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074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1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工程主要内容11.3 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22 环境现状3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3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73.1 项目污染源分析7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7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123.5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5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163.7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63.8 建设项目防护距

2、离内的搬迁情况163.9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64 公众参与174.1 概 述174.2 媒体公示184.3 调查沿线公众意见234.4 公众意见落实情况304.5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34.6 公众参与小结34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46 联系方式356.1 建设单位356.2 评价机构35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4号线二期工程分西延线和东延线两部分。其中西延线主要位于温江区和青羊区,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东延线主要位于成华区和龙泉驿区,沿成洛路向东敷设。成都市于2012年3月完成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建设

3、规划”),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3269号文)对其予以批复。2013年6月,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全长17.337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编制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作。中铁二院于2013年11月编制完成报告书。1.2 工程主要内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包含西延伸线和东延伸线,线路全长17.337km,均为地下线,并设西河停车场、大学城主变电所

4、。西延线起于温江大学城站,出站后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至一期工程起点。车站由西向东依次为大学城站、杨柳河站、凤溪站、南熏大道站、光华公园站、西部新城西站、凤凰大街站、西部新城站。线路全长10.673km,共设车站8座,均为地下站。东延线起于一期工程终点,向东北下穿沙河进入成洛路,沿成洛路继续向东敷设至终点十陵站。车站由西向东依次为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十陵站。全长6.664km,共设车站3座,均为地下站。设计年度:初期为2019年,近期为2026年,远期为2041年。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列车运营时间为早5:30至晚23:30,全日运营18小时。线路:正线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00m

5、,困难地段不小于250m,车站不小于800m。正线区间最大坡度不大于30,最小坡度一般不小于3;地下车站纵坡一般为2。轨道:轨距1435mm;正线、辅助线均为60kg/m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采用DZ弹条型扣件;隧道内一般为短轨枕式整体道床。车型及编组:B型车6辆编组,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最高运行速度:80km/h。工程投资:总投资为91.44亿元(其中大学城站十陵站投资83.52亿元,西河停车场及出入段线投资8.63亿元)。建设工期:总工期约40个月。1.3 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5-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6、、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20)和可研方案的对比,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较好地执行了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关意见,并结合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及规划的实际情况,亦有所调整。主要如下:一、结合温江产业园区规划的调整,大学站站位调整并增设杨柳河站;二、执行规划环评审查意见,为满足9号线绕避明蜀王陵墓群,和9号线换乘节点调整;三、随着十陵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十陵站站位东移960m;四、满足一期及二期停车能力,将后续工程的西河停车场纳入本期建设,将后续的十陵东站至西河镇站正线作为出入段线使用,线路只建设右线,预留左线实施条件,利用右线单线做出入段线使用。从环保角度分析4号线二期的线路走向

7、、敷设方式与建设规划及建设规划环评基本保持一致,线路长度增加1.837km,增设杨柳河站,将后续工程的西河停车场纳入本次建设,但原则上均符合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要求。同时,工程设计方案报经规划部门,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以成规函2013230号“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线、站位、主变电站、停车场、及敷设方式的复函”原则同意4号线二期工程方案。2 环境现状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2.1.1 声环境质量现状;工程沿线车站周边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为51.868.7dBA、夜间为47.464.9dBA。正线地下车站拟建风亭、冷却塔周边敏感点主要受既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昼间仅长江职业学院超标5.6dB

8、,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1.6-8.1dB,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差。出入场线高架段敏感点由于受成洛路交通噪声影响,昼间均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5.5-9.9dB;出入场线地面段距离成洛路较远,受公路噪声影响较小,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昼间均达标,夜间超标2.7-3.5dB;停车场厂界外敏感点距离公路较远,无明显噪声源,声环境现状较好,昼夜均达标。2.1.2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共有振动敏感点25处,其中医院1处,居民住宅24处。本工程线路基本沿既有城市道路行进,沿线地段振动环境现状较好,随着道路宽度和车流量的不同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沿线公路交通以轻型、小型汽车为主,重型车

