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87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1 前言12.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33.1 项目概况133.2 工程分析134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8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195.1 噪声环境现状195.2 电磁环境现状196 环境影响分析207 污染防治措施238 公众参与258.1 公众参与实施内容258.3 公众参与意见反馈及分析389结论4610联系方式461 前言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是220kV高压输变电工程,属于国家鼓励加快投资建设的项目范畴。华耀城商贸物流城项目是省重点

2、建 设项目,也是周口市、川汇区政府的一号工程。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是周口市华耀城物流城建设项目的配套工程,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2 工程概况本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 110千伏淮汇线线路110千伏淮汇线路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东侧线路下方,止于腾飞路东侧太康路北侧高压走廊内线路下方。淮汇线路迁改方案:线路由周口大道东侧,淮汇线路下方开始迁改,线路沿周口大道东侧绿带电缆走线至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向右转角,架空架设,沿太康路北侧120米

3、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跨越腾飞路后与原有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淮汇线长1.42千米(其中架空0.93千米,电缆0.49千米),淮汇线路为单回路架设。(2) 110千伏川文线线路110千伏川文线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西侧线路下方,止于文昌路(百米大道)南侧约870米处。川文线路迁改方案: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110kV川文线现有线路下方开始向东迁改,跨越周口大道,至周口大道东侧道路绿带内,向左转向北,至太康路北侧规划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右转向东,沿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至幸福河西侧,向右转向南,沿幸福河西侧绿带走线,跨越文昌路后与原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川文线长8.39千米,川

4、文线路为双回路架设。(3) 220千伏川谷线线路220千伏川谷线路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西侧线路下方,止于文昌路(百米大道)南侧约820米处。川谷线路迁改方案: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220kV川谷线现有线路下方开始向东迁改,跨越周口大道,至周口大道东侧道路绿带内,向左转向北,至太康路北侧规划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右转向东,沿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跨越幸福河后,向右转向南,沿幸福河东侧绿带走线,跨越文昌路后与原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川谷线长8.62千米,川谷线路为单回路架设。同时待新线路建设完成后,本项目将拆除原线路地面上的铁塔,其中川谷线拆除18基,川文线拆除杆塔21基,淮汇线拆

5、除杆塔6基。具体拆除的线路段为:川谷线26号杆塔至44号杆塔,川文线28号杆塔至49号杆塔,淮汇线74号杆塔至79号杆塔。埋于地下的塔基由地块开发商负责处理,本期不涉及拆除。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华耀城地块N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王莲敏家图例:220kV川谷线 已建 拟建 110kV川文线 已建 拟建110kV淮汇线 已建 拟建220kV川谷线110kV川文线110kV淮汇线后孙庄孙庄搬口西桥张红伟家孙义堂家曾楼村序号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最近位置1后孙庄,约250户;最近为王莲敏家距110淮汇线40m距110川文线15m距220川谷线跨越2孙庄,约380户;最近为孙义堂家距110淮汇线20m距1

6、10川文线60m距220川谷线75m3搬口西桥,约80户;最近为张红伟家距110川文线跨越距220川谷线40m4曾楼村,约120户;最近为曾庆堂家距110川文线跨越距220川谷线40m曾庆堂家图1 -2(1/2) 本工程线路走径图220kV川谷线110kV川文线110kV淮汇线220kV川谷线 已建 拟建 110kV川文线 已建 拟建110kV淮汇线 已建 拟建图1-2(2/2) 本工程线路走径图1.3 工程投资及进展情况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总投资额为3939万元,其中:川谷线路迁改工程总投资1751万元;川文线路迁改工程总投资1650万元,OPGW光缆工程投资38万元;淮汇线路迁改架空工程

7、总投资245万元,电缆工程总投资247万元,OPGW光缆投资8万元。周口市电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已经于2013年6月完成了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说明书。根据周口华耀城项目建设指挥部出具的说明,本项目线路迁建涉及的拆迁问题将由政府出面负责,计划于2013年11月30日前完成线路相关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根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的建设规划和建设周期,本工程预计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2014年正式投运。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政府拆迁之后,满足时间节点要求。1.4 环评内容及重点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接到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资料,在资料

