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54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工程分析2.1 项目概况2.1.1 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杨营矿井,为新建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隶属黑虎庙乡及杨营乡管辖地。具体位置见图2.1-1。2.1.2 项目基本组成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组成情况见表2.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2。表2.1-1 矿井建设开发项目组成项目组成主要内容技术指标1矿井主体工程(煤炭采掘提升)设计规模0.45Mt/a,服务年限54.7a井筒主井(5.0m)兼做回风井、副井(6.0m)兼做进风井各一个,井口均在工业场地内井底车场硐室环形车场+暗斜井平车场,排水泵房、水仓、煤

2、仓等井巷工程达到设计产量时为9810m,174371m3地面生产系统主井生产系统、副井生产系统、排矸系统2矿井辅助及公用工程给排水建井期在工业场地内建两口管井,作为供水水源;生产期生活水采用地下水;生产用水采用经处理后的矿井涌水和生活污水;雨污分流,设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处理站各一个,处理能力分别为8000m3/d和300m3/d采暖通风矿井设集中供热采暖,部分建筑设通风空调锅炉房1座配3台DZL41.25A型蒸汽锅炉供电矿井设35kV变电所一座,设两台S10-8000/3522.5%/10kV8000kVA主变压器,两路电源取自西郊110kV变电站的两段35kV母线辅助设施矿井修理间、综

3、采设备库、坑木加工房、行政、采区办公楼、浴室矿灯房联合建筑等3矸石周转场设计规模占地3.0hm2,总计储矸量15万t4选煤厂(煤炭洗选)设计规模0.45Mt/a生产工艺跳汰分选主要建筑跳汰系统、防风落煤仓、矸石仓及装运系统5场外运输设计规模进场公路长499m,路面宽13.5m;运煤公路长474m,路面宽13.5m表2.1-2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 称单位指 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年产量Mt0.45(2)日产量t15002储 量(1)地质储量万t13761.5(2)工业储量万t8299.9(3)可采储量万t3445.43矿井服务年限a54.74煤质牌号PM、JM、1/3JM、QM5煤的

4、主要用途炼焦煤、炼焦配煤、动力燃料6煤层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3(2)可采煤层总厚度m4.61(3)煤层倾角度10207井田范围(1)走向长度km12.4(2)倾斜宽度km3.0(3)井田面积(含煤面积)km2155.84(21.2)8开拓方式立井9水平数目及标高个/m2,600、-95010达到设计产量时采区工作面数目(1)采 区个1(2)工作面个111达到设计产量时井巷工程总量m/m39810/17437112大巷运输方式及设备主运输:强力胶带输送机辅运输:7.0t架线电机车牵引矿车13提升方式与设备(1)主 井JKMD-2.84(III)型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8t箕斗(2)副 井JK

5、MD-3.5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1t双层四车宽、窄罐笼14通风方式与设备BD-II-8-No23型对旋防爆轴流式风机15吨煤电耗度/t31.3516行政福利建筑总面积m21789717矿井占地总面积hm212.53518建井工期月3219移交生产达到生产时间a120矿井在籍人数人45121矿井全员效率t/工522矿井估算总投资(静态)万元61356.8723吨煤投资元/t1363.492.2 矿井资源条件2.2.1 井田境界杨营井田,位于梁山县城西北约7km,地理座标:东经11554001160200,北纬:354900355700。通过对井田的勘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勘探勘探许可证

6、号:3700000430681),确定井田东西宽8.9212.14km,南北长约14.84km,面积155.84km2,1300m水平以上含煤面积约21.2km2,其中首采区面积约为2.4km2。全井田工业储量为8299.9万t,矿井设计储量为4418.2万t,其中可采储量为3445.4万t。井田边界直角拐点坐标见表2.2-1。井田范围及矿井工业场地位置具体见图2.2-1。表2.2-1井田境界拐点坐标一览表点号经距纬距120400877.233980646.93220409854.763980505.39320409638.983973031.70420412793.133972940.865

