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125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规划的基本背景第一节 区域宏观环境一、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变化1加入WTO意味着机遇、挑战,同时意味着世界一些主流发展理念、规划思想的导入融入世界,更要求城市结构符合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维护、山水园林风貌等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2温岭市经济、人口等要素流动性大,开放功能强加入WTO后,其开放度不断扩大,使得温岭市域对外联系的通道与接口对城市的影响加大,尤其是与具有国际性、区际性口岸性质的港口城市联系日益重要。上海、宁波、温州、台州等港口是吸引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外在影响因素。二、浙江省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省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化区域正在形成。尤其是沪杭甬都

2、市连绵区、温台都市连绵区在全省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温岭位于甬、温两大中心城市之间,是沿海开放地带的前岸,是其中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有较大优势的城市。三、台州市域的发展战略1建设大城市、大港口、大交通、大工业是台州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选择。甬台温高速通道与台州沿海大通道将台州南北资源与经济整合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发展整体。2温岭市地处台州市南部城镇与经济密集地区,市域支柱产业与台州市大工业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台州市大工业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3随着台州中心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温岭市应作为最邻近中心城区与港口的城市,充分融入台州都市区地域,承担区域产业基地与设施基地功能。四、相邻区县的崛起1台州市区的

3、发展,尤其是紧邻的路桥区作为台州新市区后,功能、地位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2玉环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同时大麦屿港作为台州港的重要组成,并可能承担温州港的部分功能,作为近邻的温岭市,压力与竞争不可忽视。第二节 温岭市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内部结构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温岭经济经历的是一段快速增长时期,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至2000年,全市GDP达179.9亿元(当年价),人均15841元,二十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8%和22.8%。根据有关研究,连续10年以上、增长率在10%以上的城市或区域,在经过该时段的发展后,将进入一个结构变异时期,经济的

4、量变产生了社会、空间的质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产业内部构成变化看,二十多年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具有阶段结构性变化的年份是1993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中(31.4:50.0:18.6),第二产业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该年人均GDP3500元,首次出现工业经济比重超过农业,进入工业化社会发展时期,IIIIII(I、II、III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下同);1994年第三产业经济亦超过农业(28.4:42.3:29.3,该年人均GDP6200元),IIIIII。目前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仍表现为以工业经济发展为重点,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产业更为巩固、第二产业为

5、主导、第三产业加快的格局。产业结构向工业化中、后期演变将使得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这一过程有可能比前几次变化所经历的时段更长,工业经济在近、中期仍是温岭产业结构的重点。从工业内部构成看,温岭市工业支柱行业的变化与工业化阶段相应,从食品、服装及轻型工业向汽摩及零部件、水泵、空分机等机械电器工业转移,行业资本密集程度加大,也更依赖于资金、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这一切为在资金、信息、人才集聚中心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的同时,也对工业集聚空间、龙头企业的培育、城市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出新要求。支柱行业的变化也影响着温岭市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在更广泛的小城

6、镇展开。2000年全部工业产值中(1990提不变价),500万以下及非国有工业产值占66.6%,显示了温岭市工业化过程中的行业与企业集中程度仍嫌不足。温岭市经济主要指标增长过程年份1980198519901995200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55.513.297.117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2595471233879115841三次产业结构-44.7:36.2:19.124.7:45.5:29.814.3:52.6:33.1温岭市经济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年份19801985198519901990199519952000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17.119.149.013.1人均国

7、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117.648.112.5温岭市工业支柱行业变化年份工业行业产值比重前六位排序1990199520001食品及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机械工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3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皮革、毛皮及羽绒制品业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6缝纫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注:1995年占全部工业产值(现行价新规定计算)的7.0%,2000年占16.6%。食品及饮料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2%。其中1995年水产品加工业占食品饮料行业产值的6

8、6.9%,2000年占80.6%。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就业结构的非农化,2000年温岭市达73%,随着工业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与城市化发展,就业重心将可能更大程度上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的就业结构使得城市发展更加重要。根据有关资料与统计,2000年温岭市城市化达40%左右,按一般经验,已进入城市化的第二阶段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时期又可分为二个次阶段,即3050%与5070%。对于前一时期,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集聚,人口、要素迅速向城市集聚,有可能产生城市吸纳力小于集聚量的状况;后一时期是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展时期,既消化前一段时间的要素集聚,又提升城市的生产服务功能,促使城市中心区迅速形成