9、辆较少,其产生的振动影响相对较小。各敏感点建筑物室外VLZ10值昼间为53.862.3dB, 夜间为50.158.9dB,均滿足相应振动标准要求。2.1.3 水环境质量概况西延线范围内,分别穿越江安河、杨柳河等地表河流,以及农田灌溉沟渠。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东延线范围内,流经的主要河流为沙河及东风渠。均属于类水体。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项目拟定的评价范围见下表:生态环境:线路两侧150m。声环境:车站冷却塔、风亭、主变电所周围50m内区域。振动环境: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地表水

10、环境:车站污水总排放口以及停车场污水总排放口。地下水环境:项目施工、运营阶段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空气环境:车站风亭周围50m内区域,施工场界100m范围。固体废物:工程沿线车站、停车场生产、生活垃圾。图1 西延线线路平、纵断面缩图图2 东延线线路平、纵断面缩图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项目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按时序分为两个阶段,即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各阶段环境影响要素具体详见表3.1-1。表3.1-1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表时段污染源类 型性质及排放位置生态环境质与量的变化及污染源强排放及污染方式施工期占地地下车站风亭及冷却塔、西河停车场及出入

11、段线等、大学城主变永久占地10.71hm2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施工场地及施工用地临时占地51.78hm2临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土石方车站、隧道、停车场挖方306.94万方,填方46.9万方,均为工程内移挖作填,工程弃方达到260.04万方。运至城市弃渣场水土流失拆迁房屋施工场地26994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声源10m处73112dBA空间辐射传播振动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振源10m处6399dB地面传播水施工场地施工排水市政排水管道气施工场地、运输沿线扬尘、TSP直接排放固 体废 物沿线车站、隧道开挖弃方为260.04万方填土、集中堆放拆迁场地、车站装修拆迁及装修建筑

12、垃圾填埋、集中堆放运营期噪声地下车站的风亭、冷却塔风亭冷却塔噪声空间辐射传播振动列车运行隧道振动地层传播水车站生活污水80m3/d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停车场生活污水16m3/d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固体废物车站、停车场生活垃圾、旅客垃圾集中堆放综合处理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目标,本工程主要生态目标为:城市绿地等。3.2.2 水环境保护目标线路穿越河流主要有杨柳河、江安河、毛家堰、郝家堰、东风渠等,属于类水体。3.2.3 振动环境保护目标沿线振动敏感以居民住宅为主,本工程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共计26处,其中医院1

13、处,居民住宅25处。3.2.4 声环境保护目标工程风亭(冷却塔)评价范围内有4处噪声敏感点,其中居民住宅2处,学校1处;出入场线及停车场厂界共有敏感点5处,均为居民住宅。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3.1 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明挖车站施工,不同的施工方法在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施工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周期也不同。地下明挖法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土石方阶段及底板平整阶段,周围的敏感点在基坑开挖初期及结构施工后期受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影响和运输车辆噪声影响。2、运营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为64.2-68.9dBA,夜间为57.1-63.7dBA,昼间增量为0.1-0.

14、2dBA,夜间增量为0.5-1.0dBA。预测考虑最不利因素,风亭(冷却塔)贡献量较小,声环境也可基本维持在现状水平。出入场线地铁列车噪声昼间为36.4-51.0dBA,夜间为46.0-60.6dBA,环境噪声昼间为55.3-68.7 dBA,夜间为54.1-66.0 dBA,昼间均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4.1-11.0 dBA,昼间增量为0.1-0.3 dBA,夜间增量为0.7-2.0 dBA。停车场厂界噪声昼间为43.3-54.0dBA,夜间为40.4-46.4dBA,昼夜均达标。3.3.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根据设计文件,区间隧道以盾构施工为主,其对线路两侧地面产生的振动影响

