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744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2015华南理工大学0916.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5.9.17,曹 湘 洪,展望2030年的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华南理工大学华园讲坛名师大讲堂 广州,1.1 我国已成为世界炼油及石化工业大国到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及加工量分别达到7.5亿吨和5.03亿吨,均位居世界第二。到2014年,我国乙烯、丙烯的产能产量位居世界第二,PX、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的产能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建成1000万吨/年以上炼油基地24个 80万吨/年以上乙烯基地13个 60万吨/年以上 PX 基地12个,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表1 2014年我国主要石化产品产能产量世界排名,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注:1.合成树

2、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 2.合成橡胶包括SBR、BR、EPDM、NBR、IIR、SBS、IPS 3.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已开发了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及石化产品生产技术,有依靠自有技术设计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PX及更大规模装置的能力。炼油使用的各种催化剂95%实现了国产化,乙烯及下游衍生产品使用的催化剂国产化率已超过90%,FCC、PP等催化剂已走向国际市场。,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用自有技术建设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制油(CTL)、MTO大型工业装置都已实现长周期运行,成为炼油及石化产品的有效补充。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

3、略,我国汽、柴油质量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部分地区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炼油及乙烯、PX能耗,生产过程的三废排放逐年下降。,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1.2 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大而不强生产能力过剩,装置利用效率不高 近几年,缺少深入的市场研究,盲目投资建设了一批炼油石化项目,造成炼油和约65%的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炼油装置利用能力和60%的石化产品生产装置利用能力不到70%,有的不到50%。,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结构调整缓慢,先进生产能力和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我国炼油及石化行业既有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装置,同时还有一批工艺技术落后的小型生产装置。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国炼油厂

4、平均规模仅为322万吨/年,不足世界平均规模的50%,规模2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企业有115家,平均规模为39.6万吨/年。全国乙烯平均规模为58.6万吨/年,明显低于美国与中东地区,24万吨/年以下的乙烯装置仅淘汰2套,还有9套在运行。,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能源消耗偏高,三废排放较大 炼油、乙烯平均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10%以上,部分老装置或小装置高出20%-30%。生产过程的SO2、NOx、VOC、COD固体废渣等三废排放逐年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生产总量增大,排放量依然较大。炼油加工流程欠合理,原油资源利用率偏低 如渣油延迟焦化能力与原油常压蒸馏能力之比超过1

5、8%,制约炼油高价值产品收率提高。,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乙烯原料路线传统,副产品利用不充分,产品缺少竞争力 我国乙烯原料中石脑油及加氢裂化尾油比例高,有的企业还用柴油做原料。乙烯副产的C4以上产品有效利用率低,乙烯及其衍生产品明显缺乏竞争力。新型煤化工开拓了乙烯等石化产品新的原料路线,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盈利能力变差,以煤为原料的石化产品还存在CO2排放大的问题。,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缺少高水平技术支持炼油及石化工业发展 我国已经掌握的炼油及石化技术即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渣油沸腾床及浆态床加氢裂化技术,高端石化产品生产与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我们还没有掌

6、握。,一、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2.1 市场消费增速趋缓,产品缺少国际竞争力2.1.1 炼油及石化产品消费增速下滑柴油、汽油、石 油消费将先后经历 消费峰值。,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GDP增速将从 中高速增长转入 中低速增长阶段。,中国人口将在2020-2025年达到13.9亿至14.5亿之间的峰值。不同机构预计中国人口到达峰值的时间比以往的预测提前,而且峰值降低。,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在2013年达到46.1%,超过制造业,预测2020年超过50%,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石油消费强

7、度下降。,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的能源和土地资源、道路条件、交通发展模式等决定千人汽车保有量饱和水平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预计我国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饱和值为200-300辆/千人;一般城镇饱和值为500辆/千人左右;预计中国全国平均饱和值在300-400辆/千人,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00辆/千人。,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00-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30年的保有量预测3.8-4.2亿辆,2040年以后逐步达到饱和。,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油耗法规使车辆燃油消耗不断下降,

8、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替代燃料的作用越来越大天然气汽车将快速发展近几年天然气汽车(包括LNG和CNG汽车)快速发展,2010-2013年年均增速114%。预测2020年我国从国内外可以获得的天然气资源为3400亿立方米,随着天然气资源增加天然气汽车会继续快速增长。,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煤制油将达到一定产业规模目前我国已形成150万吨/年的煤制油,年产约100万吨油品。在建的煤制油能力为580万吨/年,加上规划建设的能力。2020年煤制油的产量可能达到600万吨/年,2030年可能达到800-1000万吨/年。原油低价位对煤制油的发展

