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453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1.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1序言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是由天津空港加工区管委会投资建设,天津医科大学经营管理的综合性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将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的人才、科研优势,成为医疗技能和管理水平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34049.0平方米,设置病床1500张,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工程分期两建设,其中一期建设项目含急诊、门诊(按1500床设置)、医技、500张病床的住院部以及卫生防病站和卫生监督所(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二期建设项目为10

2、00张病床的住院部以及行政、后勤用房等。塑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景,突出现代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是本次设计的目标。1.2设计依据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文件 2010 年1 月18 日; 天津空港加工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处提供的设计条件、地形资料等;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国家计委、建设部、卫生部2008 年12 月颁发的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 ;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年6月征求意见稿);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0 一87 ) ;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一89 ) ;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

3、GJ50 一2001 )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 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一2006 年版);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IOO 一98 ) ; 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 一97 ) ; 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1.3规划理念通过对建设用地和周边环境的深入分析及项目要点的研究,国际医院所在区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地区,它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服务,因此要在设计中突显以下设计特点。-城市公共花园:结合基地西侧的护理学院,南侧的老年社区总体设计,围合出充满

4、阳光的绿色空间。医院的住院部大楼位于公园的北侧,避免了在公园留下大面积阴影的不良影响,同时病房全部是南向的。-紧凑功能区:以医技部和手术部为中心沿基地东侧展开门诊部建筑体量,沿环河东路的住院部大楼,努力创造一个明晰的功能流线,使之连接起各个区域,同时营造一个层次丰富的内部公共空间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医院的现代化水平并提升医院的医疗品质。1.4总体布局1.4.1场地策略规划用地范围内无大的高差起伏,较为平整对医院的设计较为有利。项目建设一期建设集中在基地东侧,二期建设向西延伸,基地南侧将形成大面积公园。1.4.2功能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和景观条件沿基地北侧展开住院病房,既满足最佳的景观朝向,又利于提高

5、土地集约利用率。以医技部,手术部等功能联系要求较高的部分为中心向东,向北布置了,急诊急救中心,门诊部,和传染病部等,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顺畅的医疗流线,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内部公共空间体系。1.4.3出入口设置与功能流线面向东六道的广场为主要人流出入口,即门诊、急诊、急救,东六道北部设有主要车行入口,并通过沿河通道联系住院出入口。沿东五道分别为物流和传染病部设置了单独的出入口。西侧住院大楼在南北西侧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以下是各主要流线:1 门诊流线2 急诊、急救流线3 机动车行流线4 探视流线5 行政办公流线6 供给流线7 污物流线8 消防流线9 消防登高面1.4.4分期建设安排:项目将分两期建设,

6、一期为门诊、部分医技和手术部、一栋住院楼及防病中心卫生监督所大楼,行政管理部。(VIP及国际病房)在门诊部顶层。一期后勤物流部分将在一期西侧地下部分利用下沉广场设置。二期为手术部及两栋住院部大楼、地下物流设备用房。住院部二层将设置公共服务区,行政管理用房及物流、食堂将调整到位。 整个院区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整套公共体系连接各个病区。既满足功能运行效率,又提供高品质的内部环境。1.5功能组织功能结合紧密的大型综合医院,需要通过合理的医院内部流线来组织,各层功能及医患流线、洁污流线分别如下:1.5.1.地下层平面地下层由地下车库、设备、后勤、运输场、食堂、病理科、医药库房、化验中心及物理运

7、动治疗中心、放射治疗中心组成。各治疗中心设病患等候区与一层门厅通过楼电梯联系,每个治疗单元外部设病患通道,医护通道设于治疗单元的内部。每个治疗单元中都有一到两个阳光庭院,所以地下层的光线条件及通风条件都等同于地上。医药库房及中心血库通过供应电梯与各层相关部门联系。病理科及太平间在西侧并有单独车辆停车库及出入口,与其他物流没有流线交叉。康复治疗中心设有运动治疗、水治疗、光治疗等治疗手段。食堂与南侧下沉广场相连,餐厅的就餐环境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下沉广场可以直接进入基地南侧的公园中。厨房与餐厅及后勤部分直接联系。地下车库在东侧,通过两条车行通道与东六道主入口侧联系。运输场是医院供给与排污的专