9、。2001年,温岭市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表现为:一是中心城市市区的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建立起城市的街道管辖体制;二是扩大了中心镇的地域范围;三是撤并了一批仍处于乡集镇状态的农村中心地型城镇,以培育小城镇功能,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在区域划分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必须看到,市区、泽国、大溪等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城市分区仍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原有小城镇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产业基地具有相对的完善性,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潜力,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行政区划的原有基础。从城市空间布局看,随着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可达性提高使得原先已经高密度分布的人口与城镇向城市化的空间高级形式“城市带”演变。据统计

10、,温岭市人口密度达1230人/km2(“五普”人口),城镇空间之间距离大多不超过5km。尤其在市区泽国大溪“大三角”区内,城市之间已首尾相邻,石大线、104线、76省道复线将各城镇之间通勤距离车行时间仅在20分钟以内,“大三角城市区域”初具雏形。“大三角”城市区域内,由温岭新市区与泽国新城区沿泽坎线、石大线分布的“太泽城市带”中,市区、泽国、横峰、牧屿等城市已形成较为紧密的结构关系,城市发展应从都市区与城市带出发进行整合与协调。随着城市区域的形成,温岭市同时也面临欠发达地区功能的培育,沿海小城镇总体而言处于温岭的欠发达地区,城镇之间联系少、城镇功能弱,除渔港功能、水产品加工具有明显的区际特色外

11、,其他功能相对较弱,缺乏特色,面临着加快发展,重塑功能的内在发展要求。温岭东部城镇发展最具弹性与变数的是海洋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洋经济浪潮的到来,生物基因技术、海洋新型材料技术等有可能为东部城镇的发展创造机遇。东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滩涂资源,将成为温岭城市化发展中重要的农业基地。随着效益农业(渔业)发展,城镇的近郊农副产品基地功能将有所提高。第三节 城市发展机遇与前景一、经济高速增长为城市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2000年底,人均15841元,财政收入达13.48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01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9元。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指标分别是1990年13.6和12.8倍。

12、温岭市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其中的工业是城市二产发展的主导产业。温岭市的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及支柱产业与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化工、环保产品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温岭市工业集聚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及市民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变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根据温岭市“十五”计划,预计至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6万元,约3100美元。按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3000美元的地区将在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消费价值观等多方面产生质的变化,如生活方式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消费从以彩电、

13、空调等为主向以汽车、住房等为主转变等,这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机遇。二、产业空间重组对城市空间结构提出新要求温岭经济结构、产业空间面临重大转型和大调整。从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看,工业集聚、功能创新成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温岭的产业基地多依托市区及各级城镇,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得产业基地在空间上越来越密切,交通可达性提高与行政区划调整使产业基地的空间重组成为现实。就一般而言,城市产业空间重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业区建设,是城市迅速拉大规模与框架的关键;二是城市中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的重要组成;三是科教基地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开发;四是物流园区建设,既为工业发展服

14、务,更提高城市的要素集散能力,完善流通体系。作为工业占主导的城市,其产业空间重组应突出支柱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并将之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增长极”,在城市新区中培育几个启动型项目,如大型企业集团、重大公共设施、重大交通设施等。三、区域交通大格局的建设,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外部条件上海、宁波、温州、台州港、大麦屿港的开发,沿海地区将进入一个拓展全球市场、占领国内市场时期,港口陆域集疏运通道大大改善,这是温岭经济面向全球的重要窗口。全省4小时交通圈的形成为温岭开放型经济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温岭城市与4小时交通圈的结点联系方向引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温岭与区外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交往更加紧

15、密。台州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延展温岭的经济腹地,作为一直遥居台州经济发展前茅的温岭市可以更大范围利用市域资源优势,吸引要素的集聚。温岭半小时交通圈,温岭市域公路网络的完善提高了市域各城镇的可达性,尤以“大三角”城市区域成为城市通勤地域,“半小时交通圈”与更短时间的市区泽国、大溪交通使得温岭城市的区域结构与组团城市结构成为可能。第四节 发展中的问题一、市域发展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市域东、西部城镇,无论是经济还是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东部城镇缺乏发展轴线的引导,与城市经济的主通道缺乏联系,尤其是东部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不畅顺。二、城市综合功能相对不足温岭城市尚未形成

