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0969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5).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编制任务和依据1.1编制任务受萍乡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的委托,我院立即组织人员进入现场,对滨河路三期经过的主要控制点,进行了踏勘,调查了沿线的土石方、桥梁、房屋拆迁、电力、电讯线路的迁移、水文、地质、气象等工程数据,收集了项目城市规划资料、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开发资料、交通运输量、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并征求了当地有关部门意见;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交通量的调查。通过以上资料研究分析,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文件要求,于2005年6月编制完成了萍乡市滨河路三期可行性研究报告。1.2编制依据(1)萍乡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

2、0。(3)萍乡市测绘院提供1:1000地形图(4)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内容2.1编制范围(1)本报告按城市次干道级标准编制可行性研究,滨河路三期北起萍麻桥头,经中环南路、萍乡技校、外环路,南至双河口。道路长度为3.2。(2)在投资估算中,包含排水管道工程、照明工程和绿化工程的投资。2.2 研究内容1、分析研究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城建现状、交通运输和发展规划,对项目所在地进行社会经济及市场开发的预测;2、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相关性,对拟建项目进行交通量预测;3、研究建设项目的道路等级、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指标;4、研究拟建项目的

3、起终点、总体线路方案以及局部路线方案;5、计算主要工程数量;6、估算工程造价;7、研究工期和施工组织概略计划;8、经济评价、研究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内部经济效益;9、研究资金筹措和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10、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3.1建设的必要性(1)是萍乡市国民经济发展和“十五”计划的需要滨河路三期的建设必将为萍乡市整个南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十五”期间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的实现起到战略性作用。(2)是提高城市档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市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做大、做强、做优城市,集中力量建设好萍乡中心城区,

4、确保2005年萍乡中心城区人口达50万,同时要求抓好中心城区路、桥、园、河、湖等十个重点工程建设。本项目实施后,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证。(3)是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安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萍乡城区北部杨歧山区和南部安源山、乌龙山、仙峰岩一带,分为南北两大片区,总面积78.66平方公里。公园建设目标是建成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景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基地、萍乡城市的后花园。本项目实施后,直接连通了公园中心区和萍乡中心城,使中心区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支撑,为实现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提供了区位保证。(4)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服务于主导产业转型的需要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

5、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假日增多,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萍乡国家森林公园已开发的部分景点,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良好的交通网络势在必行。本项目在国家森林公园道路网络中是主要交通干道,是基础设施项目的重中之中。 3.2道路交通量发展预测根据拟建项目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趋势,拟建项目远景交通量采用“四阶段法”进行预测。交通量分配采用“容量限制法”进行分配,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表1-1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交通量424

6、245814948534457716233673272707852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交通量8480905810290115621299114596164011778118943年份202320242025交通量204212315925432 3.3建设规模及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规定,以及萍乡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类别 次干路 2.道路级别 3.计算行车速度:30 Km/h 4.红线宽度 30米5.路面类型 水泥砼6.计算荷载 汽-15 挂-803.4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7、本项目论述了沿线 环境特征,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减缓工程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对策。3.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主要根据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并参照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其估算主要成果见表1-2:投资估算和主要材料数量表 表1-2路线长度(Km)人工(万工日)木材(立方米)钢材(吨)水泥(吨)石油沥青(吨)估算金额(万元)平均造价(万元/ Km)3.224.082113397122605947.

8、461858.58 (2) 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5947.46万元,资金筹措由国内银行贷款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解决,其中银行贷款4000万元,自筹资金1947.46万元。3.6 项目工期安排本项目拟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10月建成通车,工期为12个月,分年度建设资金安排见表1-3:建设资金安排表 表1-3年度合计2006年2007年安排比例(%)1003070建设资金(万元)5947.461784.244163.223.7经济评价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从国民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看,项目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4。敏

9、感性分析表 表1-4评价指标类 别评价结果ENPV(万元)基本评价4548.5敏感性分析4314.28EIRR(%)基本评价17.33敏感性分析12.16EBCR基本评价2.039敏感性分析1.14注:表中“敏感性分析”指费用上升20,同时效益下降20情况下的评价结果。从财务分析结果看,本项目也是可行的,而且效益很好。房地产经营收入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项 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本年经营收入(按60%考虑)300030003000300030002年末经营收入合计4715.63431.23146.83862.43经营管理费用100100100100100销售

