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潘恩,法制与法治,一、法制 1.狭义:法律规则的整体;2.广义:不仅指法律制度,而且还包括法的运行,甚至包括法律意识与制度构成的法律系统。二、法治 制定良好的法律得到民众普遍遵守的状态。1.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2.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
2、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既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义的法治)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法制,也就谈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还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实质意义的法治)的更深一层的内涵。,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法治道路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基本内涵党的领导 就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
4、和政策的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的重要关系,指导我国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10,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性,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最广泛性,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归责都依法进行,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意识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治国方略,解读依法治国,领导者主 体“治”“法”,中国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国家事务经济文
5、化事业社会事务,宪法和法律,依法管理,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 宪 治 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6、,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
7、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一、理论基础和宪法理念上的差异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宪政”思潮的理论来源。是按照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宪法来进行统治,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来管理国家,以达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这一根本目的。我国宪政思潮的一系列主张
8、,如司法独立、三权分立、全面修改宪法、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军队非党化、多党竞争制,等等,由浅入深、由边缘而核心地推进其改旗易帜的政治图谋。,二、政治主体和利益主体上的差异 在自由主义和宪政理论看来,社会中并非由阶级和人民构成,而只是诸多利益不同的群体、团体、阶层或个体。因为个体、群体之间的利益都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冲突的,这就需要多个政党代表不同个体、集团的利益,实现自由竞争、轮流坐庄,以此保障个人权利主要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宪政理念,必然派生出多党竞争制、三权分立、军队非党化、司法独立等制度架构。,三、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 西方宪政尽管标榜“主权在民”,但是
9、公民选举、政策制定常常被金钱、财团等影响和操纵,成为“金钱的政治”。这种民主本质上是资本的民主,服务于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保障的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由此可见,西方宪政民主所标榜的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权力分配、交换和平衡机制,普通民众难以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议会议而不 决、决而不行,政策短期化、功利化等种种弊端。,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途径,思维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道德 善恶评价经济 效益比较政治 利弊权衡法律 合法判断,(一)法治思维: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
10、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律思维是排除个人的主观感情,依循法律逻辑,合理地从法律之立场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王泽鉴,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性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溺杀亲子的伏余良、丁玉南夫妇被江苏省泰兴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消息很
11、快在两人的家乡常巷村不胫而走,平静的村庄一下子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为伏余良夫妇鸣不平:“伏家两口子大义灭亲,检察院怎么还要抓他们呢?”新闻链接:法律不认“大义灭亲”课堂讨论:检察院的意见与村民们的观点为什么会有冲突?,案例:大义灭亲的悲剧:道德不能代替法律,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词作家张枚同,1、法
12、律至上,2、权力制约,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二)法治思维基本内容,3、公平正义,1、法律至上,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2、权力制约,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被滥用,用得好,权力-双刃剑,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是天使?,是魔鬼?,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公民监督的不是公职人员所有的行为,只是监督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的情况。,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政治参与活动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民主选举 民主
13、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尊重的是公民的哪些权利?,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知识回顾,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政机关,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监督的具体形式是:政府要定期向人大报告其工作;质询;,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1)公民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具体的形式是提出批评和建议
14、、申诉、控告、检举等。(2)新闻舆论通过调查、采访,暴露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监督政府的行政。,司法机关,是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监察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保证政令畅通,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审计部门是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权力制约方式,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社会制约权力,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
15、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公平正义包括: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4、人权保障,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最后防线,疑罪从无,“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是司法实践难以避免的常见现象。“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折射出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在关注保护社会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它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16、疑罪从无在我国的发展过程,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108条“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补充侦查。”1996年第一次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2012年第二次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195条:“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疑罪从有 疑罪从轻 疑罪从无,1996年1月2日晚,云南省财贸学院学生陈兴会被人杀害并残忍地分尸,作为其同学兼男友的孙万刚被认定为惟一的犯罪嫌疑人。1996年9月20日,
17、孙万刚被昭通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现为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刚刚作出,孙万刚即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诉。1997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疑点不少,于是作出裁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1998年5月,昭通中院仍以相同的理由,第二次判处孙万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孙万刚又上诉至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年11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仍然认为本案有疑点而改判孙万刚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孙万刚随之被送到云南省第四监狱服刑。从进监狱开始,孙万刚及其家人从未停止过申诉。直到2003年,他们的申诉终于有了结果,云南省高级人民法
18、院对该案启动了再审程序。2004年1月15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宣告孙万刚无罪。,疑罪从有 疑罪从轻 疑罪从挂 疑罪从无,中立性:底线标准,参与性:核心要素,公开性:重要特征,时限性:内在要求,5、正当程序,合法性:基本要求,正当程序的含义程序按照一定的次序、步骤作出决定的过程。正当程序程序正义是一种法律理念,即任何法律决定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而这种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为特定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和法律授权所作出的与程序有关的行为。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程序的正义。,正当程序与非正当程序的区别,宁可错杀一个无辜,不可放过一个凶手。宁可放过一个凶手,不可错杀一个无
19、辜。哪一个观点更接近正义?,案例链接:辛普森杀妻案”,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三、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养成守法习惯,“当你毕业走出法学院的大门时,你的眼里不再有男人和女人,只有原告和被告。”哈佛法学院名言,查明事实寻找规范将事实置于规范之下得出结论。,法律适用的方法,谁向谁,依据什么法律理由,主张什么?,法律推理的方法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法律推理:以确认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为前提,推导出正当性法律决定的思维过程。法律推理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法律推理的过程:“案件事实法律规范判决”,法律推理案例,大前提: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
20、,并处罚金。刑法第133条 小前提: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结论: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二、保障法律的基本要求,1.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2.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3.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4.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一、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1.信仰法律2.遵守法律3.服从法律4.维护法律,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