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79639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峡河道采砂规划文字(最后修改).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1、概要31.1 河道概况31.2 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1.2.1 河道采砂状况3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41.3 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41.3.1 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41.3.2 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41.3.3 河道采砂规划的范围与规划期51.4 河道采砂分区规划51.4.1 禁采区规划51.4.2可采区规划51.4.3 禁采期和可采期51.4.4河砂年度控制开采量61.4.5可采区内采砂设备的控制数量61.5 河道采砂影响分析61.5.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61.5.2 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61.5.3 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71.5.4 采砂对涉

2、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71.5.5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81.6 规划实施与管理81.7 结论与建议92、基本情况102.1河道概况102.1.1地理位置102.1.2地形地貌102.1.3 水文气象122.1.4 土壤植被132.1.5 河流水系132.2 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152.3 地质概况162.4 已建及拟建涉河工程概况172.4.1 河堤、护岸工程概况172.4.2 蓄水工程概况172.4.3 水电站工程概况182.2.4 交通桥涵工程概况192.5 生态与环境现状232.5.1水环境232.5.2 生态环境233、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253.1 历史时期演变253.2

3、 近期演变及趋势253.3 河道泥砂补给分析273.3.1 泥沙的来源273.3.2泥沙补给量分析方法283.3.3 河砂补给量预测29 3.4采砂总量控制及分配规划303.4.1 采砂总量控制确定原则30 3.4.2 采砂总量控制及分配规划324、规划的必要性334.1河道采砂基本情况334.2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334.3非法采砂的危害344.4规划的必要性355、规划原则与规划任务365.1规划的原则365.2规划任务375.3规划依据375.3.1法律法规375.3.2技术规范385.3.3 有关规划385.4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385.4.1规划范围385.4.2 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38

4、6、采砂分区规划376.1 禁采区划定376.1.1禁采区划定原则376.1.2禁采区划定386.2可采区划定436.2.1 年度控制采砂总量436.2.2 可采区规划原则526.2.3 可采区规划方案526.2.4 堆砂场设置及弃料处理566.3保留区规划586.3.1保留区规划原则586.3.2保留区范围586.3.3保留区控制使用原则与要求607、采砂影响分析627.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627.2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637.3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637.4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657.5 堆砂场设置及弃料处理的影响分析658、规划的实施与管理668.1规划实施6

5、68.1.1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和一证一费制度668.1.2加强河道砂石资源费的征收668.1.3实施河道采砂规划,加强采砂作业监督检查678.1.4加强采取水下地形监测,确保河砂开采科学有序678.2管理机构与管理设施678.2.1管理机构688.2.2管理设施698.3动态监测管理719、结语与建议749.1结语749.2建议74附件1、 西峡县国土局关于西峡县河道采砂规划的反馈意见2、 西峡县交通局关于西峡县河道采砂规划的反馈意见3、 西峡县2014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设计图册前 言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北部,八百里伏牛山腹心地带,地处豫、鄂、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河南省通往

6、陕西、湖北的西南门户,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053348、东经1110111146之间,是山区与丘陵的结合部、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长江与黄河分界线,县域面积3454km2,是河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全县辖2乡14镇3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境内海拔高度在1812212.5米之间,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年平均气温摄氏15.2,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森林覆盖率76.8%,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主要河流有老灌河、淇河和蛇尾河,地表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为9.7亿立

7、方米,加上入境水,年地表水总量为14.06亿立方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核心水源地。西峡县河道机械采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西峡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采砂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类采砂机械遍布西峡县河道,滥采乱挖、废渣回弃河道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西峡县的河势稳定、防洪、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水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西峡县河道采砂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使河道采砂逐步走向科学、依法、有序开采的轨道,必须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河道采砂进行规范的管理

8、。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大纲,西峡县水利局组织开展了西峡县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4年2月,受西峡县水利局委托,我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承担了西峡县河道采砂规划工作的编制任务。接受任务后,我们成立了项目组,深入现场勘测、调查,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经研究分析、理论计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版)、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49号令)、河南省水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照水利部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08)、河道勘测调查规范(SL3832007)、和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

9、工作大纲的相关要求,于2014年5月底编制完成了西峡县2014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为了保证河道采砂规划的科学性,使采砂规划既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又适应采砂管理的实际要求,本次采砂规划的编制,我们尽量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采砂规划工作更加全面和科学;尽可能认真总结以往采砂管理的经验,重视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充分掌握各方面的实情,为采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使河道采砂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近年来,西峡县砂石资源需求随着城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增加,河道采砂活动也日益俱增。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石资源,确保河道防洪安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是当前一项

