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866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实 施 方 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新世纪粮油、蔬菜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主攻单产是粮油、蔬菜栽培研究一个永恒的主题,主攻粮油、蔬菜单产,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基石作用,然而在主攻单产的同时,必须兼顾优质、高效、生态和食品安全的综合要求,是粮油、蔬菜生产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选用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的品种,使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及彼此间的配合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的综合要求,是目前我省水稻、蔬菜栽培发展的方向。根据省、市关于2008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实施农业技术示范

2、推广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项目计划目标选用优质超级稻品种“Q优6号”,示范面积300亩,示范推广面积600亩以上。狠抓新技术到位率,即水稻采用新型旱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栽培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平均单产比实施前三年加权平均单产指标503.7公斤/亩,增10%以上,达到554.07公斤/亩以上,示范区优质杂交稻普及率100%,水稻旱育稀植300亩以上,普及率达100%,新型旱育秧面积300亩以上,普及率100%,规范化移栽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措施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亩以上,覆盖率100%。二、实施地

3、点、内容、任务我县优质水稻生产制约产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优质杂稻良种的普及率不高,选用不科学,群众听说什么种子好就买什么种子,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群众购种的盲目性增加,对种子的优质、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农技人员缺乏正确的引导;二是密度普遍不够,大面积均在10000穴以下;三是栽培技术不规范,包括育苗、施肥、移栽、病虫综防等管理措施不科学、不及时;四是一些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量不大,比如“旱育保姆”、“无纺布”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县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稻米的优质化。针对这些因素,今年省开发办安排我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安排在黄家坝镇合同村和官堰村,辐射带动60

4、0亩,任务主要解决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三、示范项目技术路线与关键措施1、技术路线:以新型旱育秧技术、规范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依托,配合优质杂交稻种等多种方式进行,以严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为保障。2、技术措施:选用优质、丰产、抗病较强的杂交水稻品种“Q优6号”为前提,以选择无“三废”污染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保优栽培为核心,科学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合理施用微肥,根据植物健身栽培的理论,优质平衡配套施肥,均衡提供水稻整个生长期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性,使整个生长期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充分利用水稻的补偿代射功能,对产量不构成影响,强化农

5、业防治措施,采取以防为主,辅之以必要物理、生物、化学进行综合防治。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无公害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配套以旱育秧宽窄行、宽行窄距、抛秧、水稻直播、免耕抛秧、水浆管理等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综合选用,采取攻关引路示范带动、培训巩固,其中生产的优质稻实行合同生产,定价收购、优质优价、统一加工、精选包装、拓宽销售渠道,配合我县茅贡米业公司做大做强龙头产业。以旱育秧为基础适时早播,稀秧壮苗,同时项目区加大使用“旱育保姆”、“无防布”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优质杂稻示范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4月1日到4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大田亩用优质稻种1公斤,4.66.5叶中苗移栽,一亩大田

6、用苗床3050m2,严格苗床管理、防病 、施肥、防除杂草、培育矮壮、低位、多蘖壮秧,充分利用低位分蘖成穗实现穗大、粒多、粒饱满。油菜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合理用微肥、优化配方施肥、施全肥、重底肥、适当施用N肥,补粒肥。油菜秆是优质的有机肥源,平均亩产干秸杆200250公斤,进行沤制快速腐熟还田,同时每亩增施有机肥(农家肥、沼肥)1500公斤,翻压田中,含量为25%(N、P、K、Zn)的专用水稻平衡配套肥3050公斤作底肥,拔节期酌情施N肥3公斤,抽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作壮籽肥。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亩栽1.21.3万窝,每窝栽两粒谷,宽窄行东西向,确保基本苗。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推进生

7、物防治技术,选用低残留对路农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利于保护环境,示范区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加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预报,实行控害模式栽培,清除病源 、虫源,及时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适时选用低毒对路农药进行病虫综合防治。用强氢精进行种子消毒,旱育苗床用敌克松消毒,用调酸肥进行土壤调酸、培肥,采用“旱育保姆”进行拌种。用三环唑等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苏云金杆菌(Bt乳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等。着重推行作物健身栽培,对水稻的各个时期进行均衡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性,发挥其补偿代谢功能,使病虫害低于防治指标,对产量不构成影响,从而减少农

8、药施用量,确保高产优质化生产。在大田水层管理中根据排灌条件好的进行晒田控蘖,在促进根系生长的同时降低田间湿度达到减少病虫害之目的。及时收获,防止曝晒,及时收获可以防治稻米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是优质稻生产的重要环节,收获过早、籽粒充实不足、整精米率低、产量下降。收获过迟、透明度下降,垩白增加,米质也会下降。及时收获还要求避开雨天,否则会引起稻谷高温发热或变色发酵,在有露水或细雨的情况下收割或采取不适当的干燥方法同样会引起米粒产生裂纹,降低精米率,同时还会引起真菌感染和真菌毒素的污染。四、示范项目组织管理措施1、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办主任,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9、,负责项目计划任务的分解落实,资金的筹措,技术力量和物资调配,同时成立以农办副主任、农业局副局长带队,以农技骨干组成的示范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蹲点为示范、解决技术难题等,确保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2、农业新技术示范点面积300亩以上,要定点定人抓,抓出标准、抓出质量,充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搞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示范项目的痕迹管理 ,资金使用、示范点补助 (包括示范实施所涉及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旱育保姆等)8万元,技术服务补助(编印技术资料及技术人员蹲点补助等)2万元。4、认真搞好验收和总结,正确反映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验收方法按农业部“丰收计划”验收测产办法进行验收 ,搞好效益分析和配套总结。六、附件:示范户花名册。湄潭县农业局 二OO八年十二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