安可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集群;遂宁可重点发展纺织产业等产业集群;眉山可重点发展诗书文

18、化、食品等产业集群、资阳可重点发展铁路机车等产业集群;泸州可重点发展以建设西部化工城为突破口的新型工业集群。这样,在统一的城市经济圈中各大中城市有了明确分工,既避免了产业的重复建设又促进了经济圈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最终使经济走向一体化。332统一的城市经济圈有利于各大中城市经济增长点的产业联合,形成“由面及点”的产业带在统一的城市经济圈中仅有“由点到面”的产业结构还不行,那只是经济圈中孤立的产业集群。除此还要发挥好城市经济圈的整合效应,从产业“面”上联结各孤立的产业“点”,以形成产业集合优势。例如,“成德绵”西部制造业基地的打造,就体现了“由面及点”的产业集合优势。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有成都飞机

19、公司等一批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德阳是我国重型成套技术装备、大型成套发电装备和重要的国防装备基地,有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电机股份公司,东方汽轮机公司“三架重工业马车”带动着357家装备企业集聚发展;绵阳是著名的电子工业城市,有亚洲乃至世界顶尖级的科研院所和一大批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三线军工制造企业。2006年召开的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工作会决定加强成德绵三市的重装产业带建设,预计到2010年,将建成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重装城市产业群。除此之外,成、德、绵是四川经济最为发达、最富活力的区域。3个城市约占了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成、德、绵GDP总额超过5339亿元,占去年四川

20、省125063亿元GDP的约43,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70,其中制造业就占了96。三个城市中德阳的装备制造业实力最强。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9,支撑德阳成为四川省第二工业重镇,也使德阳成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其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三个城市的产业又有着互补性。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而德阳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又可为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提供装备保障。因此,成、德、绵三城市的制造业的强烈互补性,十分有利于将

21、三城构造成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中心。目前,三城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软环境的支持,建立一条“快速通道”将三地的装备制造业连接起来。333统一的城市经济圈有利于构筑统一大市场,推进产业整合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在商贸方面、市场建设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与周边的城市进一步密切衔接,构筑一个更大的更统一的大市场。具体地说,就是以成都为中心,联合周边城市,发展统一的辐射全国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市场。目前来看,城市经济圈的辐射效应有利于统一发展大型百货和超市等商业形态,向周边城市扩散农产品市场,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农产品批发网络;有利于统一发展旅游业

22、,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包括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碧峰峡等著名景点的成都经济大旅游圈。【参考文献】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徐清梅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问题,2002(1):19204戴宾,等成都都市圈的战略规划研究R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20065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71736德阳市统计局德阳统计年鉴(2008)z】中国统计出版社作者简介:陈艺(1979一),女,四川达州人,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城乡统筹与区域发展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