7、20412666.433965702.04620400509.173965818.482.2.2 地质特征2.2.2.1 地层杨营矿井田位于阳谷茌平煤田的接合部,是已规划的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鲁西基地的一部分,为新发现煤炭资源。本井田为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二迭系煤田,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新近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中、下统,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具体见图2.2-2地层综合柱状图。2.2.2.2 地质构造本井田总体呈一轴向近南北、向北倾伏的向斜(杨营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南部陡(多在20左右),中部较缓(一般在10左右),局部发育次一级褶曲,东界为东阿断层,西界为F19断层,

8、南至煤系基底奥灰露头,北部为人为边界。断层较发育,以南北向和北东向居多,断层落差变化大,相互切割,构造较为复杂。井田内构造发育情况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主要褶曲轴向多与区域性断裂东阿城断层走向一致,南部煤系地层露头走向则基本与汶泗断层平行。1、褶曲井田内次一级宽缓褶曲比较发育,轴向多为近南北,而且延展较长,背、向斜相间排列。区内褶曲,自西向东分别为井雷向斜、芬付背斜、杨营向斜、许仿背斜、郭柚背斜。2、断层井田内断裂受区域构造控制,断层较发育,井田内断层按走向主要分为三组,共解释组合断层71条,以南北向和北东向居多,孤立断点17个,断层落差变化大,相互切割,构造复杂。2.2.2.3 岩浆岩井田地层

9、中发育有中性浅成岩浆岩侵入体,岩浆岩对煤系地层、煤层均有较大破坏。侵入本井田的岩浆岩受井田东西边界断层东阿断层和F19、F20断层及其附生断层的控制,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井田东部的东阿断层,二是井田西部F19、F20断层,岩浆由沿断层上侵并向井田内煤系及其它地层侵入,遇薄弱地层后顺层侵入遂渐发育为四组侵入范围较大层位较为稳定的岩浆岩体,且在侵入区带附近侵入体有分叉现象。井田内各煤层西部、东部及中南部岩浆岩对煤层煤质影响最为严重,局部地段煤层被吞蚀,不同程度受到岩浆接触变质作用影响,由于岩浆的接触变质、同化混染作用使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灰分增高,挥发分降低,有害成分增加,变质程度

10、增高。距离岩体很近的煤层,多变为天然焦,由近至远依次为无烟煤、贫煤、瘦煤、1/3焦煤、焦煤、气煤。2.2.3 煤层及煤质2.2.3.1 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共含煤19层,含煤地层总厚平均227.55m。其中山西组含煤3层为:2、3上、3(3下);太原组含煤16层为:4、5、6、7、8上、8下、12、12上、14、15上、15下、16、17、18上、18下、19。全井田煤层平均厚度累计13.28m,含煤系数6%。本井田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3上、3(3下)、8下煤层。三层煤平均厚度分别0.85m、2.08m和0.76m。其中钻孔控制3下煤层平均厚2.08m,占可采、局部

11、可采煤层总厚的56%,是主采及首采煤层。可采、局部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稳定性及间距变化情况如表2.2-2。表2.2-2 可采、局部可采煤层一览表煤层名称煤 层夹 石全区厚度(m)可采范围厚度(m)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层间距(m)层数岩 性名 称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平均值3上0.621.030.850.781.030.89较简单较稳定局部可采03.881.9801泥岩炭质泥岩3(3下)03.962.080.733.962.47较简单较稳定可采66.5494.6586.4702泥岩炭质泥岩8下01.400.761.061.401.25简单稳定可采66.8182.5173.0501、3上煤层

12、该煤层为3煤层分叉后的上分层,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面积3.4km2。下距3下煤层03.88m,平均1.98m,距三灰52.5547.78m,平均50.67m。煤层厚度0.621.03m,平均0.85m,赋存范围内属较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石,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2、3(3下)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太原组三灰45.3674.45m,平均59.73m。该煤层有冲刷、冲刷变薄及岩浆岩吞蚀、变焦现象,岩浆岩吞蚀区分布于井田东西两部,中部局部被冲刷。煤层厚度03.69m,平均2.08m,可采系数87%。该煤层属较稳定,结构