9、会有影响,但长期看油价会逐步回升,改善煤制油的经济性。,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电动汽车会以一定速度发展IEA预计,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占汽车产量比重难以超过10%,混合动力车会较快发展。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到2050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我国政府支持电动车发展,2020年后电动车会被更多消费者接受,但我国人口聚居条件造成的充电设施建设的困难会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将明显增加我国每年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霉变玉米,重金属污染的大米等问题粮食,最好利用途径

10、是生产生物燃料。我国农林废弃物及有机生物垃圾、餐用废油数量很大,生产车用燃气、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实现了他们的有效利用,又有利解决引发的环境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生物废弃物生产运输燃料的经济性会明显提高,发展潜力巨大。,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柴油消费量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1.75亿吨左右的峰值商用车经历了2008-2010年的大规模刺激后,销量基本稳定,预计将维持在500万辆的水平,保有量在2020年达到6100万辆的水平,之后将处于平台期。对比宏观经济的规模,中国商用车保有水平已经与美国相当,远高于日本和德国;中国未来不再需要更多的商用车。,二、展望203

11、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受商用车保有量达到饱和以及替代影响,预计柴油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1.75亿吨左右的峰值,未来增长空间取决于柴油轿车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国家很难支持柴油轿车发展。,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汽油消费量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1.7亿吨左右的峰值,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30年之前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但由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行驶里程的缩短以及替代影响,汽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预计汽油需求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1.7亿吨左右的峰值,2030年为1.6亿吨左右。,2030年前煤油将保持增长国

12、内航空周转量2030年前保持持续增长,单耗下降会减缓航空用油增长势头,但航空用油2030年前不会到达峰值。,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铁路动力电气化,铁路用油已呈下降趋势,预计2015年以后维持在300-400万吨/年的水平。未来水运货物周转量随工业增加值继续增加,但因单耗下降和LNG替代,船用油消费量增加缓慢,并将稳定在2200万吨水平。预测2020年的煤油消费量为3600-3700万吨,2030年为5700-5800万吨。,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到2027年前后,我国原油消费将可能达到6.8-7.0亿吨的峰值综合汽油、柴油、煤油的消费

13、预测,考虑化工轻油及液化气的消费需求,用终端消费法预测2027年我国石油消费可能达到6.8-7.0亿吨/年的峰值。,石油产品需求结构(终端消费法)万吨,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面向2030,炼油能力还可有适当增量,但主要要增产汽油,还可适当增产航煤,柴油基本没有增量,2014年汽、柴、煤油产量与预测的未来峰值消费量对比,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石化产品消费增速趋缓,在2030年前有些产品也将经历消费峰值农村城镇化,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会带动建材、家电、服装、汽车、日用品等消费增长,创造乙烯、丙烯、PX衍生的各种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但不可能延续

14、过去十多年的消费增速。有研究认为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汽车等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已进入下降通道。如汽车增速已由2000-2010年的年均24%,下降到2010-2014年的7%左右,在2015年9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多位来自政府部门及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呈现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注:需求收入弹性=工业品销量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数据计算,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过去十多年我国石化产品消费快速增长,还依赖于其制成品如服装、鞋、帽、洗衣机、

15、电冰箱、轮胎出口的快速增长,今后的出口增速会逐步下降。综合分析有利及不利消费增长的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化产品的消费增速在5%左右,2020年以后会进一步降低到4%以下。,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20年中国合成树脂消费量预测,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采用行业调查法、人均消费法、弹性系数法预测了到2020年合成树脂的消费量平均值为8570万吨,预测2020年人口14.1亿,人均为60.8kg,增速为5%。,日本人均合成树脂消费量1997年达到峰值时为71kg/人,到2010年已下降到52kg/人。,二、展望2

16、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日本合成树脂人均消耗和产能,1997年:71kg/人,产能(万吨/年),人均消耗(KG/人),如果我国2025年人均合成树脂消费达到日本经历过的峰值71kg/人,2020-2025年年均消费增速为3.1%。中国企业联合会2015年8月22日发布的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认为中国持续十多年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已经临近结束,重化工企业将进入长期的去产能化、转型升级过程,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不可能例外。,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1.2 基于原料因素,石化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原油是我国石化产品的基本原料,现代煤化工拓宽了石化产品的原料路

17、线。美国页岩油气大发展使其石化产品可以使用廉价的乙烷、丙烷做原料,采用MTO路线,廉价的天然气也比煤做原料更有成本优势。中东的石化工业大量使用廉价油田轻烃为原料,使用少部分石脑油,也是就近供应,物流成本低。原料成本决定我国石化产品难以和美国、中东竞争。,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Global ethylene supply curves in 2005 and 2012.Petrochemical production costs shown by country and region.Middle East=Sau

