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894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兰杨林绿洲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呼兰区杨林乡绿洲养殖场法人代表崔立全联系人宋广忠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杨林乡田堡村联系电话15636001222传真-邮政编码150500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呼兰区杨林乡田堡村立项审批部门哈尔滨市呼兰区发展和改革局审批文号哈呼发改前2014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0313猪的饲养 占地面积(平方米)8188绿化面积(平方米)1638总投资(万元)3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评价经费(万 元)投产日期2014.11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评价任务由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哈尔滨市呼

2、兰区杨林乡绿洲养殖场决定投产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落实国家相关环保政策,促使本次环评工作的形成。二、项目地理位置及占地本项目为新建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杨林乡田堡村。项目北侧为荒地,西侧为村路,东侧、南侧为农田,办公室租用位于养殖区西北侧200m的民房。占地面积8188m2,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和附图2。 三、工程概况本项目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建设总规模:母猪40头,种公猪2头,常年存栏量200头,出栏育肥商品猪500头/年。建筑面积3448 m2,本项目组成一览表见表1,主要设备见表2,主要原料用量见表3。表1 建设项目组成

3、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备注主体工程猪舍4栋砖混建筑,每栋737 m2,合计建筑面积为2948m21栋已建,3栋拟建辅助工程库房1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为300m2,位于厂区西侧;已建办公室位于养殖区西北侧200m,租用2栋1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为200m2公用工程供水由水井提供,井深15m,单井出水量为6m3/h,用水量194t/a排水自建防渗旱厕,集中收集35 t/a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积肥新建供暖本项目冬季猪舍、库房不需供暖,办公室采用电取暖。供电由当地电网提供,自建50KVA变压器。环保工程废水自建防渗旱厕,集中收集产生的35 t/a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积肥。废气猪舍设置通风扇、

4、通风窗等措施。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厂内设有垃圾箱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废垫料:废垫料定期更换集中收集,经堆肥熟化后用于农田施肥。堆肥场位于厂区东南角,面积80 m2。病死猪尸体采用安全填埋井处理。填埋井位于厂区东南角,设置2个填埋井,单个容积不小于3m3。堆肥场、填埋井采取防渗和遮盖措施。绿化绿化面积1638 m2,绿化率不低于20%。表2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1粉碎机1台2搅拌罐2套3饲喂设备4套表3 主要原辅材料表原辅料名称消耗量(t/a)来源主要原材料麦 麸25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市场购买玉 米50豆 粕2合 计77辅料垫料40t/1.5a专业公司负责发酵床的建设微生物菌6kg/1.5

5、a生长吸收19t/a物料平衡见下图1。猪食用饲料77t/a生物菌消化吸收粪便58t/a垫料定期更换,厂区堆肥场堆肥图1 物料平衡图项目分生产区和辅助区,中间用绿地和道路分隔,猪舍从南向北依次布置,库房布置在西北角,办公室租用附近的田堡村民房,填埋井和堆肥场地布置在东南角,采用上述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满足养猪企业的需求,布局合理。本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3。四、公共工程(1)供热本项目采用发酵床技术进行养殖,猪舍无需再建取暖设施。办公室冬季取暖采用电取暖。(2)供水本项目生产用水由深井水提供,生产用水量150t/a,生活用水量44 t/a,共计用水量194t/a。(3)排水本

6、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35 t/a,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积肥。无生产废水排放。损耗9t/a生活用水量44防渗旱厕清掏积肥排放35t/a生活用水总用水量194 t/a猪只饮用生产用水量150t/a猪只吸收30t/a尿液被生物菌酵化吸收120t/a图2 项目水量平衡图单位:t/a(4)供电该项目供电由自建50KVA变压器提供。(5)其它 本项目共有职工4人,无食堂,无宿舍,年工作日365天。五、产业政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

7、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黑政明传20078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哈政综200812号文件精神,促进呼兰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本项目建设猪场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本项目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一项“农林业”11、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建设用地为场院,经现场调查,无任何污染问题产生。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

