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63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公示我局于2013年1月18日受理了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许可申请材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公示如下:建设项目名称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建设单位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3个,年吞吐量集装箱10万TEU、件杂货110万t,主要进出港货物为铝制品、钢材、袋装化肥。排放标准废气: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

2、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制。废水:作业区陆域生活卫生设施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排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噪声: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标准;运行期港区东厂界以及成渝铁路两侧30m区域内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4a类区标准,港区北厂界执行3类区标准,其他厂界执行2类区标准。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管网进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施工场地及时洒水降尘,控制尘污染。

3、施工区域周边设置围栏,加强管理,选用低噪声先进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夜间施工临时许可制度。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营运期:废气:对运输车辆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状况,及时洒水降尘。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废水:营运期船舶污水由海事部门监督管理,要求船舶舱底废水和船舶生活污水均应经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港区生产废水和经生化池处理后生活污水排至码头废水收集池,经隔油、沉淀处置后排入码头污水管网,废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噪声:优化布设高噪声设备,合理安排装卸运输计划,加强对船舶鸣笛的管理,作业区及厂

4、界应加强绿化。固废:船舶生活垃圾由海事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禁止向长江沿线倾倒和在本港区排放。码头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外运到西彭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置,严禁向长江抛弃。机修间废油由专用容器收集后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水处理污泥定期收集干化后并入生活垃圾统一处理。评价结论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重庆市港口总体规划等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工程所在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在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后,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建设不会危胁到长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生存环境,对生态环境

5、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拟建项目选址、建设可行。即日起,公众可以在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我局受理中心咨询相关信息,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89181701传 真:89181941电子邮件:cqhbjhpc重庆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1月18日附件: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声明:本作品权益属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含信息、专有技术应予保密。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修改、复制、提供或泄漏给任何第三方。CLAIM: This wo

6、rk belongs to the property of CISDI, MCC. All information and proprietary know-how contained therein are confidential, and shall not be copied, duplicated, changed or altered, submitted or disclosed to any third party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ISDI.编制单位:建设单位: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

7、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 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 -1.3 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4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5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5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 7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9 -3.3 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10 -3

8、.4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4 -3.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7 -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17 -3.7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7 -4 公众参与及拆迁安置- 18 -4.1 公众参与- 18 -4.2 拆迁安置- 24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5 -6 联系方式- 25 -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黄磏作业区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以西彭工业园区、外环高速、成渝、襄渝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主要依托,是支持重庆市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是重庆市港

9、口合理布局的需要,对促进长江黄金水道集装箱等货种的运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黄磏港规划面积为3.72km2,建成后货物吞吐量为:集装箱130万TEU/年,件散货300万吨/年,商品滚装车50万辆/年,重滚车10万辆/年,形成19个泊位及相应配套服务的物流仓储、加工、办公等功能完善的港口物流园。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3000t级多用途泊位3个,年吞吐量集装箱10万TEU,件杂货110万t。设计年通过能力集装箱10.23万TEU,件杂货117.08万t。1.2 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 建设内容建设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3个(其中下游3#泊位最大靠泊船长86m),年吞吐量集

10、装箱10万TEU,件杂货110万t。2) 生产工艺1#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当水位在175.74m193.50m时,采用布置在趸船上的2台50t30m全回转浮式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采用40t缆车进行斜坡道上的运输;当水位在193.50m196.26m时,采用一线堆场上的2台50t40m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牵引车、半挂车进行集装箱的中间运输,堆场作业采用2台50t60m和2台40t60m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泊位装卸工艺图见图1.21。图1.21 1#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装卸工艺简图2#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当水位在175.74m193.50m时,采用布置在趸船上的2台2

11、5t30m全回转浮式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采用25t缆车进行斜坡道上运输;当水位在193.50m196.26m时,采用一线堆场上的2台25t40m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载重汽车进行件杂货的中间运输,堆场作业采用2台25t60m轨道式龙门起重机。泊位装卸工艺图见图1.22。图1.22 2#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装卸工艺简图3#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当水位在175.74m193.50m时,采用布置在趸船上的2台15t30m全回转浮式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采用15t缆车进行斜坡道上运输;当水位在193.50m196.26m时,采用一线堆场上的2台15t40m轨道式龙门起重机进行装卸船作业。

