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5907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矿井灾害防治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设计 姓 名: 学 号: 2012401180 专业班级: 2012级安全工程本科班指导教师: 成 绩:二一五年六月目 录1 矿井概况31.1 矿井位置及交通31.2 煤层赋存条件31.3 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41.4 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41.5 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图42 .灌浆系统设计62.1 土源状况62.2 水源状况62.3 确定注浆方式63. 注浆材料及制浆工艺设计83.1 注浆材料的选择83.2 浆液的制备93.3 泥浆输送94. 灌浆方法设计104.1 确定灌浆方法105. 灌浆参数设计计算115.1 灌

2、浆站工作制度115.2 灌浆量116 灌浆设备选型146.1 灌浆管道设计146.1.1 管道内径计算146.1.2 管材确定157 灌浆安全技术措施167.1 制浆安全技术措施167.2 灌浆系统的安全维护措施177.3 注浆过程中防止溃浆的安全技术措施17前 言对陕西矿业有限公司矿井兴云矿进行设计,主要内容有灌浆系统设计,注浆材料及制浆工艺设计,灌浆方法设灌浆参数设计计算计,灌浆设各选型,灌浆安全技术措施。通过矿井火灾课程的学习,我们充分了解和学习到了地下火灾的发生原因与发展过程、煤炭的自燃学说、自燃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掌握地下火灾的预测、预报及预防方法和灭火措施等基本知识,提高了我们对矿井

3、火灾的监测监控、预报、预防与扑救及地下工程防灭火的能力。矿井注浆防灭火安全技术是防止煤层内因火灾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它是我国煤矿当前应用较普遍的一项技术。 关键词:采空区;自燃 ;灌浆防灭火AbstractMine fire is one of the five natural of coal mine disasters, efficient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and miners life safety has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grouting fire prevention is to prev

4、ent one of the main technical means of undergrou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ith xi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grouting fire-fighting technology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grouting and common grouting method, through calculation, the reasonable

5、grouting material, soil and water ratio, coefficient of grouting, grouting required capacity, water and soil parameters such as pulping.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pressure filter system in overall power consumptionindicators of coalseparating plant, and around the energy c

6、onserva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makes deep analysis on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orking effect of the pressure filter, and starting from industrialengineering idea, studies the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of pressure filter system.Keywords colliery spontaneous comb

7、ustion grouting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1 矿井概况1.1 井矿位置及交通兴云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北部,距铜川市区约54km,行政区划属于铜川市耀县瑶曲乡。井田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兴云煤矿交通方便,咸铜铁路梅七支线(梅家坪至前河段)经过附近的瑶曲镇,矿井有运煤专用铁路接轨于瑶曲车站,全长2.5km。另外,有公路至金锁关与西(安)包(头)线相接。矿井1986年以30万吨/年的能力简易投产,现采用综放回采工艺回采,生产能力已大幅提高.井田范围东至荒草湾上石节一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号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

8、山煤矿相毗邻(人为边界),北与崔家沟煤矿七木桥背斜相望。井田走向长约3.5km,倾向宽约3.5km,总面积为13.2km2。1.2 煤层赋存条件煤系地层属中侏罗纪直罗群及下侏罗纪延安群,共含煤五层:1、2、3、4-1、4-2,焦坪矿区煤层特征如表2.4.1。3煤和4-1煤局部可采,厚03m,埋藏极为不稳定,主要可采煤层为4-2号煤,平均厚度1012m,最厚达34m。煤层倾角浅部为1820,深部为510。煤系地层呈单斜构造,倾斜北西。井田系长庆油田边缘浸染区,煤层顶板岩系中有34个含油层,底板岩中有两个含油层,油气的溢出对矿井瓦斯含量有极大的影响。煤系地层岩性自下而上描述(含4-2号煤层):泥岩

9、:紫杂色、灰绿色(俗称花斑泥岩),含团块状,易碎,常有鲕状结核,遇水膨胀,一般厚810m,最厚达40m,厚度变化大。 根土岩:粉砂质、灰深褐色,含植物根部化石,较坚硬,一般厚26m。炭质泥岩:05m,为煤层直接底板。4-2号煤:中部有12层夹矸,局部地区加厚至25m,使煤层分为4-1煤。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水平层理,厚23m。 中粗砂岩:厚度为030m,局部为砂岩,含植物化石、黄铁矿结核及煤屑。细粉砂岩互层:灰灰黑色,厚度073m,缓波状、微波状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中下部局部含油。顶、底板状况为:(1)直接顶为煤4的41-42段煤层,厚度2.19m,煤夹泥