8、。呼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距哈尔滨25公里,是哈尔滨的卫星城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辐射区。二、水文、气象呼兰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水域面积391885.5亩(包括滩涂、苇地)占全区面积的10%。流经境内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呼兰区的两条排涝沟:自然沟和四排干由西向东穿过全区,在区外汇合后,于呼兰镇下10km处入呼兰河。呼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气候严寒、干燥、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湿润,日照时间长,适宜万物生长。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日照2600小时,无霜期160天,最高

9、月(7月)平均气温摄氏23.2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摄氏-15.8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三、地质、地貌、地震呼兰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部隆起区的边缘。该区域地层基底主要是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地层,表层沉积第四纪松散地层。该区地貌轮廓受基岩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控制,第四纪以后,以沉降为主,形成一个被第四纪堆积物充填的继承性沉降盆地,境内整个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类型以冲积的河谷平原和漫滩。平均海拔在116.16117.73米之间。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区划及人口呼兰区辖3乡、8镇、8个街道办事处。呼兰区总面积2197平方千米

10、,3万户居民,65万人口。呼兰区是哈尔滨经济文化发展的幅射区,是哈尔滨开发江北,繁荣两岸战略构想的重点区域。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呼兰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实施战略性改制经营,使企业不断发展。在城郊开辟三条经济带,大力发展三边经济,集工业、贸易、种植、养殖业综合发展,形成一体,促进呼兰区经济向多渠道、高层次、高水平上发展。呼兰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城郊效益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在城东南隅,为呼兰区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科技、教育、文化呼兰现有高等学府哈尔滨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呼兰一中、呼兰二中等7所中学

11、,有建国小学、萧红小学等11所小学,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农民中专等11所专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根据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2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年均值为0.094 mg/m3,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36 mg/m3,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7 mg/m3,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位于呼兰区, 2

12、012年呼兰区无常规大气监测点,故本项目参照松北区商大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2 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9 mg/m3,未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32 mg/m3,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水环境2012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变化,30个监测断面中,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3%,类为56.7%,类为20.0%,类为3.3%,劣类为16.7%。与上年相比,-类断面比例下降了2.9个百分点,劣类下降1.9个百分点。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

13、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其年均值分别为16.7 mg/m3,1.19 mg/m3和2.46 mg/m3,同比分别下降25.8%,上升22.7%和下降29.6%。从汇入松花江的支流口内断面看,拉林河、蜚克图河、木兰达河、白杨木河、蚂蚁河、牡丹江、倭肯河7条支流口内断面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占一级支流总数的58.3%。运粮河、呼兰河、阿什河、少陵河、巴兰河5条支流口内断面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规划目标,占41.7%。本项目区域纳污水体为少陵河,少陵河内断面水质为劣类,没有满足达到规划水体功能要求。三、声环境2012年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5.9-64.1分贝,

14、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5.9分贝,与上年持平。呼兰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0.5分贝,全市最低;道外区为56.4分贝,全市最高。呼兰、阿城和平房3个区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二级),其余4个区为一般(三级)。2012年县(市)城关镇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43.6-59.8分贝。其中通河镇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最低,依兰镇最高。通河镇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一级),延寿、五常、宾县、双城、方正、尚志、木兰和巴彦8个县(市)城关镇为较好(二级),依兰镇为一般(三级)。本项目位于呼兰区,区域声环境较好(二级)。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需要

15、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4。表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方位距离人数保护内容保护时段田堡村NW 220m50户170人大气环境二级施工期营运期黄土山森林公园SW,2060m地下水区域地下水类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

16、348-2008)2类标准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其它法规1.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2012)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3.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守法导则4.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5.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总量控制标准在满足浓度达标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外排

