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13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程编号:XXXX设计文件勘察设计证书号:XX设计研究院二O一O年十二月XX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院长: 顾问总工程师: 顾问副总工程师: 顾问总建筑师: 副总工程师: 主要审核人: 设计总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工艺专业负责人: 电气自控专业负责人: 建筑结构专业负责人: 概算专业负责人: 主要设计人员: 设计文件总目录 第一卷:设计文书 第一册 设计说明书 第二册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第三册 工程概算书(另册) 第二卷:设计图纸(另册) 第一册 工艺设计图 第二册 电气自控设计图 第三册 建筑、结构设计图 XX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工程编号:XXXX第一卷:

2、设计文书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勘察设计证书号:市政公用甲级1901201XX设计研究院二OO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概述31.1设计依据、主要设计资料及设计范围31.1.1设计依据31.1.2主要设计资料31.1.3 设计主要规范、标准41.1.4设计范围51.2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51.2.1城市概况51.2.2自然条件61.3城市排水现状况81.4城市污水治理情况与规划9第二章XX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工艺设计122.1污水处理厂厂址122.2工程规模及进水水质122.2.1工程规模122.2.2进水水质142.3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142.4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152.4.1工艺流程152.4

3、.2工艺说明162.4.3工艺特点232.5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232.5.1二级污水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242.5.2污泥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342.5.3东濠涌泵站扩容设计362.6总图设计372.6.1总平面设计372.6.2厂区地面高程设计392.6.3厂区给排水、消防、道路及绿化392 .6.4厂区管线综合设计392.7.辅助设施402.7.1运输402.7.2 机修412.7.3 化验分析41第三章建筑设计423.1概况423.2总体布局423.3建筑造型433.4建筑装修标准433.5建筑通风、空调设计443.6噪声控制443.7环境美化和绿化方案45第四章结构设计464.1 设计依据

4、464.1.1场地地貌464.1.2地质情况464.1.3地下水位494.1.4 地震设防494.1.5 基本风压494.2 结构设计504.2.1 结构型式504.2.2材料选择514.2.3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要求514.2.4模板要求524.2.5 混凝土浇筑534.2.6 施工缝的留设534.2.7 混凝土养护534.2.8钢筋制作,安装544.2.9 池体注水试验及渗漏检查544.2.10 回填土要求54第五章电气设计565.1设计范围565.2供电设计565.3负荷计算575.4变配电系统及接线575.5计量及无功补偿585.6操作电源585.7设备选型595.8二次接线与继保595

5、. 9电机启动595. 10接地595. 11电缆敷设605. 12电机控制方式605. 13照明系统60第六章自控和仪表设计626.1设计范围626.2自控原理626.3计算机系统二级管理的构成及功能626.4仪表656.5一、二期的衔接66第七章 通风与机械设计677.1 通风设计677.2机械设计67第八章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688.1环境保护688.1.1厂区环境状况688.1.2项目实施期间污染防治对策688.1.3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和对策708.2节能718.2.1节能设计718.2.2能耗指标728.3劳动安全72第九章人员编制74第十章 成本分析和技术经济指标7510.1运行成

6、本分析7510.2技术经济指标76第十一章 问题及建议77前 言XX污水处理厂是某城市规划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工程总规模为66万吨/日,建设分三期完成,第一期主要收集并处理东濠涌流域的污水,规模为22万吨/日;第二期主要收集并处理西濠涌流域、沿江自排系统及部分沙河涌流域及体育中心地带的污水,规模为22万吨/日。第一期工程已于一九九九年年底建成并投产试运行。XX污水处理系统二期工程是在首期工程的基础上建设,厂前区和厂内提升泵房、鼓风机房、脱水机房和厂外东濠涌泵站及输水主干渠等公用建、构筑物均已一次性完成最终规模(66万立方米/日)的建设,厂区二期的大部分征地也已完成,主干道路和工艺管线接口也已

