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134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现代城市规划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19世纪20世纪转换之际的初创时期: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时期,主要是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针对城市中已经存在并日益加剧的城市问题或“城市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下一阶段相比较,这些探索基本上更多集中在思想性方面,强调思想的原创性,同时具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基础。各类知识分子,尤其是工程师、政府官员以及建筑师等都参与到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讨论之中,理论数量众多,探索性特征明显,并没有形成主导性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城市规划行为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卫生和住宅等方

2、面。(2)20世20年代至二次大战结束的理论准备时期: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逐步为现代建筑运动所主导,城市规划理论中社会改革思想逐步淡出,而建设和建筑的技术性内容不断强化,使之前形成的思想体系得到更多技术上和具体方法上的支撑,而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就逐步地转向到成为一项技术性的手段。这一时期由于经济上的大萧条和战争的原因,实践性的内容较少,主要的工作集中在理论积累和知识的完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在其中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广作用。到二次大战结束时期,现代城市规划的操作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3)二次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全面实践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后进入了城市

3、的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以提高生活标准、促进快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国家整体性干预社会经济发展为动力,现代城市规划在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确立的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在上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这一时期,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理论性的建设相对较少。在城市建设方面则以新城建设和城市内部的改造为主要内容,政府主导型的建设占据着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规划已经基本结合到城市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并随着城市规划职业化制度的推行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4)20世纪60年代后的反思与批判时期:经过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快速时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在实

4、践的过程中,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了在现代建筑运动主导下的城市规划体系的缺陷,因此针对已经形成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这些反思和批判补充和完善了原有体系,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二次大战结束后开始的经济持续增长出现了转折,能源危机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全球经济的衰退,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内城衰退愈加明显和环境恶化引起了关注,政治经济学思想开始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导致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大转变,促进了城市规划理论的大发展。 (5)20世纪80年代后的拓展与重建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衰退开始逐渐恢复,产业结构转型和新技术开始形成,在

5、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解决失业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性问题,社会意识形态转向更加强化市场作用的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城市规划更加关注城市的更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以社区发展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体制逐渐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全球化趋势加剧,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转变,在各类资源的全球化配置的同时,地方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成为获取全球资源的关键,因此,以大型项目建设为标志、以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开发为具体手段,提升城市竞争力、营造城市创新气氛和促进城市经营以及城市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主旋律。以上是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基本的阶段划

6、分,但是我们应当请楚,这里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仅仅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截然的分隔。因为,无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城市规划的发展,其中的很多内容既有可能是跨阶段性的也有可能还是交错发展的,从某种角度讲,它们既有连续的状态,也有突变的状态。赖丁总结的20世纪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框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20世纪20、30、40年代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变化工业化城市化战争经济衰退和重构战争和重建战后兴旺混合经济意见一致的政治学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城乡转变内城衰退经济衰退(和恢复)新技术混合经济统一体的崩溃政治、经济和环境变化的全

7、球化显著的政治问题公共健康社会动乱区域性失业郊区发展提高生活标准快速的发展种族主义和城市骚动经济发展的过剩失业公共部门的成绩记录欧洲一体化环境危机主要的规划行动住房公共卫生区域规划新城再开发内城政策 修复和保护 污染控制城市更新 农村政策更新可持续发展旗舰项目规划职业建筑师工程师独立特征的增长社团的规划师全能危机紧缩私有化再评价理论框架环境决定论自然生成的规划理论过程规划理论批评:组织理论福利 经济学激进的政治经济城市政治学社会学政治意识形态: 新右派 新左派协作规划批判性的(报复性的:环境经济学激进的政治生态 环境公正规划的概念化城市设计土地使用的公共部门导向总称的决策1政策实施2国家干预3

8、社区赋权1经济发展2社区赋权1场所创造2国家干预3社区赋权1、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早期极端残酷的剥削时代,很多怀有社会良知的先驱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并用思考或实践去憧憬着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国家与城市形态。推翻、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消除剥削的民主社会,被他们共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今天一般将这些早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于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莫尔(Thomas More,1478 1535)的“乌托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