8、门场地,有独立的运输通道与独立的出入口。东侧是配给中心,北侧是污物排输中心。在地下的设计,没有影响到地面上的环境。每个部门的不可利用医疗垃圾及污物通过污梯进入地下垃圾临时储存间,再由专用车运往地面污物处理站处理。1.5.2 一层平面一层平面由体检中心、门诊部、急诊急救中心、功能检察中心、放射科影像中心、ICU/CCU病房、传染病部、核医学中心、透析治疗中心、日间观察病房、输液大厅、手术部及消毒供应中心,以及独立的卫生监督所和防病中心中心办公部分组成。东侧门诊部设门诊入口大堂、挂号、公共休息厅、门诊服务大厅,大厅三层通高,患者经过医导,在进入各临床科室门诊,或各检查中心。门诊药房是医院人流最为密

9、集的区域,我们设计了宽敞的候药大厅,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采用电子叫号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取药效率。门诊入口大堂宽敞明亮,与共享中庭组成了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挂号、咨询、一站式服务各项服务项目沿门诊服务大厅展开。提供了舒适的空间享受,为患者带来高品质的医疗环境。急诊急救中心设单独出入口于建筑北侧,两部分分离但不分隔,设紧急手术室,并由绿色通道与后部的中央手术区及医疗检查部门相联系。功能检查科设计了医患分流,心电,脑电,B超等检查项目相对独立,通过医护通道方便联系。影像中心由X光机、CT机、MIR 、OSA数字减影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相对独立,同时通过内部的医护通道相连。病患通道自成体系。中心供应

10、消毒室由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办公用房组成。按照由污到洁的单向流线布置。实行严格的洁污分流。两侧与污染廊、清洁廊相连。其中中心供应室有单独的专用污洁走廊与中央手术部和门诊手术联系。中央手术部是流线复杂、洁污分流等级严格的医技部门。手术部由二十间手术室组成,每间手术室两侧分别与清洁大厅及器械回收廊相连。术后器械及污物由通道或专用污梯送入中心供应室及医疗垃圾站。消毒后的器械由专用洁梯送回无菌库存储。ICU 及CCU、急诊区通过各自专门通道与手术部水平相连极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救护效率。传染病区及核医学中心设于最西部,有单独的出入口与东五道上,传染病区诊疗与病房自成一区,核医学中心亦自成一体。体检中

11、心考虑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避开了与普通患者的交叉,设单独出入口自成体系,但通过走廊可与门诊大厅相连。卫生监督所及防病中心设于单独的建筑体量,独立于医院建筑。1.5.3二层平面二层平面由门诊、行政管理、住院部手续大厅、咖啡厅、咨询中心及倒班宿舍构成。门诊有外科、中医科、麻醉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肾内科、肿瘤科及中医科组成。各科门诊区实施医患分流,设置二次医导候诊区。住院部手续大厅及咖啡厅、咨询中心均为公共开放区域,直通手术部及医技部上的屋顶花园。为病患、探视者及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轻松交流愉快的场所。提供了咖啡厅、超市、银行、花店、礼品店、商务中心等各种服务设施。为住院病人、探视家属及来访者提

12、供了人性化的服务空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置100人的倒班宿舍供医护工作者的休息。宿舍与公共区相连,方便工作人员休息。1.5.4三层平面三层平面由门诊、住院病房、卫生监督所及防病中心构成。门诊设妇产科、儿科、内科、皮肤科等妇产科、产房联系紧密,共同设置在三层,中间设置屋顶活动平台,为其提供休闲场所分娩部设计了洁污分流体系。产科病房设计了母婴同室、婴儿游泳池。人性化的医疗体系为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提供了难以忘怀的生命历程。产房与新生儿科及产科病房水平相连。住院部标准护理单元50张病床,绝大部分病房为两人间,并且朝南。每个病区均有医患通道。病房内两侧分别有独立的洁梯、污梯系统。病房全部南向,

13、北侧为医护办公室及交通空间。1.5.5 四层平面四层为普通病房及VIP病房、防病中心及卫生监督所。普通病房3个单元,每单元50床。VIP病房5个单元,每单元12床。VIP病房拥有自己的屋顶花园,极大地提高了病房的医疗环境品质。1.5.6五到十一层平面五到十一层为各科普通病房,每层3个护理单元,每单元50床。1.6 建筑造型与立面风格材料由于控高的限制,建筑控制在43米以下,住院部大楼为3栋11层板式高层,门诊大楼为4层,这些建筑物两翼相互垂直,向西南张开。两翼围合的中间是1层的医技部及手术中心。建筑沿东西向展开,医技部及手术中心上的屋顶花园通过绿色阶梯与南向的花园相接,形成以住院部大楼为背景的

