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3309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设计.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2011-2020年)目 录前 言11 建设区域概况11.1 建设区范围11.2 自然地理条件11.3 社会经济情况51.4 森林资源现状82 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102.1 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建设概况102.2 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五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23.1 规划背景123.2 加速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34 五期工程建设基本思路174.1 规划的依据174.2 指导思想194.3 规划原则204.4 建设目标215 总体布局与建设内容235.1 总体布局235.2 建设内容25

2、5.3 重点建设项目325.4 建设进度325.5 能力与保障体系建设356 工程管理396.1 经营管理形式396.2 管理机构396.3 计划管理406.4 工程管理416.5 资金管理417 水土平衡分析437.1 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37.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38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468.1 投资估算468.2 资金筹措与投资进度安排519 效益评价549.1 生态效益549.2 社会效益549.3 经济效益5510 保障措施5610.1 组织保障措施5610.2 资金保障措施5610.3 科技保障措施5710.4 法律保障措施5710.5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北防护林建设581

3、0.6 切实抓好种苗工程,夯实基础5810.7 加强管护,巩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59附表:1 表1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范围表2 表2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3 表3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各类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4 表4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土地现状统计表5 表5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森林与林带各龄组现状统计表6 表6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森林各林种面积蓄积现状统计表7 表7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中幼龄林各郁闭度级面积蓄积现状统计表8 表8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生态公益林现状统计表9 表9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区商品林现状统计表1

4、0 表10 三北防护林工程已完成造林情况统计表11 表11 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已完成造林情况统计表12 表12 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已完成造林情况统计表13 表13 三北防护林第四期工程防护林已完成造林情况统计表14 表14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规划任务表15 表15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防护林造林规划任务表16 表16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年度规划任务表17 表17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退化林分修复规划任务表18 表18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中幼林抚育规划任务表19 表19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封禁保护区建设规划表20 表20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种苗需求量测算表21 表21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

5、林业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推广规划表22 表22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表23 表23 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表附图:1 沙雅县森林资源分布图2 三北五期工程造林规划图3 三北五期工程退化林分修复规划图4 三北五期工程中幼林抚育规划图5 沙雅县土地利用现状图6 三北五期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图7 三北五期工程产业基地规划图8 三北五期公益林、商品林分布图9 造林典型设计10 围栏典型设计11 标志牌、宣传牌典型设计12 引水渠、支渠、毛渠、引水渠分水闸断面典型设计图前 言三北地区是我国生态治理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的地区之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部分布在这里,区域内沙化土地

6、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7。为解决三北地区生态恶化问题,中国政府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1978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4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谋求在中国北方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第二阶段的五期工程建设期(2011年2020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

7、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新疆作为我国西部战略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维护祖国稳定的前沿阵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维护和建设和谐新疆,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积极预防和控制土地沙化,加快土地治理步伐,为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三北五期项目建设,开展充分的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内外多方意见,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经

8、过30多年的建设,新疆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封育343.0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9.42万公顷,封山(沙)育林182.01万公顷,飞播造林1.67万公顷,全区沙化土地扩展速度减缓,由每年384平方公里减少到每年104平方公里,使新疆的森林覆盖率由1.03%提高到2.94%,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全区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区400多万公顷耕地中的95%受到林网庇护,全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45个县(市)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平原绿化,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

9、、网片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为自治区农牧业连年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沙雅县形成了以防护林为骨架,以营造护路林、经济林、护渠林、薪炭林、封山育林等为网络,构建防护林体系新格局。使沙雅县的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建设,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带、片、网结合,林、路、渠配套的农防林体系。沙雅县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并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使防护林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沙雅县防护林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设