10、费用4504504504504504销售税金及附加4504504504504505本年土地净收益20003715.62431.22146.82862.46本年还款计划284.43284.42284.41284.41364.167年末利润累积1715.6431.2146.8862.41498.24第二章 工程内容分析与论证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1.1城市概况(1)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萍乡自西周开始建置,1949年7月解放,同年8月全县设7个行政区,31个乡,5个街,年底增至11个区,328个乡。1961年撤县建市,全市设8个区,37个人民公社,10个镇,4个场。1984年3月全市改社队为乡村建制,

11、1985年萍乡市设4区,9镇,5街,30个乡,125个居委会,568个行政村,4区为城关区、湘东区、芦溪区、上栗区。1995年全市四区一县: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区(现改县)、上栗区和莲花县,共有5个街道办、24个建制镇,35个乡。安源区即中心城,是市政府所在地,含白源、青山、安源镇、高坑镇及八一、凤凰、东大、后埠、丹江5个街道办和郊区管委会等。(2)城市性质及规模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6年11月编制的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萍乡市中心城的城市性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机械、煤炭、建材、电子为主导产业,二、三产业并举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1995年年末中心城

12、规划区内总人口数为27.4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为23.54万人。预测至2000年总人口为32.55万人,城市人口为28-30万人;至2010年总人口为46万人,城市人口为40-45万人。中心城规划用地面积132.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40.46平方公里。(3)社会经济及市政基础设施萍乡市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995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4.3亿元,比1990年年均增15.3%。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0.3亿元,比1990年年均递增37.6%。财政收入达到4.42亿元,比1990年年均递增24.4%。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

13、构调整日趋完善,第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已形成由浙赣铁路复线、320及319国道为骨干的“十字”骨架和以中心城为中心的辐射型道路相结合的陆地平面运输网络。近几年在中心城新区建设中,修筑了建设路、楚平路、公园路、跃进路等几条干道,改善了城市面貌,道路效能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现有道路长达4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5.4平方米。1.2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位于东经11315至11417,北纬2657至2801之间。东接宜春安福,西邻湖南醴陵、攸县,南接永新县,北连湖南浏阳。地处罗宵山脉的北段和中段,武功山东南边镇。市域面积3827平方公里。五

14、陂镇位于萍乡市南部,东临安源镇,西界湘东区,北连丹江工业区,南与南坑镇接壤。位于东经11353,北纬2736左右。镇域面积25.2平方公里。319国道新线于中部纵贯,五陂镇区距萍乡市区10公里。地形地貌萍乡市地势东南北大多为山地,地势较高,西部地势较低。中心城区的地形属丘陵地带,萍水河岸有较平坦的农田和略有起伏的平坦区,一般海拔在89-130米左右。滨河路三期所经地区一般海拔在86-110米之间,起伏不大。气候萍乡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较短,作物生长期长。萍乡历年平均气温17.2,历年平均最高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40.1(1971年7月26

15、日),历年平均最低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8.6(1967年1月16日)。历年平均日照1500-16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6%。历年最大降水量2083毫米(1962年),月最大降水量659.4毫米(1982年6月),日最大降水量255.6毫米(1972年8月18日),小时最大降水量92.8毫米(1979年8月18日),10分钟最大降水量27.8毫米(1979年8月12日)。历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向季节转换不明显。历年年平均风速1.6米/秒,历年瞬时最大风速20米/秒以上。年无霜期280天。1.3工程地质滨河路段地质主要分布有第四系洪积层和白栗系南雄组地层。上部第四