10、岩。(2)直接底为煤4的47-48段煤层,厚度3.3m,泥岩夹煤,泥岩易风化,遇水膨胀。煤质以暗煤为主,丝碳化物物质含量高,加亮煤条带。1.3 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煤的变质程度是指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越易自燃.自燃能力褐煤烟煤无烟煤 挥发份:将煤加热到850时,煤中挥发出的气体所占煤本身重量的比例。变质程度越低挥发份越高,一般:褐煤40%;烟煤=10-40% ;无烟煤10%。从煤的几种物理化学性质来看,变异系数为5.6%挥发份28.34,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029m3/t,绝对涌出量为9.326 m 3/m i n , 极易发火, 煤尘具有爆炸性,加之成煤地质年代为第三、四系 .因此,煤

11、的碳化程度较低。1.4 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 工作面煤尘具有爆炸性,属于瓦斯矿井。工作面煤层容易自燃,地温较高,一般在29-31左右。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由于该区煤的燃点低,油页岩用火柴即可直接点燃。煤层节理发育,褐煤及油页岩易自燃发火。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容易自然发火煤层。煤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天,一般为1-3月。煤尘爆炸指数为25%,水文条件简单,无突水危险。该矿地面有较丰富的黄土,其塑性指数为1.2,密度为 l. 7 t/m3。矿井总回风量为43.34 m3/s,测得总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为0.36%,掘进工作面最长通风距离500 m,测得该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1.2 m3

12、/min。1.5 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图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图1-1所示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暗斜井开拓,单采区分阶段布置。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垮落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目前,采深350米,矿井的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情况(辅以采掘工程平面图)、见图1-2所示矿井通风系统如图1-1采掘工程平面图1-22 .灌浆系统设计2.1 土源状况 该矿地面有较丰富的黄土,土源距离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黏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采用的水土比为1:3-5,灌浆系数0.03-0.05。2.2 水源状况该矿

13、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区内地形平坦。第四系富水性强的砂砾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微弱,主要由于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类地层隔水性好。2.3 确定注浆方式注浆系统可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土源状况、水源状况等因素分为集中灌浆和分散灌浆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如表2-1。工作面标高-390-400米,煤层埋藏较浅,又因为土源距离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黏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因此,该矿可采用分散注浆系统。工作面可用钻孔注浆。设计注浆系统主要应考虑土源、水源、输浆地点、煤层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等因素。根据矿井生产条件和自然发火状况,经方案

14、对比选择采用集中注浆系统或分散注浆系统。设计时如采用集中注浆系统,应说明到底是来用地面注浆站集中注浆还是井 下注浆站集中注浆;如采用分散注浆、则应说明到底是采用钻孔注浆、分区注浆,还是井下流动注浆。无论采用何种注浆系统,都必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基础上,画出专门的注浆防灭火系统图。表2-1 灌浆系统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表名称集中灌浆分散灌浆钻孔和分区灌浆井下移动灌浆优缺点优点: 1、工作集中,便于管理2、人员少,效率高 3、便于掌握泥浆的浓度和质量4、占地较少缺点: 1、初期投资大,建设时间长2、采、运土工作比较复杂优点:1、设备简单、投资少,建设速度快2、制浆工艺简单,操作容易3、可减少井下所

15、需的干管缺点:1、灌浆站分散,管理分散,人员多2、占用土地多(需打分区灌浆钻孔)优点:1、机动灵活2、灌浆距离短,管材消耗多,且发生堵管的机会小 缺点:1、生产能力低 2、管理分散、效率低适用条件1、煤层埋藏较深 2、矿井灌浆量大,且采区生产集中 3、取运土距离远1、煤层埋藏浅2、灌浆采区分散 3、土源丰富可就地开采,运输 距离近1、灌浆量不大2、输浆困难或无法用钻孔灌注时采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基础上,画出专门的注浆防灭火系统图1-2。3. 注浆材料及制浆工艺设计3.1 注浆材料的选择井下防灭火注浆材料一般要具备5个基本性能:1不含可燃或助燃物质;2易成浆,利于管道水力运输;3具有必要的粘结性