10、缺少总体规划,水平不高,建设规模还不够,各乡、镇、场发展还不平衡,沙雅县地处偏远,气候恶劣,风沙危害严重,生态脆弱,依靠现有的防护林体系还难以达到防护效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极其繁重。三北防护林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沙雅县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沙雅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抓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三北防护林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沙雅县三北防护林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1、。1 建设区域概况1.1 建设区范围沙雅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建设区域分布在全县所辖托依堡勒迪镇、红旗镇、英买力镇、古力巴克乡、海楼乡、努尔巴格乡等3镇3乡,新垦农场、二牧场等2个农牧场,辖147个村,540个村民小组,54个农牧点。1.2 自然地理条件1.2.1 地理位置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处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渭干河绿洲平原的南端,北靠天山,南拥大漠。地处北纬3931-4125,东经8145-8447之间,东西宽180千米,南北长220千米,总面积31848.17平方千米。北接天山南缘的库车、新和两县,南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与和田地区的民丰

12、、于田两县沙漠相连,西与阿克苏市毗邻,东南和巴州的尉犁县接壤。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由西向东从境域中偏北部横穿而过。全境海拔9431050米之间,北高南低,由西向东略有坡降,县城距省府乌鲁木齐市的直线距离486千米,公路里程832千米,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252千米。1.2.2 地形地貌 沙雅县地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50-1020米,南北向自然坡降在 1100012000之间,东西向坡降一般甚缓约110000,属冲积扇平原。在平原区地形多呈现间距34公里微度起伏高地,与低洼地形相间存在的地貌特征,由于垦殖是沿高地逐渐发展的,在平原区一般古河道及低洼地则逐渐成为天然排水融泄区,也

13、是积盐地带,呈现盐碱较重的荒地景观,古河道处多以连环状的半固定沙丘地貌存在。因此一般规律高地多为高产田,而坡地和洼地则为中低产田及弃耕地、撂荒地的主要分布地带,它是低产田改造和收复弃耕地、撂荒地的主要对象,在沙丘地带多呈现一些过渡的、地势较为平坦的荒漠地带,它是沙雅县扩大耕地的潜在资源,也是今后开荒造田的主要对象。从地貌上来分,大致分为渭干河洪积、冲积平原,塔里木河冲积、洪积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三部分。渭干河冲积平原主要在县域北部,地势由北向南渐低,村落及田园分布于径直南流的渭干河及其支流、干、支渠道两侧,英买力镇、海楼乡中北部、托依堡勒迪镇北部、古力巴克乡、红旗镇、努尔巴格乡的西北部皆为渭干

14、河灌区之内,地形平坦,自西向东稍有波状起伏,渠及耕地、村舍皆布于稍高处;较低处多为盐渍及积盐的荒漠和半荒漠。该平原区东西宽约47公里,近似菱形,是沙雅县的主要农业耕作区。塔里木河谷平原区主要在县域中偏北部。以塔里木河为中轴,南北延伸,本区为河谷槽地,但坡降不大,河床浅低,两岸沙质土壤故溢洪漫流,河道易改,湖泊星布,该区胡杨林密布;红柳丛生,牧草杂间,形成天然的绿色长廊,为主要的林、牧区。南部沙漠区属塔克拉干大沙漠的一部分,本区干燥缺水,沙丘高大形多,植被较少,目前对农业无利用价值。1.2.3 气候沙雅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夏委炎热,冬季干冷,气候干燥

15、,昼夜温差、年温差都很大,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10.7C,5C的年积温 4396.6C,持续约 234天,10C的年积温 4105C,持续 200天,全年无霜期 215天,年均日照时数 3029.4小时,平均生理辐射量72.3千卡平方厘米,总辐射量144.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47.3毫米,年均蒸发量2000.7毫米。35月多为东北风,其次为北风。风力一般23米秒,最大风力10米秒,年大风在12天以上。1.2.4 土壤条件 沙雅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2个大种。农业土壤主要有灌淤土、潮土、灌溉草甸土三个土类;非耕地土壤有草甸土、盐土、沼泽土、风沙土四个土类。土壤分布与微地貌地

16、形密切相关,灌区渠槽相间的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土壤分布相应是东南条状伸展。根据2005年沙雅县土样化验分析报告,沙雅县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处于中低产田水平,碱解氮处于低产田水平。沙雅县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879,平均碱解氮为54.62mgkg-1,有效磷为7.79 mgkg-1,速效钾为106.2 mgkg-1,有机质含量与1982年普查相比减少2.4,碱解氮和有效磷均有所提高。土壤盐渍化也是造成中低产田的主要原因。盐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形成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地下水位过高,地形平缓,地下水径流不畅,强烈蒸发浓缩而使矿化度不断增高,因此,降低地下水位是改良盐渍化土壤的基本途径。1.2.