7、基本具备,故二期工程厂内只需增加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污泥浓缩构筑物、消毒池等构筑物以及提升泵、鼓风机、脱水机等设备的配套便可完成22万吨/日处理规模的工程,其工程投资和建设周期都比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要少得多。同时,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对珠江西航道、前航道上游段的水质将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西航道硬颈海至黄沙段BOD5下降0.481.45mg/L,前航道黄沙至海印桥段BOD5下降1.061.45mg/L;西航道硬颈海至黄沙段氨氮下降0.240.46mg/L,前航道黄沙至海印桥段氨氮下降0.300.46mg/L,其环境效益是显著的。因此,XX污水处理系统二期工程的建设是某城市加强污水治理、加快珠江水污染

8、治理的过程,保护环境、美化城市、易于做到的实事,具有深远的意义。受某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某城市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的委托,XX设计研究院对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工作,200 年 月 日国家计委计 200 号文对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做了批复,根据批复及与我院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进行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交初步设计的有关文件。本工程设计范围为XX污水处理厂厂内二期工程及东濠涌泵站扩容。厂外污水收集管线及西濠涌泵站作为另一个独立项目进行设计和施工,不包括在本设计文件中。本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投资为23962万元,其中,厂内部分概算投资为23643.4万元,东

9、濠涌泵站扩容概算投资为318.6万元。第一章 概 述1.1设计依据、主要设计资料及设计范围1.1. 1设计依据本设计文件的设计依据为:(1)某城市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与我院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合同编号(市政设研合字200084号)(2) XX设计研究院和某城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编写的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国家计划委员会计 200 号文关于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4) 某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 (5)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XX污水处理系统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的通知(计投资2000150号) (6

10、)XX排水分区规划污水管道系统规划方案1.1.2主要设计资料(1)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 某城市市政管理局编制某城市市区污水治理总体规划(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XX排水分区规划污水管道系统规划方案(5)XX污水处理系统第一期工程初步设计(6)XX污水处理系统第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 (7) XX污水处理厂厂址地形图(8) XX污水处理厂地质勘测报告(一、二期)1.1.3 设计主要规范、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97年版)(GBJ14-8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97年版)(GBJ13-87)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版)(2001)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97:97)污水综合排放标

11、准(GB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某城市污水排放标准(GB4437-9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J46-82)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GBJ10-8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规范(FCJ3025-9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BGJ6

12、8-84) 工业企业设计标准(TJ36-79)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BJ16-87)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标准(GBJ14-8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2)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

13、规范(GB50062-92)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1.1.4设计范围根据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合同,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包括:XX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工艺、土建、电器、仪表和自控以及总图等各专业的初步设计,厂外污水收集系统只进行东濠涌泵站的扩容初步设计。1.2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2.1城市概况 某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边缘,毗邻港、澳,处在北回归线上,东经11311430,北纬22402416。某城市已有两千年历史,是广东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众多文物古迹,到1999年末,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

14、护单位共155处,其中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同时,某城市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全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之一。 目前,某城市共辖10区2市(县级),其行政区划是: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和增城市。区、市(县级)以下设街道办事处81个、镇78个。据1999末统计,某城市区人口405.50万人,市区日平均流动人口约182万人(某城市区人口为不包括番禺和花都的其它八个区的人口)。2000年进行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8区总人口为618.1万人。珠江河道在白鹅潭处由西航道分

15、成前后航道,将某城市区分割成芳村、海珠和河北三大部分,前后航道在黄埔大濠洲汇合,流经虎门入南海。XX污水系统纳污范围在前航道以北,包括荔湾区少部分、越秀区、东山区全部和天河区大部分以及白云区少部分地区,即珠江前航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区,总纳污面积达5523.95公顷。至2010年该分区纳污范围内规划总人口为148.82万人。1.2.2自然条件1.2.2.1 气候 该市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1)风向 冬夏季风的交替是该市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

16、,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向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主风向频率:北风16%;东南风9%;东风7%。(2)气温该市年平均气温为21.421.8,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无霜期北部290天,南部346天。(3)日照 该市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1小时1959.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千卡/平方厘米109.8千卡/平方厘米。(4)降水量 该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89.3毫米1876.5毫米,雨季(4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因受地形影响,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