15、很小。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在车站破碎路面和主体结构施工。明挖施工将使用各高频振动机械,对车站周围的建筑影响较大,但其影响为间断性,主要集中在施工初期的路面破碎产生的振动。2、运营期运营期拟建地铁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Z振级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振动环境现状值较低,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较大,使工程沿线环境振动值增加。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值VLZ10预测范围为63.875.6dB,对照相应的振动环境标准,昼间有3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2.6-5.6dB;夜间有5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48.6dB。VLzmax值为66.878.6dB,昼间有6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48.6d

16、B;夜间有14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1.911.6dB。各超标敏感点主要是因为位于地铁线路区间内,行车速度快,距离线路近,由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较大。沿线二次结构噪声评价范围内有敏感点3处,其中2处夜间不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要求,超标量为1.5至2.2分贝,结合振动预测结果采取减振降噪措施。3.3.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

17、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度泥浆水等。施工期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并根据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将施工排放的泥浆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冲洗或绿化,不外排,污泥经干化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地方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2、运营期运营期各车站及车辆段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对沿线水体水质产生影响。沿线车站及西河停车场每日共排出18m3/d的生活污水,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18、沿线除凤溪站外,其余站点及停车场周围管网建设完善,具备接网条件,车站污水采用经化粪池处理后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工程沿线各站点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有条件排入相应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合理。由于凤溪站所在地块附近排污管道未贯通而无法排污,建议须及时与温江区规划局及市政公用局协调,做好污水排放的衔接工作,在轨道工程建设同时,完成管网铺设工作。3.3.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未涉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工程对地下水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地下隧道和车站对地下水径流的阻隔、可能引起地下水位局部壅高并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造成影响,在采取工程措施后,这种影响可得到控制。区内浅层

19、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处在一个循环的过程内,隧道疏干排水抽出的大量浅层地下水被排泄到地表或者附近的河网中,然后又通过地表入渗和河流补给浅层地下水的形式重新进入到地下水中去,从而使浅层地下水处于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中。因此,地下线施工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影响较小。3.3.5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基坑开挖及沙土装卸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具有挥发性恶臭的施工材料产生的有毒、有害气味,如油漆、沥青蒸发所气体。施工扬尘主要发生在生施工场地周边,在施工场界周围设高约23m的施工围墙,阻止部分扬尘向场外扩散,场地内定时洒水、清

20、扫现场,场界门口处设置运输车辆轮胎清洗池,极大限度降低扬尘对周围的敏感点的影响。工程弃渣运输将采用大型渣土运输车,车辆的运输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施工期间短期内将导致运输道路沿线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所增加,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弃渣运输的结束,汽车尾气对沿线影响也将随之消除。工程在对车站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使用装修材料有可能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2、运营期根据对成都地铁1号线车站和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星中路站类比分析,本工程距离敏感点最近的排风亭排风口均满足15m的要求;并对全线风亭进

21、行绿化覆盖,在风亭通风道内壁粉刷抗菌涂料,防止细菌滋长,可使风亭在运营时不会对周边造成异味影响。恶臭影响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GB14554-93)的二级标准要求。3.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工程弃碴、拆迁垃圾和生活垃圾。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弃碴,若不及时清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影响市容卫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有机质丰富,如不妥善处理,及时清除,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影响市容及环境卫生以及危及人群(市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地下车站或隧道出口生活垃圾易进入地下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质。2、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营期

22、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生活垃圾排放,近期约210.7吨/年,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打扫和收集后,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因此,本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量较小,经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3.4.1 评价标准根据成都市成环建复20136号“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批复”确定采用标准。1、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表标准号及名称标准等级及限值适 用 范 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临街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含第一排建筑物)。4a类标准区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城市中心2

23、类标准区、学校、医院2、振 动环境振动执行标准值表适用地带范围昼 间夜 间备 注居民、文教区70dB67dB铅垂向Z振级VLZ10混合区、商业中心区75dB72dB交通干线道路两侧75dB72dB3、水环境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标准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4、空气环境(1)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2)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3.4.2 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各施工单位均按要求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合理布局施工