16、,稳定性和脱水性;4制成的浆液具有较大的渗透力和较小的收缩率;5注浆材料堆成的实体具有足够的密封性能。常用的注浆材料有粘土、粉煤尘、煤矸石和山砂等,他们的优缺点如3-1表,在选择注浆材料时,应首先以就地取材和能保证持续注浆为主,如果有条件尽量采用不加工的原材料。该矿地面有较丰富的黄土,其塑性指数为1.2,密度为 l. 7 t/m3取土方便,矿井轻轨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综上考虑可直接选取该粘土作为灌浆材料。表3-1 常用注浆材料优缺点对照表材料粘 土粉煤灰煤矸石砂优点粘土颗粒粒小,粘性良好,易成浆,便于输送,流动性、渗透性好,能填堵岩石和煤中的细小裂隙,密封性好,不透气体粉煤灰颗粒表面具有一定

17、的 光滑度,易成浆,便于管道输送,流动性、 稳定性好,密 封 性能较好,材料来源广泛,成本投入低,经济效益高,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经粉碎研磨的矸石可满足不同粒度要求,易悬浮,材料资源稳定,可满足持续注浆需求,减少矸石堆放量及所需耕地,利于保护耕地。可实现大流量注浆,脱水性良好,消耗最小的电能和水便能很容易冲走,材料成本较低,资源稳定,节约大量土地资源 。缺点蓄水性高常从注浆区带出大量细粒粘土而使水沟、主要巷道和水仓淤塞,费用高,耗费大量农田且难以满足持续注浆的需要粉煤灰亲水差,粒度大于粘土,粘性差,浆液脱水速度快,易沉降,容易发生堵管现象,堵漏效果差。其粘结性和塑性较黄土差,制浆成本

18、高,工艺系统复杂颗粒粒径较粉煤灰、黄泥大,包裹、覆盖、密封堵漏性能差,砂子的比重较大,易沉淀堵管和堵塞钻孔,渗透力差,易在注浆出口处堆积,浆液对管道 磨损严重。3.2 浆液的制备根据采用浆材不同,浆液的制备工艺也有所不同。常用的制浆工艺有两种:水力取土自然成浆和人工或机械取土机械制浆。水力取土制浆法多采用制备黄泥浆,可就地取材;机械制浆常用于制浆材料距生产源距矿井较远的材料。本设计采用水力取土制浆工艺,灌浆工艺流程为:加压供水、制备泥浆、运输泥浆、灌浆、井下脱水和井下排水6个过程。3.3 泥浆输送泥浆的输送一般采用泥浆的静压力作为输送动力,制成的泥浆由地面注浆站经过注浆主管到支管送到用浆地点。

19、注浆管道根据注浆压力的大小选取,压力小于1.6MPa时,可选取普通水管;压力大于1.6MPa时,应选用无缝钢管。3.3.1 输送倍线从地面灌浆站到井下灌浆点的管线长度与垂高之比叫做泥浆的输送倍线。即式中: L进浆管口至灌浆点的距离(m);Z进浆管口至灌浆点的垂高(m)。可令钻孔倾斜角为4 5 ,管线长度为钻孔倾斜长度加上工作面走向长度再加10%管路长度:3.3.2 影响灌浆效果的因素泥浆制备泥浆质量是影响灌浆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求泥浆要粘度适当、流动性好、灌后能很快析水。故应对土料的选择和泥浆配制特别重视。在土料分析和泥浆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它采区的配制经验和本采区实情,土料选用中粉质壤土。所用

20、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1155,水土比(重量比)为2:16:1,粘度16s50s,泥浆干密度采用与堤体干密度基本一致。取土方式:由于该矿生产规模不大,每日灌浆量不多,采用人工取土即可满足灌浆要求。3.3.3 灌浆站主要设施设计采用固定式灌浆站,其主要设施有储水池、泥浆搅拌池、灌浆槽、贮土场等。画出制浆、输浆布置图及流程示意图4. 灌浆方法设计4.1 确定灌浆方法灌浆方法有:1采前预灌;2随采随灌;3采后灌浆1.采前灌浆 所谓采前灌浆即是尚未开采先行灌浆。这种灌浆方法是针对开采老窑多、易自燃、特厚煤层发展起来的。当岩石运巷和风巷掘出以后,分层航道尚未掘送之前,按设计的位置,由岩石区段巷道开钻窝向煤层