13、较简单,含02层夹石,夹石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个别点为中、细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3、8下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下距十下灰62.6478.13m,平均70.32m,上距三灰11.9924.78m,平均17.79m。厚度01.40m,平均0.76m,属稳定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2.2.3.2 煤质本区井田各可采煤层为黑色,黑褐、褐黑条痕色,呈弱玻璃至玻璃光泽。煤种以亮煤为主,暗煤、镜煤次之,属半亮型煤。煤类划分为:3上煤层为贫煤、弱粘煤、焦煤,3(3下)煤层为天然焦、无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弱粘煤、焦煤、1/3焦煤

14、、气煤。8煤层以焦煤为主,可采煤层煤的化学性质见表2.2-3。表2.2-3 可采煤层主要化学性质一览表煤层项目3上3(3下)8水分Mad(%)原煤0.882.411.45(5)0.762.561.36(22)0.620.810.71精煤0.672.401.45(5)0.642.381.17(22)0.500.580.54灰分Ad(%)原煤12.3025.1719.38(4)10.1534.8721.53(21)15.8419.4617.65精煤6.639.888.35(4)6.6414.409.47(22)8.109.598.85挥发分Vdaf(%)原煤13.7533.9724.23(5)7.

15、2238.0225.08(22)22.8723.9423.41精煤11.2231.6922.47(5)4.6938.2923.70(22)22.0422.5722.31全硫St,d(%)原煤0.400.530.46(4)0.380.880.53(21)1.763.372.57精煤0.420.510.48(4)0.330.660.48(21)1.512.111.81磷Pd(%)原煤0.0080.0210.013(4)0.0080.0340.018(13)0.0090.010.009精煤0.0100.0100.010(1)0.0230.0380.030(2)0.0060.0070.0065发热量Q

16、gr,d(MJ/kg)原煤26.1029.9528.13(4)22.0230.9527.16(21)28.5130.0629.29精煤31.4833.1231.97(7)32.7433.3433.04Qnet,d(MJ/KG)原煤25.3428.8627.22(4)21.2329.7726.09(20)元素分析(%)Cdaf精煤83.9590.4887.48(5)83.6890.6987.65(22)87.9788.1088.04Hdaf精煤4.025.074.64(5)3.565.374.76(21)4.914.934.92Ndaf精煤1.421.741.59(5)1.401.811.64(

17、22)1.581.591.585焦油产率Tar,d(%)1.108.595.50(3)0.5013.375.72(15)5.66.56.05灰熔融性ST()140014001400(2)134014001390(14)123013101270粘结指数GR.I07520(5)08744(22)838885.5胶质层厚度Y(mm)0.013.76.4(5)0.021.89.2(22)13.517.015.25煤类JM(1)RN(2)PM(2)QM(3) 1/3JM(4)JM(5)RN(BN)(2)PM(PS、SM)(5)WY(2) TR(2)JM2.3 矿井工业场地2.3.1 工业场地位置及主要技

18、术指标杨营矿井田位于阳谷茌平煤田的接合部,距梁山县城西北约7km,隶属黑虎庙乡及杨营乡管辖,区内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从井田西部穿过。工业场地南临丁杨县级公路约0.5km,西靠039省道约1.1km。工业场地位于陆地区,场地所在位置地形较平坦,原地面标高平均在+40.80m左右,具体位置见图2.3-1。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12.523hm2,其中:矿井工业场地占地6.323hm2,建筑系数:21.55%,绿化系数:25.00%,场地利用系数:76.53%。2.3.2 总平面布置工业场地总体呈梯形,东西向最长距离为450m,最短距离370m,南北宽302m。工业场地开南大门,进场公路出南大门后

19、向南499m接丁杨路,运煤公路出南侧货运大门后向南约474m接丁杨县级公路。矿井工业场地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场前区、选煤生产储运区、辅助生产仓库区。总体看,场前区位于场区南侧;选煤生产储运区位于场地的中部和东北部,以主井为核心;辅助生产仓库区设在场地的中部及东南部,以副井为核心。矸石周转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侧,在场区外部,占地3.0hm2。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见图2.3-1。2.3.2.1 场前区场前区位于场地南部,主要由建筑形象较好、建筑体量大的行政区队联合办公楼及生活福利(矿灯房,浴室更衣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单身宿舍、职工食堂及招待所娱乐中心联合建筑、35KV变电所及正大门等设施围合而成

