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第一章 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2第二章 通则性及强制性规定4第三章 寮步镇用地性质14第四章 用地强度管制28第五章 道路交通36第六章 市政工程43第七章 园林绿化53第八章 公共设施58第九章 广告招牌宣传牌63第一章 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1.1 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定。村庄规划区,是指村庄建成区和因村庄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庄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总体规划中划定。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
2、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2 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2.1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1.2.2 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使村庄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1.2.3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1.2.4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
3、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1.2.5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第十条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1.3 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城镇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村庄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村庄规划分为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1.4 村庄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村庄总体规划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4.1 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
4、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1.4.2 规定各地块建设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1.4.3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1.4.4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1.4.5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1.4.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1.5 村庄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1.5.1 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1.5.2 村庄总体规划
5、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村庄总体规划图纸。图纸比例1/1000-1/2000。1.6 村庄建设规划,应当在村庄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的各项建设。村庄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6.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1.6.2 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1.6.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6.4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6.5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1.6.6 竖向规划设计;1.6.7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1.7 村庄建设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1.7.1 村庄建设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1.7.2 村庄建设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
6、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第二章 通则性及强制性规定1.建筑容量控制指标1.1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规定执行。1.2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筑基地之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表2-1规定适当调整。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上限指标表 表2-1建筑容 区位量指标建筑基地类型一
7、 般 用 地建筑密度%容积率独立式住宅低层 150.40 联排式住宅低层 200.60居住建筑多层 251.50高层 202.50一般办公建筑多层 302.00高层 254.00公寓式办公建筑、旅馆多层 302.00高层 304.00商业金融建筑多层 352.00商层 355.00工业建筑(一般通用厂房)低层 351.00多层 301.50公共绿地参照建设部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1.3 建筑基地面积小于或等于3万平方米的高、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和高、多层公共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已批准的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其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表2
8、-1的规定执行。1.4 表2-1规定的指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1.5 对未列入表2-1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2-1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1.6 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1.6.1 低层居住建筑为500平方米;1.6.2 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
9、建筑为1000平方米;1.6.3 高层公共建筑为5000平方米。1.7 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1.8 旧城改造地区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2-2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百分之二十。表2-2核定建筑容积率FAR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小于21.0大于、等于2,小于41.5大于、等于4,小于62.0大于、等于62.5核定建筑容积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表2-1和本