14、高低错落连续的绿色空间。住院部大楼立面虚实结合,通过竖向的局部划分,造成分段的效果,统一中富有变化,而门诊大楼的设计以横向的线条为主,突出宁静稳重的感觉。本设计方案主要采用天然石材和玻璃的组合,以天然石材为主,深浅适中的米黄色自然表面。住院部高层局部色彩略深,结实的体量和立面使整个具有稳重的氛围。所有开门窗洞处均以钢板预制门框收边。1.7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一层屋面上的屋顶花园与绿色阶梯将绿色由地面延伸向高处,形成层次丰富的开放空间。高低错落的屋顶花园,为人们带来丰富、细腻的空间体,更使花园医院的理念得以体现。与老年社区护理学院总体布局共同形成公共的绿化空间,对塑造局部区域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意义

15、积极。建筑室内设计以温馨间接地风格为主,通过色彩向导使各区更加明确清晰。1.8 生态节能设计通过大绿化面积能有效改善医院附近的城市气候,减少对冷气与暖气的需求。屋顶种植的植物能有效保护建筑物抗旱防热,在住院部楼屋顶的光伏发电能增大顶楼遮荫面积。建筑内相互通联的功能区域能提高电梯的利用率,采用可持续循环材料(混凝土,钢,铝,玻璃,天然石材,陶瓷及可回收塑料薄膜);防尘窗口的特别设计结合正压通气,能防止灰尘及沙尘,以改善健康(降低清洁费用);朝南方向安置大窗,朝北方向安置小窗以降低能源需求;高品质三层防晒玻璃窗,夏日能够抵挡高温光照,冬日能加强光照入屋。雨水积蓄能够供给花园的养护。采用地下水热源泵

16、及蓄热式换热器的制冷中心(结合桩基及顶板毛细管处理);采用热电联供的设备供应建筑所需热能;在特殊区域通过分散燃气锅炉进行特殊热能供应调节;中央制冷设备调节制冷峰值,在夏季使用吸收式制冷设备;住院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补充发电;住院部及其他功能区各层分散式通风系统避免了细菌的传播。(高压送风结合防尘立面设计在沙尘暴天气中为建筑提供了保护)。1.9 无障碍设计本方案按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入口、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满足使用要求。1.10消防设计1.10.1总图本规划在建筑物周围均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并与周围城市道路相连通。在住院大楼北侧,

17、一期门诊东侧设消防登高面。远远满足规范大于1 / 4 周长及消防操作宽度的消防要求。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期住院大楼的一层东侧,且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1.10.2裙房区裙房区包括手术中心及医技、门诊等部分。该区建筑均为一层和四层,根据消防规范规定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组织安全疏散系统,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个防火分区均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与高层主楼间用防火墙分隔,并通过防火卷帘及防火门的合理设置。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既经济又合理的解决共享中庭、医院街与使用房间的防火分隔问题。1.10.3高层区高层区包括入住院办理大厅、住院大楼共计11 层,高度43 米,高层主楼标准层每层划分成三个

18、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约2000平方米。住院楼设置十五部电梯(其中中间三部为消防电梯),四部防烟楼梯。1.10.4地下室地下室按功能分区和规范规定合理布置,其设备用房、医疗工作单元等用房按1000 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汽车库按4000 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其人员疏散组织和车辆进出等均符合规范规定要求。2.结构专业2.1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地下面积),分为一、二期。一期工程由医技部、门诊部及一栋病房楼,卫生监督所防病中心楼构成,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门诊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结构主体高度为18.5米;住院部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结构主体高度为43 米;医技部及

19、手术中心地上一层,地下一层。二期工程为两栋住院大楼及部分手术中心,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结构主体高度43 米。2.2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9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砌体结构

20、设计规范 GB50003-200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6-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2.3设计条件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抗震构造措施按8 度。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类别为乙类。一期建筑物为框架结构,其中医技部及门诊部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住院部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二期住院部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剪等级为一级。建筑基本风压为0.60KN/m 2,基本雪压为0.4 KN/m 2 。2.4结构选型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外,地下室以上,各结构主体相互独立,设钢桥滑动相连。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规