8、收集、现场踏勘、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监测、征求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等有关规范的要求,对本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按照相关要求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工程为输变电线路的迁建,施工期还涉及一定量的铁塔拆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本项目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以电磁环境影响、噪声和公众参与为重点,重点评价项目的噪声和电磁辐射影响,提出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计划,并给

9、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2.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表2-1 输变电工程地理位置和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最近位置房屋类型规模影响1后孙庄,约250户;最近为王莲敏家距110淮汇线40m1层平房约1000人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距110川文线15m距220川谷线跨越2孙庄,约380户;最近为孙义堂家距110淮汇线20m2层楼房、1层平房约2000人距110川文线60m距220川谷线75m3搬口西桥,约80户;最近为张红伟家距110川文线跨越2层楼房、1层平房约200人距220川谷线40m4曾楼村,约120户;最近为曾庆堂家距110川文线跨越12层砖房,以1层平房为主约500人距2

10、20川谷线40m王莲敏家后孙庄孙义堂家郭庄村孙庄图例:220kV川谷线 工频电磁场110kV川文线 噪声110kV淮汇线 无线电图2-1 拟建线路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位置示意图:后孙庄和孙庄北张红伟家搬口西桥搬口西桥图例:220kV川谷线 工频电磁场110kV川文线 噪声 无线电图2-2 拟建线路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位置示意图:搬口西桥北曾庆堂家曾楼村图例:220kV川谷线 工频电磁场110kV川文线 噪声 无线电图2-3 拟建线路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位置示意图:曾楼村评价标准根据周口市环境保护局对关于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复函,本项目环评执行的标准如下:一、环境质量标准(一)

11、声环境:本项目线路沿道路架设,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位于农村环境走线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其他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二)电磁环境:(1)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值,即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0.1mT作为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2)无线电干扰:参照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即在线路边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

12、Hz、晴天条件下,110kV无线电干扰限值为46dB(V/m),220kV无线电干扰值为53dB(V/m)。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一)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标准: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值。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业工频电电场评价标准,以0.1mT作为工频磁场的评价标准。无线电干扰限值:按照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规定,在好天气条件下,110kV无线电干扰限值为46dB(V/m)执行,220kV无线电干扰值为53dB(V/m),测试频率为0.5MHz。(二

13、)噪声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a类区排放标准。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3.1 项目概况表3-1 本项目组成及基本概况工程名称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建设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工程性质技改设计单位周口市电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投资3939万,其中环保投资89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3%投产日期2014年项目组成1)220千伏川谷线;2)110千伏川文线;3)110千伏淮汇线建设内容项目220千伏川谷线110千伏川文线110千伏淮汇线电压等级(kV)220110110线路长度(km)8.628.391.42塔杆数量(基)58588导线型号2JL/G1A-

14、300/40JL/G1A-300/40JL/G1A-300/40架设方式双回路单回路单回路塔杆型式2GG、24BIGGE4、IE111GGB、1B6地形特征平地、农田平地、农田平地、农田搬迁点太康路北侧拆迁点周淮公路与幸福河交叉口文昌路北侧约1.2公里投资额(万元)175116885003.2 工程分析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所涉及的改迁线路为高压输电网,共有1条220kV输电线路和2条110kV输电线路。3.2.1 110千伏淮汇线线路(1)现有线路概况110千伏淮汇线现有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往东方向延伸,穿越华耀城地块西北角后沿太康路往东直至幸福河。110千伏淮汇线拟改建段线路全长1.1km,

15、为单回路架设。目前110kV淮汇线暂不承担输电任务,线路无负载。(2)规划线路路径线路由周口大道东侧,淮汇线路下方开始迁改,线路沿周口大道东侧绿带电缆走线至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向右转角,架空架设,沿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跨越腾飞路后与原有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淮汇线长1.42千米(其中架空0.93千米,电缆0.49千米),淮汇线路为单回路架设。(3)导线本工程110kV淮汇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JLB35-100分流地线。导线不需要导线换位。(4)杆塔本工程杆塔采用1GGB和1B6模块,本工程线路本体共计新建杆塔8基,其中钢管杆5