10、章的有关规定确定。1.9 旧城建筑密集地区,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居住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提高,但建筑间距等要求仍须符合第四章的规定。1.10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下列规定:1.11 廊道的净宽度不大于6米,廊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少于5.5米;但穿越小于18米宽的城市道路的廊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少于4.6米。2.建筑间距2.1 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2.2 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筑用地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
11、定:2.2.1 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2.2.1.1 朝向为南北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下同,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2.2.1.2 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以内(不含45度),下同,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2.2.2 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东西向的间距在市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7倍。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的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2米;山墙宽度大于12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2.3 多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2.2.3.1 当两幢建筑
12、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2.3.2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2.2.3.3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3 多层居住建筑底层有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的,其间距计算不得扣除底层高度。2.4 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的0.5倍(在旧区,不小于0.4倍);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4米。点式居住建筑的东(西)侧居室有窗户的,其与相邻居住建筑东西问的间距不适用前款规定的山墙间距,应按2.2条的有关规定控制。2.5 在第一类居住用
13、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2.6 对建筑密集的旧城进行改造,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造的多、低层居住建筑,其间距按2.2条规定执行确有困难的,可按以下规定适当缩小:2.6.1 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朝向为南北向的,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朝向为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的0.7倍。2.6.2 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南北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东西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2.6.3 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
14、筑高度的0.8借。2.7 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独立式住宅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两小时;与其他居住建筑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7.1 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2.7.1.1 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在旧区,不小于0.4倍),且其最小值为24米;2.7.1.2 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1米。2.7.2 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2.7.2.1 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
15、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4米;2.7.2.2 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18米。2.7.3 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当山墙宽度小于16米时的间距不小于15米。当山墙宽度大于或等于12米时,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2.7.4 高层居住建筑山墙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符合本条规定的,可不受2.2条至2.6条规定的限制。2.8 在符合2.2条至第2.7条规定的前提下,平行布置的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为9米,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9米,多、低层居住
16、建筑与其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米。按2.2条、2.7条规定计算出的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如大于多、低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的,在同等条件下可按较小的间距控制,但须符合2.7条规定的日照条件。2.9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2.9.1 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2.2条至第2.9条的规定控制;2.9.2 非居住建筑(第2.10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2.11条的规定控制。2.9.3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居住建筑山墙有居室窗户的,其山墙间距按第2.4条、第2.7条有关规定控制
17、。2.10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文教卫生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在旧城进行改建的,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2.11 非居住建筑(第2.10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的0.8倍和消防间距控制。3.建筑物退让3.1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3.2 沿建筑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接