20、。该区为全矿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中心,在创造美观的建筑立面基础上,植以花卉、草坪、树木、水池、建筑小品等,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2.3.2.2选煤生产储运区根据井田各煤层煤质特点(8下层煤硫分较高为2.57%),按照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1998年1月12日,国务院国函19985号)的要求,本项目在开采8下煤层时应配套投产洗选煤厂。因此本项目洗选煤厂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在动筛车间以东预留空地,待开采8煤时投产。整个选煤生产储运区位于场地的北部,以主井为核心,主要承担原煤提升、加工及外运任务,由主井提升机房、脏杂煤场地(2100m2)、动筛车间、洗选煤厂(预留)

21、、原煤仓(2个,15m,容量6000t)、精煤仓(容量550t)、矸石仓(容量550t)及有关带式输送机栈桥等设施组成。由于主井兼作回风井,故通风机房亦设在该区,位于主井东侧。防火灌浆站及黄土堆场就近布置在主井西北部的场地边缘。预留的洗选煤生产设施设在工业场地东北部,既充分结合了场地东围墙不规则性,丰富了利用空间,工艺流程又合理顺畅。主要设施有主厂房、煤泥浓缩机及其沉淀池、产品仓(2个)、矸石仓等。本方案生产加工储运系统自主井向东布置,故运煤大门设在场地东南角,经运煤公路向南接入丁杨公路。2.3.2.3 辅助生产仓库区设在场地的中部及东南部,以副井为核心,承担着人员、材料及设备的上下井任务,主

22、要由副井井口房、副井提升机房、压风机房、矿井维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器材库(棚)联合建筑、材料加工房及其堆放场地、消防材料库、汽车库、油脂库、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等设施组成。锅炉房靠近储煤场设在场地东部,上煤、除渣便利;矿井水处理站及污水处理站集中布置场地的东南角,管理集中方便,且离副井较近,管路短顺,有利于处理后的矿井水供生产、储煤洒水使用。2.3.3 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2.3.3.1 方案布置的优点场区功能分区明确;联系通畅短捷,运输方便;人流、物流分开,互不干扰;储煤场和锅炉房分别位于场区的北部和东部,不在场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整个场区的污染几率小,并且锅炉房紧靠储煤场,便于煤炭的就近利

23、用;35KV变电所位于副井东南侧,靠近主要负荷,进出线较方便;运煤出口在整个场地的东南侧,紧靠储煤场,有利于缩短运距,减少扬尘;矸石周转场位于整个工业场地的东北部,在场区外面,不在场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减少对场区的影响;道路系统呈井字型纵横交错,使得场地整齐划一,并且通过与街区式场前区的有机结合,利于场区美观。2.3.3.2 方案布置的缺点运煤出口位于场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运煤车辆扬尘对整个场区将会有一定的影响;矸石周转场位于整个工业场区的外面,不便于管理。2.4 井田开拓与开采2.4.1 开拓方式与采煤方法井田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开拓方式平面见图2.4-1,开拓剖面见图2.4-2。本项目设

24、计确定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具体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的方法,后退式回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村庄下采用条带跳采方式采煤。2.4.2 井筒设置矿井设置主井和副井两个井筒,主井兼做回风井,副井兼做进风井,井口位置均在工业场地内,具体见图2.3-1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井筒设置具体情况见表2.4-1。表2.4-1 井筒设置序号名称井筒净直径功 能主要装备1主井5.0m全矿井原煤提升并兼作回风井装备一对8t多绳箕斗、设有一趟灌浆管及通讯信号电缆,并设有玻璃钢梯子间2副井6.0m(1)副井担负全矿井人员、材料、矸石及设备的提升任务;(2)矿井井下排水并作为进风井(1)装备1t矿车双层四车罐笼(一宽