16、基,角钢塔3基。本项目线路杆塔型式详见附件7。3.2.2 110千伏川文线线路(1)现有线路概况110千伏川文线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往东南方向延伸,穿越华耀城地块,而后向右偏转,至文昌路和幸福河交界处。川文线拟改建段路线路全长5.8km,为双回路架设。(2)规划线路路径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110kV川文线现有线路下方开始向东迁改,跨越周口大道,至周口大道东侧道路绿带内,向左转向北,至太康路北侧规划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右转向东,沿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至幸福河西侧,向右转向南,沿幸福河西侧绿带走线,跨越文昌路后与原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川文线全长8.39千米,为双回路架设。(3

17、)导线和地线本工程110kV川文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选用JLB35-100分流地线。导线不需要导线换位。(4)杆塔本工程杆塔采用IGGE4和IE11模块,本工程线路本体共计新建杆塔58基,其中钢管杆56基,角钢塔2基。线路杆塔型式详见附件7。3.2.3 220千伏川谷线线路(1)现有线路概况220千伏川谷线拟改建段与110kV川文线平行,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往东南方向延伸,穿越华耀城地块上方,并右转以南偏东转向后,至文昌路和幸福河交界处。线路全长5.8km,为单回路架设,全线均为平地。(2)规划线路路径线路规划与110kv川文线平行,线路由周口大道西侧220kV川谷

18、线现有线路下方开始向东迁改,跨越周口大道,至周口大道东侧道路绿带内,向左转向北,至太康路北侧规划120米电力通道,而后右转向东,沿太康路北侧120米电力通道向东走线,跨越幸福后后,向右转向南,沿幸福河东侧绿带走线,跨越文昌路后与原线路连接;线路全线均为平地。川谷线8.62千米,川谷线路为单回路架设。(3)导线和地线本工程220kV川谷线采用2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两根JLB20A-150分流地线。本工程导线不需要导线换位。(4)杆塔及基础本工程杆塔采用2GG和24B模块,本工程线路本体共计新建杆塔58基,其中钢管杆56基,角钢塔2基。线路杆塔型式详见附件7。3.2.4

19、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 施工期间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因子为:(1)施工噪声: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2)施工扬尘:线路塔基开挖、填埋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3)施工废污水: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4)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5)生态破坏: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占用土地,基础开挖临时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并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等。2. 运行期间污染源分析线路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1)工频电场 架空交流电力输电线路周围存在工频电场。(2)工频磁场 架空交流电力输电线路周围存在工频磁场。(3)无线电干扰当足够的能量提供给

20、带电的粒子引起空气电离(局部击穿)时,在导线、绝缘子和金属的高场强区便产生电晕,在此过程中出现一些频带相当宽的电磁波,可能会产生无线电干扰。(4)噪声运行中的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由于附近孤立的不规则物(如导线缺陷、飞刺、小昆虫)处的空气电离,在所有气候条件下,均会产生电晕。雨滴、雾、雪花和凝结物增加了在好天气下存在的孤立电晕源。因而,在恶劣气候下,交流线路的电晕活动会明显增加,并由此产生噪声。输电线路噪声是一种由于电磁现象引起的噪声。输电线路附近的噪声水平取决于环境噪声水平和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导线的几何结构和运行电压)以及天气情况。3.3 民房搬迁和林木砍伐情况对通道范围内的民房搬迁,综合考虑

21、项目的线路走径及布设要求,以及环保要求进行。通道范围内无厂矿企业拆迁,涉及有三个拆迁点,分别为规划太康路北侧(后孙庄),周淮公路与幸福河交叉口(搬口西桥)以及文昌路北侧约1.2公里处(曾楼村)。由于周口市华耀城地块的开发建设,周口市政府对涉及到该地块内的村庄均将进行搬迁,对房屋的搬迁将按照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搬迁补偿,并由地方政府另行组织迁建。本项目高压线的线路改迁过程中所涉及的华耀城地块内的拆迁点与本项目无直接关系。此外,根据华耀城地块相关规划,太康路北侧后孙庄所在区域规划为二类居住用地及绿地,周淮公路与幸福河交叉口搬口西桥所在区域规划为物流仓储用地及二类居住用地,文昌路北侧约1.2公里

