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461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课程设计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班级: 学号: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设计类型: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专 业: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名称: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提交日期: 2011年 06 月 26 日 一.设计资料某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层高3.6m,总长36m;总宽21,楼盖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楼面做法如下:1. 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2. 活荷载标准值:5.0kN/m23. 材料选用:板、梁混凝土采用C30),主、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其他采用HPB235级钢(现在选用HPB300级的)。二. 1. 结构布置及梁、板截面尺寸的确定。楼盖采用单项

2、板肋梁楼盖,其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厚hL/40=2300/40=59mm,对于工业建筑楼盖板要求h70mm,故可设板厚h=80mm。次梁h=(1/181/12)L,取h=450mm;b=(1/31/2)h,取b=200mm。主梁h=(1/141/8)L,取h=600mm;b=(1/31/2)h,取b=250mm.三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去1m宽的板作为计算单元,板跨如下:边跨 中间跨 (1) 荷载计算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恒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荷载设计值则1m宽板带荷载设计值可取为(2) 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板的实际跨数有9跨,跨度差

3、为,可按5跨连续板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取:内力及配筋计算见下表:截面位置边区格板中间区格板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计算跨度21202110210021002100211021002100弯矩系数1/11-1/111/16-1/141/11-1/111/16-1/14弯矩 M/(kn)3.95-3.922.67-3.053.95-3.922.142.440.0640.0640.0440.050.0640.0640.0350.040.9670.9670.9770.9740.9670.9670.9820.979232.75230.4155.721

4、78.43232.75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230.4124.2142.0选用钢筋8 2008 2006 1606 1508 2008 2006 1606 150实际配筋面积252252177189252252177189板的配筋图见下图:注意:考虑板的內拱作用,即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降低20。板面分布钢筋应按构造要求配置 8 250,图中未绘出。四次梁计算次梁可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截面尺寸计算跨度:边跨取较小者中间跨跨度差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1) 荷载计算由板传来的恒荷载次梁自重次梁梁侧抹灰恒荷载标准值活

5、荷载标准值荷载设计值(2) 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进行次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按T行截面计算,其翼缘高度,翼缘宽度为:边跨取较小值中间跨取则次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见下表截面位置边区格板边跨跨中离端第二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计算跨度5875587557505750弯矩系数1/11-1/111/16-1/14弯矩 M/(kn)77.63-77.6351.12-58.43或19582001916200851.73833.460.0160.1550.0110.1160.0160.1690.0110.124628.38677.97422.75497.45196196196196选

6、用钢筋2 18+1 162 18+1 202 183 16实际配筋面积710.1823.2509603注:计算结果表明:均小于0.35,符合塑形内力重分布条件,均大于min,满足构造要求;表中可看出,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进行次梁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时,不考虑翼缘的作用,支座与跨中均按矩形截面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截面位置边支座(A)离端第二支座(B支座)中间支座(C支座)左侧右侧左侧右侧净跨5.7555.7555.755.75剪力系数0.450.600.550.55剪力V/KN64.0785.4378.2478.24300.8V,满足要求84.245V84.245V84.245V选用箍筋肢数、直

7、径双肢 8,2 50.3=100.611905.3计算配箍筋间距/mm构造配筋300构造配筋300构造配筋300构造配筋300实配箍筋间距/mm250250250250箍筋配置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即满足构造要求,但考虑弯矩调幅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应在距梁支座边1.05h0区段内将计算的箍筋截面积增大20%(或间距减小20%),于是可折算300mm,实取s=250mm。满足要求注:图中号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为12 18=216mm、号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为12 16=192mm,实际均取250mm。号钢筋长度为其总长,号钢筋的长度为其对称超长度。五主梁的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因为梁与柱线

8、刚度比大于4,故主梁可视为饺支座在柱顶的连续梁,主梁截面尺寸,计算跨度为:边跨取较小值中间跨故主梁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其荷载分布图和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1) 荷载计算由次梁传来的恒荷载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主梁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恒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恒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2) 内力计算主梁弯矩及剪力查表得内力系数,由下式求的式中主梁弯矩计算见下表项次荷载情况恒荷载活荷载活荷载活荷载活荷载内力组合+294.13224.86-208.44-50.67-50.67-208.44+87.8419.32-208.44155.44155.44-208.44+256.99151.21-318

9、.6191.07136.87-191.2+97.9936.52-181.2136.8791.07-318.61最不利内力+Mmax组合项次+Mmax组合项294.13224.86155.44155.44-Mmax组合项次+-Mmax组合项19.32-318.61-50.67-50.67-318.61主梁剪力计算见下表项次荷载情况 (左) (右)恒荷载活荷载活荷载活荷载活荷载内力组合+127.86-188.4668.46+38.25-98.67158.16+111.98-204.34178.07+42.2-94.72138.25最不利内力Vmax组合项次+Vmax组合项127.86-204.34

10、178.07弯矩、剪力图,见下图:(3) 配筋计算主梁进行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时,支座按矩形截面、跨中可按T行截面考虑。其翼缘宽度为取则可进行主梁正截面承载能力的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截面位置边跨跨中(1)支座B(或C)中间跨中M/(kNm)294.13-318.61V0b/2/( kNm)M- V0b/2/( kNm)294.13-298.840.0330.3040.0340.3741965.432349.97300300300选用钢筋3 22+2 25(弯)()2 25+2 28+1 222 25实配钢筋面积21222594982进行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时,不管是支座还是跨中截面均按矩形考虑,

11、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下表截面位置边支座(A)中间支座(左)(VB)中间支座(右)(VB)V/KN127.86-204.34178.07471.25V,满足要求按构造配筋131.95V,按计算配筋选用箍筋肢数、直径双肢 8,箍筋间距230230230Vcs/kN208.7208.7208.7Asb/mm选用弯起钢筋间距/mm实配弯起钢筋面积/mm注:在主次梁交接处,规范规定应在集中荷载附近配置横向箍筋或吊筋,由次梁至主梁的的集中力不包括主梁的自重和抹灰中,配置附加箍筋范围为:所需附加箍筋总截面面积为在次梁两侧各附加4道双肢 8箍筋(4) 抵抗弯矩图及钢筋布置主梁抵抗弯矩图(材料图)及钢筋配置图如下:设计要求如下:1、按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2、按同样比例绘出主梁的纵向配筋图,并满足一下构造要求:弯起钢筋的起弯点距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大于等于h/2;当按计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终弯点的距离不能大于箍筋最大间距S,第一排弯起钢筋的终弯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为50mm; 支座负弯矩钢筋的切断位置需注意:由于切断处剪力V均大于0.7fbh,故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外延伸1.2La+h;同时,应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延伸长度不应小于20d。 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支座长度L应大于12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