25、一窄)(2)两趟排水管、一趟压风管、一趟洒水管及动力电缆、通讯信号电缆等(3)梯子间作安全出口2.4.3 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2.4.3.1 水平划分根据本井田煤层赋存状况,井口位置,大巷与采区布置,水平标高设计为立井井底水平标高为-600m,井下主井装载系统全上提布置;第二水平标高为950m。2.4.3.2 开拓巷道布置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和井下运输方式,设计先开采西翼浅部采区,在600m水平井底车场以北布置一条集中轨道石门兼进风,轨道石门至3煤层后沿煤层布置轨道暗斜井,再布置一条胶带机暗斜井,另外沿煤层布置一条回风暗斜井,三条暗斜井平行布置,其间距为30m,首采区开采利用暗斜井作为采区下山。井底

26、车场东翼煤层从-600m车场向东送一组大巷至煤层后布置上、下山开采。为解决井田西北深部煤层的开采,考虑后期在井田西北部建一组进回风井,与-950m西翼大巷沟通。具体开拓巷道布置见图2.4-3。2.4.4 采区划分由于本井田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层将井田切割成多个不规则块段,成为划分采区的自然边界。设计主要以落差较大的断层作为采区边界,从保证采区有较合理的开采范围,有利于接替和简化生产系统等原则出发,将本井田划分为6个采区。井田西翼 F12断层至F16断层之间950m标高以上块段划为一采区;井田东翼工业场地煤柱至13-1钻孔之间F8断层以上为二采区;13-1钻孔以西为三采区;F12断层至F8断层之

27、间所夹的深部块段为四采区;950m以深F16断层至火成岩侵入区之间为五采区;井田西北部F16断层以西为六采区。采区布置具体见图2.4-1开拓方式平面及采区布置图。井田内采区的开采顺序本着由近到远,先浅后深的原则,采用前进式的开采顺序;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先采上层煤,后采下层煤的下行开采方式。矿井设计推荐达产采区(首采区)为一采区。首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可采储量379.5万t,采区服务年限6a。各采区储量及接续情况具体见表2.4-2。表2.4-2各采区情况采区名称可采储量 (万t)生产能力 (万t/a)服务年限 (a)开采起止时间 (aa)接续采区一379.5456.006.0二二

28、366.7455.86.011.8三三348.9455.511.817.3四四645.94510.317.327.6五五437.0456.927.634.5六六1267.44520.234.554.72.5 矿井生产工艺流程2.5.1 总生产工艺流程工作面煤炭经过大巷带式输送机运至井底煤仓,仓下设有两台带式给料机及一条装载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头部设有气动小车分料溜槽,煤通过溜槽分别装入两个8t的定量仓,再通过这两个定量仓将原煤装入箕斗,然后由主井提升设备提升至地面,进入地面原煤生产系统。井下矸石通过副井提升进入地面矸石周转场。地面压风机房通过在副井布设的管路将高压风送至井下各用气点;井下涌水

29、通过副井的排水管路排至地面。井下通风采用通风机从主井排出。矿井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5-1。2.5.2 地面生产系统2.5.2.1 地面原煤生产工艺流程地面原煤生产系统指矿井生产的毛煤自井口开始经筛选处理后,自身储存或外运或地销的所有设施。地面生产系统设置动筛车间、选煤厂(预留)、原煤储煤仓、精煤储煤仓、矸石仓以及连接它们的转载点和栈桥等。矿井原煤经主井至动筛车间带式输送机进入动筛车间进行动筛洗选。动筛车间双系统布置,一个系统为动筛跳汰机洗选,另一个系统为手选,每系统均能满足矿井最大提升能力,从而保证不影响矿井生产。原煤首先经筛孔50mm的原煤分级筛预先分级,其中原煤分级筛下小于50mm的末煤作

30、为销售原煤;300-50mm块煤经手选带式输送机进入缓冲仓,由缓冲仓给入动筛跳汰机进一步分选,或者通过块原煤转载带式输送机进入动筛精煤仓作为块精煤销售。动筛矸石进入矸石仓,然后排至矸石周转场或汽车外运综合利用。动筛跳汰机透筛物通过斗式提升机脱水后进入原煤上仓带式输送机至原煤仓,筛分出的块煤作为精煤。动筛跳汰机溢流进入倾斜板沉淀器,通过底流泵打到高频脱水筛进行脱水,高频脱水筛筛上物进入混煤上仓带式输送机至原煤仓,高频脱水筛筛下水进入循环水桶作为循环水用。在工业场地不设储煤场,原煤、精煤和矸石均采用煤仓储存,其中原煤仓和精煤仓容量分别为6000t和550t,矸石仓容量为550t。场内设有一座面积为

