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422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地铁11号线技术要求(限界).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技 术 要 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月 成都目 录4.3 限 界14.3 限 界4.3.1 一般要求1)设计依据(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设计范围:包括车站、区间、车辆基地的限界设计。3)轨道交通限界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1)车辆限界是车辆在直线上正常运行状态下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用以限制车辆设计和制造,以及制定站台和屏蔽门(安全门)限界。按隧道

2、内外区域,分为隧道内车辆限界和隧道外车辆限界;按列车运行区域,分为区间车辆限界、计算长度内站台车辆限界和车辆基地内车辆限界。(2)设备限界是车辆在故障运行状态下所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用以限制轨行区的设备安装。(3)建筑限界是设备限界外的一个轮廓。满足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有效断面。建筑限界中不包括测量误差、施工误差、结构沉降和位移变形等因素。建筑限界分为隧道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地面建筑限界。4.3.2 限界设计基本参数1)最高行车速度120km/h;列车进站速度60km/h2)车辆:A型车3)正线最小平面曲线半径:R=600m4)曲线地段最大轨道超高值:h=140mm4.3.3 各种

3、断面隧道建筑限界1)建筑限界的断面形式,根据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的不同,隧道建筑限界可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和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三种。2)采用盾构机施工的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当行车最高速度不大于100km/h时,直径为5200mm;管片内径为5400mm;当行车最高速度超过100km/h时,直径为5800mm;隧道管片内径采用6000mm。3)行车最高速度不大于100km/h的区间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拱顶半圆R2500mm、断面最大宽度5000mm、腰部曲率半径R5000mm、拱顶高度4500mm(自轨顶起)。行车最高速度超过100km/h时,断面净空面积不小于26m2(未扣除设备

4、和管线占用面积)。4)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分为最高速度小于100km/h的区间和最高速度大于100km/h的区间两种情况。行车最高速度小于100km/h的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宽4600mm(有疏散平台)或4300mm(无疏散平台),高度4500mm(自轨顶起)。详见附图。行车最高速度超过100km/h时,断面净空面积不小于26m2(未扣除设备和管线占用面积)。5)直线段双线隧道两线间中心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两线间无构筑物时,按两设备限界之间应有不小于100mm的安全距离。(2)当两线间有中隔墙,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400(2100)2+中隔墙厚度(含施工余量)。6)区间曲

5、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规定办法进行加宽。(1)圆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加宽值按车辆在圆曲线上的几何偏移量、轨道超高量、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确定。(2)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加宽值可参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结合本线车辆技术参数,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按图4.3.-1执行。(3)当同一计算点出现道岔区加宽和缓和曲线加宽时,应分别计算其加宽量,经比较后按较大值加宽。7)曲线地段圆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其隧道中心线相对于线路中心线的横向位移量按下列公式计算:ho式中:隧道中心线向线路中心

6、线曲线内侧方向的水平位移量(mm)ho隧道中心线至轨顶面的垂向距离(mm)轨道超高值(mm)s 滚动圆间距,取1506mm图4.3-1 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图8)当辅助线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R200m时,该地段的建筑限界应另行计算确定。4.3.4 地面和高架区间建筑限界1)地面线两直线间中心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两线间无墙柱及其它设备时,两设备限界之间应有不小于100mm的安全距离;当两线间设接触网支柱和紧急疏散平台时,线间距采用4800mm。(2)当两线间有交叉渡线时,两线中心距按道岔结构需要确定。2)线路外侧接触网支柱离线路中心线距离,按接触网专业需要确定,但不得侵入设备限界。3)道岔

7、区信号机离线路中心线距离,应按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图确定。4)地面线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应按4.3.3.条第6)款原则办理。5)高架区间曲线采用直线梁时,线路中心线应与梁中心线按半矢高进行偏移,偏移量计算如下: 其中 :半矢高 :线路曲线半径 :直线梁跨度6)高架区间构筑物或设备突出点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备限界的要求。4.3.5 直线车站建筑限界1)车站站台建筑限界(1)站台计算长度内建筑限界:轨道中心线至站台边缘距离1600+05mm;(2)站台高度:自钢轨面至站台装修面10800-10mm;(3)站台计算长度外建筑限界:轨道中心线至站台边缘距离1850mm;(4)屏蔽门、安全门的门体