10、重要任务。根据南阳市水利局关于编制河道采砂规划的通知要求,编制了西峡县2014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以便指导全县河道采砂管理。1、概要1.1 河道概况西峡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按小流域可分为老灌河、淇河和湍河三大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520余条,其中一二级支流共28条,总流域面积3454km2。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河流2条,分别是老灌河(4219 km2)、淇河(1498 km2),流域面积5001000 km2之间河流2条,分别是蛇尾河(535 km2)、丁河(610 km2),流域面积100500 km2之间河流8条,分别是石界河(140.5 km2)、长探河(249 k

11、m2)、丹水河(210.4 km2)、古庄河(188 km2)峡河(202 km2)、重阳河(188.5 km2)、黑漆河(104 km2)、东峪河(121.3 km2)。全县河道干流总长479.6 km,多年平均径流深280mm。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河道受区域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属冲积山区河道,河道有顺直、弯曲、蜿蜒和分叉等河型。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陆续在主要河道两岸修建了大量的河堤和护岸,结构以砌石为主,这些河堤和护岸构成了河道防洪的重要屏障。1.2 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2.1 河道采砂状

12、况2003年以前西峡县河道砂石资源较为丰富,老灌河、淇河、丁河中下游河道砂石储量较多,且砂石质量好,河道砂石主要作为城乡群众新建房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作为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来源,对河道的危害不大。随着城镇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对砂石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部分群众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无证无序偷采、滥采、乱挖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县水利部门委托县水政执法大队对全县的河道采砂进行了统一管理,并依照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49号令)有关规定,对无证采砂及偷采砂乱采等非法采砂活动进行了整治,但偷采、乱采砂石行为时有发生,动态管理难度较大。1.2.2 存在

13、的主要问题1、残渣弃料随意堆放,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岸(堤)安全,有造成毁坏农田的后果,损害群众利益。2、非法采砂引起的水事纠纷多,群众反映及举报事件相应也多,影响社会稳定。3、采砂作业点分散,线路长、监管人员少,现场监督动态管理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随意乱采、无证偷采现象屡禁不止。4、采砂管理设施落后,执法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管理要求。5、专业采砂规划编制滞后,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1.3 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 1.3.1 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以国家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采砂规划服从于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并与相关

14、专业规划相协调,贯彻统筹廉顾、全面规划、科学管理、适度利用、有序开采的原则,使河砂开采逐步走上依法、科学、有序的轨道。1.3.2 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根据河道近期演变的情况,来水来沙变化以及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要求,提出规划河道的禁采范围,并确定其相应的禁采期,提出可采区和保留区划定原则,并确定相应的可采区和保留区,提出规划实施意见,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实行依法、科学、有序开采。1.3.3 河道采砂规划的范围与规划期规划范围:西峡县境内具有采砂任务的老灌河、淇河、丁河干流。老灌河上的石门水库及不在本次规划内的其它河道均为禁采河道。规划对象:河道内的采砂活动。规划期限:规划

15、期为5年,即2014年至2018年。1.4 河道采砂分区规划1.4.1 禁采区规划根据有关法规、条例对河砂开采的控制条件,结合老灌河、淇河、丁河沿岸底层的河床结构、岸坡土质条件及采砂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具体划定禁采区18段(经过批准的河道整治及防汛抢险急需时例外),禁采长度154.89km。禁采区划定原则详见6.1.1节。1.4.2可采区规划老灌河、淇河、丁河规划河道禁采区以外的河段均为可采区。河砂是河床的组成部分,应严格遵守有关具体要求进行开采。本次规划可采区15段,可采范围3.52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404.94万m3,河道采砂规划及控制条件成果见表6.3。将老灌河可

16、采区内的3段划为保留区域,保留区总长度为6.578km,经估算保留区砂石储量为54.54万m3,保留区规划见表6.5。1.4.3 禁采期和可采期禁采期:主汛期(6月1日至9月15日,105天)全时段及非主汛期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时为禁采期;当发生特大旱情,河流出现枯水位,采砂活动可能影响饮用水源时,可临时公告为禁采期。可采期:禁采期以外时段均为可采期。1.4.4河砂年度开采量控制本规划期(20142018年)内,15段可采区采砂储量为404.94万m3,经综合考虑,确定规划期内年度采砂总量控制数为48万m3,折合年度采砂总量为124.8万t。 1.4.5可采区内采砂设备的控制数量为保证生态安全和水