12、载重汽车进行件杂货的中间运输,堆场作业采用6台15t40m轨道式龙门起重机。泊位装卸工艺图见图1.23。图1.23 3#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装卸工艺简图3) 生产规模设计年通过能力集装箱10.23万TEU,件杂货117.08万t。4) 建设周期计划施工期为24个月,计划2012年底开工。5) 投资拟建项目总投资127950.31万元。本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依托情况见表1.21。表1.21 港区建设内容及项目依托情况序号工程名称建设内容1主体工程港池开挖对港区水域底部淤泥卵石等开挖,以满足船舶吃水深度的要求陆域形成主要由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形成港区道路包括跨成渝铁路高架通道、堆场道路、出港道路水工建

13、筑物主要包括架空缆车斜坡道、陆域平台前沿挡土墙、陆域形成、港区连接道路以及进出港道路等2配套工程集装箱重箱堆场55720 m2集装箱空箱堆场16817 m2件杂堆场137268 m2港口物流仓储堆场和仓库102097 m2土建工程(包括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及食堂、变配电房、停车场、机修及材料库等)14767m23公辅工程供配电在作业区前方和后方(以铁路装卸线为界,将作业区分为前方和后方区域)各设置1座10/0.4kV变配电房,每座配电房提供2路10kV电源进线,总计2座变配电房,4路10kV电源进线照明堆场及前沿斜坡道照明、作业区道路照明、建筑照明通信与导航有线调度通信、无线调度通信、视频监控

14、系统、导助航设施给排水码头总用水量为515.68m3/d,采用市政供水管网,排水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消防采用生活、生产和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由设计分界点处市政给水管网引入2根DN200给水管,水压不低于0.50Mpa4环保工程水处理设施化粪池、废水收集池、排水管网绿化工程绿化用地面积约为7.56万m2,绿化率约为7%1.3 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鼓励水路大宗散货运输。本工程建设泊位为3000t级,运输量最终规模为210万t/a,符合产业政策要求。2) 相关规划本项目的建设符

15、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西部新城(西彭园区)西彭组团A、B、C、D标准分区控制性规划、重庆港总体规划等规划要求,是支持重庆市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是重庆市港口合理布局的需要,对促进长江黄金水道集装箱等货种的运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根据重庆市九龙坡区环境监测站资料,码头所在区域SO2、NO2、PM10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环境容量。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COD、BOD5、石油类、氨氮、总磷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

16、表明长江水质状况较好。项目所在地场界及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域标准值,夜间各监测点监测值均超标,原因为夏季虫鸣及交通噪声的影响。拟建项目所在地陆域内主要是农田和耕地,森林覆盖率极低,不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出没很少。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图见图2.21。图2.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图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营运期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1。表3.11 营运期主

17、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序号类别污染源污染物控制措施1废气装卸机械、运输设备SO2:0.155t/a,CO:8.893t/a,NOx:0.409t/a,TSP1.552t/a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降低燃油消耗,港区道路及时清扫并洒水抑尘2废水船舶污水船舶舱底废水废水量:686.26m3/a,石油类2000mg/L,产生量1.373t/a海事部门监督管理生活污水废水量:350.98m3/a,COD:400mg/L,产生量0.14t/a;SS:300mg/L,产生量0.105t/a洗箱废水废水量:2722.5m3/a,SS:200mg/L,产生量0.545t/a;COD:250mg/L,产

18、生量0.681t/a; 石油类50mg/L,产生量0.136t/a经隔油、沉淀处理后排入码头污水管网,废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地坪冲洗废水废水量:104313m3/a,SS 150mg/L,产生量15.647t/a;COD300 mg/L,产生量31.294t/a;石油类15mg/L,产生量1.565t/a车辆冲洗废水废水量:13728m3/a ,SS 150mg/L,产生量2.059t/a;COD 250 mg/L,产生量3.432t/a;石油类30mg/L,产生量0.412t/a机修废水废水量:52668m3/a ,SS 150mg/L,产生量7