17、5 水文(1) 地表水沙雅县由于降水稀少,水源主要靠渭干河径流,其次是塔里木河水,渭干河发源于天山,经拜城出龙口自北向南流入沙雅县,是北部冲积扇的水利命脉,多年平均径流量21.9亿立方米,矿化度0.52克/升,平均每年给沙雅县配水6.67亿立方米,春季严重缺水干旱,夏季水量有余。沙雅县属渭干河下游,输水渠线长达60公里。塔里木河平均径流量43.7亿立方米,矿化度0.8-1.2克升,由于河床地势低,引水困难,现每年利用 2.76亿立方米。(2) 水库沙雅县有平原水库七座,其中中型水库二座,小型水库五座,库容量近2亿立方米。(3) 地下水沙雅县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渭干河和塔里木河灌区的地面水渗透补给

18、。渭干河冲积扇地下水源丰富,初步估算动水量1.28-1.45亿立方米,单井水位下降5米,平均日抽水量1123立方米,40-50米井深以下的地下水矿化度0.5-1.5克升,可作灌溉用水。塔里木河平原地下水矿化度3-20克升,不宜用于灌溉。1.2.6 自然灾害情况风沙天气是沙雅县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其次则为霜冻、冰雹和旱灾等。全县85%以上的大风为偏北风或西北风,大风日年均12.5天,平均风速2.0米/秒,风力可达10级左右,全年沙尘暴日数53天,浮尘天气36.7天。风速大于17m/s的大风一般从3月开始出现,10月中旬终止。夏季大风出现最多,占全年的52-58%,大风常伴有沙尘暴、浮尘等灾害性

19、天气,对绿洲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全县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频繁严重的危害。如1995年5月17日沙雅县发生特大沙尘暴,最大风速达28m/s,平均风速20m/s,持续时间为5小时,全县农业受灾总面积1.41万公顷,经济损失达2068万元。2001年4月7日再次发生特大沙尘暴,最大风速达25m/s,持续时间达10.5小时,全县农业受灾总面积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10.66万元。1.3 社会经济情况1.3.1 民族、人口、劳动力沙雅县属南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半农半牧县,根据2008年沙雅统计年鉴,县辖4乡5镇2个牧场1个农场及1个自治区辖的厅局办农场(即监狱),有147个村委会

20、,总户数60113万户,总人口23008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0831人,非农业人口49249人。镇区总人口48976人,乡村人口170610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4.2%,乡村劳动力74589人,在总人口中维吾尔族有189457人,占总人口的82.34;汉族有38196人,占总人口的16.6。由此可见,沙雅县人口特点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体。1.3.2 产业与结构根据2008年统计资料,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5.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18亿元,第二产业2.61亿元,第三产业5.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41元。农业总产值123606万元(其中种植业102310万元),

21、林业产值280万元,牧业产值15270万元,渔业产值46万元,工业总产值0.61亿元。2007年县财政收入46147.0万元,财政支出5994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4304.46元。1.3.3 农业生产沙雅县的农牧史悠久而深远,全为灌溉农业,是自治区粮棉产区,主产棉花、小麦、玉米、油菜等,豆类及其它杂粮甚少,果、瓜、蔬菜可以自足。据统计2007年沙雅县总播种面积56.24千公顷(84.36万亩),复播面积7.5千公顷(11.2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0万亩、蔬菜0.6万亩、瓜类0.6万亩、其他作物0.0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67千公顷(22.0万亩),总产10.12万吨,单产

