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0875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河煤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述 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结合矿山服务年限和开采计划,确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原则如下: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据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3、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治理恢复与环境保护并举”原则;4、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5、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目的和任务(一)总体目的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

2、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体要达到如下目的:1、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不出现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2、 地下水均衡得以控制,彻底解决评估区及周边村庄的人畜生活用水;3、 地形地貌景观得以有效恢复,使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与周边环境和谐协调;4、 及时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恢复土地使用功能;5、 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治理恢复,对规划区实行边开采边治理、对重点防治区留设保护煤柱、成立治理恢复领导小组、完善矿区监测网点。(二)总体任务为了达到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总目标,总体任务是:1

3、、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主要领导为首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实施;设立项目专项资金帐户,制订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2、对村庄、工业广场、道路、主要井下大巷按三下开采规程留设保护煤柱,并设立一级监测网点;3、治理潜在滑坡、潜在泥石流沟;4、对矿山活动中形成的地形地貌景观进行整理,尽可能恢复原有地貌景观,使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与周边环境和谐协调;5、初期治理采动破坏的土地;6、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地面裂缝、地面塌陷、矿坑涌水量、地下水位、地表沉降进行监测;7、对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建立评估区的水文、地质和人文环境基础状况数据库。 (三)总体部署

4、1、 建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领导小组,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实施;设立项目专项资金帐户,制订专款专用的财务制度;2、 群策群防,建立监测网点;3、 治理已出现的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 边开采,边治理恢复;第二章矿山监测区基本情况第一节 矿山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与交通1、地理位置南河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井田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镇。地理坐标:东经11258581130031,北纬355043355231,行政区划属三甲镇管辖。2、交通井田西部3km处有长治至晋城的二级公路与高速公路并行,西部4km处有太原-焦作铁路通过,南部5km有曲辉公路通过。铁路、公路

5、交通情况见表。矿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极为方便。表 井田距邻近主要城市距离表起止站铁路里程(km)公路里程(km)南河高平5高平长治5555晋城长治9480晋城太原374335太原焦作434480第二节 兼并重组矿井概况一、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及建设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南河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单保矿井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及新增区整合而成,新增区内原有小煤矿主要有山西高平鹏宇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高平赤祥煤业有限公司,各矿兼并重组前主要生产建设情况如下:1、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是在2006年根据晋煤整合办字200628号文,由原高平市三甲镇南河煤矿、原高平市三甲镇徘

6、北顺峪硫铁矿、三甲镇南河硫铁矿及部分空白区整合而成,批准开采3、1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4924km2,设计生产能力300kt/a。井田范围由下列6个点组成(6度带坐标系),详见表1-2-1:表1-2-1 井田境界坐标表拐点编号经距(Y)(m)纬距(X)(m)备注119681000397136021968100039707103196804003970710419680400397030051967936039703006196793603971360根据晋城市煤炭设计室于2008年为原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所做的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300kt/a)的开拓方案

7、,矿井采用斜一立混合开拓方式,在井田内新开凿一主斜井,担负矿井主提升及进风任务,兼作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延伸原高平市三甲镇南河煤矿的副立井至15号煤层,作为整合后的副立井,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及进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新开凿一个回风立井,落底于15号煤层,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山西高平三甲南河煤业有限公司根据上述开拓方案,进行了矿井建设,目前,副立井已延伸至15号煤层,回风立井也已形成,新开凿的主斜井已开凿136m。该矿井田范围内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该矿井筒主要特征见表:井筒特征表井筒特征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口座标纬距(X)3971276.8283971086.9203971039.2

8、07经距(Y)19680297.13519680465.51619680363.515井口标高(m)962.269973.308982.283方位角(度)4171015427411454518井筒倾角()239090落底水平标高(m)未落底775770井筒斜长(垂深)(m)136198212井筒净宽(径)(m)4.64.04.0井筒支护形式表土段砼碹砼碹砼碹基岩段砼碹砼碹砼碹支护厚度表土段600400400基岩段100300300井筒断面(m2)净断面(m2)已有段15.2112.5612.56掘进断面表土段22.4918.118.1基岩段已有段19.716.6216.62由于井田内15号煤层