24、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考虑到噪声的影响,可将发电机、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道内。在距离声环境敏感点较近的施工场地内,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减轻施工期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加强风亭、冷却塔消声处理,按照相应功能区要求进行降噪设计。高架段设置声屏障700米长,出入场线地面段结合地形在两侧设置宽4m,长300m的绿化林带。总投资256万元。停车场厂界噪声达标,但考虑到西侧厂界外西河村5组主要受污水处理站影响,建议将污水处理站所有设备设置在室内,可有效降低噪声10dB,并同时考虑在西侧厂界加强绿化。建议在车站风亭、冷却塔15m(4类区)声防护

25、距离范围内,不宜新建、扩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建筑;高架线两侧30m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建筑,两侧120m范围内应考虑轨道交通噪声影响,建筑物本身应考虑降噪设计。3.4.3 振动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控制强振动施工机械的使用,并尽量将施工中各种振动性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在距离建筑物较近地段施工,减少工程施工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对隧道施工地段应对地表建筑物加强施工期监测,事先对周边详细调查、做好记录。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周边建筑物形变及地面沉降均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根据沉降观测资料采取工程措施。对于超标的环境保护目标,根据不同超标量的选择

26、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减振措施,并考虑成都地铁减振措施的统一性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本次评价建议对云祥公寓、竞成路4号院、流浪儿童救护中心采取特殊减振措施1020单线延米,对槐树苑采取高等减振措施240单线延长米,对友谊花园、向阳名苑等采取中等减振措施4960单线延米,总计投资3848万元。在采取措施后,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可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城市建设发生变化,应参照振动防护距离及降噪原则,及时调整减振措施。3.4.4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1、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并根据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

27、、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2、将施工排放的泥浆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冲洗或绿化,不外排,污泥经干化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地方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3、沿线除凤溪站外,其余站点及停车场周围管网建设完善,具备接网条件,车站污水采用经化粪池处理后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工程沿线各站点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有条件排入相应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合理。由于凤溪站所在地块附近排污管道未贯通而无法排污,建议须及时与温江区规划局及市政公用局协调,做好污水排放的衔接工作,在轨道工程建设同时,完成管网铺设工作。3.4.5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明挖法施工的车站需进行施工前降水。

28、降水影响半径均在在5467m之间。施工前的疏干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水位降低,有可能诱发地面沉降问题。在施工时,宜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和基坑支护措施,加强沉降检测,把由于降水引起的环境问题降低到最低,避免因降水导致地面沉降,危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地基安全。2、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可能发生水土突涌事故,设计、施工时可通过工程降水减压等措施避免水土突涌的发生。3、地铁的修建有可能使地下水水位壅高,但壅高水位给建筑物带来安全方面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施工时应该及时对开挖的地方进行回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下水的过水断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对地下水径流的影响。3.4.6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1、在开挖、钻孔时

29、对干燥断面应洒水喷湿,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由于植被破坏而使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也应洒水喷湿防止扬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回填作业时产生扬尘扬起;施工期要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湿的措施,防止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的弃土应及时覆盖或清运。极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2、对所有的风亭都进行了除臭、绿化及消声处理,并对风亭四周进行绿化,栽种攀爬类植物等措施。3.4.7 固体废物影响防护措施1、严格遵守成都市关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的有关规定,余泥等散料运输必须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运输,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

30、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超载、沿途撒漏;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尽量缩短在闹市区及居民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2、对沿线各车站的生活垃圾,运营管理部门可在车站内合理布置垃圾箱,安排管理人员在地面和车厢内及时清扫并进行分类后集中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3.5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运营无环境风险。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本项目拟采取的治理方法均为通用、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在运行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的环保措施可减轻或消除项目施工或运营对沿线的不良影响。3

31、.7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影响区的社会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实施虽然会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而造成环境经济损失,但工程采取环保措施后,可将工程环境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线的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避免了地面城市道路建设给成都市空气环境、声学环境质量带来的污染影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3.8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情况本项目工程拆迁总数量为26994平方米。3.9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根据地铁工程运营期的特征以及运营后的环境监测模式,建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根据各项目的工程特征,运营期环境监测项目包

