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012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房单向板课程设计(改).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网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 目:某厂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心: 江苏无锡江阴奥鹏学习中心20VIP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2014年 春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目录1 设计资料2 板的设计2.1 荷载2.2 内力计算2.3 截面承载力计算3 次梁设计3.1 荷载3.2 内力计算3.3 截面承载力计算4 主梁计算4.1 荷载4.2 内力计算4.3 截面承载力计算4.4 主梁吊筋计算5课程感受6参考文献一、设计资料XX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外墙为370mm砖砌承重。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1、建筑构造某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框架承重,外墙均为砖墙承重,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

2、。楼盖面层做法: 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灰。2、荷载参数 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柱、板及构造层自重 楼面活荷载: ;水泥砂浆容重: ; 钢筋混凝土容重 ; 石灰砂浆容重: ; 恒载分项系数: ; 活载分项系数: ;3、建筑材料混凝土:(N/m,N/m)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采用级(KN/m)钢筋,其他钢筋采用级(KN/m)钢筋。 4、建筑尺寸L*b=24Mx17.1M(如图1-1所示)图1-1:楼盖建筑平面布置图 单位:mm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次梁沿房屋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5.7m,次梁的跨度为4.8m。梁每跨布置两根次梁。其间距为1

3、.9m。楼盖布置如下图所示:2.1.截面尺寸因结构的自重和计算跨度都和板的厚度、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故应先确定板、梁的截面尺寸。(1)板:按刚度要求,连续板的厚度取(2)次梁:截面高266400mm,取 h 400 mm,截面宽b 200 mm。(3)主梁:截面高 3800570 mm,取h 500 mm,截面宽b 250 mm。三、板的设计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板的3,宜按单向板设计,本设计按单向板设计。板的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mm.次梁截面高度取h=500mm mm,截面宽度b=200 mm,板尺寸及支承情况图如图3-1所示。 图3-1:板的尺寸和计算简图 (a)板的尺寸 (b)计算

4、简图1、荷载(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恒载标准值 20 mm水泥砂浆面层 80 mm钢筋混凝土板 15 mm石灰砂浆天棚抹灰 活荷载标准值 线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次梁的截面是200mmx400mm。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120mm,则板的计算宽度为:边 跨 取 中间跨 计算跨度差,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板宽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3-1(b)所示。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见表3-1。表3-1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截面(1)边跨跨内(B)离端第二支座(2)内中间跨跨内(C)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计算宽度长度1.72m1.721.71.7/()3.48-3.

5、482.34-2.673、板的截面承载力计算=1000 mm,h=80 mm, , 混凝土:N/m,级(KN/m)钢筋,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3-2。表3-2 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板带部位截面边区板带(,轴线间)中间区板带(轴线间)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M/()3.48-3.482.34-2.673.48-3.482.340.8=1.87-2.670.8= -2.140.0670.0670.0450.0520.0670.0670.0360.0410.0690.0690.0460.0540.0690.069

6、0.0370.042/mm2219219146172219219118134选配钢筋6/81706/8170619081606/81706/817062006200实配钢筋面积/mm2228228149177228228141141支座截面的受压区高度系数均小于0.35,满足弯矩调幅的要求:min=(0.2%,45 )max=45=45x1.34/2708100%=0.238%所以,s,min=min bh=0.238%x1000x80=190.4 mm2板的裂缝验算:板的宽度验算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按弹性方法计算截面弯矩,考虑可变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有=式中:折算永久标准

7、荷载值,=+/2=2.655+7.5/2=6.405折算可变标准荷载值,=/2=7.5/2=3.75中间区板-带轴线间,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内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效应作用,计算弯矩降低20%。连续板的配筋示意图见图3-2。 图3-2 板的配筋示意图 (a)边区板带 (b)中间板带4、确定板的构造筋根据构造要求该板必须配如下构造筋:整个板与墙体结合的四个边角各配 412,且长度不宜小于四分之,经计算钢筋实长为720mm;嵌入墙内的板面陪负弯矩钢筋12200,长度不宜小于七分之经计算钢筋实长为470mm;垂直于主梁的板面负弯矩钢筋12200,该筋伸出主梁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板短向

8、净跨度,经计算钢筋的实长为1520;沿板的长边方向配构造筋8250,长度为6100;四、次梁设计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主梁的梁高=650 mm,梁宽b=250 mm。次梁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见图4-1(a)。1、荷载恒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侧抹灰 活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合计 2、次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图 图4-1 次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图(a)次梁尺寸 (b)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边跨 取中间跨 跨度差 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计算简图如图4-1(b)。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及剪力计算分别见表4-1和4-2。表4-1 连续次梁弯矩计算截面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

9、、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95.13-95.1362.90-71.89表4-2 连续次梁剪力计算截面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内侧剪力计算系数/71.3887.2487.1787.174、次梁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边 跨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梁高 ,翼缘厚 判别T形梁的类型:对于边跨离端第二跨、中间跨故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内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连续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4-3和表4-4。表4-3 连续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跨内