8、(含门柱)的最大突出点至车辆轮廊线净空距离130mm。(不另计门体弹性变形量)2)车站设备用房建筑限界(1)外墙上有管线及设备时对于岛式站台:直线限界2100mm;对于侧式站台:直线限界2200mm。(2)墙上不敷设管线且无任何设备时,直线限界1900mm。(3)无法确定外墙上有无管线及设备时,按4.3.5.条2)(1)1款执行。4.3.6 轨行区管线设备布置原则1)一般规定(1)轨行区内安装的设备和管线(含支架)距设备限界应保持不小于50mm的安全间隙(架空接触网和屏蔽门(安全门)门槛除外)。(2)强、弱电设备宜分别布置在线路两侧,若必须布置在同侧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强、弱电干扰距离的规定。

9、区间内的各种管线布置应尽量保持顺直。(3)单渡线区域的道岔转辙机,应布置在两线之间;交叉渡线区域的道岔转辙机,应有一组转辙机布置在两线之间。2)区间隧道(1)行车方向右侧宜布置弱电设备和管线,行车方向左侧宜布置强电设备和管线。应急疏散平台宜设在行车方向左侧,消防设备、排水管以及维修插座箱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右侧;不设置应急疏散平台的隧道,消防设备、排水管以及维修插座箱宜布置在行车方向左侧。(2)应急疏散平台上方,应保持2000mm的疏散空间,任何设备和管线不得侵入该空间。(3)射流风机宜布置在隧道顶部。(4)各种隔断门门框外应预埋套管,每侧套管埋设宽度不宜大于500mm。(5)应急疏散平台和区间联

10、络通道应采用同一标高。管线通过联络通道洞口时,不应占用联络通道空间。(6)当接触网隔离开关安装在轨行区时,隧道建筑限界必要时应予加宽,并留出周边管线安装空间。3)高架区间(1)弱电和强电设备宜分别布置在两线之间和两线外侧。(2)照明灯、维修插座箱、信号天线可灵活布置在任意一侧。(3)信号机安装在两线外侧。4)车站(1)信号机宜布置在线路的行车方向右侧。(2)岛式站台布置时,广告灯箱和弱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对侧,强电电缆布置在站台板下的结构墙上。(3)侧式站台布置时,广告灯箱宜布置在两线之间。弱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内电缆通道中,强电电缆宜布置在站台板下的结构墙体外侧。5)折返线和存车线直线建筑限界,

11、有信号机或消火栓时采用2000mm,其余区域若无管线设置要求,按设备限界制定建筑限界。6)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办法:按照道岔号数,道岔结构型式、几何尺寸及允许磨损量等诸因素计算确定。道岔区信号机安装位置,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基础上,按照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计算确定。转辙系统的建筑限界应按信号专业的安装要求进行设计。7)当车站端部的道岔设在盾构始发井内,则岔心至工作井端墙(或隔断门门框)在线路纵向的净空距离应采用:9号道岔为13m;12号道岔为16m。隔断门宽度应注意有加宽要求。4.3.7 疏散平台设置按照消防疏散要求,全线左、右正线区间设应急疏散平台,平台在防淹门、人防门和渡线地段断开。平台高度(

12、距轨面)900mm,平台宽度在隧道内不小于70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550mm。当高架区间接触网支柱安装在疏散平台中央时,疏散平台单边宽度不小于450mm,总宽度不小于1300mm,当接触网支柱安装在桥梁外侧时,采用槽形梁的线间距5000mm,疏散平台宽度1600mm,采用箱梁的线间距4600mm,疏散平台宽度1250mm。4.3.8 其它1)防淹门、人防门建筑限界:直线地段自线路中心线至门框边缘水平距离1900mm;自轨面至门框顶部净空4500mm;曲线地段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基础上视平面曲线半径、轨道超高值确定是否加宽。2)车辆基地建筑限界(1)车辆段基地库外限界应按车场线直线地段限界及

13、车场线曲线限界执行。(2)库内高架检修平台建筑限界应按行车速度5km/h、空车、整体道床条件进行设计。(3)车辆基地车库大门宽度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表22.3.12中的规定,不小于3700mm。(4)车辆基地车库大门高度,当列车落弓进库时,不小于4210mm;当列车升弓进库时,按接触网安装高度计算确定。3)各种断面建筑限界图,参见附图。图4.3-2 区间直线地段 高架双线建筑限界图(一)图4.3-3 区间直线地段 高架双线建筑限界图(二)图4.3-4 区间直线地段 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5 区间直线地段 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6 区间直线地段 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7 区间直线地段 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8 区间直线地段 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9 区间直线地段 隧道内建筑限界图(V100km/h)图4.3-10 车站直线地段 隧道内建筑限界图 号曲尖轨图4.3-11 7号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图 图4.3-12 7道岔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及转辙机安装示意图图4.3-13 9号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图图4.3-14 9道岔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及转辙机安装示意图图4.3-15 12号道岔区建筑限界加宽量图图4.3-16 12道岔地段建筑限界加宽及转辙机安装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