32、括噪声(等效A声级)、恶臭、生产废水(PH、SS、CODcr、BOD5、石油类)、振动(垂直Z振级),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在工程建设前期和施工期,建设单位设置兼职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建设前期的环境保护协调工作,并负责处理环境问题投拆;施工期,建设单位由总工办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负责在拟定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中中的环保条款和责任,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并负责施工期的环保投诉和处理;各施工单位均设有安质部,专人负责本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在工程运营期,建设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负责4

33、号线二期工程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业务受四川省环保厅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局的指导和监督。4 公众参与4.1 概 述4.1.1 公众参与目的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和环评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通过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充分了解项目情况,使项目能够取得公众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开发与建设,其施工、建成及其运营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附近地区民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乃至娱乐。当地居民是工程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参与可以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疏忽,能更全面地保护自然、社会环境。通过采纳他们的各种

34、合理意见和看法,能使项目的建设方案更完善合理,使环保措施更切实可行,从而使项目发挥更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公众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拟建项目的意义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求得公众的支持和谅解,也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公众的参与对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1.2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调查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者应来自社会各界,具有一定比例。随机性是指对被调查者的选择应具有统计学上的随机抽样的特点,在已确定样本类型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4.1.3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主要为4号线二期

35、工程经过的沿线区域。调查对象主要为受项目建设影响的环境敏感点涉及的居民、学校师生、单位团体等。在公众代表选择方面,兼顾公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构成,具有较好的随机性和广泛的代表性。4.1.4 公众参与形式和方法本工程的建设,会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和观点,本次公众参与采用的具体调查方法如下:1)走访工程沿线有关的部门、单位,了解他们对该工程环境影响的意见及要求;2)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介绍工程总体概况及预计的环境影响因素、强度和范围,了解公众对本工程建设项目的认识和各种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3)对工程沿线居民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并注重

36、其代表性和随机性;4)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公示,尽可能收集各方面公众的意见。5)张贴公告,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本工程,同时也方便未得到填写调查表机会的公众表达对项目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意见。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还先后走访了成都市环保局、文物局、建设局等政府部门,认真听取了他们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了解工程污染源的控制要求、工程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和居民关心的环境问题,并发专函征求了环保主管部门对评价标准的意见。4.2 媒体公示4.2.1 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评价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在接到环评任务后在7个工作日内,于2012年11月16日在成都经济报上刊登

37、了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公布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以及征求公众意见事项(图4.2-1)。图4.2-1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第一次环评公示4.2.2 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在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的编制后,环评单位于2013年7月29日在成都日报刊登了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评第二次公示(图13.2-2、),同时将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报书(简本)(图13.2-3)链接于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图4.2-2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图4.2-3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简本)4.2.3 信息公告、公众意见收集与分析通

38、过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规定的意见反馈期限内,截止2013年8月13日,收到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薛先生的反馈意见(见图14.2-4)还接到沿线部分公众打来的电话咨询工程情况,如温江区南熏大道3段69号的刘先生(1560890),公众咨询的主要问题有:(1)询问环境影响评价进展情况及设计进展情况;(2)地铁线路走向概况,项目开工及建成时间;(2)线位、站位与公众的位置关系,是否会被征地、拆迁。评价单位对公众电话咨询进行了详细耐心地回复,使公众了解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概况、设计进展情况及其环境影响过程。先生图14.2-4 公众来信4.3 调查沿线公众意见4.3.1

39、 张贴公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线路所经过的区域,张贴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公告内容包含项目概况、环境影响、拟采取对策措施,以及评价单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张贴公告,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本工程,同时也方便未得到填写调查表机会的公众表达对项目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意见。 图4.2-4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公众参与公告张贴4.3.2 公众参与座谈会本次评价分别在沿线涉及的温江区、成华区保和街道和万年场街道、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分别召开了公众座谈会,参会人员主要为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各个居民点代表、学校和医院的单位代表、街道办代表、社区代表等(公参座谈会签到表见附件)。公众座谈会采