19、.900t/a;COD 250 mg/L,产生量13.167t/a;石油类30mg/L,产生量1.580t/a餐饮废水废水量:9761.4m3/a,COD:750mg/L,产生量7.321t/a隔油、撇渣处置后排入码头污水管网,废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港区陆域生活污水废水量:15618.9m3/a,COD:400mg/L,产生量6.248t/a;SS:300mg/L,产生量4.686t/a化粪池处理后排至码头污水管网,污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3噪声装卸设备、运输车辆噪声:7590dB(A)选址远离声环境敏

20、感区,避免夜间进行货物的公路运输或减少夜间运输作业次数4固体废物废水收集池污泥8.808t/a定期收集干化后并入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废油2.826t/a专用容器收集后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生活设施船舶垃圾:200kg/d海事部门监督管理陆域生活垃圾:153.12t/a西彭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置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根据现场踏勘调研,拟建码头区域范围内有1个企业用水取水口,为九龙坡园艺场取水口,该取水口将在本工程开工建设前搬迁或拆除。拟建码头位置上游同岸3km处为西铝厂取水口,供水范围为西铝厂及西彭镇,取水量2万m3/d5万m3/d。长江铜罐驿取水口位于拟建

21、码头下游同岸5.8km处,长江铜罐驿提水工程于2008年全部竣工,是重庆市西部供水规划中的大型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承担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学城和壁山县的城镇供水,附带向江津双溪镇供水,工程供水人口超过百万人,灌溉面积3万亩。(取水口位置见附图1)。根据重庆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与本工程较近的产卵场有2个(见图2.21),贾坝沱产卵场(位于河道右岸拟建工程上游2km处,N:291530,E:1061720)、麻子滩产卵场(位于河道右岸拟建工程下游1.3km处N:291534,E:1061718)。工程征地范围内有零星李家河村住户,已于

22、本工程建设前对其进行拆迁安置。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点为码头西侧约400m人群较为集中的的李家河村,人口约1000人。水环境敏感目标为长江。环境噪声敏感点为码头西侧约200m的李家河村五社农户。环境保护目标为:长江江段不因项目建设而改变其水域功能,港区场界声环境达标,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工程建设不影响长江鱼类生境。环境敏感点见表3.21及图2.21。表3.21 环境敏感点序号环境敏感点名称环境敏感点特性人口数量距离(距场界)m方位1李家河村环境空气1000人400W2李家河村五社农户环境噪声20人200W3长江水环境/S4贾坝沱产卵场长江经济鱼类产卵场/2000码头上游对岸5

23、麻子滩产卵场长江经济鱼类产卵场/1300码头下游对岸拟建项目的风险为船舶燃料油泄漏,考虑到工程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除上述环境敏感点外,本评价对码头周围5km2范围内及下游人口集中居住区、社会关注区及水源做敏感性分析。据调查,码头周围5km2范围内及下游敏感点涉及1个市、2个镇、2个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具体敏感目标见表3.2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图2.21。表3.22 码头周围5km2范围内敏感点及下游取水口分布环境要素保护目标相对码头方位距离环境空气西彭镇约44000人北侧距码头3000m江津市约13000人西侧长江对岸距码头4000m铜罐驿镇约12000人西南侧长江同岸距码头450

24、0m地表水西铝厂取水口码头上游同岸距码头3000m铜罐驿长江取水口码头下游同岸距码头5800m3.3 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前必须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制订控制扬尘污染方案;在施工时利用扬尘的亲水性对施工场地及时喷洒水;严禁所有运输易撒漏物质车辆冒装和沿路撒漏,确保密闭运输效果;在运输车辆出口设置汽车冲洗设施,严禁车辆带泥离开施工场地。施工单位在落实以上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情况下,施工期间扬尘对该工程周边及沿途运输道路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运营期营运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货物运输车辆尾气、装卸机械燃油废气。经