16、系松散层自上至下分别为:近代人工堆积的素填土复盖于场地表面,颜色为黑色、棕红色、灰白色,为粉质粘土,层厚0.5-1.50m,承载力约80Kpa;第四系洪积层,粉质粘土夹碎石,颜色为浅黄色、黄色,层厚2.0-3.5 m ,承载力约180Kpa;洪积层碎石卵砂土层,颜色为黄色,层厚0.4-1.6 m,碎卵石成分为英岩、砂岩、硅灰质岩,承载力约280Kpa。下部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组地层:地层顶面埋深为3.6-6.6 m,岩性为混岩、细粉沙岩、粉砂岩等。1.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萍乡市地震烈度小于6度,本工程不考虑抗震设防。 第二节 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2.1交通量调查为了全面了解项

17、目所在区域的交通特性及构成,把握现在的交通的流量、流向,为交通量预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005年4月22日在现有城镇道路及相关过境公路319国道组织了交通量调查。1、相关过境公路交通量调查结果相关过境公路319国道交通量调查结果见表2-1相关过境公路交通量观测结果(单位:辆/日) 表2-1路线名称调查地点机动车交通量折算为标准中型车折算为当量小汽车319国道安源区五陂下28285656319国道五陂镇25775154根据调查,319国道上高峰小时交通量占日平均交通量的5.23。高峰小时出现在上午10-12时。车辆换算系数见表2-2、表2-3、表2-4。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 表2-2车种换算系数

18、自行车0.2二轮摩托车0.4三轮摩托车或微型汽车0.6小客车或小于3T的货车1.0旅行车1.2大客车或小于9T的货车2.09-15T货车3.0铰接客车或大平板拖挂货车4.0标准中型车换算系数表 表2-3车种换算系数摩托车0.5小客车(小于13座)0.5小客车(大于等于13座)1.0小货车0.5中货车1.0大货车1.5铰接客车或大平板拖挂货车2.0非机动车换算系数表 表2-4车种换算系数自行车1三轮车3人力板车或兽力车52.2萍乡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1)交通现状萍乡市在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形成有浙赣铁路复线、沪瑞高速公路、319国道及320国道为骨

19、干的双“十字”型骨架和以萍乡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的辐射型道路相结合的地面交通运输网络。至2004年,全市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848.8万人和71806万人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818.95万吨和35482万吨公里。萍乡市的客货运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萍乡市2004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92330辆,占全省的14.65。其中客车为43950辆,占全省客车的15.6;货车为48190辆,占全省货车的4.5。从客货运输调查资料可以看出:萍乡市的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快于全省的增长,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萍乡市区交通现状:萍乡市的城市

20、交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在新区建设中,新建了平安大道、楚萍路、公园路、跃进北路等几条干道,改善了城市交通面貌,目前中心城区现有道路长5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5.4平方米左右。(2)发展规划 萍乡市公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弘扬井冈山精神和安源精神,以服务于萍乡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地进行萍乡市公路网的规划。萍乡市公路网发展规划(2001年2020年)的总目标是:通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2005年;第二阶段为2006年2010年;第三阶段为2010年2020年),达

21、到在2020年公路网的发展基本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为2030年公路网的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3 森林公园交通现状和发展规划(1)现状现森林公园只有一条过境公路(319国道),其余为乡村公路,道路网尚未形成,道路布局不尽合理,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通行能力低。交通管理落后,居民交通安全意识差;区内道路红线宽度偏窄,道路性质划分不明确。道路空间狭窄,缺少停车设施和用地。(2)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逐步完善城区各组团间交通及城区通往各村的公路体系,严格控制319国道的沿线建设,在319国道入口外规划长途汽车站一个,占地8800平方米。2)城区道路系统城区道路系统除国道外分为干道、支路两级

22、,城区初期形成由“3路-4路”组成的内环,远期形成散式布局路网。近期建设与萍乡中心城区连接的滨河路三期工程。交通设施:319国道两侧商业用地结合中心广场设置停车场,在319国道东入口处新设加油站。24在规划路网中的作用根据规划布局结构和形态,中心城的道路网总体结构由“环路加放射路”组成。滨河三期是向西南的重要的放射路,是森林公园与中心城的联系交通纽带。在路网中作用非常重要,对森林公园的发展作用尤为重要。25沿线土地资源使用与开发目前沿线土地已开发使用的有:西岸k0+000k0+200段商店和企业东岸k0+000k0+100段萍乡技校尚可开发使用的土地约1000亩,可开发利用。若以每亩15万元的