17、污染物是粉尘,总量控制指标以达标排放为控制目标,具体见表5。表5 总量指标序号名称总量指控指标(t/a)1粉尘0.0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本项目按照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进行分析,主要工艺流程和排污节点如下:施工期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扬尘扬尘扬尘粉尘噪声噪声噪声噪声图3 施工工艺流程图营运期工艺流程图妊娠室幼仔舍饲养舍出售恶臭、固废、噪声图4营运期工艺流程图废垫料条垛腐化外运施肥恶臭图5堆肥工艺流程图(一)生猪养殖工艺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本

18、项目采用先进养殖工艺进行生产,即:猪的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和育成均采用专业流水作业方式。(1)仔猪保育阶段。仔猪出生后转入仔猪培育舍,在培育舍饲养4周左右,体重达15kg25kg以上。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2)育肥阶段。由育仔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育肥饲养体重达80kg时,即可上市出售。(二)堆肥工艺本项目在场区东南角建设80m2堆肥场地,堆肥采用条形垛式码堆,一般长5.0m,宽1.5m,高1.2m,采用人工翻堆方式。发酵场地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地面采取硬质覆盖,并采取遮雨棚遮盖等防止雨水冲刷等措施,防止污染地表

19、水和地下水。腐熟好的粪便定期外运,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对周围环境不利影响较小,可以被周围环境接受。条垛式堆肥简介:条垛式堆肥是将水分调整合适的物料按照一定高度和宽度分层铺成条垛状,条垛平行排列在平坦的堆肥场上,定期使用机械或人工进行翻堆的方法通风发酵。料堆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梯形,视堆肥场地的形状尺寸来确定。该工艺特点:所需设备简单,投资成本较低,采用条垛料堆利于堆肥后期的水分散失;对土建要求低,不需配套发酵槽;堆肥场地面积需要相对大一些;露天堆肥时雨季料堆易受影响,本项目需加盖遮雨棚。 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量(一)施工期污染分析1、环境空气项目建设施工

20、过程中,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挖土、运土、填土、夯实和汽车运输过程的扬尘,都将会造成周围环境的大气污染。污染大气的主要因素是NO2、CO、SO2和粉尘,尤其粉尘污染最为严重。裸露的堆土,在风吹尘扬以及车辆过往时,使大气中浮尘含量骤增,影响周围环境。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尘土,给环境的整洁带来麻烦。2、水环境(1)污水排放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10人,产生生活污水约为0.2 t/d,该污水应集中收集,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积肥。(2)水土流失本项目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雨期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不大。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及运

21、输车辆,在5米范围内一般为7090dB(A),施工期间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4、固体废物施工残土为主要固体废物,应及时清运,并按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运输车辆加盖遮挡,防止产生二次扬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市政统一处理。(二)营运期污染分析1、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本项目猪舍冬季采暖主要以猪本身及发酵床本身的温度,无需另建取暖设施。恶臭本项目恶臭来自生猪粪便、尿液等腐败分解。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可以很好的将猪粪便、尿液分解掉,因此恶臭产生量较少。根据哈尔滨市呼兰区沈家镇志双养殖场项目验收报告(见附件),该养殖场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生猪,养殖规模为常年存栏量500只母

22、猪,出栏7500只仔猪,该养殖场厂界臭气浓度70,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废垫料在收集运至堆肥场,在发酵过程中会挥发少量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产生,一般在堆制发酵24小时后,臭味开始减少,48小时后明显减少,4天后基本没有臭味。可以看出在堆肥过程中,仅开始几天会有明显的污染产生,接下来的生产阶段基本不会有恶臭产生,恶臭影响持续时间较短。而且在发酵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并投加微生物菌剂,不但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抑制恶臭气体的产生,减少恶臭物质的排放量,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计臭气浓度70。本项目养殖规模低于类比对象,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预计厂界臭气浓

23、度低于70,可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2)粉尘本项目粉尘主要是饲料加工间产生的玉米粉碎粉尘,源强表6。表6 有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源强名称废气量m3/h粉尘kg/h粉尘mg/m3高度(m)直径(mm)总量(t/a)治理措施排放去向玉米粉碎废气200042000152002布袋除尘器高空间歇排放2、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本项目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即养猪废水,养猪场废水主要猪尿,由于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猪排放的粪便、尿液均由微生物反应掉,因此不产生生产废水。本项目产生生活污水35 t/a,统一收集,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积肥。3、噪声生猪养殖