25、常对流动机械进行保养和维护,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经常清理运输道路上的粉尘和浮土、随时对港区道路喷水增湿,减少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预计对周围敏感点影响不大,区域环境质量能够维持现状。2) 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期港池开挖和陆域形成产生的悬浮物对长江水质造成的影响不大。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时,在泥浆池四周采用土堤加高围护,并在泥浆池上方设置遮盖装置,降低SS对长江水体造成影响。施工船舶舱底污水由船舶自带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陆域施工期生活污水经管网进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水泥等建筑材料堆放在专用场地内,各类建筑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及时运走;施工场地及

26、机械冲洗产生的废水应通过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活动对长江水体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港区生产废水和经化粪池处理后生活污水排至码头废水收集池,经隔油、沉淀处置后排入码头污水管网,废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总体来说本工程废水对长江水质及其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很小。3) 噪声防治措施及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在施工现场呈无指向发射衰减,打桩阶段、装修阶段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的距离为50m,港池作业、土石方阶段达标距离为100m,结构阶段达标距离为200m。李家河

27、村距离本工程最近的距离为200m,工程建设施工仍会对该部分居民带来不良影响。评价要求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将噪声级大的工作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进行较小噪声的施工,打桩机作业仅限于白天,夜间严禁施工。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夜间运输。运输车辆在途经居民区附近时禁鸣喇叭并降低车速,以减少施工期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码头一期工程实施后,噪声源对厂界评价点的影响值在37.28dB(A)50.41dB(A)之间,3个厂界点昼间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夜间贡献值西场界超标,超标值为0.41dB(A),超标主要原因为厂界距噪声源较近,

28、特别是西场界主要受污水处理站水泵噪声源影响。本工程噪声源对环境敏感点李家河村五社的影响值为46.76 dB(A),叠加现状值后,李家河村五社昼间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夜间出现超标,超标值为2.39dB(A),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虫鸣的影响,现状监测值偏高。4 )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经容器收集后统一送西彭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港池开挖泥浆经沉淀后剩余卵石泥沙可作为陆域填方回填,港池开挖临时泥浆沉淀池(抛泥区)设于港池开挖区域近岸陆域部分,占地面积约1hm2,可有效

29、防止港池开挖的泥沙石回流至长江;由于项目无弃方,且所需借方在西彭工业园区内部调配,因此无需设置弃土场和取土场;有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回用利用,剩余建筑垃圾送西彭工业园区指定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处置。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营运期固体废物包括废油、船舶生活垃圾和港区陆域生活垃圾。废油外售至有处理资质企业;港区陆域生活垃圾和船舶垃圾送西彭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后,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很小。5) 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拟建工程在施工阶段由于对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使征地范围内的植被遭受砍伐、铲除、掩埋及践踏等一系列人为工程行为的破坏。拟建工程主要占用零星自然植被、未利用地

30、、建设用地和少量耕地,征地范围内生物量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港池开挖和清渣、水工建筑物施工作业,会使局部水域SS浓度增高,并且会产生剧烈振动和机械噪声,会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及鱼类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为避免施工期间对上2个产卵场鱼类产卵活动的干扰,工程采取了以下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进度,尽量在枯水季节完成水下施工作业,避免在鱼类产卵季节(每年的3至6月份)进行水下施工;在麻子滩和贾坝沱水域沿岸设立警告标示碑牌,繁殖季节严禁水下施工作业;施工期间建材运输、船舶停靠、土石取材严格限制在麻子滩和贾坝沱水域及其范围以外。

31、 运营期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利用码头空地铺设草皮,种植乔木、灌木,总绿化面积约8200m2。场区的植被状况将得以恢复和改善,对陆域生物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港区工程的建设不会危胁到饵料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生存环境,工程无阻隔鱼类洄游设施,不会阻隔鱼类洄游。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如下:在每年的3至6月份鱼类繁殖季节应避免在涨水时段及清晨(通常为鱼类繁殖高峰期)作业,尽量减少该期间的航行;限时(1年施工期+3年运行期)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3.4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3.4.1 风险识别本码头货运货种主要为铝制品