17、成了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光温水潜力),达77865千克/公顷97950千克/公顷。1.2.2.2 湖泊 某城市于解放后在市区修建了以蓄洪为主的流花湖、东山湖、荔湾湖和麓湖等四大人工湖,其中麓湖和东山湖属本收集系统范围的东濠涌水系,流花湖和荔湾湖归属于大坦沙污水收集系统范围的水系。 麓湖位于白云山东南脚,是东濠涌的起点,汇水面积约1015公顷,库内正常蓄水位标高为118.0米,最高滞洪水位标高为120.6米(黄海高程系统),可调洪库存容积(百年一遇)为60.5万米3。东山湖位于东山区南侧,紧靠珠江北边,东北面与新河浦涌相通。汇水面积315公顷,库内正常蓄水位为105.5米(黄海高程系统),最高

18、滞洪水位为106.8米(黄海高程系统),可调洪库存容量(二十年一遇)为48万米3。1.2.2.3 地形、地貌 某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与广花平原的交接处,市区东北面的白云山是九连山的余脉,主峰高372米(黄海高程系统),其余多是残丘和台地,市区南部和西部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某城市地区的地质构造:西北部的三元里、江村一带为石灰岩层;东北部的火炉山以东为花岗岩层;其余属红色岩层。某城市区就是在红色岩层的上面,地震烈度为7度。1.3城市排水现状某城市的排水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站)、防洪排涝闸、雨水泵站和污水泵站,按其所属性质可分为市政排水设施和专用排水设施两大类,主要集中于旧市区,芳村、天河和黄埔区也

19、有少部分。八十年代前旧市区兴建的排水管道大部分采用雨水、污水合流制,就近排入流经市区的各河涌,再由河涌流入珠江,只有靠近珠江边一带才直接由管渠排入珠江。八十年代末以后,新建城区和生活小区,原则上采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在XX污水处理系统集水范围内,沙河涌以西旧市区为合流制,沙河涌以东新市区为分流制,其中合流制污水量约占总污水量的60。1998年城市总污水量为296万吨/日,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只有大坦沙和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量分别为30万吨和3万吨,XX污水处理厂一期22万吨/日工程已于1999年11月投入试运行,及大坦沙污水厂的挖潜改造3万吨/日的实施,至今,某城市的城市污

20、水处理率为26.28%(最新统计);公共建筑专用排水设施的处理厂(站)较多,绝大部分为二级处理,但由于规模较小及其它多种原因,大部分运转不正常,对整个市区大环境的改善也极有限。因此,某城市的污水处理现状与2005年处理率要求达到70%还差较远,只有不断完善排水系统,同时加快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珠江污染的问题。1.4城市污水治理情况与规划随着某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递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珠江该市河段日益受到污染。近几年来,市政府重视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使得工业废水量和排放污染物总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生活污水的处理由于种种原因,处理率还比较低,造成生活污水量、有机负荷

21、量持续增长。目前,某城市现有污水处理量为每日58万吨,仅占污水排放量的26.28%,因此,每天仍有大量污水就近排入流经市区的各河涌,再由河涌流入珠江,使得某城市区的水域环境状况已遭到严重破坏。珠江该市全河段污染较重,石油类和有机类污染严重,溶解氧年平均仅为类地面水水质标准的56%,石油类超标0.8倍,总磷超标1.4倍,溶解氧、石油类、总磷超标率均在70%以上。1998年、1999年珠江该市河段为类水体,水质总体水平为中度污染,水质监测见附件1所示。九个监测断面中,鸦岗断面为轻度污染,其余断面均为中度污染。XX和黄沙断面污染最重,鸦岗断面最清洁。最主要的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总磷、溶解氧和非离子氨。