16、现代化的综合中心功能,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心区不明显、建设水平不高、集聚能力较低等方面,与其腹地的经济实力不相适应,难以起到中心带动作用。城市规模过小,现状温岭城市人口仅占全市人口的10.6%,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城市的综合效应。从目前的一般经验看,中心城市人口宜达到全市人口的30%以上,才会产生较强的区域中心功能。三、提升产业层次与集聚经济要素的空间引导机制薄弱目前较弱的城市服务功能状况使得经济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引导能力较弱,第三产业的水平相对较差,与工业化向中、后期推进中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撑体系要求不相适应。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规模较小档次较低,沿路发展乡村工业格局仍占显著地位

17、。产业集聚的空间不足。城市尚未建立起与其区域经济空间(产业分布与产业渠道)相协调的空间结构,城市受环境所限扩展受阻,主导方向未形成基础设施或重大项目的导向机制。四、城市对外联系通道系统混乱对外联系通道目前过多地依赖于S76公路,出入城市交通向南、向东、向西均没有建立起便捷的系统。对外公路交通局限在城市所处的山岙口地形环境之内,城市交通混合,难以实现交通的分工、截流功能。城市对外辐射系统相对较弱。五、城市自然环境特色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矛盾经过几年的发展,温岭城市扩展已面临北山、九龙汇等山水环境的制约,城市势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工程性措施来达到空间结构的转换。城市要发展,自然环境特色更要维持,构成今后

18、温岭城市发展中的最大矛盾,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合理的城市形态和适当的工程措施来解决。第五节 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1995年温岭市由武汉城建学院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一、行政区划调整2001年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温岭市在原33个乡镇基础上,重新组合成5个街道和11个镇。原横峰镇、石粘镇、锦屏镇纳入市区。在新城市行政范围内,兼顾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重新构筑城市空间框架。二、重新确定城市性质前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定位都局限在市域中心,工贸城市功能方向,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山水环境的融入,城市的山水环境特色更加突出,应重新确定城市性质。三、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温岭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之

19、一是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乡镇同时发展。市域内各乡镇,尤其是五个重镇及中心城市周边乡镇经济较为发达,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城乡空间在形式、品质、功能等存在很大矛盾,其协调发展成为较为棘手的问题。四、“大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在温岭、泽国、大溪“大三角”区域内,原有11个乡镇大多为温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大三确”区域内在土地利用、交通结构、生态空间等方面如何协调发展将是本次规划的工作重点。五、山水城市环境的塑造温岭城市未来主要发展空间处于水网密集区,如何在保证未来城市防洪安全、生态适宜的前提下,塑造其山水城市形象与特色也是本次规划的难点。第二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确定与

20、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周期一致。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节 规划依据1关于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 333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国家其他有关法规与技术规范。2国家、省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 1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 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

21、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 11号);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1);浙江省建设厅关于修订、调理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若干问题的通知(浙建规1998 45号);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委1999 41号)。3地方政府的重要文件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20年);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岭市现代化建设纲要;温岭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岭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第三节 规划的层次与范围根据温岭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与趋势,以温岭市城市化

22、与城镇发展特点出发,本次规划分三个层次:1温岭市域行政范围重点分析温岭的城市化方针与策略,提出温岭市域的城镇体系结构,协调市域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建设,并与相邻地区城市发展相衔接。陆域面积925平方千米。2“大三角”城市区域范围(城市规划区)本规划提出温岭、泽国、大溪地域作为温岭市的城市区域进行功能培育与建设协调,范围以温岭新市区、新的泽国镇、新的大溪镇用地为主,同时考虑与温峤、城南、坞根、石桥头等城镇发展在空间形态与结构的合理组合与协调。面积300平方千米。3温岭市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温岭市区规划建设用地、温峤镇区,以及城市周边的绿色空间用地。是温岭市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地域范围。面积120平方千米

23、。第四节 规划指导思想一、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综合发展原则经济的发展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城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社会效益的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三者缺一不可,城市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三方面的效益,才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施。因此,综合发展理念将贯穿本次规划的全过程。二、区域整体发展原则区域整体发展理念强调城市是区域的一部分,主张大中小城市相结合,城市与乡村相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本次规划将充分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理念,强调区域的整体发展与区域协作,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温岭城市的功

