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21238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 页数:252 大小: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金融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金融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金融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2页
金融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基础知识.ppt(2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基础知识,授课教师:孙国珍,目 录,绪论,第1章 货币理论,第2章 金融调控,第3章 金融市场,第4章 金融机构,第5章 金融工具,第6章 风险管理,第7章 投资理财,第8章 国际金融,绪 论,返回目录,绪 论,教学要求,1了解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2了解金融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3了解金融发展的趋势及特征,返回目录,第一节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上,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金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反作用。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没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深化,经济很难会有长期稳定发展。当一国金融服务不能总是有效地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

2、需要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金融抑制,限制经济的发展。,绪 论,返回目录,(一)经济决定金融 1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取决于经济本身的发展程度 2经济发展为政府、企业、居民家庭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活动空间 3经济决定金融的层次分解(二)金融反作用于经济 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主要体现在金融因素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上。1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绪 论,返回目录,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标志着整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程

3、度的提高。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引起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2)储蓄效应。一方面,金融深化引起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社会储蓄总额按一定比例增加;另一方面,金融深化提高了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导致整个经济社会的储蓄倾向增强。(3)投资效应。一是储蓄效应导致了投资总,绪 论,返回目录,额的增加;二是政府放松管制提升了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进而提高了投资效率。(4)就业效应。由于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投资者资金成本的提高,投资者倾向于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替代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以节约资本的使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

4、就业水平得以提高。2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抑制是指当金融市场受到不适当的限制或干预时,各种类型的资金价格被扭曲,融资渠道遭遇阻滞,资金需求者不能以其希望的融资方式和公平价格获得资金,或者无法在市场化基础上调整其资金结构,使之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绪 论,返回目录,产生金融抑制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错误地选择了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金融限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1)负收入效应。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金融抑制战略阻碍经济发展,导致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而这又是制约着储蓄和投资的增加,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结果又使收入得不到快速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发展中国家陷入恶性循环。(2)负储蓄效应

5、。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人为压低的利率又不能用变动名义利率的方式来抵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就用货币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来回避风险。这,绪 论,返回目录,自然会导致国内储蓄不足。(3)负投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奉行金融抑制战略,传统部门的投资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农业等基础部门的发展受到限制,在资金短缺的条件下无法满足基础部门的投资需要。(4)负就业效应。由于金融抑制战略限制了传统部门的发展,这就迫使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但是,城市的现代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从而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三)不同主体在运行中与金融的关系 1

6、金融与政府 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中,政府扮演着调控者、监管者及救助者三重角色。,绪 论,返回目录,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度安排、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绪 论,2金融与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的投融活动通过金融搭建的平台展开。3金融与个人 金融与个人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二、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返回目录,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一个不断的金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界限,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打破了金融活动的国界局限,形成了要求放松金融

7、管制的强大压力,而且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对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由此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及特征 1金融创新的历史背景(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2)国际货币体系的转变(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绪 论,返回目录,(4)国际债务危机 2金融创新的特征(1)风险性。风险性是金融创新的根本特征。每一次金融创新和每一个金融成果都具有风险。一方面,风险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又因其特有的收益魅力,推动着金融创新的发生。(2)虚拟性。虚拟性是金融产品的特性,尤其是衍生金融创新工具的特性。衍生金融工具的虚拟性是指衍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独立于

8、现实基础资产运用之外却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3)数理性。随着经济学家对金融风险和金,绪 论,返回目录,融工程的关注,金融创新的数理性特征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数学模型和技术在金融创新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金融工程在金融创新中的运用。(二)金融发展 目前金融已经不再单纯是行业性简单系统,而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复杂系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发展体现出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具有三大明显特征:1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国际化 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3货币国际化,绪 论,返回目录,第一章 货币流通,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

9、过程。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返回目录,第一章 货币流通,二、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

10、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返回目录,第一章 货币流通,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

11、币所能比拟。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最初是可以,返回目录,第一章 货币流通,兑现为金属货币,逐渐过渡到部分兑现和不能兑现。信用货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滥发而多次发生通货膨胀,在破坏兑现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信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遂独占了货币历史舞台。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

12、来。,返回目录,第二节 金融学的发展演变,一、金融的定义与金融学的主要内容,(一)金融的定义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与货币、信用、银行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二)金融学的分类 1微观金融学 2宏观金融学,绪 论,返回目录,第1章,货币理论,返回目录,教学要求,1熟悉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规律和货币层次等;2掌握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3了解古典学派及凯恩斯和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与货币供给理论,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第一节 货币概述,一、货币的定义及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及定义 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

13、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

14、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形式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二)货币的形态 1足值货币,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足值货币的形式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足值货币的特点主要有:(1)本身具有内在价值;(2)根据自身所含有的实际价值与其他商品交换;(3)内含否定自身的基因。2表征货币 表征货币是指代表足值货币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是纸质货币符号。表征货币的特点是可以自由兑换。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其实质是信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15、。具体形式有: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4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货币发展的未来。(三)货币的职能 一般认为,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货币的这五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其他职能都不过是在货币基本职能基础上的,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派生。1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当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只需要是想象中或者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2流通手段商品之间交换的媒介 当