18、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3.2.1 各类建筑的离界距离,按表2-3规定的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控制,但不得小于最小距离。表2-3离界 建筑类别距离建筑朝向居住建筑建筑物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m)主要朝向低 层0.55多 层0.59高 层0.2515次要朝向低 层0.253多 层0.255高 层0.12593.2.2 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第(一)项离界距离的规定外,须同时符合第四章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3.2.3 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其最小值为5米。3.3 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按表2-4执行表2-4道路红线宽度(m)建筑最
19、小退让距离(m)退让距离带的使用功能 (商业或其他公共建筑)快速干道60140按辅路退让24m辅助路 11m绿带 6035无辅路 35m绿带城市主干道501520l5m时:10m绿带 5m硬质景观带20m时:15m绿带 5m硬质景观带城市次干道401510m绿带 5m硬质景观带3615城市支路24 8105m绿带 3m硬质景观带1863m绿带 3m硬质景观带其他道路1863m绿带 3m硬质景观带硬质景观带里允许安排停车、人行道、坐椅、雕塑、喷水池、灯杆、旗杆、指示牌等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绿化带除道路开口外,可以种植绿化装饰。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架设市政缆线,埋设市政管道。3.4 新建影剧院
20、、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范围内,应增设集散广场,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3.5 高层建筑主楼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下列规定控制:3.5.1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60米的,不得小于15米;3.5.2 建筑高度大于60米、小于或等于100米,不得小于20米;3.5.3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应相应加大后退距离,具体标准由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3.6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满足第3.3条的要
21、求外,还必须满足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要求。3.7 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也不允许建筑突出物,包括台阶、平台窗井及地下建筑等。雨篷、招牌、灯饰等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3.8 沿排洪渠两侧(有规划道路的除外)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排洪渠规划红线的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7米。3.9 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规定如下:3.9.1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一般地区各级电压的架空电力线路,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10千伏 5米110千伏 10米
22、220千伏 15米500千伏 20米市区城镇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宽度可略小于上述规定,具体标准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电力管理部门确定。3.9.2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直埋电缆线路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不小于0.75米。4.建筑物的高度控制4.1 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4.2 高层建筑在数量上实行宏观总量控制,相对集中建设。其中18层以上高层建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得多于3幢。4.3 对下列建筑的层数限定:(1)低层住宅: 不超过三层。(2)多层住宅: 四层至六层,当第六层楼面在
23、登高16米以内时允许设第七层,设第七层的住宅不适用(GBJ9686)规范第3.1.6条附注。(3)中学教学楼: 不得超过五层。(4)小学教学楼: 不得超过四层。(5)幼儿园、托儿所: 不得超过三层。4.4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4.5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4.5.1 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l.5倍,即:H1.5(WS)4.5.2 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A1.5L(WS);
24、式中: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即45度)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L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见附录二第6款)4.6 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直接临接或跨路临接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二分之一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5.建筑基地的绿地5.1 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绿地率控制指标按表2-5执行。表2-5项门类别代 号绿地率(%)工业区M35行政办公C14
25、0金融商业C230文化娱乐宾馆C350体育C450医疗C540学校、科研C640一类居住用地Rl40二类居住用地R235注:绿地面积的计算规则按国家标准GB5018093规定计算确定5.2 3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区,其集中绿地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5.3 在居住用地中,除满足上述绿地率的控制指标外,还应有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绿地、组团中心绿地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其最小规模应符合表2-6规定。表2-6集中公共绿地名称最小规模(公顷)要 求居住区中心绿地2.0可以有绿篱或通透分隔小区中心绿地0.4开放式组团中心绿地
26、0.04不少于1/3绿地面积在规定建筑间距范围外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不低于组团绿地的标准,且宽度不得小于8米。6.建筑基地出入口和停车位控制6.1 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规定如下:6.1.1 建筑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应在基地周边等级最低的道路上安排。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开设多个机动车出入口的,则应根据道路等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6.1.2 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距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应满足表2-7要求。表2-7建筑基地出口 相交道路 位置的距离 性质建筑基地所 (m)临道路性质主干道次干道支 路小区道路主 干 道160135100100次 干 道160135100 70支 路 70 70