23、价格招商,可筹集资金约15000万元。可作为本工程的建设费用。 第三节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3.1远景交通量组成本项目属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交通量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1) 步行交通;(2) 机动车交通,包括吸引交通、诱增交通3.2交通量发展分析区域、路段交通量增长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 国家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大发展必然导致过境交通量的剧增。(2) 根据总体规划,城镇的建设必然引起交通量的增加。(3) 旅游区及五陂镇的开发,双休日制,导致游客人数增加。(4)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购车增多,交通出行次数增多,交通量增大。3.3交通量发展预测1. 预测方法(1) 对步行交通

24、量,参考以往城市道路调查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2) 对于机动车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确定。2. 预测年限及特征年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次干道为15年其特征年为2007、2010、2015、2020年。3. 交通量预测(1) 步行交通量发展预测城市中规划步行交通系统应以人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并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满足行人活动的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根据规划,项目所在区域为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区,步行交通量将比较大。(2) 机动车交通量发展预测本项目是在城镇发展基础上,为加强与萍乡市和国家森林公园的联系的情况下建设的。

25、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吸引和诱增的交通量必然大增。 区域货运交通量可根据区域产生的货运量按人均年货运量求得。(3) 根据正常交通量,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类比预测。2006年至2026年交通量预测见表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交通量424245814948534457716233673272707852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交通量8480905810290115621299114596164011778118943年份202420252026交通量204212315925432 第三章 工程规模及技术

26、标准第一节 工程规模滨河路三期北起萍麻桥头,接中环南路,南至双河口。道路全长3.2公里,道路红线宽度30米。道路总占地面积288亩,其中道路绿化面积129亩。第二节计算行车速度的确定由于本项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级别为级,行车速度要受到限制。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规定机动车计算行车速度为30公里/小时。第二节 通行能力分析及车道数规划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设计行车速度为30公里/小时的次干道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为1550pcu/h。车辆在道路上行使,要受到交叉口处停车或减速,行人横穿道路,以及双车道时超车占用对向车道等因素的影响

27、通行能力将大为降低。综合各种因素,以及交通量发展预测的结果,本项目应按双向四车道设计。建议本项目按以下横断面实施。具体路幅形式为43.5米(车行道)+23.5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道)。第四节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类别 次干路 道路级别 级交通等级 中等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 30/h计算荷载 汽-15 挂-80路面类型 水泥砼红线宽度 30米车行道宽度 21米人行道宽度 4.5米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00米最大纵坡 2.5%第四章 工程方案第一节 设计原则1设计符合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对路网规划的要求。2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改善线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3尽量少拆迁,少

28、征地。第二节 线路方案及比较本项目起点自萍麻桥头,接中环南路,终点为双河口。全长分别为3.2,线型方案有二个。第方案是原来滨河路三期控制性规划选择的线型方案。第方案是第方案的基础对线型进改善。最小的线半径由原来的R-100提高到R-200,平面线位个别部分向河边平移,减少土方量和房屋拆迁量。对方案选取上第II方案不仅线型平顺,车辆运行条件好,而且安全可靠,建设费用也少。较第I方案优越,所以第II方案为本工程优先方案。道路面结构为:车行道采用厚度22厘米,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厚20厘米,砂砾垫层厚25厘米。人行道采用彩色人行道板厚5厘米,4.5%水泥稳定石屑基层厚10厘米。第三节 筑路材料及其运

29、输条件 钢材:可从南昌及新余购进,或由萍乡市物资供应部门供应; 水泥:当地水泥厂可供应; 木材:可由当地直接供应; 沥青:可从九江等地购进,或由省公路局物资供应站供应; 砂、卵石材料:萍乡市属山岭、丘陵、平原交叉地区,河流较小,砂和卵石较缺乏,应从袁河中采集,运距较远; 片、碎石材料:项目所在地有可供道路修筑用的石灰石、花岗岩等材料,以及其它开矿的废弃矿石料可以使用。境内石料场工业发达,可可仪供应符合规范质量要求和加工尺寸规定的各种规格路用碎石材料。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 概述滨河路三期北起萍麻桥头,接中环南路,南至双河口,全长3.2公里,路幅宽30米。按城市次干道II级标准设计。道路建设