21、打钻以探明古窑老虚的分布和位置,然后进行采前预灌。2.随采随灌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向采空区灌浆。其作用一是防止遗留在采空区内的浮煤自燃;二是胶结顶板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条件。另外,它还具有防尘、降温的作用。随采随灌的方法根据采区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顶板岩石冒落情况不同有多种多样。随采随灌又分为钻孔灌浆、小巷道钻孔灌浆、埋管灌浆、工作面洒浆和综采工作面插管灌浆。埋管灌浆埋管注浆是在放顶前沿回风道在采空区预先铺好注浆管,一般预埋10-15米,预埋管一端通往采空区,一端接胶管,胶管长一般为2 0 -3 0 m ,放顶后立即开始注浆。为防止冒落岩石砸坏注浆管,埋管时应采取

22、防护措施(如架设临时木垛)。随工作面的推进,按放顶步距用回柱绞车逐渐牵引注浆管,牵引一定距离注一次浆。因回风道埋管灌浆工艺最为简单,使用方便。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节理发育,褐煤及油页岩易自燃发火。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容易自然发火煤层。煤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天,一般为1-3月。因此采用随采随灌的灌浆方法。如图2-2所示,埋管灌浆与工作面洒浆图。当工作面向前推进时,沿回风巷临时构筑木垛以保护埋入冒落区的注浆管路,灌浆管埋入冒落区1520m,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向外牵引。3.采后灌浆 开采自然发火不是十分严重的厚煤层时,可在工作面采完后,封闭停采线的上下出口,然后,在上部密闭墙

23、上插管灌注泥浆。其目的一是封闭采空区,其次是充填最易发生自燃火灾的停采线,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 根据以上方法的对比采用钻孔灌浆,它是采用开采煤层附近已有的巷道或是专门开凿的灌浆巷道中,每隔10m15m向采空区打孔注浆,钻孔直径一般为75mm。如图4-1所示画出灌浆方法示意图5. 灌浆参数设计计算5.1 灌浆站工作制度地面灌浆站工作制度应与矿井工作制度相配合,全年工作日数一般为300d。灌浆站每日工作班数应视矿井煤层自燃发火的严重程度确定。注浆工作是与回采工作紧密配合的,若矿井回采为“两采一准”,采用两班灌浆一班检修工作制度,每班灌浆8小时,各班都必须完整的做完本班工作,完成好交接班制度。5.

24、2 灌浆量5.2.1 日灌浆需土量目前采空区的注浆量是依据注浆开采空间、采煤方法及地质情况来计算的,用土量Qa为 (5-1)式中: M煤层开采厚度(m); L灌浆区的走向长度(m); H灌浆区的倾斜长度(m); C煤炭采出率(%); K注浆系数即泥浆的固体材料体积与注浆区空间容积之比,一般取0.030.15。5.2.2 日灌浆用水量 (5-2)式中: Qw日灌浆用水量(m3/d); Kw考虑冲洗管路用水量时备用系数,一般为1.101.25;水土比。5.2.3 日灌浆 (5-3) 式中:Q浆1日灌浆量(m3/d);Qw日灌浆用水量(m3/d);Qa日灌浆所需土量(m3);M泥浆的制成率,按表5-

25、1选取。表5-1 泥浆的制成率序号水土比密度泥浆制成率(1)1:11.450.765(2)2:11.300.845(3)3:11.200.880(4)4:11.160.910(5)5:11.130.930(6)6:11.110.9405.2.4 小时灌浆量 (5-4)式中: Q浆1日灌浆量(m3/d); n每日灌浆班次(班/d);t每日灌浆净时间(h/班)。5.2.5 矿井注浆量 (5-6)式中:Q矿井注浆量,m3/h;k灌浆系数,为灌浆材料的固体体积与需要灌浆的采空区容积之比,应根据矿井实际条件取值;G矿井日产煤量,t;浆液的土水比;M浆液制成率,一般取0.9;煤的密度,t/m3;t矿并日注