10、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M/()95.13-95.1362.90-71.890.0180.2060.0120.1400.0180.2330.550.0120.151/mm2664813469557选配钢筋318418218220实配钢筋面积/()7631017509628表4-3 连续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中间支座外侧、内侧V/kN71.3887.2487.1787.17276700V261800V261800V276700V82700V78200V78200V82700V选用箍筋28282828101101101101按构造配

11、筋129013002758实配箍筋间距s/mm2200200200200次梁配筋示意图见图4-2 图4-2 连续次梁配筋示意图5、确定次梁的构造筋 根据构造要求连续次梁的构造配筋如下:在边跨跨内配置架立筋212,长度经计算得4350mm;在中间跨跨内同样配置架力筋212,长度经计算得2200mm;(因为配置二级钢筋,所以该架力筋不用弯钩,直接搭接)五、主梁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柱高H=4.5m,设柱截面尺寸为300 mm300 mm。主梁的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5-1(a)所示。1. 荷载恒载设计值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侧梁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0.70kN 活载设计值由

12、次梁传来 合计 2、主梁的尺寸和计算简力图 图5-1 主梁的尺寸及计算简图 (a)主梁尺寸 (b)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边跨 取 中间跨 跨度差 ,则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主梁和柱的线刚度比: 故主梁可视为铰支于柱顶上的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5-1(b)所示。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跨内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则 式中系数K值由混凝土结构设计书中的附录7查得,具体计算结果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见表5-1和 表5-2。将以上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四种弯矩图及三种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即可得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见图5-2。 表5-1 主

13、梁弯矩计算序号计算简图边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跨跨内0.244104.290.15566.25-0.267-113.930.06728.540.06728.54-0.267-113.930.289179.200.244151.29-0.133-82.33-0.133-82.19-0.133-82.19-0.133-82.33-0.044-27.28-0.089-55.19-0.133-82.330.200123.60.200123.6-0.133-82.330.229141.990.12678.13-0.311-195.520.09659.330.170105.06-0.08

14、9-55.09-0.089/3-18.40-0.059-36.58-0.089-55.090.170105.060.09659.33-0.311-192.52最不利荷载组合+283.49217.54-196.26-53.65-53.65-196.26+77.0111.06-196.26152.14152.14-196.26+246.28144.38-306.4587.87133.60-169.02+85.8929.67-169.92133.6087.87-306.45 表5-2 主梁剪力计算序号计算简图端支座中间支座0.73352.04-1.267(-1.000)-89.96(-71.00)1

15、.000(1.267)71.00(89.96)0.86689.20-1.134(0)-116.80(0)0(1.134)0(116.80)-0.133-13.70-0.133(-1.000)-13.70(-103.00)1.000(0.133)103.00(13.70)0.68970.97-1.311(-0.778)-135.03(-80.13)1.222(0.089)125.87(9.17)-0.089-9.17-0.089(-1.222)-9.17(-125.87)0.778(1.311)80.13(135.03)最不利荷载组合+141.24-206.76(-71.00)71.00(206

16、.76)+38.34-103.66(-174)174.00(103.66)+123.01-224.99(-151.13)196.87(99.13)+42.87-99.13(-196.87)151.13(224.99)4、主梁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并取判别T型截面类型:M=283.49,故各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因支座弯矩较大考虑布置两排众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跨内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计算,取。 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5-3和表5-4。表5-3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跨内中间支座中间

17、跨跨内M/()283.49-306.45152.14-53.6526.1-438.710.0310.2900.0170.0520.0310.3520.0170.053/mm215121990829310选配钢筋422622320220实配钢筋面积/mm215202281942628 表5-4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端支座内侧离端第二支座外侧离端第二支座内侧V/kN141.24224.99196.87457410V423940V423940V136680V126680V126680V选用箍筋1011011013576154215实配箍筋间距s/mm2150150150图5-2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

18、剪力包络图5、主梁的吊筋计算由次梁传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为 则 选216(As=402mm2)主梁的配筋示意图见图5-3 主梁的配筋示意图6、确定主梁的构造钢筋根据构造要求主梁的构造配筋如下:边跨内配置架力筋212,其长度为5235mm;主梁的截面尺寸为250750,所以要加配腰筋和拉筋,腰筋为两排212,拉筋为8200;在主梁支座左右处,为保证主梁局部有足够的受冲切承载力,在s=2()范围内配置附加箍筋,计算箍筋公式为,经计算应采用28100,此箍筋正好与主梁其他截面的箍筋数量相吻合,所以在整个主梁上均配置此箍筋。六、施工图1、板的配筋图及钢筋表2、次梁配筋图3、主梁配筋图大图3-3、图4-3

19、、图5-4、表3-3。致谢经过十多天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在这期间得到了?老师的耐心指导,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使我们对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基本上能将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利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克服了课本的局限性,也算是一次短期的实习吧。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王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细心审核,我又把所学的知识巩固了一遍,以前不懂的知识,通过这次的设计也学懂了;在王成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下,按时完成了课程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设计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 沈蒲坤 编著楼盖结构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丁大钧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 廉晓飞主编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5. 叶锦秋主编.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6. 腾智明等.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7. 江见鲸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沈蒲生,梁兴文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