22、处曾楼村所在区域则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和商务设施用地。根据设计规程,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0m时可不予以砍伐。考虑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林木的看法,原则上对自然极限生长高度不是很高(15m以下)的林木,如不影响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检修,采取增加塔的高度跨越。本工程通道范围内林木主要以杨树为主,有少数柳树及桐树,路径范围无成片大面积林区,主要为道路、坑塘、田间道两侧行树以及零星树木,其中幸福河两岸树木较多,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桐树,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分别为:杨树25m、柳树20m、桐树23m,故在设计通道范围内对部分树木进行砍伐。根据华耀城项目的规划,三期改迁线

23、路路径范围内所涉及的所有树木砍伐均由政府负责,费用不列入改迁项目。4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2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公报,周口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均达到一级标准。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周口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较好,优于省内其他地区。2012年,周口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量为85.7万吨,主要为炉渣、粉煤灰和污泥,产生量分别为31万吨和15.1万吨和5.3万吨。根据周口市空气环境质量实时在线监测结果,境内下属各区县空气质量均为良以及上,其中川汇区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级

24、别为II级,空气质量为良。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5.1 噪声环境现状110kV单回淮汇线各处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3.643.7dB(A)和42.143.0dB(A),110kV双回川文线各处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9.049.3dB(A)和45.445.8dB(A),220kV单回川谷线各处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48.249.4dB(A)和42.143.0dB(A),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分别为后孙庄王莲敏家昼间47.0(dB(A)、夜间42.6(dB(A),孙庄孙义堂家昼间47.1(dB(A)、夜间42.8(dB(A),搬口西桥张红伟家昼

25、间46.5(dB(A)、夜间44.4(dB(A),曾楼村曾庆堂家昼间52.7(dB(A)、夜间43.1(dB(A)。,各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要求。5.2 电磁环境现状总体来说,本工程拟建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能够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4kV/m和0.1mT的推荐评价标准, 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低于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220kV输变电线路53dB(V/m)的限值。6 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

26、间产生的噪声、扬尘和废、污水影响范围较小,程度有限,在采取本报告书中所规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后不会对线路沿线水、大气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也不会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2)环境噪声预测本项目中的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220kV和110kV,结合对现有三条输电线路的监测结果,110kV淮汇线、110kV川文线、220kV川谷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昼间噪声监测值最大分别为49.3dB(A)、49.3dB(A)和49.4dB(A),夜间噪声监测值最大为43.0dB(A)、45.8dB(A)和43.0dB(A),噪声对区域环境噪声没有明显附加影响。且线路改迁后均按道路沿线架设,执行4a类标准,因此不会对周围的

27、居民生活产生干扰,本项目运行期间的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电磁辐射a)110kV单回淮汇线类比预测:架空线路:采用110kV单回西庄线类比结果表明,类比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为20.741079V/m,满足4kV/m的评价标准;工频磁场为0.05101.920T,满足0.1mT的评价标准;导线投影外20m处0.5MHz无线电干扰为44.14dB(V/m),满足46dB(V/m)的评价标准。地埋线路:采用110kV双回川文T中线地埋线路部分类比结果表明,类比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87914.06V/m,满足4kV/m的评价标准;工频磁场为0.57522.306T,满足0.1mT的评价标准;电缆

28、上方地埋处及电缆入地处0.5MHz无线电干扰为39.4944.82dB(V/m),满足46dB(V/m)的评价标准。理论计算结果预测:以线路最低弧垂13m预测线路对周围影响可知,在导线最低弧垂的情况下,线路正下方及周围所有预测点位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磁场均能够满足4kV/m和0.1mT的标准限值,最大值分别为605.4V/m和11.262T,分别位于线路边导线外6m和线路中心线正下方。当导线对地距离13m时,在线路边导线外20m处、地面1.5m高度处0.5MHz无线电干扰影响值为23.9dB(V/m),小于46dB(V/m)评价标准。b)110kV双回川文线本项目110kV川文输