24、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猪群叫声、粉碎装置产生的噪声,经过类比调查,粉碎装置的等效声级值在75dB(A)80dB(A),猪群哼叫声在70dB(A)80dB(A),主要噪声源排放情况见下表7。表7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项目种类污染物来源产生方式产生量噪声猪叫全部猪舍间断7080dB(A)粉碎装置饲料加工间间断7580dB(A)4、固体废物污染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病死猪、生活垃圾等,其源强见表8。表8 固体废物排放量计算表序号名称排放量1病死猪0.16 t/a2生活垃圾0.7 t/a3废垫料60 t/1.5a4收集粉尘1.98 t/a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环境空气施工过程中必须采

25、取以下措施,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产生的废土方、垫料等物料应当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进行现场装卸产生扬尘的物质等活动时,应当采取洒水湿式作业等有效防尘措施。施工所用粉状材料,如废土、垫料等,在运输时应对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减速慢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残土应当及时清运。对不能立即清运的建筑垃圾、残土,应当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2、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集中收集处理后,由当地农民清掏用于积肥。施工机械冲洗水经沉淀池澄清后用于场地压尘。3、噪声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采取减振、隔声措施,电锯等四周加隔声屏障或移至厂房内。运材车辆夜间

26、停运。由于本项目在施工期必须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相关污染防治措施,并严格遵守施工时间,在晚22:00次日 早6:00间,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严禁施工。保证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残土应及时清运,并按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运输车辆加盖遮挡,防止产生二次扬尘。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中将随时收集,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二)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恶臭气体养殖项目恶臭来自生猪粪便、猪尿腐败分解。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将猪产生的

27、粪便、猪尿主要产生恶臭的物质经微生物分解掉,养殖场区应通过控制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猪舍空气流通。在堆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并投加微生物菌剂,不但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抑制恶臭气体的产生,减少恶臭物质的排放量,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计臭气浓度70。(2)粉尘粉碎机产生的粉尘经粉碎机自带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排气筒高度15米,除尘效率大于99%经除尘后排放粉尘0.02t/a, 排放浓度20mg/m3,排放速率0.04kg/h,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生活污水35t/a,统一收集,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

28、掏外运积肥。猪舍垫料底层采取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猪舍猪叫降噪措施为了减少牲畜鸣叫声对操作工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减少外界噪声等对猪舍的干扰,避免因惊吓而产生不安,使猪只保持安定平和的气氛,以缓解生猪的不安情绪。粉碎装置降噪措施设计中选用低噪声粉碎装置,在订购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指标。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安装基础加减振弹簧垫,在密闭粉碎间内进行加工,采取隔声措施。运输物料量不大,且运输时间尽量避开晚间,运输产生声环境影响对当地环境不大。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生活垃圾0.7t/a由市政统一处理;收集粉尘1.98t/a回用于猪饲料,废垫料60t/1.5a,废垫料需进行熟化后

29、才能使用,因此对于废垫料的堆置提出以下要求:(1)废垫料的堆肥场地位于厂区东南角,距离村屯等居民大于500m,距离地表水体不小于400m;堆肥场地选址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相关要求。2、废垫料的堆肥场地采取防渗漏、遮盖防雨水冲刷等措施。病死猪0.16 t/a处理应符合当地畜牧检疫部门要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处理和处置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关于病死尸体的要求:该项目应设置两个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容积不小于3 m3,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猪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

30、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病死猪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相关要求,保证安全干净,因此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填埋井位于厂区的东南角,常年主导风向的侧下风向,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浓度(单位)量(单位)大气污染物饲料间粉尘排放浓度2000mg/m3,4kg/h,排放量2t/a排放浓度20mg/m3, 0.04kg/h,排放量0.02t/a猪舍恶臭厂界无