17、质污染不超标,应控制采砂设备规模。采砂设备的控制数在发放采砂许可证时根据采区长度、控制采砂量和采砂设备生产能力、作业方式等具体情况确定。1.5 河道采砂影响分析1.5.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河道内的砂、石、土料等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河势稳定和水流动力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河砂开采后,改变了河床形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对坡岸、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影响河段应当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如护坡、护脚、压浸平台和岸边建筑物补强加固措施等。本次规划在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可采区,并综合考虑了河势、防洪、涉水工程及其他因素,对可采区范围、采砂问题、控

18、采高程等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河道变化因素复杂不定,必须要跟踪观测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科学、合理地利用砂石资源,规范、有序地开采河砂,适量控制性开采砂石资源,严格禁止超深、超量开采河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河道起到疏浚作用,一般不会影响河势稳定。1.5.2 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河砂开采后河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是采区内河床高程降低,造成堤防(或岸坡)高度相应加大,使其稳定性相应降低;二是河床覆盖层变薄,河道堤防基础均具二元结构,高于洪水位时,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水流可能透过薄弱的覆盖层面从地基透水层渗入堤防内侧,造成渗漏、翻砂鼓水甚至管涌等险情;三是中泓发生摆动,河道的横向流速分布是与水

19、深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水愈深则垂线平均流速愈大,当采砂后深泓走向不垂直于河道流向时,则会导致水流向岸边冲刷,从而危及岸坡、堤防、水工程等的安全。本次规划的开采区与两岸的堤防及相关的防洪工程保持了一定的安全的距离,对采砂区内的挖砂工程进行了总体上的开采高程控制,河道采砂不但不会对防洪工程及河床产生不利的影响,还能对河道起到疏浚的作用,有利于河道行洪。1.5.3 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河道采砂作业将引起局部水体的悬浮浓度增加,影响水体的感观性状,对附近河段取水产生不利影响;河砂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泥沙中吸附的重金属解吸,也可能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河砂集聚的地方一般为河道弯曲、水流变化较大的地方,

20、而这些位置通常也是鱼类的产卵场,而河滩多为鱼类索饵、繁殖场所。河道采砂对河滩的破坏可能对水生生物带来栖息、繁殖及回流活动等方面的影响。由于主汛期与鱼类产卵期相重叠,本次规划把汛期规定禁采期,可以确保防洪与水生生物安全。本次规划对城镇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200m区域列入了禁采区,以确保砂石堆积层对饮用水源的过滤净化作用。采砂作业过程中也实施一定的环保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将采砂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减至最低。1.5.4 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西峡县属汉水水系的上中游,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上河道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

2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主要河道涉及农田、村庄、公共设施和公路的重要河段都修建了防洪护岸。但大部分河道护岸属于早期建造,标准低且损毁严重,一些受历次洪水冲毁的护岸,至今仍未修复,加之砂石淤积严重,河床逐渐抬高,降低了河堤护岸防洪标准。因此,对河床抬高、淤积严重的河道段合理规划采砂,不但可以疏通河道,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也是河道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河砂开采后,改变了河床形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对于上、下游左、右岸的水工程(如大坝、桥梁、护岸等工程)及建筑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限制具体的开采距离及深度,避免因河道采砂对现有的涉水工程造成损坏,确保涉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22、安全。本次规划对于上下游、左右岸的水工程(如拦水坝、桥梁、护岸等工程)设施限制了具体的开采距离及深度,充分考虑了各类涉河工程保护范围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因河道采砂对现有的涉水工程造成损坏,所以,河道采砂规划不会影响涉水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本次采砂规划对采砂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均采取了防范措施和管理要求,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合理、有序的开采,不仅有利于河道的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并对涉河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本河道采砂规划方案是合理可行的。1.6 规划实施与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采砂规划,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严格管理措施,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

23、作用。河道采砂涉及面广,且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严格管理措施。一是构建管理体制。为有效加强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保证河道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各部门有效地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形成职能互补,齐抓共管的执法和管理合力,根据2013年4月实施的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河道采砂管理实行河长制,建立“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门负责河道采砂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组织编制采砂规划,负责发放采砂许可证、征缴河道砂石管理费;交通部门负责采砂运输车辆管理及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土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河道采砂规划,负责砂场及砂石码头土地使