30、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它在环境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本基础上主要环境问题涉及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噪声等四个方面。其编制依据是:(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5)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节 主要环境问题概况一、社会环境问题随着项目建成后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带动沿线区域建设与开发,引导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用地布局重新调整,使影响区域内的商业、饮食业、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及特色农业等迅速发展。随着诸多产业的逐渐兴起和发展,将成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机

31、会,发展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因人口聚集,商业发展带来噪声污染,使沿线生态面貌发生变化。沿线属平原微丘地带,地势较平坦。路线本着优化线形的同时,尽量避免少占良田和不必要的拆迁,结合萍乡市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全线拆迁建筑面积为7843平方米。对被拆迁的房屋和宅基地拆迁将使居民生活、工作暂时受到影响。项目建设不会破坏沿线现有水利设施,对于水利规划要求,在路线设计时也予以考虑,但是施工期间必然拆迁一些照明线、输线,通讯电缆等这给沿线居民照明、通讯及企业在施工期间用电带来影响。二、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本项目占地288亩,其中征占的农田大部分是旱地,征用的占地主要是荒山坡地,不种植经济林木。道路修

32、建长距离的带状土建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必然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地貌。因此保护环境的进行防护工程及美化景观是必要的。三、水土流失问题道路施工建设会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预测模式按下式计算:A=RKLSCPA-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R-降雨侵蚀力因子K-土壤可蚀性因子L-坡长因子S-坡度因子C-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据同类型道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估算,道路在施工期水土流失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比当地现状值增大5倍。四、水环境问题在道路建设施工期中,水环境问题主要是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随意倾倒引起的水污染以及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随意排放问题。建成后营运期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区

33、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BOD和油。五、沿线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目前,我国汽油中添加有四乙基铅,由于道路上行驶的未尽燃油和燃油泄漏,会使四乙基铅微粒直接进入环境。因此道路建成营运后,汽车尾气中的铅将会对沿线土壤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从九五计划开始,逐步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因而汽车尾气中排放的铅对沿线土壤基本上不会产生大影响。六、大气环境问题(1)施工期大气环境问题施工期间对空气的主要影响是尘污染。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合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道路施工,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路拌和站拌。路拌污染随施工路段推进而移动,影响范围窄。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和站周围,但影响范围比路拌

34、大。近年来用的路拌和站拌设备均采用密封拌合方式。因此,灰土拌合产生的尘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特别是站拌设备,可以采用除尘设备,从而具备了把尘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可能性。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尘污染,有材料及土石方的遗散,风吹刮散和车辆在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等。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风吹起尘可通过遮盖加以解决。施工时拌合灰土阶段及在土运输车辆的扬尘污染较严重,要采取洒水措施控制扬尘量。(2)营运期间,汽车尾气排放道路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度按以下计算式计算:根据预测交通量,车量比等交通调查数据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计算出污染物,列于表3-1。表3-1路段年份20052006200720082

35、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平均小时交通量177191206223241260281303327353382CO0.380.410.440.480.520.560.600.650.700.760.82Nx0.200.210.230.250.270.290.310.340.360.390.42 七、噪声问题建设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营运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噪声强度70dB(A)。第三节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案一、生态保护方案(1)路线布设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本着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民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优化线形,尽量不占良田,少占

36、耕地和经济林。(2)路通孔径必须满足泄洪要求,保证泄洪水流通畅,不淹没农田,不冲毁道路、民用建筑和农田水利设施。(3)道路设计了8.6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带。两侧沿线设计1280株行道树。(4)道路边坡上应种草,边坡外带状植树。二、水土流失措施本项目在建设期中,应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1)施工时,路基取土弃土应做到规范化。取土坑应尽可能设置于荒山坡地。弃土尽可能堆集在低洼荒地上。可供耕种的取土坑及弃土堆利用为种植农作物,不可耕种的种植树草绿化封闭。(2)施工时,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土墙,然后进行砌坡填土,并做好浆砌片石护坡。在雨季来临前,