22、该市城区四个人工游览湖1998年水质平均污染指数范围为0.793.25,其中流花湖、东山湖、麓湖属重度污染,荔湾湖属中度污染。水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类、氨氮、生化需氧量和化学耗氧量;由于大坦沙污水厂一、二期建成运行,加之荔湾涌系统截污治理工程的建成,与1997年相比,荔湾湖水质污染情况有所好转,而东山湖、流花湖和麓湖水质污染有所加重,其中麓湖水质从中度污染变为重度污染(麓湖的截污、治理工程已完成,水质在逐步改善中)。由此可见,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很严重,加速城市污水处理的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1996年3月该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报国家送审本)按照其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把某城市市区污水

23、处理划分为12个区域性系统,后经某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改为9个区域性系统。随后又根据“北优、南拓、西联、东移”,的城市总体发展方针,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作了一定调整,琶洲污水处理系统已并入沥滘系统,龙归、江高、黄金围等三个系统暂划分到市区范围以外,故目前城市污水系统的分区规划编制中已把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划分为以下8个系统。(1)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 (2)XX污水处理系统 (3)西朗污水处理系统 (4)沥滘污水处理系统 (5)黄沙围污水处理系统(6)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7)云埔污水处理系统(8)该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系统目前,某城市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大坦沙污水处理厂(33万吨/日)、XX污

24、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2万吨/日)、该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万吨/日),每天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总量58万吨。另外,西朗污水处理厂于1997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99年完成工程总承包招标,现正在施工中;沥滘污水处理厂第一期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审批工作,正在设计招标;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第三期工程今年可开始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阶段;其它的污水处理系统还有待于今后开展工作。总之,某城市的污水治理距离总体规划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很重。第二章 XX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工艺设计2.1污水处理厂厂址XX污水处理厂厂址在一期工程中已确定,控地39.011公顷(不包括厂外路道用地),原规划

25、处理水量为75万m3/日 ,根据污水分区规划,调整为71.39 m3 /日,XX二期可研报告再调整为66万m3/日。厂址位于珠江该市河段前航道北面XX涌以东的谭村附近,此处水电、交通均很方便,地质条件亦较好。在XX污水厂一期建设之前,此处周边是一片农田,没有工厂和住宅,随着珠江新城规划的确定及随后的开发,不仅使厂址的交通大为改善,同时,厂区西面已成商贸区和住宅区,这对处理厂的卫生防护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本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扩容,现有厂址交通条件很好,二期工程所需的水、电容量在一期工程建设时均已预留考虑,不需重新申报,只需进行厂内处理构筑物建设和部分共用构筑物扩容建设。另外,一期工程已

26、建的公用设施(如机修间、仓库等)可供二期使用,这些都为本工程建设提供了许多优越条件。2.2工程规模及进水水质2.2.1工程规模根据XX污水处理系统二期的纳污范围,参照XX污水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论述,按其人口密度、人口数、污水量指标分述如下:西濠涌流域纳污范围面积323.2公顷,其中190.36公顷常住人口密度按4.45万人/平方公里,则西濠涌流域生活污水量为6.45万吨/日。沿江自排系统集污范围面积103.22公顷,按常住人口密度4.45万人/平方公里,沿江自排系统常住人口4.59万人,则沿江自排系统流域生活污水量为1.92万吨/日。天河地区体育中心分区集污范围为XX涌以西、黄

27、埔大道以北、沙河涌以东、广园路以南的地区,纳污面积552.3公顷,该区纳入二期的生活污水量为6.12万吨/日。沙河涌流域纳污面积1824.6公顷(集水面积3027公顷),根据某城市规划局提供的某城市城市规划文本知沙河涌流域人口总数为33.14万人,则沙河涌污水量为13.89万吨/日。工业污水根据某城市环保监测站提供的1999年各行政区域工业三废排放量,荔湾区0.194万吨/日,越秀区为0.41万吨/日,东山区为0.306万吨/日,天河区为7.09万吨/日,其中沙河涌流域约为2.23万吨/日。表4-1 XX污水处理厂第二期处理污水量一览表序号系统名称总污水量(万吨/日)其中:工业污水量(万吨/日