24、用及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河道采砂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实施管理。根据河道采砂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进行采砂审批程序管理,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征收河道采砂管理费、加强采砂作业的监督检查和河道地形监测等工作。三是确保管理经费。据估算,西峡县河道采砂管理和执法的设施,设备及年运行费,合计需120万元。建议将收取的河道采砂管理费全额上交财政,有关管理经费有财政统一拨付,均纳入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1.7 结论与建议为了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河道采砂活动,合理开发河砂资源,制定河道采砂规划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划定禁采区,设定开采控制条件后,适当采砂是可行的。河道

25、采砂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建立管理机构、组建管理执法队伍是必需的。建议在采砂作业前严格检查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加强河砂补给情况及补给量的研究分析,在开采过程中定期进行必要的监测分析工作,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对应措施。为了加强河道维护,征收河道采砂管理费是必需的,建议将河道采砂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2、基本情况2.1河道概况2.1.1地理位置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河南省通往陕西、湖北的西南门户,介于北纬33053348、东经1110111146之间,全县面积3454 km2,是山区与丘陵平原的结合部、南北气候的结合部,东、西部地区经济开放联合的桥

26、头堡和中转基地。是全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2.1.2地形地貌西峡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的伏牛山西南部。境内以中、低山为主,北部伏牛山主脉老界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侧脉由此向南延伸,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依次为深山区、浅山区、山谷盆地和丘陵地,西北地区高陡险,东南地区坡度较缓,北部的老界岭为长江、黄河之分水岭。因境内河流多呈羽状分布,故西峡县地貌也喻之为“龙爪”状。境内层峦叠嶂,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境内山峰多达3391座,其中海拔在1000m以上的16座。最高处为老界岭的主峰犄脚尖海拔2212.5m,全县最低处为南部低山丘陵区的丹水镇马边村海拔181m。根据海拔划分:

27、其中山地占85.4%,丘陵占11.4%,平原占3.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从地貌成因分析,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溶岩地貌均有发育,且互为作用,互为依存。中低山区纵向切割深度大,地表岩体相对较为破碎,起伏较大,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剥夷面。复杂的地貌形态,深刻地影响了西峡县的水文气象格局,制约了土壤、植被的发育过程,导致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图2-1 西峡县地形地貌分析示意图图2-2 西峡县城周边卫星影像合成示意图 2.1.3 水文气象 西峡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湿带的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2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4.2 ,极端最

28、高温度42。年降雨量在729935mm之间,平均水面蒸发量1013mm。年均无霜期236.2天,年均日照时空分布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多变。西峡县主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北部老界岭为长江、黄河分水岭。境内河流众多,以灌河、淇河、丹水河等河流为主,其支流呈羽状密布,全县共有大小河流526条。按流域可分为灌河流域、淇河流域和湍河流域。老灌河、淇河是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西峡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图2-3 西峡县水系示意图2.1.4 土壤植被西峡县自然环境适宜,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境内现有植物2200雨中,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种,包括连香树、银

29、杏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水曲柳、楠木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8种,大叶三七等省级保护植物33种。西峡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8%,为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绿色氧吧”,野生动物计21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52种,其中黑鹤、金钱豹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4种,大鲵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省级保护动物19种,建有国家大鲵自然繁殖保护区;境内有适生中药材众多,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作本草纲木中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西峡县就有1328种,占70%以上,故而西峡县还有“天然药库”之美誉。西峡县境内土壤是有石质山地风化而成,涉及5个土类,9个亚类,26个土属。其中棕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的粗骨性黄棕壤亚

30、类的淡岩、灰岩及砂岩黄棕壤,黄褐土亚类的山砂土、紫色土类,潮土类的黄潮土亚类,都是目前西峡县的林业用地或者适宜发展林业的土地。2.1.5 河流水系西峡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老灌河、淇河和湍河三大流域总面积3454 km2。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有老灌河、淇河两条河流,流域面积3156.96 km2。全县共有大小河流526条,其中一、二级支流共28条,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河流2条,分别是老灌河(4219 km2)、淇河(1498 km2);流域面积5001000 km2之间河流2条,分别是蛇尾河(535 km2)、丁河(610 km2);流域面积100500 km2之间河流9条

31、,分别是石界河(140.5 km2)、长探河(249 km2)、丹水河(210.4 km2)、黄水河(208 km2)、古庄河(188 km2)、峡河(202 km2)、重阳河(188.5 km2)、黑漆河(104 km2)、东峪河(121.3 km2)。河道干流总长479.6 km,水域面积3万亩(含水库水面8168.5亩),多年平均径流深280mm。老灌河是丹江左岸的较大的一级支流,也是西峡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洛阳市栾川县冷水乡南泥湖村,向西流入卢氏县,再转向东南在桑坪镇入西峡县境,干流全长254 km,流域面积4219 km2。其中入县境以上流域面积950 km2,长102.4 k