18、di Arabia;Other Northeast Asia=Japan and Korea.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Swift and Moore(2013).,In 2012 Brent averaged$111.58 WTI$94.15,2005-2012年全球乙烯供应量变化趋势,2.2 原油的进口依存度继续提高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2.1亿吨,进口原油3.1亿吨,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9.6%,比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0.61亿吨,已连续8年稳定在10亿吨以上,从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看,我国原油产量应该有较大幅度增加

19、,但2014年和2010年相比,5年产量仅增加了700万吨。一是因为新增探明储量品质越来越差,低孔低渗难动用储量比例高,二是因为一些老油田产量在下降,要靠新增能力补充。,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我国常规原油和非常规原油资源条件分析,我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0亿吨左右水平是可能的,但也不能排除因老油田产量递减在2030年前就出现下降的趋势。考虑到石油替代2027年前后我国石油消费达到6.8-7.0亿吨的峰值,届时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超过70%。,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3 环境治理任务艰巨2.3.1 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

20、的矛盾2013年全国SO2、NOx排放分别为2043.9万吨和2227.3万吨,2014年全国74个主要城市全年大气污染未达标的平均天数虽比2013年下降5.5%,仍有124天,而且达标的标准是PM2.575g/m3(日本标准是35g/m3)。,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1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695.4亿吨,其中COD排放量2352.7万吨,氨氮排放量245.7万吨。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均在1700件以上。据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 河、珠江、松花江等十大流域国家控制断面中-类、-类、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

21、9.3%和9%。,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40,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其中重度污染点比例为1.1%。,2.3.2 炼油石化企业的三废排放指标越来越严近几年炼油石化行业单位产品排污呈下降态势,但由于产品产量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下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炼油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十分关注,已经出台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炼油石化企业电厂的Nox、SO2及烟尘排放要求达到50mg/Nm3和30mg/Nm3及5mg/Nm3。,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

22、战,炼油石化企业执行更严格的三废排放指标缺少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持。,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已经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兑现这一承诺,炼油石化行业要全面落实减排二氧化碳的措施,也将限制煤制油、煤制烯烃的发展。,2.3.3 油品清洁化的标准不断提高2017年1月1日全国汽柴油将执行与欧 标准相当。国六汽、柴油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已经开始,计划2016年正式发布,2019年在全国实施。与世界发达国家一致的船用燃料油标准也将发布实施。2020年前我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油品质量标准最严的国家之一。,二、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3.1 夯实产

23、业基础展望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应该实施基础加高端的发展战略,在做实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端产品。因为尽管炼油及石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速将逐步趋缓,一些产品甚至经历消费高峰,但消费规模仍会比现在明显扩大,且难以被其它产品替代,面对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炼油及石化产品因资源及原料供应等因素制约,缺少竞争力,炼油及石化工业必须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增强竞争力。,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展望2030,中国应该实现从炼油与石化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但是要实现这个转变,任务艰巨,必须有正确的对策,以下是我的一孔之见。,夯实产业基础一要控制炼油及石化产品总能力,综合考虑国际与国

24、内市场,实现资源供应和生产总能力相一致,总能力与市场消费变化趋势相一致。尤其在目前炼油能力与大部分石化产品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投资者要做到理性投资、适时投入,防止盲目发展没有市场和资源、缺少竞争力的炼油石化项目。夯实产业基础二要下决心,加快淘汰小炼油、小乙烯、小芳烃等落后生产能力。,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夯实产业基础三要及时应用分子炼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成果,有效利用好原油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烃类分子,持续优化资源利用,通过优化炼油加工流程和加工方案提高炼油的汽煤柴油等高价值产品收率,通过优化形成炼化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炼油副产的碳二、碳三、碳四等资源生产石化产

25、品,抛弃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的发展模式。夯实产业基础四要对有改造价值的炼油石化装置及时利用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夯实产业基础五要科学慎重规划煤制油、煤制乙烯、丙烯、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要坚持有环境容量,有煤炭和水资源保证,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原则。,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3.2 发展高端产品面向未来,市场需要更多精细化学品和功能化高分子材料,这些产品市场需求的数量远远小于通用石化产品,但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我国石化行业要致力发展这些高端产品