22、6899.45公斤/公顷(459.9公斤亩,其中小麦单产447.1公斤/亩,玉米单产475.4公斤/亩);棉花作物播种面积40.0千公顷(60.0万亩),总产2.88万吨,单产皮棉1920.9公斤/公顷(128.0公斤亩);其它作物播种面积1.35千公顷(2.03万亩)。年末牲畜存栏数69.93万头(只)。1.3.4 城镇与开发区建设1949年前,沙雅镇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县城面积0.6平方千米。城内只有依盖尔其街、昆其买力斯巷、库车街、铁热克街4条主要街道,且弯曲狭窄,均为土路。1949年后,因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虽新增一些建筑物,但因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整体状况变化甚微。1

23、962年,县人民政府抽调水利局技术干部对沙雅镇进行初步规划,定位南北3条主干道,即人民路、萨伊巴克路和托依堡勒迪路;东西5条主干道,即其乃巴格街、铁热克街、协海尔吾斯坦街、库木鲁克街和色旦巴格街。1988年,城市规划法颁布后,县城建局对沙雅镇城区作全面规划,确定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库房区的布局,县城规划区为7.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为5万人。1990年,自治区办公厅要求对石油开发区的4个县扩大城镇规划面积,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城区又向南扩展2.5平方千米,总面积为10平方千米。按照沙雅镇发展规划,确定13条主干、次干、支干道路。2007年,县建设局共投资602.8万元,完成了

24、阿合墩小区绿化、城镇新建道路两侧绿化、文化中心周边绿地、人民北路绿化带改造及秋季绿化建设,全县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4.38公顷,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52%,绿地率为34.89%,城镇公共绿地面积84.8万平方米,人群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78平方米。至2008年,全县共有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128所,教学点17个,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17所,由县城幼儿园2所,乡镇幼儿园3所,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150个。1.3.5 基础设施建设(1)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2007年末沙雅县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73万千瓦。耕作机

25、械7.84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34台,小型拖拉机71002台;大中型机引农具7761部,小型机引农具14433台;农用水泵562台;联合收割机4台,机动收割脱粒机4台;植保机械1240台;民用汽车2711辆。(2)水利及交通设施沙雅县有灌溉渠道总长3980千米,干渠总长593千米,支斗渠总长2245千米,干、支、斗渠现已防渗520.7千米。干、支、斗、农,四级排渠总长1155.65千米。近几年沙雅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有四条主要公路连通所有的乡及农牧场。全县有平原水库七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中:结然力克水库容量达到6800万立方米,帕满水库蓄水能力为4500万立方

26、米。这些水库的落成,不但为沙雅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调节季节水源,拦蓄洪水,发展牧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取得了不错的效益。1.3.6 旅游业建设沙雅县是龟兹故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绿洲平原南端,北依天山,南拥大漠,闻名于世的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横穿而过,流域长达220千米,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胡杨林13.25万公顷,县域内南部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有天然湖泊、水库15处,水域面积293平方千米。沙雅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优质牧草喂养出了肉质鲜嫩、醇香美味的优质有机山羊,是广大旅游爱好者称赞

27、不绝的美味佳肴,因其无公害、纯天然,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同时,这里还拥有2.33万公顷红枣、9万公顷红柳、2.33万公顷罗布麻等,被命名为“中国塔里木红枣之乡”、“中国红柳之乡”、“中国罗布麻之乡”、“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中国塔里木胡杨林之乡”;面积为13.25万公顷的沙雅胡杨林2008年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沙雅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境内有故城遗址34处,其中烽火台3处,古墓3处,其中5处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沙雅县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优化农村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户用沼气建

28、设力度。全面完成农村沼气建设1824户,建成沼气投入使用率达到95%以上,并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1个。积极争取并落实好农业项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1.4 森林资源现状(1)天然林沙雅县现有的森林资源由人工林和天然林两部分构成,其中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资源集中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包括胡杨乔木林和以柽柳为主的灌木林两大类;人工林则集中分布于渭干河流域农灌区。现有林业用地总面积5222979亩,从地类上分:全县有林地面积为2126043亩(其中天然胡杨林2066796亩),疏林地694476亩(均为天然胡杨林),灌木林358400亩(均为天然林),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9622亩(均为人工林)