32、原料、钢材及化肥,不装卸危险化学品。3.4.2 溢油风险事故预测结果分析1) 发生溢油风险事故在风速1.35m/s,水流速度0.2m/s情况下发生溢油时,油膜将在发生事故后约1.8h漂浮至码头下游约1.3km的麻子滩产卵场处。2) 油膜漂移到麻子滩产卵场约1.8h,预计从报警到施救不超过1h,在油膜到达麻子滩产卵场之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拦截,因此发生事故溢油时油膜对码头下游麻子滩产卵场产生的污染影响相对较小。3) 本工程发生溢油事故后,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将产生约9km长的污染带,其最长宽度约为1682m,对工程下游长江段的影响持续时间约为12h。4) 本码头前沿一旦发生事故溢油,

33、应及时在事故发生点周围布设围油栏,围油栏布置的范围可根据油膜扩展范围确定,将溢油事故污染控制在围油栏包围的水域范围内。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收油机进行溢油回收,消除水面残液,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油膜向下游的漂移,最大程度地减少溢油对下游麻子滩产卵场的污染影响。在溢油后的24h28h内喷洒溢油分散剂,消除水面石油污染。5) 为保护长江水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尽量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并通过制定溢油、泄漏等事故的应急计划,完善相关设备,提高人员素质,采取适当的控制溢油事故措施,以控制溢油事故的污染。码头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启动溢油应急计划,采取事故应急措施,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3.4.3

34、 应急预案1) 事故处置程序事故处置的核心是及时报警,正确决策,迅速扑救,需要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各部门及社会救援相配合。2) 应急计划区本项目应急计划区包括:码头下游1.3km麻子滩产卵场。3)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由重庆海事局九龙坡海事处领导、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应急小组成员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专家组成。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生产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在重庆海事局九龙坡海事处领导、公司安全部领导未到达事故现场时担任应急指挥,待有关领导抵达现场时移交指挥。4) 应急设施、设备、材料和管理考虑到溢油事故的突发性,本码头应自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行动计划工作人员,以便在突

35、发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将事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到最小。建议码头前方配置围油栏、围油栏布放艇1艘、油拖网1套、吸油材料若干、收油机、溢油分散剂若干和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等,发生溢油事故时可采用围油栏进行围挡,投放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油拖网和收油机进行吸油处理。当事故规模、气候条件使码头人员、设备无法满足要求时,码头应立刻报告重庆市海事局九龙坡办事处,请求提供外部力量支援。5) 应急反应在码头出现和可能出现事故溢油时,码头区调度室及值班人员应视溢油程度需要快速向应急小组报告。应急小组在接到事故现场人员报告后,迅速组织技术评估人员立即评估溢油规模,预计溢油漂移趋势及对码头下游麻子滩产卵场造成影

36、响,初步确定应急方案。在经过溢油事故初始评估后,应急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计划。若溢油事故规模较小,码头人员、设备具备处理的能力,应立即组织人员、调用设备进行处理,若码头人员、设备不具备处理的能力,应立即启动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反应内容包括:由组长或其指定的人员向上级主管部门以及与事故相关的货主、保险公司、海事、环保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船名、位置:(2) 事故发生江段气象、水文情况;(3) 事故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4) 事故发展势态、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5) 需要的援助(应急设施和物资、人员、环境监测、医疗援助等):(6) 事故报警单位、联

37、系人及联系电话等。应急小组全体成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溢油控制与清除,溢油的监测和监视等。3.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建设项目环保措施见表3.51。表3.51 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序号类别污染源控制措施1废气装卸机械、运输设备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降低燃油消耗2废水船舶污水海事部门监督管理生产废水经废水收集池收集后排入码头污水管网,废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港区陆域生活污水生化池处理后排至码头污水管网,污水汇入西彭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后送西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3噪声装卸设备、运输车辆选址远离声环境敏感区,避

