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3623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装饰行业的终身化学习与知识管理西安建筑装饰装修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赵洁心随着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部门提出了职业人员终身化学习的要求。建筑装饰行业是否提倡终身化学习,这个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我借鉴了英国、美国、香港等职业学校终身学习的经验,仔细地分析了如何设定并建立建筑装饰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与知识方面所建立的观点,并反思观点与日常工工作实践所设定课程的关系,以提高农工操作层专业化的水平。截至目前为止,终身化学习知识仍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个人与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能够促使建筑装饰行业实质成为知识导向型的行业,能够促使社会实质成为知识导向型的社会。 一、知识与终身专业化学

2、习及其特征知识与学习为企业永续发展与持续进步的核心。当前企业对于知识与学习的高度重视与仰赖可谓前所未有。更是受到举世瞩目,运用各种有效的途径与策略以发展知识并促进学习,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竞争力与增进社会发展所一致努力的方向。随着建筑装饰专业终身化学习的来临,个人与组织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实为一项重要议题强调终身学习应与生活及工作结合。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学习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形态中,知识与技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终身学习则有助于三大政策目标的实现:社会统合、提升就业力与自我实现。对于终身学习在国际社会的发展,也有贡献。国际组织对终身学习的重视,对于全球终身学习的发展,功不可没。如果我

3、们接受“学习是社会性的知识建构过程”的话,那么这两个层面便是互有关联的,在互动的层面,社会过程就是指那些存在于学习者周围的过程。除此以外,社会过程也存在于社群层面,因为社群所拥有的知识博大精深,将超乎个人对世界的自我理解。知识的构成,对学习和学习者的各种观点,对教育的观点,对人们知识和学习的不同观点,也使社会对“应如何教育学习者”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可见教学实践与教育体制所根据的见解,价值和信念有着互动的关系。检查教学实践,我们要考虑两个教育的论题是“学习者应学些什么?”。以及应怎样学与教和评估?下面我在教学与实践中从三个方面探讨“移位寄存器应用”这节课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启示:1

4、设置真实的任务。所谓的真实,是指学生生活中可见可感觉的事实。设置真实任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任务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亲自体验从原理认识到运用的全过程,激活其学习主动性和生成性。该班学生在课后座谈会上说:“我们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出现了。” 还有的说:“带着任务学,不会再有以往那种听完了课本知识后先把它们搁起来,待考试前复习一下,考完试后就完全不用的现象。现在不仅要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修改得好上加好,还产生了把设计变成制作的冲动呢。”显然,这节课的安排是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和意义。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说法,这种安排

5、关注了“同化”和“顺化”,关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当然,这节课的任务还只是“真题假做”。学生设计电路后,只是在学习机上进行模拟接线,这与实际的接线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让学生的设计能够转换成为小制作,那么,效果应该会更好。2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有两层意义。其一,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关注学生的差异。授课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标及其发展速度和轨迹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这节课里安排任务给学生,是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设计电路,但并没有对“移位寄存器”的位数提出任何要求。结果,学生所设计移位寄存器的位数从两位、三位、四位、五位,直到八位的都有,而寄存器的效果有逐位循

6、环的,也有多位同时亮的、同时湮灭的等等,体现了设计者自己的个性特征。其二,以学生为中心,就意味着要在课前设计、电路验证、课堂展示与介绍中,都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思想进行“同化”和索引。这样做才能体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首创、外化、反馈”等要素特点。由于“移位寄存器应用”这节课是关于移位寄存器原理的运用,因此,这节课开始时还可以让学生归纳分析“移位寄存器”的原理,以便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3创设“协作学习”的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专业的理解,因此允许不同的学生看到专业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理解。但是,学生的合作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获得更加

7、丰富和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氛围,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起交流和讨论,进行协商和辩论。这对学生“同化”、“顺应”后认知结构的“稳定”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移位寄存器应用这一节课中,授课教师在学生们认识了课堂上所展示的电路后,恰到好处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这个问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尽管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但是问题的提出创设了可供学生协作学习的环境。对于这类课,我们还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大的空间,例如让学生参与评价所展示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充分的交流时间等等。若能做到这一点,“协作学习”将在建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具有以下几项特征:一是继续学习成为一种必要的活动;二是学

8、习的形态更多元;三是学习的方法更多样;四是学习市场明显扩大;五是个人对学习负有更多的责任;六是学习系与生活融为一体;七是新学习文化已然发展。以上讨论所引申出的观念,促使我们不再以为知识是教师头脑里的物件,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传送到学习者的头脑里。故此,我们归根究底不只是查看学习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更要查看学习者、学习和知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认知的情境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知识与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学习的渗透性就更高,而问题解决也就成为了学习过程的重心,以及学习得以产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和学习这两个概念,意味着“终身学习”的口号有着一种颇为特别的性质。另外,工作与学