29、,宜林地面积1973578亩,苗圃地面积860亩。此外另有四旁树面积3450亩。全县森林覆被率为6.9%。(2)林果业2008年底,沙雅县共有经济林面积51.06万亩,其中枣33.17万亩,杏5.58万亩,核桃9.45万亩,梨1.4万亩苹果0.1万亩,酸梅0.03万亩,葡萄1.29万亩,其它0.02万亩全年果品总产量6.25万吨。沙雅县林业机构健全,有县林业局、林场、林管站、三防办、资源林政管理站、森林公安分局、园艺站等县直林业机构,同时先后建立了9个乡(镇)林业管理站(园艺工作站、野生动物保护站)以及5个护林站、53个护林点(其中四个有无线电台),林业在职人员125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工1

30、2人,技术员33人。2 防护林体系建设概况2.1 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建设概况沙雅县自1978年相继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大力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恢复与发展,明显改善了沙雅县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自2002年以来,沙雅县又实施了“三北”四期工程,促进林果业的大力发展,推进了以红枣为主体的优质林果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开创林业工作新局面。截止2007年上半年,自治区下达沙雅县“三北”四期工程造林计划为11万亩。沙雅县实际造林11.3万亩,完成计划的102.7%。其中,防护林500亩,当年合格造林面积450亩,造林合格率为90

31、%;经济林10.8万亩,当年合格造林面积为10万亩,造林合格率为92.5%。2007年度“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1300亩(防护林500亩,经济林10800亩)。其中造林合格面积为10450。在合格造林面积中,防护林为450亩(即70%以上的面积),造林合格率为90%;经济林为10000亩(即85%以上的面积),造林合格率为92.5%。2007年下半年,自治区分别下达了2006年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和2007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央投资11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任务。2.2 第一阶段与四期工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基本经验1、加强组织管理,由领导小组

32、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因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因素多,因此,由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由沙雅县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农业局、土管局、水利水电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筹建工作。2、加强建设管理,做到工程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实行科学规划、施工、管理。3、加强资金管理,专户储存,独立核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专款专用。首先,专户储存,独立核算,账户设在项目管理办公室,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并便于上级管理部门检查监督。其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专款专用。按专项资金管理要

33、求,实行工程阶段进度检查验收后,拨付资金的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和审计工作。4、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增加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确保“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质量,提高效益。5、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自2000年以来,沙雅县委、政府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切入点,从抓管理、抓质量、抓监督、抓责任入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奋战在造林第一线,战风沙,斗酷暑,积极投身于植树造林活动中。2.2.2 存在的主

34、要问题1、缺乏建设资金,土壤盐渍化重,防沙治沙难度大,工程建设前期投入很大,而且后期又没有管护资金不能及时围栏,一些区域水源又不能得到保障,造成林地的管护难,保存率受到影响。2、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效益低,不适应现代林业新形势的需要3、农牧民的生态保护和意识还比较薄弱,加之木材价格的不断上扬,受经济利益的趋动,偷伐盗伐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林带胁地,农田防护林滑坡趋势没有得到缓解。3 五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1 规划背景沙雅县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以农田、河流、农村外围防护林为网络,构建防护林体系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对农田、

35、河流、农村外围进行防护林体系建设。近几年,随着新疆林业的发展,沙雅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带、片、网结合,林、路、渠配套的农防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疆林业行动纲要颁布后,沙雅县按照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村防护林体系建设,并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防护林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纵观以前的防护林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建设规模还不够,各乡、镇、场发展还不平衡,沙雅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气候恶劣,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严重,生态脆弱,依靠现有的防护林体

36、系还难以保证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农村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极其繁重。三北防护林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沙雅县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沙雅县县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抓好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三北防护林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搞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沙雅县三北防护林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本规划的编制,对推进沙雅县三北防护林建设、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沙雅县生态体系框

37、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2 加速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2.1 保护绿洲生态环境,抑制沙漠化沙雅县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其中沙漠、山地占90%以上,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终年盛行的西北风影响之下,每年以2-6米速度向南扩张,时常面临“沙”临城下的危机。目前县域绿洲边缘大面积的原始胡杨林、灌丛植被已荡然无存,造成边缘植被生长地的严重沙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阻止。但绿洲内能源短缺,过量采集已深入沙漠百余公里,使绿洲与沙漠之间这一天然植被保护过渡带几近丧失,使绿洲与沙漠直接接触,各河流下游胡杨林及灌溉面积呈下降趋势,使绿洲外围的