9、826)、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等等。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自己的理想。法国人傅立叶提出的社会制度模式是以法朗吉(Phalanges)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形态,并精确地计算出法朗吉的最佳人数是1620 人,在这里根据劳动性质或种类的不同分成若干生产队,大家共住在一所大厦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劳动内容。英国人欧文甚至变卖自己富裕的家产而带着信徒们到美洲大陆去实践他的社会主义社区“新协和村”(New Harmony)。然而

1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理想的社会主义城市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却产生了重要的作用。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流行,1833 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形成的原因,该委员会于1842 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1844 年,成立了英国皇家工人阶级住房委员会,并于184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集、供水、道路等方面应负的责任。由此开始,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卫生法

11、规建立起一整套对卫生问题的控制手段。对工人住宅的重视也促成了一系列法规的通过,如1868 年的“贫民窟清理法”和1890 年的“工人住房法”等,这些法律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公司城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工人的居住条件、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力而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小型城镇。这类城镇在19 世纪中叶后在西方各国都有众多的实例, 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以后的田园城市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3、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的实践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中便已开始,法国Haussmann 进行的巴黎改建也属于美化城市的行动。但是作为一项普遍的“城市美化”运动则是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

12、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是1850 年代末开始的公园运动,在奥姆斯塔德的率领下,1859 年首先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种方式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他注意到18541860年间由于移民等原因,美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而且大城市的无规划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社会道德的败坏。他认为;风景建设是治疗这种病态的一种途径,城市公园能协助社会改革,使居民的物质和精

13、神生活由于接触自然而得到提高。在1859年奥氏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嗣后;又设计了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处的公园和园林系统。伯恩海姆(D.Burnham )所作的“芝加哥规划”(1909),被认为是第一份具有城市规模的总体规划。1893年为了纪念发现美洲400周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为此人们在芝加哥湖滨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式建筑,奢华的游憨绿地和广场。该博览会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看到规模宏大的规划可以在城市景观美化方面取到的成就。此后,芝加哥博览会的总规划建筑师丹尼尔H伯恩海姆又先后在旧金山、克里夫兰和芝加哥等市主持总体规划,并修订了华盛顿的规划及其他如城市

14、的景观现划,广场、林荫道、纪念物规划等等。影响所及,使二十世纪初规划总图或宏大的设计方案,一时竟成了美国先进城市的标志和宣传政治纲领、宣扬政绩“的方式之一。城市美化运动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 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的视觉美与和谐生活,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二、主要理论与实践1、早期探索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标志着近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

15、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象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用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一田园城市来作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按照的霍华德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整体思路形成过程大致是: (1)调查:首先以伦敦为对象展开了综合而深入的城市问题及原因调查; (2)分析: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有相互交织的有利因

16、素与不利因素,因此可以利用两者的优点形成一个城市磁体田园城市。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既可以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的宁静、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并认为这种城市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3)观念:霍华德认为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停止增长(“安于成为更大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其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附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即形成多中心复合的“城镇密集区”(Urban Cluster)。(4)模式: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

17、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中心城市5-6 万人,这样一组城市的总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每一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可以便捷地往来于它们之间。在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农业学院、疗养院等, 作为永久性保留的绿地。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一条环形的

18、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了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5)措施: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以图解的形式描述了理想城市的原型, 而且他还为实现这一设想进行了细致的考虑,他对资金的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收支、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以发展的条件。但是,城市中的所有土地必须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

19、有。(6)实践: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东北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该城市的设计是在霍华德的指导下由恩温(R. Unwin)和帕克(B. Parker)完成的。在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地形条件的情况下,该项设计较好地体现了霍华德的一些想法,其中的一些要素也基本上是按照霍华德提出的原型进行布置和安排的。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田园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城市规划、发展、建设模式,而不同于我们常说的以景观营建为重的“花园城市”。田园城市也不同于“卫星城市”,虽然田园城市是卫星城市的思想渊源,而且结构类

20、似,但本质区别在于:卫星城市中心城市与卫星城的规模、功能相差极为悬殊,是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一种疏解手段;而田园城市是一组中心城市与周边田园城市规模、功能相差不大的平衡组团。霍华德一直被视为西方近代规划史上的“第一人”。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L.芒福德曾经如此高度评价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0 世纪我们见到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成就:一是人类得以离开地面展翅翱翔于天空;一是当人们返回地面以后得以居住在最为美好的地方(田园城市)”,当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著作时,“不是看到它的边缘已经褪色, 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F.Osborn,1946)。概要而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