9、尚未开采,井下无开拓巷道,本次可供利用的主要是已形成两个立井井筒和一个已经掘进136m长的斜井井筒,三个井筒特征见第三章第四节井筒特征表。2、山西高平鹏宇煤业有限公司:该矿原名王家北山煤矿,始建于1985年,1987年投产,开采3号煤层。矿井采用两斜(井)一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井田范围由下列4个点组成(6度带坐标系),详见表:井田境界坐标表拐点编号经距(Y)( m)纬距(X)( m)备注1196813753973200219681375397235031968042539723504196804253973200井田面积为0.8075km2。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建设现已在井下形成完整生产系统,生

10、产能力达到30kt/a,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井筒主要特征如下:主斜井 X=3972808.253 Y=19680921.484 Z=978.82副斜井 X=3972873.749 Y=19680837.468 Z=969.1回风立井 X=3972454.589 Y=19680782.622 Z=1022.7安全出口 X=3972934.111 Y=19680965.706 Z=973.23、赤祥煤矿:该矿始建于1965年,1977年投产,开采3号煤层。矿井采用两斜(井)一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井田范围由下列4个点组成(6度带坐标系):详见表: 井田境界坐标表拐点编号经距(Y)(m)纬距(X)(

11、m)备注1196809933972220219680993397150031968013339715004196801333972220井田面积为0.6192km2,生产能力30kt/a经过十几年的生产建设现已在井下形成完整生产系统,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井筒主要特征如下:主井(斜井)X=3971816.395 Y=19680328.494 Z=957.822风井(立井)X=3971718.352 Y=19680880.909 Z=1011.108安全出口(斜井)X=3971817 Y=19680340 Z=957.92 除了井田范围内小窑、古窑还有2个,均已关闭,各小煤矿详细情况见如下:(1)

12、高平市三甲镇南河硫铁矿:该矿始建于1989年,1991年投产,开采15号煤层。矿井采用一对斜井开拓方式。井田范围由下列4个点组成(6度带坐标系):详见表:井田面积为0.2030km2,2002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停产关闭。井田境界坐标表拐点编号经距(Y)( m)纬距(X)( m)备注1196799503971480219679950397090031967960039709004196796003971480(2)高平市三甲镇徘北顺峪硫铁矿:该矿始建于1981年,1982年投产,开采15号煤层。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田范围由下列4个点组成(6度带坐标系);详见表: 井田境界坐标表拐点编号经距

13、(Y)( m)纬距(X)( m)备注1196799503970900219679950397030031967935039703004196793503970900井田面积为0.3600km2,2003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停产关闭,井筒坐标如下:主井(立井) X=3970647.68 Y=19679417.38 H=958.39风井(立井) X=3970653.52 Y=19679302.18 H=938.94二、四邻关系井田东邻高平市科兴集团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南邻山西高平青龙同昌煤业有限公司;西、北无相邻煤矿。1、高平市科兴集团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高平市科兴集团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的

14、北东侧。煤矿始建于1950年,并于当年投产,2006年进行了资源整合,依据晋煤整合办 200628号文件“关于晋城市高平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高平市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游仙山煤矿整合原井田西部及北部边角残留资源,井田面积3.8472km2。井田范围由以下16个拐点连线圈定。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游仙山煤矿有两对生产系统,即游仙山坑口和王村坑口。游仙山坑口采用一对立井、一对斜井开拓,采用长壁式开采、抽出式通风,机械运输,水泵排水,电灯与矿灯照明,瓦斯等级为低级。主井井口坐标为:X=3970118.519、Y=19681721.876、H=959.230;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

15、=3970133.843、Y=19681770.347、H=949.606,井下开拓沿东和北东方向布置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井下采用矿车运输,木质支护。王村坑口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3970909.942、Y=19682859.080、H=958.531;副竖井(风井);X=3971109.021、Y=19682767.548、H=1001.668,垂深63m。井田历尽50余年的开采,形成大面积采空。该矿井涌水量为170280m3/d。2、山西高平青龙同昌煤业有限公司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44号关于晋城市高平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高平青龙同昌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单保矿井山西高