21、范要求。结合地下室采用桩筏基础,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要求,桩型及底板设计待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后确定。3.给排水专业3.1设计依据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CECS 57 一9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一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一95 ( 2005 年版)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J48 一83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 07-200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4年6月征求意见稿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 一2002 设计任务书3.2设计内容 室外给排水系统 室内给排水系统 消火

22、栓消防系统 自动喷水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 室内热水系统 室内开水系统3.3简介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34049 平方米,共分两期,一期门诊医技手术部为地下一层、地一层、四层。一期特住院部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二期住院大楼为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手术部地下一层,地上一层。3.4室外给水系统从两个不同的市政给水接口,用DN300 管分别引入小区,在区域以环状布置,供生活和消防系统。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及若干阀门井。3.5室内给水系统3.5.1 冷水系统室内分高、低两个区供水。四层及四层以下为低区,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六至一层为高区,均由地下室变频水泵供水,各期水泵、水箱分开设置。3.5.2

23、热水系统热水供病房卫生间,诊疗室,手术间,淋浴间。分区域给水系统,采用集中加热方法,热源来自市政热力管网,经汽水容积式加热器换热后送至各用水点,容积式加热器设于地下室交换机房内。热水管道和设备保温均采用硬聚氨脂泡沫塑料。各期热交换器分开设置。3.5.3 开水系统住院部设开水间供应开水,门诊区每层分几个点设置电热式开水炉。均采用电热式,电量均为6KW, 水源门诊区来自市政,住院部来自地下室变频水泵。3.6室外排水系统3.6.1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3.6.2 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采用一级处理,见环保篇,食堂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系统根据道路走向及市政予留并井底标高,分多点排

24、入市政雨水管道。暴雨强度公式为:q=1600 (1+0.8LgP )/(t+5) 0.76 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降雨历时10分钟。径流系数0.73.7 室内排水系统1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2 排水系统:多层裙房部分为单立管系统。高层部分为双立管系统。雨水及空调冷凝水均采用有组织汇集、排放。地下室集水坑采用局部提升接入污水系统,消防电梯坑排水,局部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3 年,降雨历时5 分钟,降雨强度q=4.52L / ( 5.100m2 ) 3.8管材1 室内给水管,采用不锈钢管及相应配件接口。2 室外给水管,采用高密度埋地塑料给水日OPE 管及相应配件。3 室内排水管,

25、高层及多层裙房部分均采用PVC一U 排水塑料管,塑料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1mm时穿墙、楼板处均装阻火圈。4 室外排水管,采用高密度埋地塑料HOPE排水管或钢筋混凝土排水管。4 电气专业4.1设计依据及规范标准 设计招标任务书。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年6月征求意见稿)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 GB50333 一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 一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一94(2000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物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一95(2005年版) 4.2供配电方案4.2.1 概况及负荷性质本工程总占地面积1340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

26、万平方米(含地下面积),最高43米,分两期建设完成,是集手术治疗、医疗保健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建筑。本工程用电为一级负荷,其中消防用电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医疗手术室、IcU 监护病房等用电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4.2.2负荷估算及变压器设置根据负荷估算,本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65OOKVA 拟设置2000KVAx4 干式变压器(空调机组专用), SOOKVAxZ 干式变压器(医疗设备专用,SOOKVAx10干式变压器(照明专用),变配电所分设在地下设备层,其中医技手术部地下设备层设有高、低压变电所,住院部地下设备层分别设有低压变电所,变压器分布视实际情况而定。4.2.3 供电电源及配电

27、系统由于本工程为一类建筑、大型医院住院大楼,采用两路独立10KV 高压电源供电。两电源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母联开关的运行方式。故障时每路电源应供全部重要负荷。高压开关设备采用手车式真空开关柜。采用高压计量。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变压器分列运行互为备用的方式,相关的各段母线间设联络开关,任一段母线故障或检修时,母线联络开关合上,由另一段母线供重要负荷。根据本工程消防负荷、医疗手术室负荷等情况,设置两台1000kw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本医院的第三路应急备用电源,以确保供电可靠性。特别重要的医疗(室)设备在就近设置UPS 不间断电源装置。功率因数补偿采用集中补偿的方式,在变电所低压侧设集中的电