28、)1西濠涌流域系统6.450.412沿江自排系统1.923天河体育中心分区及珠江新城系统6.124沙河涌流域13.892.23合计28.382.64由以上可得,二期总污水量为28.38万吨/日,为了与一期工程相应的处理设施相协调,因此,XX二期的处理规模取为22万吨/日。污水总变化系数K取1.3,截留倍数取1.0,即雨季时水泵、格栅、沉砂池总处理能力为44万吨,生化系统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2.2.2进水水质由近年来水质监测结果和XX污水处理厂近期的实测数据知,实际水质BOD5和CODcr等指标均低于一般生活污水浓度,主要是目前河涌截污和整治工程还没有完成,污水水质受地下水和雨水等多因素的影

29、响较大。可从长远考虑,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排水系统将逐步完善,污水水质浓度将会因为更多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而有所提高,也考虑到在冬季枯水期(十一月三月)雨量明显减少,旱流污水水质浓度较高等情况,另外,结合该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某城市水质抽查情况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特点,二期工程的进水水质定为: BOD5=120mg/L; CODcr=250mg/L SS=150mg/L;T-N=30mg/L; T-P=4mg/L; NH3-N=20mg/L;2.3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评要求,二期工程的出水水质定为: BOD520mg/L; SS20

30、mg/L; CODcr60mg/L NH3-N10mg/L; 磷酸盐(以P计)0.5mg/L根据二期工程的进出水水质指标,其要求的处理程度如下表。该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以去除有机物为主,同时须有脱氮除磷的功能。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BOD5CODcrSSNH3-N磷酸盐进水(mg/L)120250150204出水(mg/L)206020100.5处理程度(%)83.37686.75087.52.4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在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2001年6月),根据某城市城市污水的水质特点,处理程度及除磷要求,提出采用A/O工艺、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Unitank)工艺、A2/O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

31、,并作了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Unitank)工艺(Unitank)。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确定二期建设规模为22万吨/日,处理工艺采用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2.4.1工艺流程图3-1 组合交替式活性污泥法(Unitank)工艺流程图贮泥池脱水机房浓缩池砂粒污泥外运卫生填埋鼓风机房栅渣原污水提升泵房及格栅间 旋流沉砂池组合交替式生物处理池加氯消毒池出水剩余污泥物化除磷系统(季节性运行) 上清液 外运2.4.2Unitank生物反应工艺说明(1)组成Unitank池由生物反应池及沉淀池组成,共有三个池,三个池水力相连通,每个池中均设有供氧设备,可采用鼓

32、风曝气或采用表面曝气,在外边两侧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及剩余污泥排放口,该池既可作生物反应池,又可作沉淀池,中间一只矩形池只作生物反应池。进入系统的污水,通过进水闸门控制可分时序分别进入三只矩形池中任意一只池,如图1所示。(2)运行运行过程中,有两只池处于曝气阶段,而边池的一只是处于沉淀状态,处理后水从堰口排出,剩余污泥从池底排出。例如,污水从左侧矩形池进水,该池作曝气池,从连通管到中间矩形曝气池,再经连通管至右侧矩形沉淀池,处理水由固定堰排出,水流方向由左向右,经过一定时段后,关闭左侧池进水闸,开启中闸池进水闸,此时,左侧池开始停止曝气,而污水从中间池流向右侧池,经一个短暂的过渡段后,关闭中

33、间池进水闸,而改从右侧池进水,此时右侧池曝气,左侧池经静止沉淀后出水,水流从右向左流动,完成一个切换周期,这样周而复始,污水即达到净化目标。由于三只池有水位差,促使水流从一只边池流向中间池再从另一只边池流出,此时,进水的一只边池水位最高,并淹没了作为固定堰的出水槽,当该边池由曝气池过渡为沉淀池时,水位必定下降,残留在出水槽中的污泥污水混合液需排除,并要用清水冲洗水槽,排出的混合液及冲洗水汇集到专门的水池,再用小水泵提升后至中间水池。这过程均可用程序控制。其过程如图2所示。(3)控制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系统的生化降解过程,设有一套简单而紧凑的生物处理监测与控制仪器,包括溶氧仪、氧化还原电位(ORP)