16、平三甲同昌煤业有限公司及高平市陈区镇浩庄煤矿二个资源整合矿井兼并重组而成, 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3327,井田面积4.9133km2,批准开采3-15号煤层,矿井生产能力900kt/a。第三节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工业广场的确定1、本矿井属单保矿井,现有工业场地基本位于井田中央,工业场地位置较为平缓开阔,场地平整工程量较少。2、矿井现有工业场地内,已布置有两个立井和一个已开凿136m 的主斜井,三个井筒均位于现有工业场地内,则地面建构筑物集中,有利于管理,此外,地质资料比较可靠;地面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外

17、运条件较好。根据以上分析,工业场地仍选择现有工业场地,不仅可充分利用已有的三个井筒,而且还可利用部分已有的地面设施。(2)井筒的确定原山西高平南河煤业有限公司目前还未开采15 号煤层,有2 个立井和1个未形成的斜井,情况如下:主斜井:净宽4.6m,净断面15.21m2,倾角23,目前已掘有136m长,采用砼碹支护形式。副立井:净径4.0m,净断面12.56m2,目前已落底至15 号煤层,采用砼碹支护形式,采用单钩罐笼提升方式,担负材料、设备、人员等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回风立井:净直径4.0m,净断面12.56m2,砼碹支护,目前已落底至15号煤层。根据井田内现有井筒布置特征分析,设计利用现有三个

18、井筒,形成斜立综合开拓的格局开拓全井田。拟设计副立井布置一对1t 单层单车罐笼,因现有副立井井筒断面较小,无法满足矿井兼并重组后,下放液压支架等大件的需要,拟设计利用现有副立井承担矿井重组后下放除液压支架等大件以外的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现有主斜井承担矿井煤炭提升及下放液压支架等大件的任务,兼作进风井和安全出口,现有136m 长主斜井井筒净宽4.6m,下放液压支架时,人行道宽度仅850mm,不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对综采矿井人行道宽度1000mm 的要求,根据综合柱状图及现场踏勘分析,现有主斜井136m,其中表土段长度达110m,如拆除现有混凝土碹支护,扩大井筒断面,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19、鉴于现有主斜井井筒段断面特征,设计现有136m 段主斜井每隔40m 打一个躲避硐,136m后的主斜井段设计井筒断面靠人行道一侧净宽加宽到5.0m,采用锚喷支护。现有回风立井作为矿井兼并重组后的回风立井,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各井筒特征见表。井筒特征表(3)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根据井田内煤层赋存特征,以及确定的井田开拓方式, 15 号煤层布置1个开采水平,水平标高+775m。根据确定的开拓方案,井下南北向布置集中胶带巷、集中轨道巷和集中回风巷,东西向平行布置胶带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4)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15号煤层划分为2个采区,即东西向三条大巷北部和东南部区域的1501采区和三

20、条大巷西南部的1502采区,采区开采顺序为1501采区1502采区。(5)三下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本矿不涉及“三下采煤”问题。本矿井田内现有南河村、王家北山村等村庄,这些村庄均不考虑搬迁,设计留设煤柱,保护上述村庄。(6)、竣工投产应具备标准条件本矿井设计规模0.9Mt/a,矿井建设方式采用一次建成并移交投产的方式,移交生产时设计井下布置1个采区1个15号煤层综采工作面,为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替,井下共配备有2个综掘工作面。矿井投产移交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有: 1、完成设计0.9Mt/a规模的全部井巷工程、地面土建工程和井上下安装工程;2、矿井提升、运输、排水、通风、压风、给排水、供暖及供热等系统;3

21、、地面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生活设施、行政福利和辅助设施;4、配套的三废处理和环保工程及各类安全设施;5、全矿井联合试运转。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属高烈度区,烈度在VI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根据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成果,参照原地质矿产部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ZBD1400289)第8.5.2条规定,区域地壳稳定性级别为稳定。 近几十年来未发生过地震,但矿井建设必须按照度防震区做好相应防护措施。第二节 地质灾害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井田地处太行山中南段的高平盆地北

22、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上属侵蚀剥蚀区。地形东高西低,沟谷以东西向为主,区内地形标高在+920m+1166.09m之间,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狼卧圪咀山顶标高+1166.09m,最低点位于西部南河村干沟中标高+920m,相对高差146.09m。基岩多出露良好。煤矸石堆积面积不大,矿井水除一部分用于生产用水外,其余排放于地表,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概。根据地面调查,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目前矿井的污染源主要是煤炭初加工过程中筛分系统的扬尘和噪声,对周边的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形成影响。今后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必然会造成采空区面积扩大,矿井排水增多,矸石大量堆集,其中铁、铝、硫等