37、在填筑路基坡脚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拦,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避免雨季开挖修筑路基。(3)作好路排水设计,设排水沟、边沟等排水设施,防止暴雨时路基边坡冲刷。(4)线路优化设计时应尽可能占用废弃地,少占农田,划出施工范围,避免机械碾压农田。三、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a、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b、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沥青材料不得倾倒于地上。施工结束后,工程废料及时运走。C、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2)营运期

38、水污染防治措施冲洗汽车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和化粪池处理之后,结合萍乡市规划,排入城市下水道。其他沿线废水进入下水道前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a、搅拌站应设置在居民区200米以远地方,且应设在下风向。b、尽量争取集中拌合方式,集中拌合的搅拌机应有二级除尘装置。采取路拌方式时必须选用带有密闭装置的搅拌机。c、料场应距居民区150米以远,同时加以遮盖避免扬撒。在材料运输途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散。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d、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2)营运

39、期大气防治措施设计中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沿河绿化带,均可起到阻挡、过滤、吸附灰尘作用。同时有起吸收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作用。道路管理、维护上应定时洒水,定点冲洗车辆,降低汽车扬尘。五、噪声防治(1)建设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营运期主要是交通噪声。沿线居民分布散落,距路中心0.4公里左右较为敏感点有萍乡技校。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表,经预测除搅拌机以外的大部分施工机械昼间在30米处。夜间在200米以远外,可达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那么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夜间影响较大,建议经过敏感路段夜间停止施工。由于搅拌机噪声影响较大,因此搅拌站的设立应远离敏

40、感点。此外,对运输车辆及施工维修,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于良好工作状态,降低噪声的影响。(2)营运期交通噪声防治。a、对废弃的土石方宜采用表面覆盖土种植绿化,起声屏障作用。b、在拟线路两侧有敏感建筑噪声超标严重的,建议调整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c、噪声防治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防治相结合,在道路两侧扩大绿化种植,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第三节 建设后预期的环境影响简要分析该道路建成后的主要环境影响是汽车排放尾气影响和噪声影响。根据未来沿线车辆尾气污染物源预测结果,符合汽车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尾气排放装上净化装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甚微。交通噪声,特别是夜间车辆

41、噪声对沿线两侧道路旁居民生活会有影响,城市交通管理上采取严禁鸣笛等措施会进一步减轻噪声影响。第六章 投资估算第一节 概述本工程估算是根据江西省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委托我院滨河路三期可研报告的合同,全长3.2公里的市政道路。编制内容:(1)工程费用:主要内容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绿化、照明线路和雨水、污水管道工程。(2)其它费用主要包括拆迁费用、征地费、业主管理费。(3)预备费。(4)贷款利息。总估算投资5947.46万元,单位投资1858.58万元。第二节 编制依据(1) 本项目道路部分及土石方部分投资估算按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公路基本建

42、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进行编制。(2) 材料供应价格根据萍乡市工程定额站发布的二00四年四季度造价信息 ,结合市场调查确定。(3) 本项目并参照建标1996628号文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4) 取费参照采用92年江西省市政工程费用定额、93年江西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5) 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参照92年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单位估价表);(6) 给水工程采用95年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单位估价表)并套用相应取费定额;(7)照明工程93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江西省单位估价表);(8)其它费用标准:拆迁费用、征地费按甲方提供费用列入。

43、第三节 有关费用和费率的确定(1) 施工队伍按江西省内二级施工企业计取费率。(2) 人工费按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二级施工队伍17.8元/工日计算。(3) 工程转移费按转移里程100公里的费率计算。(4) 工程监理费按国内招标工程费率计列。定额编制、管理费按编制率计算。试验费按国家标准计列。(5) 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文)计列。(6) 预备费按估算办法以第一、二、三部分费用之和的10%计列。(7) 工程征地及拆迁补偿费,按地方重点工程项目标准计列。(8) 建设期银行利息按年利率0.621%计。第四节 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见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