34、,污泥浓度仪、流量仪、PH仪等等,根据水质与水量情况,改变或设定运行周期,改变进水点,获得相应的污泥负荷。在需要脱氮除磷的系统中,在池内除了设有曝气设备外,还有搅拌装置,可以根据监测器的指标,切断曝气池供氧,改为开动搅拌器,形成交替的厌氧、缺氧及好氧条件,如图3所示。另外,依照好氧过程的溶氧值,可以控制鼓风机开启程度,维持溶氧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还可通过ORP的测定值,监测与控制反硝化过程,使系统进入除磷所要求的厌氧状态。从而达到脱氮除磷的处理要求。若设定一个周期为8小时,其运行过程如图4与图5所示。图4说明如下:在A段 时间1.5h 从0:001:30左池进水,此时为厌氧、缺氧、,中池曝气,

35、右池出水。在B段 时间1.5h 从1:303:00.左池停进水,并曝气,中池进水曝气,右池出水。在C段 时间0.75h 从3:003:45左池停止曝气沉淀,中池进水,停止曝气,右池出水。在D段 时间0.25h 从3:454:00左池出水,中池曝气,右池进水不曝气。在E段 时间1.5h 从4:005:30左池沉淀出水,中池曝气,右池进水不曝气。在F段 时间1.5h 从5:307:00右池停进水,并曝气,中池进水曝气,左池出水。在G段 时间0.75h 从7:007:45左池沉淀出水,中池进水停止曝气,右池沉淀。在H段 时间0.25h 从7:458:00左池进水不曝气,中池曝气,右池出水图5说明:为

36、进一步说明三个水池工作情况,横向为时段,纵向为一、二、三池,在时段中工作状况,例如A段一池进水,缺氧厌氧,而再时二池,硝化,再进三池沉淀出水,时间为1.5h,从0:001:30。如此类推。具有除磷脱氮要求的组合交替式反应池各控制时段及相应供气状态等切换情况可见表3-2。3-2 生物处理池运行控制方式表控制时段控制项目A池B池C阶段进/出水进水出水工艺/环境条件好氧好氧沉淀是否曝气供氧是是否是否搅拌混合否否否阶段进/出水进水出水工艺/环境条件缺氧好氧沉淀是否曝气供氧否是否是否搅拌混合是否否阶段进/出水进水出水工艺/环境条件厌氧好氧沉淀是否曝气供氧否是否是否搅拌混合是否否阶段进/出水进水出水工艺/

37、环境条件好氧+加药除磷缺氧沉淀是否曝气供氧是否否是否搅拌混合否是否阶段进/出水进水出水工艺/环境条件静置缺氧沉淀是否曝气供氧否否否是否搅拌混合否是否阶段进/出水出水进水工艺/环境条件沉淀好氧好氧是否曝气供氧否是是是否搅拌混合否否否阶段进/出水出水进水工艺/环境条件沉淀好氧缺氧是否曝气供氧否是否是否搅拌混合否否是阶段进/出水出水进水工艺/环境条件沉淀好氧厌氧是否曝气供氧否是否是否搅拌混合否否是阶段进/出水出水进水工艺/环境条件沉淀缺氧好氧+加药除磷是否曝气供氧否否是是否搅拌混合否是否阶段进/出水出水进水工艺/环境条件沉淀缺氧静置是否曝气供氧否否否是否搅拌混合否是否进入下一循环2.4.3工艺特点(

38、a)一体化活性污泥法与常规法比,可以不建单独沉淀池,也可省去回流污泥设施,特别是当采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可以省大量投资与经常费用;(b)由于采用三个矩形池作为一个单元,一个处理厂有若干个单元组成,均可利用公共池壁,而三个矩形池之间水力相通,中间池壁不受单向水压,所以土建省,占地也很省。(c)各池之间采用渠道配水,并在恒水位下交替运行,减少管道、闸门、水泵等设备的数量,水头损失小,降低了运行成本。(d)系统中反应池有效容积能得到连续使用,不需设置闲置阶段,出水堰是固定的,不需设置浮式撇水器,上述两点与SBR有所不同。在此工艺运行的不同阶段,测得其氧化还原电位是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与B