31、组织排放臭气无量纲70水污染物废水生活污水35 t/aCOD350mg/L ,0.012t/a氨氮35mg/L0.001t/a防渗旱厕集中收集,定期清掏外运积肥。固体废物生产病死猪0.16t/a符合当地畜牧检疫部门要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垫料60 t/1.5a统一收集堆肥后用于农田施肥生活生活垃圾0.7t/a市政统一处理。噪 声生产设备等噪 声70dB(A)80dB(A)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后,厂界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2348-2008)2类标准主要生态影响:厂区应加强绿化,绿化率不低于20%,主要以灌木和草地为主。良好的生态环境会人们一个舒畅的心情,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有利

32、于体力和精神的恢复,同时项目的建成有也利于周边景观环境的改善。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该项目为新建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一、环境空气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及残土和建筑材料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运输车辆排出的汽车尾气。不仅降低空气质量,而且直接给附近行人带来不便,影响个人及周围环境。因此,施工现场设置围挡,施工现场定时洒水降尘,道路硬质覆盖,粉性物料采取封闭、遮盖措施,运输车辆加盖苫布,防止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挖掘的土方应及时回填或运离,尽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二、废水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10人,产生生活污水约为0.2 t/d,该污水应设置移动防渗旱厕集中收集

33、,由当地农民定期清掏外运积肥。生产废水统一收集经沉淀后用于场地压尘。三、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在5米范围内一般为7090dB(A)。在施工期间为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做到以下几点:1、在施工期必须落实本评价提出的相关污染防治措施,并严格遵守施工时间,在晚22:00次日 早6:00间,高噪声施工机械严禁施工。昼间施工时,应将搅拌机、电锯等四周加隔声屏障或移至新建成的房框内。2、运材车辆夜间停运。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施工机械采取减振措施,夜间停止施工,采取上述措施后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四、

34、固体废物施工残土为主要固体废物,应及时清运,并按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堆放。运输车辆加盖遮挡,防止产生二次扬尘。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 地表水环境影响本项目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产生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35t/a,集中收集,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积肥。本项目采用发酵床养殖工艺,不产生生产废水,因此百头猪废水排放量为0m3/d,远小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4集约化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标准(冬季每百头1.2 m3/d,夏季每百头1.8m3/d),最高排水量可满足标准要求。猪舍(发酵床底部)和废垫料堆肥场地采取防渗漏措施,底部采用防水水泥

35、层,上覆双层土工膜及混凝土层,防止污染地下水。本项目从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可行。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恶臭气体影响分析养殖项目恶臭来自生猪粪便、尿液等腐败分解。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微生物菌可以非常好的将猪产生的粪便、尿液等主要产生恶臭的物质经微生物分解掉。养殖场区应通过控制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猪舍空气流通; 通过类比同类项目,企业采取以上控制和处理措施处理后,项目产生的恶臭气体能够得到有效治理,预计其臭气浓度70(无量纲),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对企业自身及周围环境影响在可接受水平。通过对同类企业猪舍臭气源

36、强类比调查,确定本项目臭气无组织排放源强见表9。表9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臭气源强排放源污染物Cm(mg/m3)Qc(kg/h)面源有效高度(m)面源(m)宽长猪舍H2S0.020.00132030氨0.10.0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运用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计算硫化氢、氨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源强见表9,具体计算结果见图6和图7。图6猪舍硫化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截图图7 猪舍氨气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截图通过计算标明,采用发酵床工艺进行养殖,猪舍排放的恶臭气体影响较小,周围无超标点出现,无需设置大气环境

37、防护距离。本项目采用发酵床工艺进行养殖,根据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 55-2012)中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在卫生防护距离200m内无居民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在堆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并投加微生物菌剂,不但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抑制恶臭气体的产生,减少恶臭物质的排放量,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本项目堆肥场地间断性使用,采取上述污染防护措施后,产生不利影响有限,预计其臭气浓度低于70(无量纲),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对企业自身及周围环境影响在可接受水平。、粉尘粉碎机产生的粉尘经粉碎机自带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排气筒高度