23、被水溶解,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整个环境,因此井田地质环境为中等类型。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随着今后矿井的进一步开采,现就兼并重组整合后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简述如下:1区内地形切割不深,相对较为平缓,气候干旱少雨,降雨集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随着煤矿的进一步开采,近地表浅层水位会进一步下降,使当地居民用水更加困难,而且土壤水分缺乏,植物生长缓慢或枯死,土地沙化、贫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仅影响自然景观,而且其风化后形成的粉尘严重污染空气。煤矸石的长期堆放、风化、淋滤,使有害元素释放,通过迁移富集而污染环境。当其堆放不当时,还可能引发滑坡、崩塌

24、、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随着今后矿井的进一步生产,采空区面积的扩大,可能会在地面形成更多的塌陷和地裂缝,易对地面建筑物产生危害,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使区内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应当引起重视。3扬尘、粉尘的污染主要是煤炭初加工过程中筛分系统的扬尘和噪声,对周边的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形成污染。在煤炭运销过程中,二次扬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周边地区,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其产生的酸性化合物可能灼伤植物叶片,使产量大幅度下降。鉴于上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矿井环境保护应对矿山周围环境从长远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定期对采(古)空区进行地表观测,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地表裂缝和地表塌

25、陷,同时留足保安煤柱,确保地面建筑和地面设施的正常使用。三、防治措施及建议: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目的的进行整治与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并贯穿于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因此,对矿山环境的治理与恢复也是一项较长期的艰巨任务。为了更好的进行矿山环境整治与恢复,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矿方应成立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确定职权范围,定期对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及采空区面积、位置进行测量,对煤矸石及矿坑水的排放量进行记录,建立监测档案,同时建立汛期巡查制度,要有防灾应急措施。1积极开展群众性环境保护宣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面植被覆盖

26、率,控制或减少水土流失。2开展地面沉降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动态观测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对采煤产生的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要及时进行治理,尤其是汛期到时,要对沟谷中的地裂缝进行检查充填,防止洪水沿裂缝灌入矿井,造成水灾。3煤炭初加工场所,要建设封闭的作业区,积极对道路进行硬化,运煤车加盖蓬布,同时对路面及时进行清扫,减少路面扬尘量,在原煤储煤场要安装洒水降尘装置。4严格禁止开采和破坏各种保安煤柱,确保地面建筑物和井下生产的安全。5定期对煤矸石整治清理,防止或减少煤矸石堆放对水土环境的污染。第三节 井田水环境一、水文环境1、大气降水本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历年降水集中在6-9月

27、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361mm,年平均蒸发量1857mm,最大冻土深度45cm。2、地表水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发育的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一般无水,雨季有短暂洪流通过。3、地下水据调查,区域内的泉、井现均已水位下降或干涸,说明采矿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应对井田内水井进行监测,加以验证。4、水环境的污染源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排出的污水等。5、固体废物矿井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矸石、锅炉炉渣及少量生活垃圾。该矿各可采煤层中一般含有0-3层夹矸,夹矸除部分为井下复用外,大部分运出地面,就近堆放于附近的沟谷中,经日晒雨淋,其中有害物质会影响地表水,经地表下渗而影响地下水。二、水污染防治和

28、水土保持措施根据上述污染源,在采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本区的气象条件,雨季暴雨强度大,来势猛,易形成集中补给,井口处应建防洪渠,在雨季应组织专人巡回检查,发现堵塞立即清理,确保防洪渠沟排洪畅通。2、井田内发育的沟谷虽均为季节性沟谷,但在雨季要做好防洪工作,在其下开采时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3、井下排水矿井目前井下排水量为200m3/d,当开采时,矿坑排水量会大大增加,因此建立井下水处理站,处理采用混凝、沉淀、消毒等工艺。处理水质达到井下消防洒水和排放的水质标准,一部分回用于井下消洒水、剩余部分用于地面储煤场防尘洒水、绿化或排放。4、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场地应建生活污水处理站