24、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对外交通干线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三、城市特色发展原则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生命力的源泉,在城市发展中必须保持其鲜明特色。本次规划强调建设高品位、特色鲜明的城市;强调城市功能定位的特色化,这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提高区域地位的根本;强调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保护城市的人文特色,这是城市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是体现城市地域特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第五节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规划提出温岭、泽国、大溪地域作为温岭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范围以温岭新市区、新的泽国镇、新的大溪镇用地为主,同时考虑与温峤、城南、坞根、石桥头等城镇发展在空

25、间形态与生态保护的协调与组合。面积300平方千米。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摘要)第一节 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方针城镇人口规模并不是解释城镇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本次规划摒弃按城镇规模制定发展方针的思路,按以下条件确定城镇发展方针。1培育大中城市网络中的节点城市。成为不仅能够参与经济区域合作,而且是温岭市域经济发展的枢纽,是未来省内外大中城市网络向本市域延伸的承载体。2重视城镇密集地区的协调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后,城镇内各城区做到统一规划和协调建设,加强功能互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3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重视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注重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城市发展。4突出强调城市

26、发展与快速经济增长相适应,城市发展与工业化、基本建设投资相结合。二、城镇发展战略1继续加快温岭市区、泽国、大溪“大三角”城市区域的发展。1980年代以来,市区、泽国、大溪“大三角”地区,是全市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在温岭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市域的主要经济增长极,置于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地域分工的条件已为成熟。2整合市域城镇网络,再创东部城镇发展优势。温岭市域东部地区区位相对闭塞,周边没有中小城市的带动,与路桥专业市场间的公路交通起步较晚,联系极为不便,专业市场对本区的扩散影响也十分有限。为此,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利条件,是值得深思的课题。3保护山水滨海自

27、然环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19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政策的落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市场空前勃兴,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城乡人口在空间也出现重新配置。随之,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间关系也逐渐被破坏,新的格局有待于重新建立。第二节 城镇结构规划一、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现状按城镇规模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结构如下:温岭市域城镇体系分级现状级别城镇名称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工业总产值(亿元)一级温岭市区14.78148二级泽国7.2577三级大溪3.6370松门4.8335.7新河2.8637.7箬横2.5934.7四级石塘5.6522.4温峤1.06.1石桥头0.612.6五级城南1

28、.33.6滨海1.118.5坞根0.21.2注:(1)本人口数据为“五普”口径。(2)石塘由石塘、箬山、钓浜三渔业城镇组成,现状城镇聚居的以渔民为主。(3)职能规模用人均指标来衡量,职能强弱指职能规模与相应项平均之比。1现状特点(1) 城镇体系发展发育正常,结构较为均衡。分析城镇体系金字塔,根据城镇位序一规律法则,首位城镇的首位度为2.0,四城镇指数为0.94,城镇体系发育较为正常,并已由低级均衡状态向更高层次发展。(2) 城镇规模的扩大与城镇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分析1988年、1996年及2000年城镇单体的规模和工业产值状况,城镇规模的扩大与相应时期工业的发展相密相关,见表4-3。现状较高的工

29、业产值,为下一步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 快速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短时期内城镇人口自然增长满足不了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市域内外势必导致人口区域重置。相应的按户籍人口为标准的用地指标和用地规模并不十分准确地反映城镇人口规模。2规模等级规划根据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现状和城镇固有竞争力,确定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如下:温岭市城镇体系分级规划级别城镇名称城镇人口规模(万人)组合城区一级温岭市区40.045.0(温峤镇区部分纳入城区)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温峤镇区部分二级泽国16.018.0泽国、牧屿、联树大溪8.010.0大溪、山市、潘郎松门9.010.0松门、淋川、龙门新河6

30、.07.0新河、长屿、下塘箬横6.07.0箬横、东浦、高龙、贯庄三级石塘7.08.0上马、石塘、箬山、钓浜石桥头1.02.0石桥头城南2.03.0大闾、岙环滨海2.03.0火叉港、横河、新河坞根0.51.0坞根四级中心村0.30.5注:石塘人口在空间上进行重新组合。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1职能等级结构现状城镇职能等级一般以行政职能等级为基础,按照各城镇在市域发展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进行划分。现有的城镇行政职能等级分为市级和镇级。经济职能上,中心城市是综合发展城镇;泽国因工贸兴镇;大溪具有很强的工业发展实力。三镇(市区)组成的“大三角”地区对周边城镇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力。松门、石塘两镇渔业地位较为突