39、OD5、N、P形态关系见表3-3。表3-3 ORP与BOD5、N、P形态关系ORP(mv)状态BOD5NP100曝气、有氧分子氧化为CO2、H2O硝化过量吸磷0缺氧、存在结合态氧NO3-氧化为CO2、H2O反硝化-300无氧发酵为脂肪酸转化为NH3-N磷释放-500厌氧无NO3-发酵为甲烷转化为NH3-N磷释放2.5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XX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66万吨/日,一期和二期工程规模均为22万吨/日。虽然这两期工程将在不同时间独立完成,可相互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在第一期工程建设时,厂内提升泵站、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污泥码头、中控室及厂前区综合楼、食堂等共用设施土建均已按两期或三期规

40、模建成,二期工程的征地工作亦已在一期工程中大体完成,因此在二期工程中不需再建上述构筑物,只需增加相应设备,其它构筑物则分期独立建设。总之,二期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同时,一期工程也充分考虑了后两期工程的建设。有关上述提及的已在一期中完成的公用构筑物的土建工程不属于本次二期工程的内容,但新增加的设备是二期工程考虑的范围,二期主要的处理构筑物包括旋流式沉砂池、组合交替式生物处理池、除磷加药间、二期水区控制室、接触消毒池、加氯间、污泥浓缩池和储泥池。2.5.1二级污水处理构筑物工艺设计XX污水处理系统的纳污范围的排水体制为部分合流、部分分流。总变化系数为1.3,截留倍数为1。因此厂内进水泵

41、房新增的泵、粗细格栅、旋流式沉砂池按雨季合流污水量计算;Unitank生物反应池、接触消毒池、加氯间按旱季流量计算。2.5.1.1进水泵房及粗、细格栅格栅间和进水提升泵房合建,全厂三期工程合建一座,其土建工程已在一期工程中完成,采用半地下式建筑,总尺寸为50.23818m。1、进水粗格栅粗格栅采用机械反捞式自动除渣格栅,用来拦截污水中悬浮物和较大颗粒,保护水泵和其它机械免受损坏。设计参数:粗格栅:共三台设计流量:Qmax=2.55m3/s(每台)过栅流速:V=0.30.6 m/s栅条间距:b=20mm栅条宽度:B=10mm主要工程内容:由于一期工程已将格栅间的土建完成,每条栅道宽3m,格栅安装

42、角度为75,粗格栅每台功率为3 kW。粗格栅拦截的栅渣量反应约为6.8m3/d,含水率为80%。栅渣由一期工程已完成的皮带输送机运走。粗格栅和皮带输送机的操作均有PLC自动控制进行,也可手动控制。2、进水细格栅细格栅采用机械回转式自动除渣格栅,用来拦截污水中较小的悬浮物。设计参数:细格栅:共三台设计流量:Qmax=2.55m3/s(每台)过栅流速:V=0.4 .10 m/s栅条间距:b=10mm栅条宽度:B=10mm主要工程内容:由于一期工程已将格栅间的土建完成,每条栅道宽3m,格栅安装角度为70,细格栅每台功率为3 kW。细格栅拦截的栅渣量约为2.73m3/d,含水率为80%。栅渣由一期工程已完成的皮带输送机运走。格栅和皮带输送机的操作均由PLC自动控制进行,亦可现场人工操作。3、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的配置考虑适应水量变化可灵活调配,并与一期工程相协调,二期工程增设5台水泵,3大2小,采用离心式潜水污水泵,雨季4用1备,旱季23台运行。性能参数为:潜水污水泵:3台, 流量Q=1700l/s,扬程H=17m,功率N=370kW;潜水污水泵:2台,流量Q=850l/s,扬程H=17m,功率N=200kW。水泵的运行方式:由安装在泵房集水井的超声波液位计根据水位高低调节运行水泵台数,每台泵配备一套低液位保护器。5台水泵由程序控制,轮流工作。2.5.1.2旋流式沉砂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