40、取现场介绍、现场提问、现场答疑的方式,以达到建设单位、评价单位以及公众的多向沟通,现场采集公众意见,直接反馈至建设单位,为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提供参考,使公众意见落到实处。在座谈会中,评价单位首先对成都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概况进行介绍,就该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改善、交通便利等有利影响和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带来的征地拆迁、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生态破坏、交通阻隔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污水等不利影响以及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然后公众就一些自身关心的问题和疑问提问,评价单位进行解释。通过座谈会,评价单位和与会公众之间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交流,互相交换了意见。(1)温江区座谈会:沿线居民均表示

41、支持项目建设,与会人员年龄在2550岁之间,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上文化。居民表示对本工程已了解,对区域发展、交通便利等重要意义表示赞同,希望尽早建成。对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环保问题,均表示可谅解,希望加强施工组织,文明施工,减小施工期扬尘,噪声及交通的干扰等。(2)保和街道办座谈会:参会人员年龄在2065岁之间,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文化。居民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建议:道路开挖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希望采取交通疏解措施,保障居民的出行。(3)十陵街道办座谈会:参会人员年龄在3865岁之间,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文化。居民均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建议:该社区目前位于成都市郊区,地铁

42、的修建可以方便市民出行,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对施工可能带来扬尘、噪声、交通暂时不变等是可以谅解的。(4)万年场街道办座谈会:参会人员年龄在3065岁之间,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文化。居民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建议:道路开挖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希望加强施工组织,文明施工,减小施工期扬尘,噪声及交通的干扰。对于隧道下穿居民房,应尽量拆迁或调整线位。万年场街道办公参座谈会保和街道办公参座谈会十陵街道办公参座谈会温江区公参座谈会图4.2-5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公众参与座谈会4.3.3 公众意见调查问卷1、发放时间与样本数在报纸媒体和网络公示简本后,评价单位对工程沿线、下穿

43、居民区及单位发放了公众参与调查表,本次共发个人意见调查表560份,回收557份,回收率99%(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见附件);共发单位团体意见调查表16份。在现场发放调查表过程中,评价单位向公众就项目工程概况进行了介绍,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给当地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带来的有利影响和工程带来的征地拆迁、交通阻隔、噪声、振动、电磁、污水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公众关心的疑问进行解释。2、单位意见调查情况及统计本次共调查了工程沿线的16家单位或团体意见,被调查单位的情况统计详见下表。表4.3-1 公众参与单位调查对象统计表序号单位联系人联系地址联系方式1成都新天艺术学

44、校黎成华区五桂桥北路四号1355139712成华区保和街办团结社区谢成华区长融东二路60号8445513温江同人医院周/4成华区保和街道办事处廖槐树店路58号139807985成都大学陈外东十陵镇十陵上街1号8461616西河镇西河村村民委员会陈西河镇西河村6组1355131427西河镇人民政府吴龙泉驿区成治大道1351814668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办事处廖十陵街道下街67号1398219929西河镇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张/8489110四川长江职业学院金成洛路828号12884686911龙泉驿区西河镇滨西社区王西河镇滨西路79号15882446012两河村村民委员会邹龙泉驿区西河镇两河村6组8

45、4891713跃进社区刘/13540778714成都市救助管理站阳多宝寺南路一号84718715万年场江桥社区王跳澄河南路9号84710916万年场长天路社区苟长天路28号6814333、个人意见调查情况及统计(1)调查对象情况被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见表14.3-2,公众调查人员相关信息统计表见附件。表14.3-2 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统计表序号项目构成比例1性别男50.6%女35.4%未填14.0%2年龄20岁以下3.2%20-40岁30.7%40-60岁35.9%60岁以上9.2%未填21.0%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3%高中/中专19.8%大专以上25.2%未填36.7%4职业农民8.8%无业4.7%工人4.5%教师2.9%学生2.3%公务员0.7%个体2.7%职员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