32、m;县境内流域面积2580 km2,长109.4 km;上下游落差398.5m,河道比降3.6。县境以上年平均径流总量868.25亿m3。老灌河米坪水文站址处以上流域面积1404 km2,蛇尾河入口以上流域面积2025 km2,大石门水库以上流域面积2580 km2,高速公路桥址处以上流域面积2628 km2,三级橡胶坝址处以上流域面积3216 km2,老灌河黄湾水文站址处流域面积3418 km2。淇河是西峡县境内第二大河流。它发源于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乡,向南流入西平镇北部的德河村,最后经下营村入淅川县,为丹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47km,流域面积1498km2。其中入县境以上流域面积639

33、km2,长65.5km;本县境内流域面积575km2,长42.4km;出县境以上流域面积1214km2,长107.9km。淇河在县境内长42.4km,上下游落差180米,河道平均比降2.4%,县境以上年平均径流总量159.75亿m3。淇河西坪水文站址处流域面积911km2。丁河是西峡县境内老灌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重阳镇古峪村代尖垛,经重阳、陈阳、丁河,于五里桥镇封店村入老灌河,主河道长度52.6km,河道比降1.9,流域总面积695km2。沿河支流14条,共计36km。2.2 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西峡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县内河流

34、多属山区季节性河流,且面积较小,河流都具有洪峰陡涨陡落,水位、流量变幅大,历时短的特点。汛期久晴不雨时,也能出现枯水,而在枯水期遇大雨,也常出现洪峰,年内枯水期的历时比大河要长得多。山区河流按自然地理又可分山区段、过渡段和盆地段,水流特性因河而异。山区段河床比降一般在5%以上,河床多系岩石,河岸石嘴和卡口较多,对河槽水流起控制作用,形成不规则的流态和险恶的水流,并影响水面线呈阶梯状;过渡段河流比降一般在0.75%2.0%之间,流速较山区段河流为小;盆地段河道的比降在0.15%左右,流速小,水流较平稳,河槽较宽浅,水流分散。泥沙来源及其运动:由于地质、地形、气候和植物覆盖的差异,同一类河流,其特

35、性略有不同。山区河道均由岩石组成,河床稳定,沙石集中来源于汛期,枯水期则清澈见底;过渡段河道河床成因因河段而不同,盆地段河道洪水时来沙,粒径较细,表明泥沙来自上游,当枯水时悬沙粒径较粗,但上游此时来沙较少,水流中悬砂主要是本河段的底沙转化而来,悬沙对河床地形起相当作用。据现场调查分析情况表明,西峡县山区段上游的支流河道和部分过渡段河道泥沙无法停留,储沙量较少,部分过渡段河道储存砾石较多,河道砂石的储存主要分布在山区段河道中下游及河道的弯道段。河道的床砂质:山区的河道河床属砂岩、大理岩地质,上游支流河流及两岸岩基裸露,河槽底均为岩石,河槽底以上大部是砾石河床,砂粒较少,砾石层深度约0.31.2m

36、不等,砂质较差,是该区缺砂材料的不利因素。老灌河、淇河、丁河河道地处砂砾岩、大理岩、石灰岩地质区,有风化层、强风化层,河槽底为花岗岩、砂岩、板岩层,槽底以上均为砂、砾石层河床,厚度多在0.72.5m之间,河砂均由花岗岩、砂岩、板岩风化脱落演变而成,砂质相对较好。2.3 地质概况西峡县处于古扬子板块与中秦岭板块东段结合部位。中秦岭地层区由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组成。古元古界有蛇尾小区的秦岭岩群和内乡小区的陡岭岩群,均为中深变质的碎屑石基性火山石碳酸盐岩组合;中新元古界有蛇尾小区的峡河岩群中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和内乡小区的龟山岩组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下古生界子母沟组出露于

37、蛇尾小区,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变质轻微;周进沟组出露于内乡小区,为一套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组合;泥盆系南湾组属内乡小区,为片岩、大理石组合。区内中部产出横贯全区的、华北板块与中秦岭板块之间板块结合带级别的构造界断裂,即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以及中秦岭板块内部的一条构造边界、丹凤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区内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中秦岭板块寨根马山口地块,岩体侵入时代以新元古代为主,包括洋淇沟岩体(岩片)和陈阳坪岩体。洋淇沟(松树沟)超基性岩体(块),产于寨根马山口地块南缘,西官庄镇平断裂北侧。陈阳坪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寨根马山口地块中部,与秦岭岩群、峡河岩群侵入或构造接触。老灌河河