29、,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物法,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后就地排放。矿井排水用管道收集、输送,终端排出口设在附近沟谷,排出口用石块、沙、水泥等建筑牢固。5、固体废物处理与水土保持措施矿井主要固体废弃物是矸石,矸石用汽车集中运至矸石场地,层层堆放并及时平整压实,表面喷洒石灰乳,每层厚约1m。最后一层覆盖黄土,土层厚度约1m。覆土后及时种植草类作物或植树造林。 矸石场建有防渗基层、拦渣坝、排洪截洪沟等,并进行适宜的土地整治。 锅炉房炉渣、生活垃圾运至矸石堆放场与矸石一并处理。 6、绿化与水土保持措施 生产区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减轻污染为主,结合各建筑物的特点进行绿化,除种植柳、榆等高大树种外,搭配种

30、植一些灌木,并在场地中央边坡上以草皮防护,在挡墙上植攀援类植物;行政福利区及单身公寓区是全场绿化、美化的重点,以美化环境为主,采取乔木、灌木、草花混植的原则进行绿化。 7、地表塌陷治理与水土保持措施 对井下煤炭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化,造成建筑、水体等的破坏,将采区以下措施防治:对工业场地及村庄等采取留保安煤柱的方法加以保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有关法规进行土地复垦,恢复植被,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对轻、中度破坏的土地采用人工平复、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对重度破坏的土地,进行机械整治、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不宜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的,根据实际情况再塑地貌。第四节 有害物质一、主要有害物质1、噪声噪声

31、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井提升设备,维修间设备,风机、及其它机械产生的噪声。2、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主要来自锅炉房燃煤所产生的烟尘、SO2和煤炭生产、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煤炭汽车运输产生的煤尘和扬尘;施工扬尘。3、瓦斯排放各整合煤矿的瓦斯绝对涌出量CH4和CO2含量都很低,鉴定等级为低瓦斯矿井。4、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该矿各可采煤层中一般含有0-3层夹矸,夹矸除部分为井下复用外,大部分运出地面,就近堆放于附近的沟谷中,如管理不好,其中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危及矿山生产及人身安全。二、防治措施根据上述污染源,在采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噪声控制噪声污染主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控制:(1) 在总平面布置时,

32、按功能分区,将产生高噪声设施与办公楼、单身公寓等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利用材料库、棚等建筑物隔挡噪声传播。(2)对一些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如通风机、压风机等,在排出管上装消声器,在扩散器内装吸声材料,并设密闭值班室。(3)对各种水泵、风机等采用减振基础,进出管上采用柔性接头代替钢性接头等。(4)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锅炉房应配有高效除尘器和高烟囱,使得烟尘排放浓度和SO2排放浓度满足排放要求。(2)煤炭生产、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均设有完善的除尘、洒水设施灭尘;储煤场除在四周设挡墙和绿化带外,还需设置料场专用灭尘洒水系统;煤炭汽车运输时要进行包装

33、或覆盖封闭,道路要硬化,并对工业场地内道路进行定时洒水和抑尘。通过这些措施可基本消灭煤尘污染。3、该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对排放的瓦斯建议集中管理 ,回收利用,变废这宝。4、在原煤洗选过程中应对污水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再排放。5、煤矸石要集中运至矸石场地,层层堆放并及时平整压实,表面喷洒石灰乳,每层厚约1m。最后一层覆盖黄土,土层厚度约1m。覆土后及时种植草类作物或植树造林。或者联系外运到煤矸石发电厂,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第一节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井田地处太行山中南段的高平盆地北东,侵蚀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上属侵蚀剥蚀区。地形东高西低,沟谷以东西向

34、为主,区内地形标高在+920m+1166.09m之间,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狼卧圪咀山顶标高+1166.09m,最低点位于西部南河村干沟中标高+920m,相对高差146.09m。基岩多出露良好。煤矸石堆积面积不大,矿井水除一部分用于生产用水外,其余排放于地表,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概。根据地面调查,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目前矿井的污染源主要是煤炭初加工过程中筛分系统的扬尘和噪声,对周边的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形成影响。今后随着煤炭开采量的增加,必然会造成采空区面积扩大,矿井排水增多,矸石大量堆集,其中铁、铝、硫等被水溶解,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整个环境