38、15米,除尘效率大于99%经除尘后排放粉尘0.02t/a,排放浓度20mg/ m3,排放速率0.04kg/h,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本项目距离最近环境保护目标均在220m范围外,恶臭和粉尘影响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不大。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对外环境空气影响有限,可以被周围环境空气接受,从环境空气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三、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产设备较少,主要来自粉碎机。采用噪声数学模式计算,预测场界产生的噪声级。根据导则有关规定,工业噪声源都按点声源处理。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eq g)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

39、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Ai 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 声级,dB(A);T 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ti i 声源在T 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 eq )计算公式式中:L eqg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 eqb 预测点的背景值,dB(A)利用工业企业噪声预测模式和方法,对场界外的声环境进行预测计算,得到项目建成后项目的厂界噪声预测结果,白天为46.9-49.4 dB (A)。夜间粉碎机严禁使用。在充分落实本报告中提出减少猪舍和设备噪声措施,建设项目厂界噪声预测值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

40、标准的要求,因此,建设项目投产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四、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生活垃圾0.7t/a,由市政部门统一处理;病死猪尸体0.16t/a,病死猪处理应符合当地畜牧检疫部门要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垫料60t/1.5a,堆肥后由用于农田施肥;回收粉尘1.98t/a,统一收集,用做猪饲料。废垫料的堆肥场地、填埋井均采取防渗漏、遮盖防雨水冲刷等措施,并且远离村屯等居民区和地表水,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对外环境影响不大。通过以上措施,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和利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要求不向环境排放,并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综

41、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各类固废均可得到有效的处置和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五、其他污染防治措施(1)饲料和饲养管理本项目采用TMR科学饲养模式,通过合理配方,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减少了氮的排放量和粪的产生量。食物中由于添加了微生物制剂等物质,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2)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并在第一时间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报告疫情。迅速隔离病猪,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

42、头病猪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对病猪及封锁区内的猪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病死猪尸体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行妥善处置。六、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原辅材料养殖项目主要原料是生猪饲料及地下水。本项目采购的饲料中绝对不允许额外添加-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等禁用添加物,确保商品猪出栏安全可靠。2 、工艺和设备先进性本项目采用的工艺和设备如下采用自动食箱,吃多少落多少,不会浪费饲料,干净卫生。各类猪

43、群全部采用饮水器自动饮水,采用饮水器是鸭嘴饮水器,确保各类猪只能随时喝到干净、新鲜的饮水。采用先进的发酵床技术,无需清理猪粪和打扫猪舍,减少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3、防疫措施的严格性严格执行科学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普通病的发生。猪场布局合理,生产、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周围应有防护设施,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猪场内设病猪隔离区,对病猪进行隔离观察、诊治;对死亡的猪只由当地卫生检疫部门统一处。商品猪的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4、过程控制本项目生产过程从备料、饲养、运输等环节,均经过多重消毒,保证了产品的质量。5、末端控制通过分析,项目所排废气、废水、噪声的排放不会降

44、低项目所在区域的功能级别。6、产品分析食品安全是21世纪食品发展的主题,而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65%,是关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的“菜篮子”骨干商品。本项目采用科学养猪法,商品猪出栏快,在当地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所产肉猪的品质优良,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当地的建设发展要求,也符合国家、黑龙江省政府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7、管理水平本项目在工程管理、生产过程及废物处理等环节,都严格遵循了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8、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结论综上分析,本项目在工艺、装备选择,产品设计和使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量,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等方面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即清洁生产二级标准。七、环境风险分析综合分析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情况,本次风险分析确定为生物安全风险。1、严格的卫生消毒、防疫措施消毒剂选择对人畜及环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夏秋季节及时灭除蚊蝇,严防蚊蝇孳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它配套法规要求,重点对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猪病进行监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和紫外线消毒。2、应急措施检验时如发现猪瘟、炭疽病及其它烈性传染病传播,立即将其隔离,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