21、规划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 (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工业社会中出现的严峻、复杂的城市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从城市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出现了

22、许多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思想、理论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探讨。玛塔的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A.S.Matao 认为那种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1882年他提出了带型城市(Linear City),希望建立一个城市与自然始终可以保持亲密的接触不受其规模影响的新型模式。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紧靠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向两端延展,甚至可以横跨欧洲,“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

23、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带形城市理论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1940 年代中,前苏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研究,提出了带形工业城市等模式,并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在欧洲,哥本哈根(1948)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1971)的轴向延伸等都可以说是带形城市模式的发展。带形城市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特征限制也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因此一般除了特殊的原因外并不过多采用。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市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出现了大都市连绵带等带形的城镇群体空间形态。 从本质上讲,大都市连绵带与带形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4、前者是城镇群体空间形态, 而后者是单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前者强调的是在区域内形成各城市影响区的连绵,而后者强调的是一个城市建成区的连片发展。戈涅的工业城市工业城市的设想是法国建筑师戈涅于20 世纪初提出的,这一设想的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戈涅认为,工业已经成为主宰城市的力量而无法抗拒,现实的方式就是使城市结构去适应这种机器大生产社会的需要。城市的集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必须遵守一定的秩序。如果将城市中的各个要素依据城市本质要求而严格地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那么城市就会象一座运转良好的“机器”那样实现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城市中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他的工

25、业城市模式中,模仿机器零件一样将城市的各个功能部分按照其使用的需要和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分区并严格地按照某种秩序运行。戈涅的工业城市模式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后来L.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中的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也都有重要的影响。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19 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经济利益的过分追逐,在许多城市规划中也出现了死板僵硬的方格城市道路网、笔直漫长的街道、呆板乏味的建筑轮廓线,以及开敞空间的严重缺乏,因此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组织的批评与探索。1889 年奥地利建筑师西谛(C.Sitte)出

26、版了著名的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并实现与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西谛强调与“环境合作”,强调向自然学习,强调空间之间的视觉关系,强调多姿多彩的透视感。西谛关于城市形态研究,为近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二战前主要的思想与实践(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苏格兰生态学家格迪斯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

27、城市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在这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 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城市规划应当首先是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28、。他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他强调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 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 制定规划方案。因此,格迪斯被公认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

29、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2)社区、邻里单位理论美国建筑师C.佩里很早就认识到居住地域作为一种场所空间的内在社会文化涵义。他借用社会学中的“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思想(Neighbourhood Unit),并以此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城市的细胞(图3-7)。这种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邻里单位的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 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佩里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概念,而且是一种社会工程,它将帮助居民对所在的社区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邻里单位模式对后来直至今天世界

30、各国的居住区规划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广亩城市美国建筑师赖特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广亩城市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

31、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19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

32、亩城思想的体现。(4)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与霍华德的分散主义思想相反,现代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两种思想实际上代表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同时,这两种规划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而来改造整个社会。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

33、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在1922 年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集中主义城市。他提供了一个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

34、居民的花园住宅。城市的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1931年的“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是集中主义城市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

35、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城市的道路系统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建筑物的地面全部架空,城市的全部地面均可由行人支配。柯布西埃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36、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的城市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上述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并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这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之中。他的这些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到了1950年代初应邀主持印度的昌迪加尔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该项规划当时由于严格遵守雅典宪章的原则、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但是1960年代以后

37、,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功能理性规划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5)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如果说赖特、霍华德与柯布西耶的思想分别代表了城市分散主义、集中主义的两个极端模式,那么E.沙里宁的有机疏散(Organic Decentration)理论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折中。1943 年美国建筑师沙里宁出版了著名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阐述了他关于有机城市及有机疏散的思想,但事实上早在1918 年当他还在芬兰工作、生活的时候,这种思想就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应与此相一致的

38、,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由此,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衰败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

39、和新的使用价值。为了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办法, 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沙里宁进而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他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但是沙里宁有关分散的思想与霍华德、莱特等人都不同, 他将城市活动划分为日常性活动和偶然性活动,“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实现有机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他指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