35、,因此井田地质环境为中等类型。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随着今后矿井的进一步开采,现就兼并重组整合后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现象简述如下:1区内地形切割不深,相对较为平缓,气候干旱少雨,降雨集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随着煤矿的进一步开采,近地表浅层水位会进一步下降,使当地居民用水更加困难,而且土壤水分缺乏,植物生长缓慢或枯死,土地沙化、贫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仅影响自然景观,而且其风化后形成的粉尘严重污染空气。煤矸石的长期堆放、风化、淋滤,使有害元素释放,通过迁移富集而污染环境。当其堆放不当时,还可能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随着今后矿井的进一步生产,采空

36、区面积的扩大,可能会在地面形成更多的塌陷和地裂缝,易对地面建筑物产生危害,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使区内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应当引起重视。3扬尘、粉尘的污染主要是煤炭初加工过程中筛分系统的扬尘和噪声,对周边的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形成污染。在煤炭运销过程中,二次扬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周边地区,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其产生的酸性化合物可能灼伤植物叶片,使产量大幅度下降。鉴于上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矿井环境保护应对矿山周围环境从长远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定期对采(古)空区进行地表观测,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地表裂缝和地表塌陷,同时留足保安煤柱,确保地面建筑和地面设施的正常使用。三、防治措施

37、及建议: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目的的进行整治与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并贯穿于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因此,对矿山环境的治理与恢复也是一项较长期的艰巨任务。为了更好的进行矿山环境整治与恢复,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矿方应成立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机构,专人负责,确定职权范围,定期对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及采空区面积、位置进行测量,对煤矸石及矿坑水的排放量进行记录,建立监测档案,同时建立汛期巡查制度,要有防灾应急措施。1积极开展群众性环境保护宣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率,控制或减少水土流失。2开展地面沉降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动态观测网

38、,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对采煤产生的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要及时进行治理,尤其是汛期到时,要对沟谷中的地裂缝进行检查充填,防止洪水沿裂缝灌入矿井,造成水灾。3煤炭初加工场所,要建设封闭的作业区,积极对道路进行硬化,运煤车加盖蓬布,同时对路面及时进行清扫,减少路面扬尘量,在原煤储煤场要安装洒水降尘装置。4严格禁止开采和破坏各种保安煤柱,确保地面建筑物和井下生产的安全。5定期对煤矸石整治清理,防止或减少煤矸石堆放对水土环境的污染。第二节 井田水环境监测一、水文环境1、大气降水本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历年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361mm,年平均蒸发量1857mm,最大冻

39、土深度45cm。2、地表水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发育的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一般无水,雨季有短暂洪流通过。3、地下水据调查,区域内的泉、井现均已水位下降或干涸,说明采矿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应对井田内水井进行监测,加以验证。4、水环境的污染源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矿井井下排水、工业场地排出的污水等。5、固体废物矿井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矸石、锅炉炉渣及少量生活垃圾。该矿各可采煤层中一般含有0-3层夹矸,夹矸除部分为井下复用外,大部分运出地面,就近堆放于附近的沟谷中,经日晒雨淋,其中有害物质会影响地表水,经地表下渗而影响地下水。二、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措施根据上述污染源,在采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

40、本区的气象条件,雨季暴雨强度大,来势猛,易形成集中补给,井口处应建防洪渠,在雨季应组织专人巡回检查,发现堵塞立即清理,确保防洪渠沟排洪畅通。2、井田内发育的沟谷虽均为季节性沟谷,但在雨季要做好防洪工作,在其下开采时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3、井下排水矿井目前井下排水量为200m3/d,当开采煤时,矿坑排水量会大大增加,因此建立井下水处理站,处理采用混凝、沉淀、消毒等工艺。处理水质达到井下消防洒水和排放的水质标准,一部分回用于井下消洒水、剩余部分用于地面储煤场防尘洒水、绿化或排放。4、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场地应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物法,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后就地