27、70 70小区通路 70 70注:均以自相交道路直线段延长线的交点算起。6.2 建设工程实施附属停车位指标控制。本规定中的停车位指标系指各类建筑工程的最小配建数。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必须保证相应的停车位,否则,不予审批。室内停车位应承担80%。露天停车位须在总图中表示,且必须首先确保庭园绿化用地。停车库(场)须与主体建筑工程同时施工,同时使用。6.3 停车位控制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确定,其他各型车辆的停车位,按表2-8相应的换算系数计算:表2-8车型微型汽牢小型汽车中型汽车普通汽车铰接车换算系数0.71.02.02.53.56.4 建筑工程附属停车位指标按表2-9控制。表2-9类
28、 别单 位指 标1一类住宅车位户12二类住宅车位户0.53三类住宅车位户0.14市属行政办公车位100m2建筑面积0.85非市属办公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6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图书馆车位100m2建筑面积0.57文化活动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18会议、礼党车位100座49剧场、市级电影院车位100座410一般电影院车位100座11.511大型体育场车位100座4.05.012中小型体育场车位100座2.02.513大中专院校车位100学生0.714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22.515疗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416商场车位100m2营业面积1.02.017农贸市场车位100m
29、2建筑面积0.30.4518饭店、酒家车位100m2建筑面积1.82.419高中档旅馆车位客房0.30.420普通旅馆、招待所车位客房0.10.221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4522客运港口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3423货运港口车位100辆标准车151824长途汽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3425检查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1226旅游区度假村车位1公顷游览面积6827公园车位1公顷游览面积1.21.528工业厂房车位100m2建筑面积0.1除各单位提供以上配建停车场外,有关部门应在市场、商业区、体育馆、影剧院、城市公园、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附近安排社会停车场,在中、小学、幼儿园用
30、地旁安排小型人、车流集散广场。6.5 停车位面积机动车露天停车场 2530m2车位室内停车库 3035m2车位机动车路边停车带 1620m2车位6.6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基地原则上不得修建围墙,若因特殊需要修建围墙的,如政府部门、公安政法机构、医院、学校、专业工厂、仓库、图书馆、展览馆等建筑以及实行封闭管理模式的居住区等,必须申报并获得批准方可修建。围墙一律按通透、半通透并配置绿化的要求建设,且高度不得超过1.8米。沿规划路的围墙需退离道路红线,设在绿化带内侧。第三章 寮步镇用地性质寮步镇位于东莞市中部,东与东坑镇、大朗镇相邻,西与附城镇相接,南靠大岭山镇,北部与茶山镇相连,现辖29个行政村(
31、居委会),全镇土地面积85.9 km2。根据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土地按用途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1991年,全镇耕地面积约为31.1km2,至1996年减少为12.92km2,平均每年以16.11%的速度递减。从1994年划定的24.35km2的全镇农田保护区面积与1996年12.92km2的耕地面积两个数字的比较,农
32、田保护区的设立并没有阻止住大量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据有关方面估计,平均每年仍有约1.3km2的耕地被占用。与此相应的是,土地开发用于非农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19811986年间全镇非农建设用地只有0.11 km2,至1991年,全镇建设用地约为8.86km2,随着经济的迅速起飞,至1996年全镇建设用地增加到21.07km2;从1991年至1996年五年间非农建设用地平均每年递增18.9%。若根据这一发展速度,至2000年,全镇建设用地应为42 km2,约占全镇总面积的近50%,而实地勘察中我们发现,大量的土地被平整而未建近于荒地,寮步镇现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应该大于50%。考
33、虑寮步镇本地农业人口中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农用地年年递减、建设用地每年递增的实际情况,寮步镇的土地利用主要是非农建设性质,因此在本规定中只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方面技术指标加以规范。1. 建设用地分类寮步镇村镇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共分九大类,三十一中类,二十九小类。寮步镇村镇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3-1的规定。寮步镇村镇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 表3-1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类别代号类别名称大类中类小类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R1乡村居住用地S1道路用地R2城市居住用地S11主干道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S12次干道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S13支路用地C2文化
34、娱乐用地S2广场用地C21图书展览用地S21交通广场用地C22广播电视用地S2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C23影剧院用地S2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C24文化活动中心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C3医疗卫生U1供应设施用地C4科研教育U11供水用地C5商业性公共设施U12供电用地C51商业用地U13供气用地C52金融业用地U2交通设施用地C53服务业用地U21公共交通用地C54旅馆业用地U22货运交通用地C55集市用地U23其它交通设施用地C56商业性办公用地U3消防设施用地C57旅游区用地U4邮电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U5环境卫生设施用地M1乡村工业用地U51雨污处理用地M2城市工业用地U52粪便垃圾处理用地W仓储
35、用地U6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W1 普通仓库用地U7殡葬设施用地W2 特种仓库用地U8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防洪)W3堆放场地G绿化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G1公共绿地T1高速公路用地G11公园T2一、二、三级公路用地G12街头绿地T3长途客运站用地G2生产防护绿地(续表3-1)类别代号类别名称类别代号类别名称大类中类小类大类中类小类G21园林生产绿地E2农业生产设施用地G22防护绿地、组团隔离绿带E3弃置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E4发展备用地E1水域1.1 居住用地1.1.1 居住用地包括乡村居住用地和城市居住用地。1.1.2 乡村居住用地是村民自建住房的居住用地,包括乡村居住自留地和自然村历史居住用地。1
36、.1.3 城市居住用地是为了满足各村镇城市化的发展需要,为“三来一补”企业和大工业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包括为外来人口的居住用地。1.1.4 暂住区是指在居住用地中,用于安排寮步镇外来人口的临时性住宅区。1.2 公共设施用地1.2.1 寮步镇村镇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科研教育用地、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1.2.2 行政办公用地指行政、党派、团体等办公用地。1.2.3 文化娱乐用地,指提供作文化事业和村镇配建娱乐设施的用地,包括图书展览用地、广播电视用地、影剧院用地和文化活动中心用地。1.2.4 图书展览用地为村镇配建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和纪念馆等用地。1.