26、。发展高端产品的主要方向有各种功能化合成纤维材料,设施农业用高分子新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的水溶性涂料,海洋防腐防污涂料,船舶减阻防污涂料等新型涂料,阻燃无毒建筑物保温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高性能润滑材料,制备绿色轮胎用新型合成橡胶材料,有机光半导体照明器件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材,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料,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用新材料,工业排放气高效处理用高性能催化材料、吸附材料与过滤材料,海水、苦咸水、污水深度处理用各种膜材料;人体疾病治疗用新一代药品,低毒无残留农药,无副作用食品添加剂,高功效油气开发助剂,石油化工催化剂与助剂,生产新材料使用的各种功能化学

27、品等。发展高端产品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技术优势、选准产品方向、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切忌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发展高端产品要特别重视和用户结合,根据用户的使用信息持续改善和提升产品性能,形成和用户的战略联盟。,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3.3 坚持绿色低碳面对巨大的环保和碳减排压力,炼油及石化企业必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始终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一要努力实现原料的生物质替代,重视发展燃料乙醇、生物航煤、生物燃气、生物化学品和生物材料。坚持绿色低碳二要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包括积极采用绿色工艺和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减少生产过程的SO2、NOx、VO

28、C、COD和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坚持绿色低碳三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环境友好水平,为社会提供的汽煤柴油产品要全面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合成材料的性能能支持减少材料使用量或延长使用寿命。坚持绿色低碳四要积极开展废催化剂、废合成材料、废润滑油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物为资源。坚持绿色低碳五要在CCUS(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取得技术与经济的突破后,及时实施CO2捕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3.4 推进科技创新展望2030中国炼油石化工业要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科技创新。推进科

29、技创新要加大科技投入、规范权利与责任、加强激励与约束、保护知识产权、消除知识壁垒、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高度协同的科技创新体制;以企业为主体、科研、设计、生产紧密结合,高度协同的科技成果工业转化体制。,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推进科技创新要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关系,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争取用基础研究的突破带动应用技术的重大创新;正确处理产品生产工艺研究与产品加工应用技术研究的关系,加大产品加工应用技术研究的投入,使企业不仅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更能向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推进科技创新要认真分析世界炼油及石化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炼油及石化

30、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好科技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明确炼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与目标,凝练重要研究课题,并且要注意不断研究新变化,对科技发展规划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面向2030我国炼油及石化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有以石油分子解析与反应化学研究为基础的炼油新技术、高轻油收率加工技术、烃分子高效异构、芳构或齐聚技术、逐步形成完善的分子炼油理论与技术系列;烃加工(热裂解、脱氢、氧化、氨化、羰基化、羟基化等)或烃合成(偶联、烷基化、齐聚等)高效低能耗生产有机化学品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单体高效合成、精确聚合与加工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改性和加工应用技

31、术;与炼油石化新技术配套的新催化材料、催化剂、专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炼油化工过程节能与三废高效处理新技术;生物质低能耗、低成本生产运输燃料、生物化学品与生物材料技术;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资源利用技术。,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3.5 融合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商业模式、经济业态的重大变化,也在深刻影响着传统制造业。美国、德国等已明确提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制造业升级计划,如德国的“工业4.0”计划,现代信息技术也必将深刻影响炼油石化工业。,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要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炼油及石化工业的深度融合

32、,应用大数据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面推进炼油与石化装置的智能化;全面推进炼油及石化过程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优化。实现原油采购、配置、运输的智能化和优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优化,生产过程水、电、蒸汽、燃料使用配置的智能化和优化,油品调和产品配送的智能化和优化,差异化石化产品定制化生产的智能化与优化,生产设备运转状况检测控制智能化与优化。,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3.6 加强国际合作面向未来,全球经济更趋一体化。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已经必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大趋势。展望2030中国的炼油及石化工业要不断加强投资合作、技术开发合

33、作、产业融合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国际合作。投资合作包括更多地引进拥有先进技术或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的资本,进入中国炼油石化行业,中国炼油石化企业到资源国参与投资合作。,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技术开发合作包括邀请国外专家指导或参与国内的技术开发,到国外和同类企业、同类研究单位或高等学校建立合作研究机构。产业融合合作包括国外同行和国内炼油石化企业互相收购兼并,国外石化上游企业或石化下游企业与国内石化企业互相兼并收购。,三、展望2030,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主要对策,中国已成为世界炼油与石化工业的大国,但大而不强。展望2030,中国的炼油与石化工业面临着市场消费增速趋缓,不少产品将经历消费峰值,产品缺少竞争力,资源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严峻挑战;应该采取夯实产业基础,发展高端产品,坚持绿色低碳,推进科技创新,融合信息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对策,努力实现由炼油与石化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结束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