29、电线路均已建成并投产,规划新建的110kV川文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架设方式、导线排列等与原线路均一致,仅为线路走径有所变化,因此对于本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评价,均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输电线路沿线各监测点地面或离地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磁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为1067V/m和0.2672T,满足4kV/m和0.1mT的评价标准。线路边导线外20m处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值为44.87dB(V/m),满足46dB(V/m)的标准要求。预测结果:以线路最低弧垂12m的情况来预测线路对周围的影响:在导线最低弧垂的情况下,线路正下方及周围所有预测点位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磁场均能够满足4k

30、V/m和0.1mT的标准限值,最大值分别为1288.1V/m和20.783T,均位于线路中心线正下方。当导线对地距离12m时,在线路边导线外20m处、地面1.5m高度处0.5MHz无线电干扰影响值为22.9dB(V/m),小于46dB(V/m)评价标准。c)220kV单回川谷线本项目220kV川谷输电线路均已建成并投产,因此对于本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评价,均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输电线路沿线各监测点地面或离地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磁场监测最大值分别为为1538V/m和4.462T,满足4kV/m和0.1mT的评价标准。线路边导线外20m处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值为50.41dB(V/m),

31、满足53dB(V/m)的标准要求。以本项目220kV单回川谷线路最低弧垂14m的情况来预测线路对周围的影响:在导线最低弧垂的情况下,线路正下方及周围所有预测点位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磁场均能够满足4kV/m和0.1mT的标准限值,最大值分别为1588.7V/m和14.670T,均位于线路中心线正下方。当导线对地距离14m时,在线路边导线外20m处、地面1.5m高度处0.5MHz无线电干扰影响值为30.5dB(V/m),小于53dB(V/m)评价标准。d)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线路附近居民点。经预测,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现有各村庄的工频电场为447.81756.6V/m,

32、工频磁场为14.91532.412T,均满足工频电场居民区4kV/m的标准限值、工频磁场0.1mT的标准限值;0.5MHz无线电干扰影响值为50.3751.8dB(V/m),低于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220kV输变电线路53dB(V/m)的限值。对输电线路两侧的华耀城地块内新规划的居住用地边界距离输电线路中心线20m、67m时,工频电磁场结果能够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4kV/m和0.1mT的推荐评价标准,线路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和噪声不会对输电线路两侧的居住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7 污染防

33、治措施表7.1 环保措施一览表阶段影响因素环保措施设计阶段电磁环境1. 工程选线沿道路布设,尽可能避让居民区,减少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2. 与周围的有线无线通信设施保持相应的距离,避免无线电干扰的影响3. 合理布设塔基位置,少占农田,减少拉线塔的数量,避免影响周围农业生产;4. 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选择相导线排列形式,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输电线路经过不同地区时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设计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5. 新建线路建成后,严格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禁止在电

34、力线路保护区内兴建其它建构筑物,确保线路附近居住等场所的电磁环境符合相应标准。声环境1. 合理选择高压导线和电气设备,保证输电线路附近产生的噪声符合国家标准。施工阶段施工噪声1. 施工单位应控制设备噪声源强,采用低噪声水平的施工机械设备或带隔、消声设备;2. 依法限制夜间施工,如因工艺特殊要求,需要在夜间施工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施工污水1. 输电线路施工人员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生活污水采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排放,减少对地表水产生影响;2. 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

35、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文明施工,禁止施工废水排入水体,不浸排施工废水;3. 混凝土搅拌、砂石料加工的施工区域,施工单位设置简易排水系统,必要时设置简易沉砂池,使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尽量回用,防止漫排;4. 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自来水需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施工固废1. 新建输电线路塔基开挖多余土方应在塔基内进行平整,同时在表面需进行绿化恢复;2. 为避免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36、应分别收集堆放,并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理。施工管理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知识培训,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2. 施工单位必须文明施工,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建设。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运行阶段环境管理1. 加强线路运行后的环境管理,对线路进行定期巡检和保养。2. 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以使居民尤其是儿童避免发生意外;3. 对当地公众进行输变电工程方面的环境宣传,及时有效地解答周围公众提出的输变电工程