38、免夜间进行货物的公路运输或减少夜间运输作业次数4固体废物废水收集池污泥定期收集干化后并入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废油专用容器收集后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生活设施海事部门监督管理西彭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处置表3.51采取的措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均是可行、合理的。3.6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 本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良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2) 工程的建成能促进九龙坡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3) 采用环保和水保措施后,受损生态环境能够恢复,能保证长江水环境质量维持现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3.7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根据港区

39、的发展趋势和环境管理的要求,港区应配备的专职环保(或技安环保)技术人员,应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和环保技术工作。建议港区工程施工期、营运期分别进行环境监测,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进行。环境监测计划见表3.71。表3.71 环境监测计划时段名称监测位置监测项目时间和频率实施机构监督机构施工期大气李家河村TSP施工初期、中期、末期各1次项目业主委托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九龙坡区环保局噪声东、北、西厂界厂界噪声每季度1次运营期大气李家河村TSP一年1次噪声东、北、西厂界厂界噪声一年1次4 公众参与及拆迁安置4.1 公众参与4.1.1 公众参与目的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同公众之间的

40、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公众了解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的概况和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及社会问题,通过有效地吸收公民个人和关心项目的建设团体、尤其是可能受到工程影响区域内的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公众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建议给予充分的认识,以提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进一步提高港区的环境保护水平。4.1.2 公众参与的方式及调查范围4.1.2.1 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一般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向公众说明工程情况,同时通过社会调查、开座谈会、问卷、电话等方式收集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项目的建设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协调发展。本评价采用环境影

41、响评价信息公告、网上公示报告书简本和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公众参与调查。1)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初始阶段,重庆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和环评单位于2010年7月在李家河村附近通过张贴公告方式及2010年7月7日至20日在网上()进行了第一次公众参与信息公示,对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和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公告。2) 网上公示报告书简本在环境影响评价取得初步成果后,环评单位于2011年12月12日至26日在网上()公布了“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2、”,简本中就本工程概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做了简要阐述。3) 公众参与调查表在简本公示后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发放重庆港主城港区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调查表40份,直接获得沿线公众个人对拟建工程建设的书面意见和建议。4.1.2.2 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本项目主要调查范围为距拟建场址所在地最近的居民区李家河村,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发放调查表40份,回收40份,有效份数40份。调查对象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乡村居民、工人、干部及个体经营者等。接受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见表4.11。表14.11 接受调查人员结构统计表序号项目类别人数比例(%)1被调查总人数401002性别男3280女8

43、203年龄18294103039717.540以上2972.54文化程度初等2972.5中等922.5大专以上255职业乡村居民3382.5工人37.5个体经营25干部25由表4.11可见,由于工程所在地位于农村,大部分中、青年人均外出打工,故被调查者以年龄大于40以上群众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72.5%。评价人员在发放调查表同时向群众介绍工程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以确保群众对项目情况充分了解,使调查结果、意见可信。4.1.3 公众参与结果分析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12。表4.12 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内容人数(人)比例(%)是否赞同该工程的建设?赞 同40100不赞同00不知道

44、00是否同意该工程的选址?同 意40100不同意00不知道00该工程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有 利40100不 利00不知道00你认为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3177.5废 气512.5废 水00噪 声1230固 废12.5你认为工程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00废 气37.5废 水12.5噪 声3895固 废00从表4.1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被调查人员100%赞同该工程的建设并同意工程的选址。2) 被调查人员100%认为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3) 被调查人员中77.5%认为工程施工主要影响是水土流失,30%认为是噪声,另有12.5%和2.5%分别

45、认为是废气和固废。4) 被调查人员中95%认为工程营运期主要影响是噪声,另有7.5%和2.5%分别认为是废气和废水。被调查的公众提出了一些建议:1) 希望尽快进行项目建设,以码头为辐射点,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2) 希望工程建成后能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3) 施工过程中放炮产生的震动较大,可能对尚未搬迁的房屋有一定影响,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影响。公众参与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了全部公众同意项目建设,已经获得了当地公众的大力支持。4.1.4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根据公众的建议和要求,黄磏港口物流有限公司在本项目招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录用周围居民。4.2 拆迁安置本工程拟征用李家河村村委会及1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