37、2.4.1 广播电视用地为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转播台、差转台等用地。1.2.4.2 影剧院用地为村镇配建的电影院、剧场等演出场所用地。1.2.4.3 文化活动中心用地包括村镇配建的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用地。1.2.5 医疗卫生用地,指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休疗养和急救设施等用地。1.2.6 科研教育用地,指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及各类高、中级专业学校、成人学校等用地。1.2.7 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集市及商业性办公、旅游区等开发项目用地。1.2.7.1 商业用地包括综合百货商店、商场和经营各种食品、服装、纺织品、医药、日用杂货、五金杂货
38、、五金交电、文化体育、工艺美术等专业零售批发商店及其附属的小型工场、车间和仓库等用地,可分为生活用品批发零售业用地、生产资料批发零售业用地和市场用地。1.2.7.2 金融业用地,包括银行及分理处、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用地。1.2.7.3 服务业用地,包括各类服务行业用地。1.2.7.4 旅馆业用地,包括宾馆、旅馆、招待所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1.2.7.5 集市用地,包括集市贸易的专业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施用地。1.2.7.6 商业性办公用地,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各种办公楼、写字楼和商业性展览设施用地。1.2.7.7 旅游区用地,如特种公园、旅游度假村等开发项目
39、用地及独立地段的游乐场、舞厅、俱乐部等用地。1.3 工业用地1.3.1 工业用地指在寮步村镇中的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道路、仓储等用地。1.3.2 工业用地可分为乡村工业用地和城市工业用地。1.3.3 乡村工业用地属寮步村镇的自用工业用地,寮步各村镇经济发展公司和各自然村自用工业地均在乡村工业用地内确定。乡村工业用地以一类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缝纫、电子、工艺品等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纺织、食品、医药制造、小型机械等。 三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惩干扰和污染的工
40、业用地,如采掘、冶金、化学、造纸、制革、建材、印染、大中型机械制造等工业用地。为主,控制二类工业,不允许建设三类工业。1.3.4 城市工业用地是寮步各村镇引进三来一补、内联企业和大工业区规划的用地,包括高新技术园区用地。1.4 仓储用地1.4.1 仓储用地是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道路、绿化等设施用地。1.4.2 普通仓库用地是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仓储用地。1.4.3 特种仓库用地是对交通、设备、用地有特殊要求或对村镇安全、卫生有影响的仓库用地。1.4.4 堆放场地是指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储物用地。1.5 对外交通用地1.5.1 寮步镇各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地包
41、括高速公路用地,一、二、三级公路用地,长途客运站用地及输水管渠用地。1.5.2 高速公路用地还应包括高速公路配套的公厕、电话亭、加油站、休息购物用地。1.5.3 一、二、三级公路用地应包括公厕、休息购物用地。1.6 道路广场用地1.6.1 道路广场用地包括道路用地和广场用地。1.6.2 寮步村镇道路用地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用地等各种道路及交叉路口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道路用地。1.6.3 广场用地包括交通广场用地、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交通广场用地是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游憩集会广场是以游憩、纪念和集会等为主的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是公共使用的停车场和
42、停车库用地,不包括其它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1.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7.1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应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消防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7.2 供应设施用地包括供水、供电、供燃气等设施用地。供水用地是指独立地段的水厂及其附属构筑物用地,包括泵房和调压站等用地;供电用地指变电站所、高压塔等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地面实际用途归类。1.7.3 消防设施用地,包括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设施用地。1.7.4 邮电设
43、施用地分为邮政设施用地和电信用地。邮政设施用地包括邮政系统和非邮政系统的邮政设施用地;电信用地包括传呼业、电话、微波、通信等电信设施用地。1.7.5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分为雨水、污水处理用地和粪便垃圾处理用地。雨水、污水处理用地是指雨水、污水泵站、排渍站、处理厂和地面专用排水管廊等用地。粪便垃圾处理用地包括粪便、垃圾的收集、转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1.7.6 交通设施用地分为公共交通用地、货运交通用地、加油站用地及其它交通设施用地。公共交通用地是指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的停车场、保养场、车辆段和首末站等用地;货运交通用地是指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除加油站用地外,还有教练场、汽车维修站等其它交通设施用地。1.7.7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是指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