37、电磁环境影响方面的问题;4. 制订定期环境监测计划及相关应急和风险防范措施。表7.2 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内容1严格控制开挖量及开挖范围,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减少弃土的产生。对施工时基础开挖的多余土石方应合理处置,不允许就地倾倒。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本工程应采取修建挡土墙、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2输电线路的建设尽量利用现有公路网而减少新建道路的环境影响,通过路径优化而缩短线路长度从而减少线路的环境影响范围。3对线路路径进一步优化,避让附近的林木密集区,对不能避让的林区采取加高塔身的措施,减少砍伐量。4土建施工中,要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

38、回填,对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用的农田,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后复耕,占用林地和灌草地需要对场地进行整治,并播撒草籽。对于工程建设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和林木破坏,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主管部门缴纳相应的林木赔偿费、植被恢复费用,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林木恢复。5工程靠近河流的杆塔建设地点应选择在远离河的地方,并在施工活动中加强管理,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固体废弃物,并做好塔基开挖面的水土保持工作。6建设单位应以合同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时基础开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等方式妥善处置;做到文明施工有序施工

39、。8 公众参与8.1 公众参与实施内容本项目公众参与采取以下方式开展: 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第一次信息公示; 第二次信息公示; 登报公示。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 根据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管理细则(豫环文201163号)的要求,报告书项目在评价范围内现场调查不少于200人。通过发放公众参与个人调查表,了解群众对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在站址周围张贴并发放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供公众查阅。8.1.1 两次信息公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项目在当地媒体上进行了信息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内容、建设单位信息、环评机构联系方式和公众获取本项

40、目环评报告简本、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等信息。其具体过程为:(1)第一次信息公示评价单位在正式接到委托前已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交流,开展了部分前期工作,收到正式环评委托后,即于2013年8月15日在周口市环境保护局主页(第一次信息公示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第一次信息公示情况详见图8-1。第一次信息公示图8-1(1/2) 第一次信息公示情况图8-1(2/2) 第一次信息公示情况(2)第二次公示为使建设

41、项目尽快实施,评价单位在得到初步评价结论、完成评价报告初稿后即于2013年9月6日在周口市环境保护局主页(第二次公示简要介绍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给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同时,再一次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给出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期限。第二次信息公示情况详见图8-2。图8-2(1/3) 第二次信息公示情况图8-2(2/3) 第二次信息公示情况图8-2(3/3) 第二次信息公示情况8.2.2 现场环评信息公示为了让本工程所在地附近的公众对本项目有更好的了解,参与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向本工程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本项目组在现场同步张贴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

42、息公示。现场公示的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项目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表8-1为现场张贴信息公示的具体内容。现场张贴信息公示的情况见图8-3。华耀城高压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1)220千伏川谷线路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西侧线路下方(2526#杆塔之间),止于文昌路南侧约820米处(4445#杆塔之间)。线路沿周口大道、太康路、幸福河单回架设,全长8.62千米。2)110千伏川文线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西侧线路下方(28#杆塔),止于文昌路南

43、侧约870米处(4950#杆塔之间)。线路走向与川谷线基本一致,全长8.39千米,双回路架设。3)110千伏淮汇线路迁改工程起于周口大道东侧线路下方(79#杆塔),止于腾飞路东侧太康路北侧高压走廊内线路下方(7374#杆塔之间)。线路沿周口大道东侧绿带电缆走线至太康路北侧,再沿太康路向东架空走线,与原有线路连接,线路长1.42千米(架空0.93千米,电缆0.49千米),单回路架设。二、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项目建设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联系人:陈建涛 电话:0394-8215235 传真:0394-8215235联系地址:河南省周口市七一路东段 邮编:466000三、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人:徐续 电话:0512-68602909 传真:0512-68263570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西环路1788号 邮编:215004四、审批单位及联系方式审批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联系地址:郑州市东明路中段 邮编:450004联系电话:0371-66309129传真:0371-66309125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1)介绍本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内容及规模。(2)环境敏感点分析:调查统计变电站站址周围及沿线的环境敏感点情况,调查变电站和线路建设是否避让了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