31、出,与之相联的水产品加工工业已具一定规模;新河、箬横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心,虽然工业等非农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但相对辖域内的广大农业地区,其工业经济地位不够突出,对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不足,其它如滨海、石桥、坞根等镇因固有区位条件所限,城镇起步较晚,城镇功能较弱。具体城镇职能如下:(1)温岭市区:以交通机械工业为主导的工贸城市,台州市副中心。(2)泽国(省列中心镇):温岭市域北部的对外窗口,市域副中心城市。以机电和制革工业为支柱的工贸型城镇。(3)大溪(省列中心镇):温岭市西部窗口城镇,机械、塑料制品工业发达的城镇。(4)松门(市列中心镇):温岭东南沿海水产品集散地,海港城镇。(5)新河:历史

32、文化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城镇,以轻工艺品制造等为特色产业的温岭市东北部地区的中心。(6)箬横:温岭东部地区的物贸中心。(7)石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渔港城镇。(8)温峤:温岭西部物资集散地和山区林木业加工服务基地。(9)石桥:温岭东南农牧业加工和服务基地。(10)城南:温岭南部山区林木业加工服务基地(11)滨海:温岭东北部沿海平原农业服务基地(12)坞根:浙江省革命老区和自然森林保护区,温岭西南牧渔业加工和服务基地。2职能结构规划按照温岭市城镇发展条件和城镇发展战略,结合现状城镇行政等级和职能结构特点,本着现状和未来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将温岭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见

33、下表。温岭市城镇体系职能等级规划职能结构城镇名称主要职能市域中心中心城市(温岭)浙江省重要的工贸城市,突出交通运输设备、机电及相应新兴工业,促进商贸、信息、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区块中心城镇泽国台州市域南部重要的工贸城市。大溪台州市域南部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工贸城镇。松门台州市域南部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新河台州市域南部风景旅游和特色工业城镇。箬横温岭东部地区重要的工贸城镇。一般镇(专业型城镇)石塘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渔港城镇。石桥头温岭东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中心城市近郊城镇。城南温岭南部山区林木加工服务基地。滨海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加工、服务基地。坞根旅游城镇,温岭西南竹木加工基地。198820

34、00年城市(镇、区)规模与经济变化情况年份名称1988年1996年2000年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工业总产值城镇人口建成区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城镇人口“五普”口径建成区面积工业总产值调整前各镇名称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调整前各镇指标合计中心城区大平街道4.85.694.114.872.32.759.4511.8320.4625.98.2214.788.012.0789.38148城东街道0.782.460.812.10.7城西街道0.6512.1石粘镇0.570.60.20.820

35、.60.951.180.8512.1横峰镇0.320.160.250.780.42.033.921.1233.7大溪大溪0.60.80.540.720.30.62.954.341.252.2110.1817.482.413.632.33.5340.470潘郎0.20.180.30.470.363.150.730.58.4山市0.920.64.150.490.7321.1太湖(乡)泽国泽国1.41.651.01.220.61.02.63.622.63.6310.9117.514.217.253.44.637.277.1联树0.190.331.20.270.35.0牧屿0.250.220.40.8

36、30.75.42.771.234.9新河新河1.31.81.01.40.30.451.93.361.12.065.6511.762.092.861.73.3520.937.7长屿0.50.40.150.70.614.10.581.011.8塘下0.760.352.010.190.655.0箬横箬横0.830.830.70.70.30.31.522.241.111.416.377.632.222.592.12.525.834.7东浦0.720.31.260.370.42.1高龙(乡)2.0贯庄4.82松门松门1.51.91.11.40.630.752.793.592.843.469.1311.8

37、34.044.832.94.127.235.7淋川0.40.30.120.80.622.70.791.28.0龙门(乡)0.5石塘石塘1.11.60.670.831.431.984.020.61.37.015.372.025.650.91.611.822.4箬山0.50.670.61.440.74.372.430.76.0钓浜0.64.01.20.44.6滨海横河0.170.150.220.581.842.940.371.110.30.454.28.5新街0.170.150.361.10.540.151.8镇海0.22.51石桥头石桥0.510.510.240.240.030.030.570.