16、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种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4支付手段具有时间间隔的付款手段 5世界货币伴随商品的跨国界交易,产生的货币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第1 章 货币理论,二、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媒介交易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货币的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流通中形成连续不断的运动,具体表现为货币的不断收支活动,既包括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收支活动,也包括非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收支活动。(一)货币流通的形式 货币流通有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形式。(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

17、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没有商品流通,就不可能有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通服务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基础,而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三)货币流通规律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商品流通中对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在一定时期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一定时间待实现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第二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作为一种系统的货币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

18、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统一的市场,而统一的市场需要有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基本特征是:第一,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黄金用于大额批发交易,白银适用于小额零星交易;第二,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第三,金币和银币之间、金币银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在历

19、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作为流通中货币主体的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如美元、英镑等;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辅币。(1)主币就是本位币,它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2)辅币是指主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20、:(1)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2)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第1 章 货币理论,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

21、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二、国际货币制度,返回目录,(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规定使用何种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哪些资产可用作国际间清算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汇率可被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国际储备资产,一国政府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维持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2)汇率制度的安排。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对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按照何种原则与方式确定,在调整与维持汇率时采用何种方法界定管理汇率的组织机构。这一系列的系统安排和规定就是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应该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保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能够提供足够

22、的,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一)国际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之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有以下特点:,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1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2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货币的可兑换性受到限制,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二

23、)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货币基金组织(IMF)。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4调节国际收支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多支付体系、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有利

24、于外汇管制的放松和贸易的自由化,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金融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这一内在矛盾极大的损害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它的崩溃。,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三)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会议最大成果就是达成著名的“牙买加协议”。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1汇率制度承认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 2储备制度会员国在市场上按市价买卖黄金;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

25、3资金融通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出售黄金所得的收益建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牙买加会议后,国际货币制度进行了一个新时期,它体现在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三个方面。,第1 章 货币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目前,实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国家主要在非洲、东加勒比海地区和欧洲,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都属于区域性货币制度。,三、区域性货币制度,返回目录,四、

26、货币层次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即根据变现能力的强弱所划分的特定类型。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划分层次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的依据和标准。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在具体划分时,按照流动性标准可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货币周转速度的快慢;二是存款变现率的高低;,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三是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活跃程度。此外,也可以根据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来划分货币层次。2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27、 M2:M1+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的概念和种类 货币需求就是指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单位、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对货币的需要量。货币需求大致可分为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两大类。消费性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消费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投资性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的投资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二)古典学派的理论货币数量论

28、1费雪的货币数量论,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费雪方程式:MV=PY 其中:M为货币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Y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2剑桥学派的理论 剑桥方程式:M=KPY或P=M/KY 其中,M代表一国的货币供应总量;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或国民总产值即总产量;P代表平均物价水平或货币价值的倒数;K代表人们手中经常持有的货币量(现金余额)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总产值)之间的比例。(三)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

29、币的动机。由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它也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动机。在解析了以上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基础上,凯恩斯得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M=M1+M2=L1(Y)+L2(I)其中,M1为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M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L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货币具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

30、求函数。(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主义是一个与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直接对立的西方经济学家流派,它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货币需求函数公式是:M=F(Y,W,dp/Pdt,rm,rb,re,U)其中,M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一般物,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价水平;Y表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表示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表示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表示非固定收益的债券(股票)收益率,dp/Pdt表示预期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收益率;U表示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效用的因素。,第1 章 货币理论,(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31、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可以定义为: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向经济社会提供的信用货币量。,二、货币供给理论,返回目录,(二)货币供给的形成 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1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2存款货币创造得以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1)普遍实行转账结算制度即非现金结算制度。(2)实行存款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3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存款货币的扩张数额,主要取

32、决于二个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存款货币量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即存款乘数。一般来说,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三)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及制约因素 中央银行的初妈提供量与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是由于银行信贷活动具有,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使得存款总量能够比原始存款增加若干倍。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中央银行初始货币提供量和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和反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33、。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制约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具体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准备金。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是由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所规定必须保留的存款部分。2现金漏损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现金漏损是指银行存款中的提现现象,即总,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有一部分存款被客户经现金形式提取,流出银行系统。3超额准备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为了应对意外需要,银行实际拥有的存款准备金总是大于法定准备金,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影响,同法定准备

34、率和现金漏损率具有同等作用。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既有企业等经济行为主体持有的活期存款,也有其持有的定期存款。当活期存款被转为定期存款时,银行对定期存款也要按一定的法定准备率提取准备金。,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货币供求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适应的一种状态。这种均衡只表明某一时点上相对静止的状况。(二)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 1有健全的利率机制。2有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有活跃的货币市场。(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 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第1 章 货币理论,三、货币供求的平衡,返回