31、2100m2脏杂煤场,用于暂时存放箕斗等处遗漏的脏杂煤。矸石周转场位于工业场地的东侧,在工业场地外部,占地3.0hm2,最大储矸量为15万t,不能及时综合利用矸石由汽车运至堆场暂时贮存。2.5.2.2 辅助设施1、矿井机电设备修理车间设计考虑本矿井机修车间只承担全矿井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中、大修机电设备均外委协作解决。修理车间采用联合布置,设有机加工钳工工段、锻铆焊工段、矿车修理工段、支架维修间,厂房外留有露天作业和材料设备堆放场地。2、坑木加工房本矿井坑木加工房仅承担坑木材料的改制加工工作,主要负责各种半成品木材的改制加工。厂房内主要设有木工带锯机、木工圆锯机、中频电链据,并配备相应的锯条修

32、磨等维修设备。2.5.3 选煤厂2.5.3.1 选煤工艺及流程根据本井田煤质情况,本项目将在预留场地建设选煤厂,以满足开采8煤层(原煤硫份为2.57%)时的需要。依托于动筛车间该选煤厂拟采用50mm原煤动筛排矸+跳汰分选+粗煤泥回收+细煤泥浮选+尾泥压滤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与矿井规模配套,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主要包括跳汰系统和煤泥水系统,其中跳汰系统均采用单系统布置。设计采用跳汰分选工艺,分选下限为0mm,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跳汰系统:经动筛车间分选后,原煤可以分为30050mm的块煤和50mm的筛下末煤两部分。块煤除送入煤仓销售外,还可以进入破碎机破碎至50mm以下,与13mm筛上

33、物直接进入精煤上仓带式输送机,13-0.5mm进入精煤离心机二次脱水后和13mm精煤混合作为最终精煤,通过精煤上仓带式输送机进入产品仓。跳汰中煤由中煤斗提机提升脱水,再经双层分级脱水筛分级脱水,13mm中煤直接进入中煤上仓带式输送机,13-0.5mm中煤进入中煤离心机二次脱水后和13mm中煤混合作为最终中煤,经中煤上仓带式输送机进入产品仓。跳汰矸石由矸石斗提机提升脱水,再经双层分级脱水筛脱水,然后进入跳汰矸石上仓带式输送机上矸石仓储存。煤泥水系统:所有煤泥水先入角锥沉淀器浓缩,角锥底流入浓缩旋流器再次浓缩,旋流器底流入弧形筛,弧形筛筛上物入精煤离心机进行脱水作为精煤产品。角锥沉淀器溢流、浓缩旋

34、流器溢流和弧形筛筛下水入矿浆准备器进入浮选柱进行浮选。浮选精煤采用国产隔膜压滤机脱水回收,过滤液返回矿浆预处理器。浮选尾煤去厂外尾煤浓缩机浓缩。煤泥水经浓缩后,底流用泵打入主厂房内压滤机搅拌桶,由尾煤压滤机压滤回收煤泥。浓缩机溢流、压滤机滤液作为循环水和澄清水循环使用。选煤厂事故排放水入事故浓缩机,事故浓缩机底流用泵打入主厂房压滤机搅拌桶,由尾煤压滤机压滤回收煤泥。事故浓缩机溢流作为循环水使用。选煤厂洗水设计为一级闭路循环,全部洗水循环利用,不外排;煤泥回收后外售。洗选煤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5-2。2.5.3.2 产品方案本项目选煤厂投产后,全矿井产品平衡表见表2.5-1。表2.5-1 原煤

35、经洗选后的产品平衡产品名称数 量质 量r%t/ht/d万t/aAd%Mt%精 煤69.7274.691045.6631.379.009.80中 煤10.5711.33158.674.7630.488.00煤 泥6.56.9897.672.9350.6425矸 石13.2114.141985.9476.8714.00合 计100.00107.141500.0045.00023.042.6 公用工程2.6.1 供水水源本项目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在工业场地内打深水管井两口,单井出水量为60m3/h,总用水量为412.81m3/d。生产用水采用处理后的生活、生产污水和矿井涌水,由于开采3层煤时不需建设