38、570.480.481.41.40.610.610.70.72.612.61城南大闾0.640.280.10.671.480.370.670.21.110.691.30.250.71.83.6岙环0.640.280.10.810.300.910.610.41.1横山(乡)0.7坞根坞根(乡)1.21.2江厦四村温峤温峤0.70.70.50.50.220.221.531.530.70.73.03.01.01.01.21.26.16.1江厦(乡)部分注: 城镇人口数参照上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三、城镇空间结构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根据城镇体系演变历程,可以认为,温岭市域现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可以解构成

39、西部“人”字型、东部“1”字型和其它地区“星状”发展相结合的模式。(1)西部“人”字型空间结构沿“人”字型交通干线104国道、76省道构成城镇、经济、人口的高密集地区。(2)东部“1”字型空间结构从西北的新河至东南的石塘,为市域的二级城镇发展轴,其包括新河、塘下、箬横、淋川、松门、石塘。(3)依托“点轴”模式的“星状”结构。其包括撤扩并前的城南、石桥头、岙环、东浦、新街、横河、潘郎等镇,是农业发展服务型城镇,与农村经济结构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分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可以认为,温岭市域现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点轴”发展为主要特征,且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2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空

40、间结构均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这主要归咎于城镇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同。从撤扩并后各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看,城镇空间作如下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在原“点轴”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台州市沿海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形成多条轴线相交的“网络状”空间发展模式。1温岭市区泽国大溪形成的“大三角”地区,是温岭市域高度城镇化地区。三市(镇)城区首尾相连,是温岭市参与省内外城市职能分工的节点,在温岭市域内外地域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中的温岭市区泽国小城市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带与台州市区相连,是台州市域的发展主轴,向北可延伸至上海、宁波(随杭州湾大桥的建成)和杭州;温岭市区、大溪小城市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带,向西南

41、可以与温州城市发展轴相连。随着同三线与沿海铁路的规划与建设,“大三角”地区不仅与省内“外向型”港口城市联系便捷,而且能更好地接受国内中心城市的要素扩散,是温岭市域内最有条件发展的地区。2以“大三角”地区的大溪泽国东西横向城市带为起点,与东部的新河滨海等城镇组成的放射状发展轴,是台州市域南部主要东西向发展轴。3以“大三角”地区的大溪温岭市区为起点,向东南与石桥松门等形成又一条放射发展轴。4随着沿海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在“大三角”外围地区形成城南石桥箬横滨海城镇发展轴,此轴与台州市区东部(包括金清、横街、三甲等镇)发展轴相连,形成台州市域东部次一级的南北向发展轴。第三节 “大三角”地区城市(镇)协调

42、规划“大三角”地区土地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左右,其内的市区、泽国和大溪城区分别位于“大三角”顶端。历史上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形成不同的职能分工。市区为全市中心,交通运输设备、机电及相应新兴工业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地位;泽国为台州市区与其南部诸县(市)物资交往的交汇点,现状工贸相对发达;大溪的市域(温岭市域)对外交通集散功能将日渐突出,现状的工业经济职能也已显现。城镇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人口快速集聚,在全市中“大三角”地区的三个市(镇)发展势头明显强于其它地区城镇,这从人口空间变迁的情况也能反映(见本文第三章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至2020年,该地区城市(镇)人口将达7080万人之间,预计城市

43、(镇)建设用地为80平方公里,“大三角”地区的城市(镇)将呈现“相对紧凑”,而“整体松散”的多组团布局,为此其发展过程中,要相互协调。首先“大三角”三市(城)区的主要通道要相互衔接,除市域内外快速通道外,其它主要通道与三市(城)区的市心地区相连接,为此,大三角地区要解决两个层次的通道协调问题:(1)内外快速通道,包括石大一级公路、S76省道复线和西城大道其两侧辅道及留地更统一;(2)市区和城区间的主要通道,两城市(镇)之间有两条以上,其中部分线路可共用。其次,三个市(城)区建设过程中,内部组合城区相向和相对集中统一,避免无序扩张;第三,三市(城)区在相对集中紧凑发展过程中,统一协调非建设用地(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