40、而后一种方法则可以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换个角度讲,有机疏散就是把传统大城市那种拥挤成一整块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有机疏散思想对以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 起到了重要的影响。3、1945年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流变(1)相关理论: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1920年代,恩温(R.Unwin)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1924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

41、, 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 在其功能上强调中心城的疏解,因此往往被视作为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由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1944年,阿伯克隆比(P. Abercrombie)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二次大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

42、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最为典型(一般称为新城运动)。如今,卫星城(新城)已经成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功能协调的重要手段。Team10 思想及理论现代建筑师会议(CIAM)中的第10小组(Team10)1955年批判了CIAM 的旧思想、旧观念,提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关于城市建设的新观念,其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而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引入人们所创造的空间中去。Team10 还提出了极富后

43、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蔟群城市”。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19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大规模物质空间建设的结束,人们对空间内在社会、文化、精神的要求不断提高。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越来越多地引入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的内容,这与现代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理解愈趋综合化。城市环境不再仅仅被视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的问题,而且更应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1960年代在美国还出现了现代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概念,其将城市视作一包括时间变化在内的四维空间,情调人与空间的内在互动,强调景观设计对人们活动、心理感知的重要意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

44、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英国城市设计家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但正如当时城市设计的提出者所言:“城市设计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创造一门新的学科,而是对以前忽视空间人性关怀的一种弥补”。综上所述,城市设计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观念应该渗透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去。1990年代的多元的规划观到了1990年代,国际环境的转变、

45、生产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型等都使得城市问题极其复杂、变化莫测,已经没有一种理论、方法能够被运用来整体地认识城市、改造城市,多元思潮蓬勃兴起,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全球化、管治、可持续、文化等成为主导新时期规划思想的关键词。N.Tavlor 经过研究后,精辟地将199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列为五个方面:城市经济的衰退和复苏;超出传统阶级视野并在更广范围内讨论社会的公平;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响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回归对城市环境美学质量以及文化发展的需要;地方的民主控制和公众参与要求。这其中既有新环境催生的新规划思想的探索,也有对传统规划思想、规划

46、价值观的螺旋性上升认识。美国的Planning Commissioners Journel 杂志1999 年提出了21 世纪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九大趋势:1、开发者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合作。城市规划由以前的开放型规划走向环境整治型的规划,如划定各种鼓励开发区、引导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等,强调开发与保护相结合。2、对公众参与的日益重视。随着城市社团力量的壮大,非政府力量对城市规划的干预作用增强,出现了“城市管治”(Urban Governance )等思潮。3、网络空间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城市空间正在发生着新的、根本性的演变。4、更加紧凑的开发与混合使用的中心。随着

47、资源环境的趋紧,紧凑发展成为越来越主动的需求。而随着西方国家市中心的复兴,传统单一的商业中心转变为包容商业购物、娱乐、文化休闲等内容在内的综合中心。5、开放空间网络与绿色通道。网络化的空间、绿色的通道可以给城市发展、布局带来更大的弹性。当然网络化空间的形成也是因为郊区化、逆城市化的过程及信息、交通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并成为一种主动的需求。6、交通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拓展。交通通讯是城市物质环境结构的框架,现代城市规划受交通技术和方式发展的刺激,而将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布局视作城市规划的最基本构成要素。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推动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和发展。7、穷人和老龄人的需

48、求不断增长。随着社会极化的加剧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规划必须考虑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并满足相应产生的种种要求。8、市中心的复苏。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实施了有力的“再城市化”战略,通过对原有市中心地区的功能与环境改造,努力复苏、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市中心。9、区域合作不断受到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通过协作实行双赢战略,区域合作更加受到重视。(2)1945年以来规划理论两个范式的演变城镇规划从设计到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20年,将城镇规划本质上视为空间形态设计活动的理论,左右了英国的城镇规划理论和实践。事实表明,远在我们关注之前,那些被当作城镇规划的工作,被设定最适合由建筑师来完成,这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传统。其实,在建筑学和城镇规划之间这样的紧密关系,使两个学科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融为一体。所以,现在我们称为城镇规划的内容当时被看成建筑学,它们的惟一区别就是建筑被置于整个城镇的较大尺度上,还是城镇中较小的片区,而与单独的建筑不同。作为“建筑的延伸”的城镇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