9、习的分界线也逐渐消失;相比之下,在教育机构之内和之外的“学习”以及“学科”之间的那个等号,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罗夫在第二章从互动层面探讨了知识与学习的本质,并且描述了不同学习理论对知识本质所持的论点。莱夫与温雅在第三章把我们带回社群的层面,两人指出实践社群并非只是知识的源头,参于实践更加是知识得以变得渊博的方法。这个观点使到人们对知识的观点出出改变,从认为“知识是实物”转变成视“知识不单是个过程,而且更是个共同参与 的建构过程”。终身专业化学习的理念,自古即有之,如我国传统观念中的“活到老、学到老”,更是渐渐融为个人生活中的一部份。无独有偶,知识管理的理念,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知识管理

10、更是被视为管理革命的核心内涵。因此,就历史的发展,知识管理与终身学习这两项理念。同时在90年代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在21世纪中,两者更是享有并尊的崇高地位,被视为创造并提升个人与组织竞争优势的两大利器,而且已明显渐渐融入在大众生活中,成为人类生活文化的重要内涵。而透过这两者的相辅相成,将更能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愿景。 二、终身学习个人与组织的知识管理前面已说过彻底建构学派知识的观点,集中于个人在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学派最重要的观念是“可行的知识”。学习者不是在脑里构建世界的影像,而是尝试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意义。他们的思想里没有客观性实在的反照,但思想却受经验限制。罗思采用进化论的比

11、喻解释格拉菲尔德的观点,格氏认为要测试知识(测试知识是否可行),就是要测试知识能否“切合”个人的经验。通过对新经验的调适和同化,知识便可以适应新环境。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为众人们耳熟目染。如果知识未经有效运用,便无从发挥力量。在终身学习时代中,人们应该更进一步思考,如何透过学习与经验促使知识充分发挥力量,应该怎样将知识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知识管理之所以在近几年内,广受个人与组织的重视,其中涉及到的一项重要因素是竞争的优势。建筑装饰业的培训机构已渐渐意识到透过知识管理,得以提升竞争力并拥有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能力。知识管理即是一种能力的展现,而这种能力又能促进行

12、业整体的发展。从本质上讲,知识管理可分为个人的知识管理与组织的知识管理两类。一般人往往在论述知识管理的意义与内涵时,大都从组织层面着手,而忽略了个人的知识管理这一层面,以致造成一般人对知识管理的了解,往往只是见树而不见林。组织要成为一个知识型组织,才能常保竞争优势。一个知识管理型的组织,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求变的组织实体。就广义而言,组织与个人的知识管理也是一种学习过程。知识管理不会自行运作,而需要有系统的知识管理措施,包括建立积极性的学习环境(Reinmann-Rothmeier, Mandel,2000:22)。因此,一个确实进行知识管理的组织,也就是一个学习的有机体,一个有机的学习体系,在

13、此组织中,个人与整体组织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并且有效的掌握学习。1创设情境引发思路。假如我们相信认知和情境有关,而且是分布于环境中的,那就对学习的研究有相当大的启示。我们要研究的,不是一些脱离环境的“科学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或如何解决文字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要了解学习环境里所包含的动力,实践社群这个概念便显得十分重要了。思维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过程。人不仅能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且能制造和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环境。实现学科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完成教学任务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方

14、面的有效程度。这个问题牵涉面较广。然而,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善于按照学生建构的实际,重组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的条件。2激活主体参与活动。 学生分别在学习机上验证他们的设计的基础上,授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且让学生边展示边介绍所设计的电路的功能。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4终身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相关论述,在近几年间明显增加。如前所述,有关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则较少为人所接触。个人的知识管理仍是组织的知识管理基石,组织要有效的推动知识管理,则需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管理。(1)知识计划:自我负责的确立完善的知识计划(Wissensplannung)并作妥

15、目标分析、时间分析及情况分析。(2)知识评估:形成个人知识管理方案的自我评鉴及总结性自我评鉴。(3)知识展现:在此项过程中涉及知识诊断与信息来源的鉴识过程。包括个人的知识分析及需求分析、搜寻信息与分析信息。(4)知识产生:针对各类的信息形态,如文章、演讲、图画、影片、多媒体、学习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与知识建构。(5)知识传播:此项过程涉及与他人的信息与知识交流,个人必须具备有沟通与互动的能力,而信息科技的运用也不可缺少。(6)知识运用:发展适当的策略以有效的运用知识。(7)压力与失败管理:包括动机监控并能从错误中学习。另外,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融通能力的发展,亦属重要。知识的发展,向来脉络