38、道大多河段基岩裸露,地质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卵石和白垩系砂岩,砂岩以青灰色和灰绿色强风化海相变压片岩、花岗岩和石英岩为主。卵石结构中密,磨园度较好,分选性差,粒径220cm的卵石占总体积70%左右,大于20cm的漂石占15%,砂砾石占15%,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与下伏基岩不整合接触。淇河河床在山区段狭窄,在集镇段平坦,河流两岸出露地层均为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十八盘组,地质岩性主要为浅灰、黄褐及黑色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卵石主要由石英岩、砂岩、板岩脱落风化演变而成,砂质良好。丁河河道由中低山、山间谷地构成,地质岩性以石灰岩、紫色砂岩、紫色砾岩及变质岩为主,砂砾石量大,但砂质较

39、差。2.4 已建及拟建涉河工程概况2.4.1 河堤、护岸工程概况自古以来,频繁的洪旱灾害给西峡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人们与大自然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昔日建成的河堤、护岸仍在继续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解放初期至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人民齐心合力修复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河道的河堤、护岸上千余处,总长350余km,有效地保护沿河两岸的农田、村庄及公共设施,减轻了洪水灾害带来损失。“十二五”期间,在老灌河、淇河、丁河共规划治理河段10处,总长19.97km,目前已基本实施完毕,规划治理段河道堤防工程基本情况详见表2-1。表2-1 西峡县“十二五”规划治理河段堤防工程基本情况

40、表序号名 称长度(km)河宽(m)基础深(m)堤高(m)堤身结构1灌河桑坪镇段堤防工程1.6903.81.2重力式浆砌石2灌河石界河镇段堤防工程1.8903.91.1重力式浆砌石3灌河走马坪段堤防工程1.061003.771.23重力式浆砌石4灌河米坪镇段堤防工程1.21203.310.69重力式浆砌石5灌河军马河镇段堤防工程0.571403.421.08重力式浆砌石6灌河档子岭段堤防工程82506.471.03浆砌石护坡7淇河西坪镇段堤防工程1.31303.820.68浆砌石护坡8丁河重阳镇段堤防工程1.82333.090.91重力式浆砌石9丁河陈阳村段堤防工程1502.30.7重力式浆砌石

41、10丁河丁河镇段堤防工程1.621104.351.15重力式浆砌石合计19.972.4.2 蓄水工程概况西峡县共有各类水库67座,其中中型3座,分别是石门、重阳、七峪水库,小一型5座,分别是庄口、红山、黑子树、古垛山、石岭河水库,小二型59座。这些水库工程分布于全县10个乡镇,总控制流域面积2.88万km2,总库容16237.3万m3,其中兴利库容7665.2万m3,防洪库容6554万m3,设计灌溉面积的12.69万亩,小水电装机11台10420kw,对年平均发电量的3706万kw时,养殖水面8168.5亩,年水产品产量560吨。按所属流域分,其中老灌河流域31座,淇河流域13座,湍河流域23

42、座。从2006年至2013年已对45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西峡县67座水库除大石门水库位于老灌河干流河道外,其他水库工程均位于规划河道上游,对山区河道拦蓄洪水,调节洪峰起到了显著作用,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及城乡供水发挥重要作用。 老灌河下游县城段修建有三级截潜流橡胶坝,橡胶坝坝基平均埋深4米,蓄水水面面积 900亩,不但美化了城市也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老灌河、淇河、丁河均无已规划蓄水工程。 2.4.3 水电站工程概况西峡县是河南省水力资源较丰富的山区县,境内有老灌河、淇河、湍河三条较大河流。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3万kw,可开发容量为8.5万kw。截止2013年底,已建成水电站39处,其中可调节水电站4处,装机12台。老灌河干流水电站共开发22处,淇河干流共开发3级。根据西峡县“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规划,西峡县20112015年新建、改造、水毁修复电源工程10处,均已实施完毕,近期无新规划和审批的水电站工程。西峡县已建水电站基本情况详见下表:表2-2 西峡县已建电站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电站名称所在河流所在乡镇电站型式装机(台)装机容量(kw)合计9930801石门电站老灌河双龙镇坝式396002夫子岈电站老灌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24003老君店电站老灌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