28、容补偿柜,在特殊医疗设备处按需要设置电容补偿,保证总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采用树干和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对消防、网络通信机房、重要的医疗(室)设备等重要负荷,采用低压母线和柴油发电机应急母线两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特别重要的负荷另设UPS 装置,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本工程所有电线、电缆均采用铜芯电线、电缆,对于消防用电采用低烟无卤耐火型电线、电缆。干线采用低烟无卤电缆。低压配电系统根据需要考虑对各楼层或科室部门实施计量,以方便医院内部的经济核算。4.2.4照明照明设计贯彻“绿色照明”的原则,照明灯具优先选用荧光灯、节能灯,配合电子式镇流器使用。门厅大堂等大空间选用金属卤化灯和节能灯

29、混合照明。公共通道等一些必要场所处设应急照明和诱导指示灯具。住院部病房和护理单元走道设夜间照明。手术室、治疗室、消毒室等洁净区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在室内设置独立的控制开关。4.3 防雷和接地保护本工程属第二类防雷建筑。在建筑物屋面设避雷带(或利用金属网架)防直击雷,高层建筑设防侧击雷。利用建筑结构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梁板及基础桩基钢筋作接地装置。高压配电设备采用过电压保护和防雷保护;弱电设备设置防感应雷措施。医疗设备设防电击保护措施。手术室、机房做防静电处理。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普通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各设备管道进户处设总等电位连接;卫生间、手术室、ICU监护室等特殊用途

30、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手术室根据需要设置绝缘监测系统。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1 欧姆。特种医疗设备及弱电系统根据需要做特殊接地处理。根据医疗及诊断设备的使用功能要求,采取相应的接地保护型式。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5.1概述:5.1.1 本工程系新建工程;属于一类公共建筑;建筑情况详见建筑专业说明。5.1.2 本工程设通风及采暖、空调新风及部分中央空调系统。5.2设计依据 业主设计任务书;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年);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一2003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一95 ) ( 20

31、05 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 一97 )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一2006 ) ;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 一88 (2001年版);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 (GB50333 一2002 )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3 年版); 建筑及其他专业条件图及其他资料。5.3设计范围 建筑采暖系统设计; 手术部、ICU 及其他部分净化空调系统设计; 信息中心及MRI、CT 等恒温恒湿专用空调系统设计; 建筑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5.4设计参数5.4.1 室外参数天津市外设计

32、参数气象位置:东经117度10分北纬39度06分海拔3.3米 夏季 冬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11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3%室外计算通风温度29 -4室外风速 2.6m/s3.1m/s主导风向 SE NW大气压力 1004.8hPa1026.6hPa5.4.2 室内设计参数5.4.3 通风设计参数5.5 中央空调及采暖系统5.5.1 空调冷、热源配置1 )本工程空调新风(冬夏两用)系统和冬季采暖系统分别设置;2 )本工程夏季总冷负荷约为8450kw,(约合2400UST,仅供新风降温及特殊部门空调之用)。3 )采用3 台制冷量为2800KW(约合800RT)的离心式水冷

33、冷水机组作为大楼的夏季空调冷源,总制冷量为8400KW(约合2400RT) ;采用HCFC一134a环保冷媒。4 )配置4台冷水泵作为冷水泵,配置4台冷却水泵,均为3用1备;5 )冷水机组及空调水泵等设备设于地下层制冷机房内。6 )配置3 组组合式冷却塔,冷却塔设于屋面,采用不锈钢逆流方形超低噪声型产品,配置全智能化的变频调节控制系统。7 )空调冷水的供回水温度设定为7 12;空调冷却水供回水温度设定为3237。冷水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承压能力不低于1.0MPa 。8 )本工程冬季空调总热负荷约为19000Kw(约合1600 万kCal/h ,含新风负荷)。9 )本工程采用表压不低于0.4MP

34、a 的市政蒸汽为汽源。10 )本工程冬季采用蒸汽加湿系统。11 )市政蒸汽减压后经半即热型浮动盘管式汽一水热交换器换热作为冬季空调热源,热交换器选用半即热型浮动盘管热交换器;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设计值为60 50 。12 )配置4 台热水循环泵,作为冬季供热泵。5.5.2 空调水系统设计1 )冷(热)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各系统总管为异程式,各支路干管设平衡阀调节,各支路立管及楼层支干管采用同程系统。2 )采暖系统采用同程式系统。3 )冷(热)水系统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方式;膨胀水箱设于塔楼顶层屋面,其最低水位高于系统最高点1.5 米。4 )冷(热)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补水、采暖水系统人口采用软化水