35、目录,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2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总体说来,社会总供求决定货币的总供求,而货币供求是社会总供求一种货币表现,但反过来又对社会总供求有重大的作用。,第1 章 货币理论,返回目录,第2章,金 融 调 控,返回目录,绪 论,教学要求,1了解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货币政策的目标;2掌握金融调控中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它们的优缺点;3掌握不同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选择,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金融调控中的协调运用 4了解金融危机以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返回目录,第一节 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突出实

36、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四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或剧烈的波动,呈现基本稳定状态。2、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劳动能力并自愿参与工作的人,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合适的工作。3、经济增长是各国中央银行都普遍关心的问题。4

37、、在一个开放型的社会经济中,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有着密切关系。中央,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措施的具体措施,如稳定利率、稳定和调整汇率等,解决和预防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此外,几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将金融稳定纳入金融调控目标。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各组织部分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制度安排合理,风险配置、资金配置等核心功能可以有效发挥的金融运行状态。,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一)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二)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三)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矛盾与统一(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矛盾与统一(五)充分

38、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矛盾与统一(六)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矛盾与统一,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四、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

39、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信贷构成,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一国经济的金融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定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通常具有以下作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预期。(2)再贴现政策,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再贴现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对货币供应及其结构的调控,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实现的。再贴现率一方面发挥货币信贷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作用。再贴现政策

40、有以下作用: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准备金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还具有调节货币供应总量、货币供给后成的灵活性和微调性。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经常性波动,是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而

41、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作用:中央银行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影响利率水平高低和利率结构变化。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影响货币供应量。2、选择性货币政策(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3、其他货币政策(1)直接信用控制,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主要包括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利率高限、直接干预、特别存款等。(2)间接信用控制

42、间接信用控制,主要指中央银行向一般银行所提出的建设性建议,也叫道义劝告或道义说服。主要做法是:通过转达政府意图,建议一般银行应当怎么做,规劝其不应当怎么做,从而引导一般银行的微观信用行为,使其符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选择,一、货币政策的选择,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信贷获取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

43、低总需求水平。在,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随之提高。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第2 章 金融调控,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利用财政收入的制度性安排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以及转移支出,以调节社会经济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社会公平,进而达到社会经济稳定等政治经济目标的手段。财政政策包括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返回目录,和减少税收的办法,来增加社会需求总量。紧缩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压缩社会需求总量,抑制通货膨胀。

44、(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产出水平。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财政政策是通过收支来影响经济结构,常常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2)在经济发生衰退或者萧条的时期,为了启动经济、加速经济发展,用财政政策往往见效较快,而货币政策见效较慢;但是在经济过热、,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通货膨胀的时候,用财政政策调节难度比较大,而货币政策却见效很快。用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别,二者在经济过热和衰退情况下有不同的效能,因此二者能否有效协调能否有效协调配合直接关系着宏观调控的绩效。财政政

45、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与协调的基础在于通过总需求来共同影响产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有四个: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从现实的情况看,“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问题,经常运用于微调;“双松”或“双紧”政策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一般用于经济运行的非常时期即通货膨胀时期或通货紧缩时期。(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2)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

46、长期调整还是靠财政政策。(3)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为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双紧”政策。(4)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的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第2 章 金融调控,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一)宏观紧缩政策 宏观紧缩政策是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功政策调节手段,也是迄今为止在抑制和治理通

47、货膨胀中运用得最多、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返回目录,少货币流通量。(4)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1)削减财政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2)增加税收是另一常用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二)宏观扩张政策 宏观扩张政策是治理通货紧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投资的消费需求,从而抑制通货紧缩。,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1)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资。(2)增加对中

48、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4)采取适当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促进信用的进一步扩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三节 金融危机,一、金融危机的界定,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和土地价格、商业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第2 章 金融调控,二、金融危机的类型,(一)以金融危机的影响地域来划分 1国内金融危机,返回目录,2区域金融危机 3世界金融危机(二)以金

49、融危机的性质来划分 1货币市场危机 货币市场危机,又称货币危机。货币市场危机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带有固定汇率制度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变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反映为本币汇率的高估,而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要么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而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2资本市场危机 资本市场危机是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由于国内或国外的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3金融机构危机 金融机构危机,又称银行业危机,是指某些商业

50、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致出现大量不良债权或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或支付困难,其影响极易扩散,引发全社会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挤提风潮,从而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4综合金融危机 综合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上述几种危机的混,第2 章 金融调控,返回目录,合体。现实中常常是一种危机的爆发带动其他危机的爆发。(三)以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1系统性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深远且带有明显的全局性特征,如果应付不当将危及一国金融体系乃至世界金融的安全与稳定。2非系统性金融危机 非系统性金融危机源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或金融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