36、洗选煤厂,因此本项目生产用水情况按矿井生产期前10年和10年后分别说明。矿井生产期前10年,矿井生产用水量为1625m3/d,10年后生产用水量为1825m3/d。工业场地用水情况详见表2.6-1、表2.6-2,水平衡见图2.6-1、图2.6-2。表2.6-1 工业场地生产期前10年用水量及水平衡用水类别用水项目需水量(m3/d)消耗量(m3/d)排放量(m3/d)来 源生活用水1办公区用水11.284.636.65地下水2食堂用水13.531.9311.60地下水3淋浴用水601248地下水4池浴用水6613.252.8地下水5锅炉补充水20016040地下水6洗衣房用水21714地下水7单

37、身宿舍用水416.0534.95地下水小计412.81204.81208生产及其它用水8煤壁注水606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9井下防尘洒水722722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0压风机冷却水10010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1脏杂煤场及矸石周转场洒水1001000处理后的生活废水12绿化等用水50500处理后的生活废水13不可预见用水707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4防火灌浆用水358358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及生活废水15地面生产用水15015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6动筛跳汰补水1515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小计162516250生活、生产用水合计2037.811829.81208表2.6-2 工业场地(10年

38、后)用水量及水平衡用水类别用水项目需水量(m3/d)消耗量(m3/d)排放量(m3/d)来 源生活用水1生活饮用水11.284.636.65地下水2食堂用水13.531.9311.60地下水3淋浴用水601248地下水4池浴用水6613.252.8地下水5锅炉补充水20016040地下水6洗衣房用水21714地下水7单身宿舍用水416.0534.95地下水小计412.81204.81208续上表:生产及其它用水8煤壁注水606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9井下防尘洒水722722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0压风机冷却水10010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1煤仓及矸石周转场洒水1001000处理后的生活废水12绿

39、化等用水50500处理后的生活废水13不可预见用水707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4防火灌浆用水358358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及生活废水15地面生产用水15015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6洗选煤厂用水200200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17动筛跳汰补水15150处理后的井下涌水小计182518250生活、生产用水合计2237.812029.812082.6.2 供热采暖工业场地内建筑物设集中采暖,采暖热媒为95/70热水,由3台4t/h锅炉供给。井筒防冻空气加热采用无风机加热方式。2.6.3 供电本矿井电源电压采用35kV,矿井两回35kV电源线路分别引自西郊110kV变电站的两段35kV母线。2.6.4

40、 矿井提升主井担负原煤提升任务,布置一对8t提煤箕斗,选用JKMD-2.84(III)型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一台,最大提升速度9.82m/s。副井担负提升矸石、升降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辅助性提升作业任务,布置一对1t双层四车多绳罐笼(一宽一窄),选用JKMD-3.54(III)型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为8.24m/s。2.6.5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副井进风,主井回风。6503(15)6503金码河动筛跳汰补水1500矿井水79207920矿井水处理站100(358)(60)6000煤壁注水722井下防尘洒水(722)(150)地面生产用水150(70

41、)不可预见用水70(100)压风机冷却水防火灌浆用水30058绿化道路洒水50100脏杂煤场及矸石周转场洒水生活污水处理站(100)(50)2084860淋浴用水(12)52.8池浴用水66(13.2)6.6511.28办公区用水(4.63)11.60食堂用水(1.93)13.53水源井412.811421洗衣房用水(7)40锅炉补充水200(160)34.95单身宿舍用水41(6.05)说明:1、( )内为消耗量2、单位:m 3/d图2.6-1 工业场地生产期前10年水量平衡图金码河63036303(15)动筛跳汰补水1500(60)煤壁注水6000722(722)井下防尘洒水矿井水(150)地面生产用水1507920(70)不可预见用水707920矿井水处理站(100)压风机冷却水100(358)防火灌浆用水30058(200)洗煤厂用水200绿化道路洒水50100储煤仓及矸石周转场洒水生活污水处理站(100)(50)2084860淋浴用水(12)52.8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