35、装置进行除垢处理;另在系统主机入口设全程水处理器,以利于系统的防垢、杀菌和天藻。5.5.3 空气处理系统1 )诊室、办公、病房、门厅、候诊、药房等各空调区域均采用采暖系统加新风、排风系统,夏季仅送新风,新风系统设初效及中效过滤器;新风经降温(冬季为加热、加湿)后经送风管室内,排风方式为排风柜经风管由各区域排风,各间隔区域不混风。2 ) a 、手术部根据不同的洁净等级采用专用净化空调系统,组合式风柜设于设备层内,配置新风、排风系统。3 )信息中心的中央网络机房,CT 扫描室及操控室、设备室,MRI 检测室及操控室、设备室等工艺房间设冷冻水型恒温恒湿专用空调系统;4 )门诊中庭外围护结构采用外层为

36、中空玻璃幕墙,内层为普通点式玻璃,中间空气夹层厚度为20cm ,共3 层玻璃,2 层空气夹层,除具有明快的外观外,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由于本大厅采用冬、夏季均设新风系统加排风系统,排风将通过内、外层玻璃夹层(冬季自下而上、夏季自上而下交替进行)排风,则可利用排风的余热带走夹层内的传导热(冷)负荷,从而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而不需要额外的热(冷)量。其它外墙及屋面均采用加厚外墙加保温隔热措施。5.6通风系统5.6.1 地下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除具备直接对外车道的防火分区外均设置集中的机械送风系统;5.6.2 各设备房根据功能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通风系统;5.6.3 病房浴厕、公共厕所均设置机械排风

37、系统,该部分排风经竖向排风井道排至裙楼屋面、高空排放;5.6.4 太平间、药房等有异味产生的房间设有机械排风系统,该部分排风机吸入端均设可重复清洗使用的初、中效过滤器,过滤后经竖向排风井道排至裙楼屋面、高空排放;5.6.5各空调区域均设置集中的机械排风系统,以保证新风的送入。5.7消防及防、排烟系统5.7.1对于属于一类公共建筑且高度超过32 米,其主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不论是否靠外墙均分别设置正压送风系统。5.7.2对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疏散楼梯间,则按防烟楼梯间设计,对其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其前室不加压。5.7.3 地下车库平时排风系统兼做消防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 次小时换

38、气计算,不具备直接对外车道的防火分区均设置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排烟量的60 设计。所有排烟风机均设于排烟风机房内。5.7.4 地下室设备房部分,除制冷机房、水泵房、热水器间由于无可燃物、人员不经常停留外,其他凡是面积超过50 平方米的房间和长度超过20 米的内走道均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和消防补风系统;5.7.5 建筑裙房部分:1 )长度超过20 米的内走道、或单面端头有外窗但长度超过30 米走道、或双面端头有外窗但长度超过60 米的走道,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方式以竖向为主;2 )凡是面积超过100 平方米的无窗房间(或区域)、可燃物较多且多人停留的房间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39、;排烟方式以横向为主;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与120m3 / h 之乘积设计;排烟量的计算不考虑三个及以上防烟分区同时起火的情况。5.7.6 风管穿越风机房和防火墙、楼板或竖向风道支风管等均设70 防火阀;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前均安装280oC 防火阀。5.7.7 设备、材料尽量选择符合消防要求的产品,不用或尽量少用防火级别较低的产品。5.8材料选择5.8.1空调风管、通风管和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厚度符合GB50243 一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中的有关规定。5.8.2 冷水管、冷却水道管径毛DN70 时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ONS 即寸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

40、接;当管径)DN250 时采用螺旋缝电焊接钢管,焊接连接;5.8.3 凝结水管采用PE 或UPVC 塑料管。5.8.4空调送风管、新风管、冷水管、冷凝水管及膨胀管保温材料采用防火等级为难燃B1 级的橡塑保温材料。5.8.5 风系统软接头均采用WK 高温防火软接。5.9 节能、环保及新技术的采用5.9.1 各运行设备均采用高效率、低噪音类型产品。5.9.2本设计采用低噪声、低风速的冷却塔,减少飘水所带来的细菌传播、污染环境;5.9.3 厨房预留油烟处理间,其油烟经处理后排至大气,以避免污染环境。5.9.4太平间、停尸房、解剖间等房间废气经排风机吸入端可重复清洗使用的初、中效过滤器过滤后经竖向排风