16、分明。在终身学习中,个人更需对于各领域知识具有统整与贯通的素养及能力。当各种学识间的思想差距变窄时,知识的多样性和深度将会增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各学门之间找到了一个基本的共性。追求知识融通之所以重要,这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涵。5促进组织学习。要有效进行知识管理,必然会涉及到学习。个人与组织一方面必须学习如何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该继续的学习,以延展知识的层面与深度。戴文坡(Thomas H.Davenport)与普赛克(Laurence Prusak)即指出:“以组织学习做为知识管理的起始点,在某些层面上,和其他的起始点是一样的。他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甚至比其他要素还要重要”。

17、此外,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尚需向市场学习,不断获得外部知识。6建立组织记忆。组织记忆(corporate memory)系指在组织中建立知识库,以储存组织所累积的方法知识及其他知识资产,并促使这些知识资产增进知识密集的工作历程之效能与效率(Khn andAbecker, 1998)。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总是会涉及科技,而透过科技的支持,组织系统化的建立起组织记忆。组织记忆的建立,将能持续累积与扩充组织知识,同时确保知识不致因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此外,更能有助于新进人员,能有效的找到执行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然而提升组织的效能。7持续转化个人知识为组织知识。人与组织知识成为终身学习中最重要的组织资产。组织

18、仍是由人所构成的实体。真正在吸取、运用与创造知识的主体,是组织中的成员。组织若要有效进行知识管理,则需先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知识,然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个人知识要能成为组织知识,需要具有主动积极与胸襟开放的组织成员,乐意传达个人知识并与知识交流,此外,组织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激励学员透过开放讨论、深度汇谈、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创造新观点与扩展组织知识。这种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是组织知识管理的一项任务。8发展组织创造知识的能力。面对终身化学习的来临,许多成功的企业组织,除了积极的推动组织学习,也已重视组织知识的创造,这些充满竞争潜力的组织,正不断的学习与

19、从事组织的知识创造。所谓“组织知识创造”系指组织整体创造新的知识、将新知识传播整个组织,并且将融入组织产品、服务与系统的能力。组织在组织知识创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适合的情境,以利团体活动以及个人层次的知识与累积。在知识螺旋中,内隐与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则将能促进组织层次的知识螺旋的发展。9发展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基础。因此,组织有必要透过良好的组织文化与激励制度,促进组织成员愿意彼此分享个人经验与知识,促使知识得以不断在组织中交融与扩展,而不断发展组织知识。在现代化的组织中,人人成为彼此学习的重要资源。知识分享机制的建立,为组织知识管理的重要关

20、键。唯有组织中的成员乐于积极与人知识分享,知识管理才能在组织中发挥功效。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往往在于组织的知识分享机制未能完善建立。知识分享机制的建立,涉及组织制度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两大层面。就组织制度而言,组织当创造出一个适合知识分享的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地与学员进行知识分享,就此而言,组织应根据本身的结构与特性,规划完善的奖励制度以及具体措施,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分享。就组织成员而言,教师当具有正确的知识分享价值观,认识知识分享是一种利己利人的事情,学员将知识精华与学员交流,能同时丰富他人与自己的知识内涵,也列为个人的年度绩效评估项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享不仅是组织内学员或班组间的

21、互动,同时也重视组织与外界环境其他组织的交流与互动。10建立知识管理团队。在知识管理型组织中,教师都是知识工作者,学员都是知识社群的成员。组织知识管理的推动需要有专门人员,因此,有必要在组织中建立知识管理团队,以负责知识管理在组织中的运作。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管理是一种群策群力的过程,尚需要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方能竟其功,收其成效。因此,在以知识为导向的组织中,教师都应成为知识管理的工作者,至少需管理好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三、结 束 语本文明确指出,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是21世纪建筑装饰专业培训中,个人与组织发展竞争优势的两大利器。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仍是我们建筑装饰行业培训工作的重

22、点。然而,知识与学习必须能够为组织带来全面性的益处,否则将成为组织成员的负担并造成困扰。知识管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只有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必须狠抓科学的知识与管理。人类的任何信念和价值观都隐含着文化的元素。我们的目标是要清楚带出知识的重点。布鲁纳(Bruner,1986)把知识形容为“有关世界的隐含和未完全联系的知识,根据这些知识,人们通过协商,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达至大家满意的行动方式”。使我们可从另一个难度理解知识:“由历史传承并以符号形式表达的意义规律,用符号形式表达,经现代遗传下来的概念体系,用这个体系,人类的生活知识得以流通、长久保存和发展”。因此,对我们来说,要构思课程是无法脱离知识而进行的。人类已进入一个终身化学习的时代,我们认为在终身化学习中,知识乃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个人与组织更有必要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促使社会实质成为知识导向型的社会,建筑装饰实质成为专业知识导向的行业。以终身学习与知识管理实现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提升个人、组织、社会与国家的竞争优势,当是我们在面对21世纪的知识社会时,应努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参考文献:学习与知识 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 Robert McCormick、Carrie paechter/编 冯施钰珩、陈垄/译学习与知识 香港公开大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