41、排放。矿井排水用管道收集、输送,终端排出口设在附近沟谷,排出口用石块、沙、水泥等建筑牢固。5、固体废物处理与水土保持措施矿井主要固体废弃物是矸石,矸石用汽车集中运至矸石场地,层层堆放并及时平整压实,表面喷洒石灰乳,每层厚约1m。最后一层覆盖黄土,土层厚度约1m。覆土后及时种植草类作物或植树造林。 矸石场建有防渗基层、拦渣坝、排洪截洪沟等,并进行适宜的土地整治。 锅炉房炉渣、生活垃圾运至矸石堆放场与矸石一并处理。 6、绿化与水土保持措施 生产区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减轻污染为主,结合各建筑物的特点进行绿化,除种植柳、榆等高大树种外,搭配种植一些灌木,并在场地中央边坡上以草皮防护,在挡墙上植攀援类植物

42、;行政福利区及单身公寓区是全场绿化、美化的重点,以美化环境为主,采取乔木、灌木、草花混植的原则进行绿化。 7、地表塌陷治理与水土保持措施 对井下煤炭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化,造成建筑、水体等的破坏,将采区以下措施防治:对工业场地及村庄等采取留保安煤柱的方法加以保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有关法规进行土地复垦,恢复植被,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对轻、中度破坏的土地采用人工平复、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对重度破坏的土地,进行机械整治、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不宜耕地复垦或退耕还林的,根据实际情况再塑地貌。第三节 有害物质监测一、主要有害物质1、噪声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井提升设备,维修间设备,风机、及其它机械产

43、生的噪声。2、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主要来自锅炉房燃煤所产生的烟尘、SO2和煤炭生产、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煤炭汽车运输产生的煤尘和扬尘;施工扬尘。3、瓦斯排放各整合煤矿的瓦斯绝对涌出量CH4和CO2含量都很低,鉴定等级为低瓦斯矿井。4、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该矿各可采煤层中一般含有0-3层夹矸,夹矸除部分为井下复用外,大部分运出地面,就近堆放于附近的沟谷中,如管理不好,其中有害物质扩散到空气中,会危及矿山生产及人身安全。二、防治措施根据上述污染源,在采矿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噪声控制噪声污染主要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控制:(1) 在总平面布置时,按功能分区,将产生高噪声设施与办公楼、单身公寓等环境要求较

44、高的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利用材料库、棚等建筑物隔挡噪声传播。(2)对一些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如通风机、压风机等,在排出管上装消声器,在扩散器内装吸声材料,并设密闭值班室。(3)对各种水泵、风机等采用减振基础,进出管上采用柔性接头代替钢性接头等。(4)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锅炉房应配有高效除尘器和高烟囱,使得烟尘排放浓度和SO2排放浓度满足排放要求。(2)煤炭生产、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均设有完善的除尘、洒水设施灭尘;储煤场除在四周设挡墙和绿化带外,还需设置料场专用灭尘洒水系统;煤炭汽车运输时要进行包装或覆盖封闭,道路要硬化,并对工业场地内道路进行定时洒水和抑

45、尘。通过这些措施可基本消灭煤尘污染。3、该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对排放的瓦斯建议集中管理 ,回收利用,变废这宝。4、在原煤洗选过程中应对污水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再排放。5、煤矸石要集中运至矸石场地,层层堆放并及时平整压实,表面喷洒石灰乳,每层厚约1m。最后一层覆盖黄土,土层厚度约1m。覆土后及时种植草类作物或植树造林。或者联系外运到煤矸石发电厂,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村庄的人居环境、工业广场重要设施、主要井下大巷的安全等作为保护对象,并设立一级监测网点。对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进行治理恢复,措施如下:(一) 地裂缝依据地裂缝破坏程度,针对不同地层构造和土层厚度,裂缝处理方案及工艺如下:(1)、对轻度破坏,土层较厚、裂缝未贯穿土层的土地,采用黄土填堵方法,也就是将裂缝挖开,填土夯实,此方法已在以往整治中采用,经济可行。较深的地裂缝应分段开挖,分段全部充填夯实,开挖宽度为裂缝两侧0.30.5m,开挖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在裂缝两侧,用新土充填裂缝;当充填高度距地表1m左右时,开始作第一次夯实,然后每充填40cm左右夯实一次,直到与原地表基本平齐时为止,耕作层以下裂缝的回填要求夯实到干容重1.4t/m3以上。(2)、对破坏程度严重、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