41、井道排至室外以避免污染环境。5.9.5空调冷(热)水系统设置全程水处理器,以物理方式防垢。5.9.6风机盘管控制系统采用“比例积分电动两通阀”新技术控制冷水流量,在投资增加不多(约10 左右)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减小室温波动,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减小整个冷水系统的波动,从而使冷水系统运行更趋平稳、合理、节能和易于管理。5.9.7所有吊装的大、中型设备均设减振吊架。5.9.8座地式空调机组下均垫200x200 的防腐垫木和SD 橡胶减振垫,冷(热)水机组、空调水泵及柜式空调机组的进出水管处均安装不锈钢波纹减震器;5.9.9 所有空调机房内壁均贴吸音材料,其隔墙采用密度较高的隔音材料砌筑,机房门采用

42、隔音门;空调送回风管进出机房均设消声器,消声器构造及形式、风速、长度等根据空调机组噪声频段分布及其声功率级经详细计算确定;5.9.10在施工图设计中,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将采用经政府有关部门鉴定过的“华电源暖通负荷计算”专业软件进行详细、逐时计算,从而使设计更趋合理;5.9.11 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污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可能。6.智能化专业6.1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 )以及广播系统本工程为一级消防保护建筑。设置总线制智能型集中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首层。在裙楼前室、住院部各层设火灾复示屏。设置紧急广播系统。火灾时消防联动控制,向相关区域播出紧急广播、

43、疏导交通和指挥扑救。平时可作为医院内公共区域的背景音乐和公共广播,进行业务、宣传、环境和其他广播。6.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GCS ) 本工程执行EIA/TIA568 及150/IECll801 标准。本工程采用光纤与铜缆混合的综合布线系统。语音主干采用大对数电缆,数据主干采用光纤,终端配线均采用超五类或六类八芯四对双绞线,以适应信息点使用功能的变换。在一些必要的场所(如示教室、远程治疗室),设置光纤到室、桌面,以支持电视会诊和远程医疗、教学的需要。必要的手术室等处设置视讯摄像机。医院内各办公室、诊室、病房、会议室等均设电话终端。公共场所配以投币或IC 卡电话。医院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办公区、

44、诊室、挂号收费取药等处、行政办公室、部分手术室、会议室设置信息终端,以实现医院无纸化的目标。6.3有线电视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医院内设有线电视和自办闭路电视系统。在各办公室、医院门厅、会议室、病房等设置电视终端。6.4 电化教学系统设声像控制室。在必要的手术室、治疗室安装云台摄像机、扬声器,通过综合布线网络将图像信号传输至各教学室、会议室等场所。通过声像控制室,系统也可将图像声讯信息即时保存成磁带或光盘备份。6.5安保系统(SAS ) 住院大楼门厅、院区、停车场等一些必要的场所,设置监视摄像机。一些必要的库房、档案资料室、收款等场所按需设置手动报警按钮、门磁、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玻破探测器等门禁

45、、报警装置。6.6呼叫系统各层住院病区均设置电脑呼叫应答系统,具有双向通话,床位显示,重病号越位显示,独立呼叫互不干扰的功能。病区护士值班室配置主机,具有床位、时间显示和复位功能;各病床设呼叫分机。采用总线制布线方式。呼叫系统考虑与联网通讯接口,以便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网管理。6.7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在住院大楼门厅、医院街等显著位置设置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各类医务信息和公告等。控制电脑可与医院计算机系统联网,接收各主管部门发出的信息予以显示。住院大楼门厅等处设置触模屏导医装置,为病人就医问询和了解常规医疗、检查费用及医药费等提供方便。6.8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地下车库设置车辆管理系统,方便使用和统一管理

46、。6.9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BAS ) 本工程设置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设日As 控制中心。实现对大楼内的空调、冷冻机、给排水泵、变配电设备、公共照明、环境泛光照明等各类机电设备运行情况监测和控制,实现最优化运行,达到集中管理、程序控制和节约能源等效果。7.环保专篇7.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一2003 设计任务书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CECS07:200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2004年征求意见稿)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 一2002 7.2设计内容7.2.1 各种水泵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生活水泵基础减震,水泵与管道连接采用软接头,管道安装采用柔性吊架,柔性托架。7.2.2 止回阀采用消声止回阀。7.2.3 食堂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其它污水按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流程。普通病区生活污水先入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