38、生态环境更进一步恶化。此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面积为580000亩,主要分布在绿洲农田及受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区域,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地抑制沙漠的扩展和绿洲的退缩,保护基本农田不受危害。有效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趋势,恢复和重建沙雅县绿洲生态系统,使全县各族人民受益。3.2.2 增加绿洲森林覆盖率,保障基本农田生产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有重要意义。据研究,林网健全的农田基本控制了春季大风引起的就地起沙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田防护林的保护下,绿洲内部的小麦产量可提高20.9%

39、,玉米为18%,棉花为10%以上。到2020年全县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面积580000亩,其中,经济林242273亩,防风固沙林7727亩,封沙育林330000亩。森林的覆盖率明显增加,由2.15%提高到2.70%,增加0.55个百分点,通过大力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构筑平原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促进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高标准农田提供高标准的生态屏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3.2.3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优化生活环境质量沙雅县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受沙漠气候影响,每年春夏两季城区常遭受风沙肆虐,风沙中含尘量极高。近几年浮尘天气平

40、均每年增加2.5天,已经达到年260天,每平方公里最高月降尘量619.08吨,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恶劣的生态环境给当地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三北五期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保护城区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沙雅县城市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改善和优化沙雅县城区社会经济环境,加强城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2.4 完善农村防护林体系,防灾减灾沙雅县自然条件恶劣,每年春夏两季常遭受风沙肆虐,风沙中含尘量极高。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困地县,农民的口粮田尤其重要,是农民的保命田。每逢风灾过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树木连根拔起,房屋毁损,农作物欠收,严重时整乡绝收。自然灾害

41、活动频繁,使农田土壤沙化严重,肥力降低,水资源大量流失,给沙雅县各族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三北五期防护林建设是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防护林体系不仅能防风,还能通过蒸发,增加空气和地表湿度,缓和气温,阻留积雪,减弱土壤的风蚀作用,这些环境条件的综合改善,十分有利于效应范围内的农作物生长,能大幅度减轻风、旱等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风沙对农田的侵袭,减少农作物因风沙造成的损失。3.2.5 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态安全,首先必须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沙雅县地处塔里木盆地北侧,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春秋多风,常受风

42、灾、倒春寒之害,夏季炎热,有干旱、干热风之害,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剧生态与经济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对沙雅县生态脆弱等重点地区的治理,抓好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对林草植被的保护,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是关系到沙雅县生态安全和维护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通过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改善农田、农村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3.2.6 作为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三北防护林建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我国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以农田、河流

43、、农村外围防护林建设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战略的需要。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不仅能够保护农田、河流、农村,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向纵深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农防林建设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农防林建设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2.7 三北防护林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良好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沙雅县面积广,农村分散,生态十分脆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表明,社会的和谐很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恶化

44、,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将难以实现。生产要发展,经济要持续增长,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沙雅县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搞好生态建设,尽快改变生态状况,提高抗御恶劣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加快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能够合力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当地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物质保障。因此,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2.8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45、略,实现东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新疆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秀美山川、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沙雅县从总体上构建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框架,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以农田、农村周边和河岸防护林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新格局的战略需要。沙雅县生态环境恶劣,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全县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将会是一句空话。为此,沙雅县必须从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全局

46、出发,把三北防护林建设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 五期工程建设基本思路4.1 规划的依据4.1.1 基本依据(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15163-2004(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5)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6)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的通知(林造发2003216号)(7)新疆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DB65/T2202-2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

47、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的通知的通知(新林翻印20043号)(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2号)(12)关于编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的通知(新林计字2009616号)(13)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技术手册(14)新疆三北防护林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15)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绘图技术方案4.1.2 参考文献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2.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发“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试行)的通知(林资发200414号)3.全国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报批稿)4.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21141-2007)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6.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7.防护林设计技术标准DB22/T837-1995;8.西部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规程9.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