26、浆时间,h。(2)输浆管路的管径和浆液流动的水头损失值按式(1-2)和式(1-3)计算: (1-2) (1-3)式中:D输浆管路的临界管径(内径),m;Q浆液流量,m3/s;i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值,m;水的摩阻系数;V浆液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D2实际选用的管径(内径),m;水的密度,t/ms ;浆液的密度,t/m3;注浆材料自然堆积密度,t/m3 ;Wl加权平均自由沉降速度,m/s;W2颗枝分布曲线上相当于95%处粒径的自由沉降速度,m/s;n干扰沉降指数,;d注浆材料的当量直径,mm;水的运动猫性系数,mm2/s 6 灌浆设备选型6.1 灌浆管道设计注浆管道系统布置灌浆管路有

27、“L”和“Z”布置形式。L形的优点:能量集中,充分利用自然压力,管路有较大的注浆能力,安装维护管理简单。缺点:井深时压力过大,易崩管。Z形与L形相反。该矿属于浅矿井,压力不大,再加之便于管理,充分利用自然压力,所以该矿应使用“L”形管路布置。6.1.1 管道内径计算 (6-1)式中 d灌浆管道内径(m); Qh小时灌浆量(m3/h);V管内泥浆的实际流速(m/s)。6.1.2 管材确定 选择管材的主要依据是管道所需承受的压力,而压力与井深成正比。通常情况下,井深不超过200m,多采用焊接钢管,井深超过200m,多采用无缝钢管。又由于当压力大于1016个大气压时,采用无缝钢管。而此时计算的压力P

28、=54.06KPa已经远远大于这个数值,所以这里应采用无缝钢管。7 灌浆安全技术措施7.1 制浆安全技术措施(1)灌浆前首先按照规定安装完善好灌浆管道、灌浆阀门、压力表座等附件, 确保灌浆系统安装完善,并且沿途对灌浆管路系统进行检查确认。(2)在灌浆前对密闭的完好情况进行确认,并且清理好现场的杂物,对密闭采取大板和撑子加固措施,进行密闭打撑子时,人员要精神集中,互相协作好,保证施工时的安全。 (3)灌浆前,应在灌浆地点安装一部与井上灌浆站联系的通讯电话,确保畅通完好,尽可能将电话的安装地点在新鲜风流侧。(4)灌浆前,操作人员应该站在灌浆管路一侧,将密闭附近灌浆管路用铅丝扎紧并绑在牢在附近的拱形

29、棚腿上,防止灌浆时管路内压力过大,将灌浆管路呲垫跑浆伤人。在灌浆过程中,若密闭四周因为煤壁松散发生跑浆、漏浆的情况,应立即停止灌浆,在密闭四周注充填材料堵严封实后方可继续灌浆。(5)灌浆时,在灌浆路上安设压力表,并设专人实时观察钻孔内的压力情况,发现压力数据积聚上升或者出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通知井上灌浆站停浆给水。(6)灌浆前首先用不小于1.5Mpa的水压试压,经试压确认不跑水后,才能通知灌浆站给浆,井上灌浆站电话28872。(7)灌浆安排二人,一人看孔,一人巡视管路。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看孔人员打开泄浆阀门,进行泄浆,同时通知灌浆站停浆给水。巡视管路的人员要避开管路一侧行走,防止管路接口处崩

30、开,喷出高压浆水伤人。当发现跑浆要立即通知灌浆站停浆给水,待处理完毕后,才能继续给浆、注浆。(8)灌浆前用水冲洗管路15分钟,灌浆后用水冲洗管路20分钟,观察见清水为止。以后视情况适当调整灌浆时间。(9)灌浆施工前应在灌浆地点附近按照规定吊挂一氧化碳便携式,防止灌浆时因钻孔附近煤壁受压力过大而崩塌,钻孔出风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超标。(10)灌浆施工过程中应由随时检查有害气体情况,若检查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把回风系统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并且及时向区、矿调度汇报。(11)灌浆当班必须由副队长及以上管技人员现场盯岗,负责灌浆效果及安全工作。施工中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处理,要及时向区

31、、矿调度、值班区长汇报,听候指示。(12)其它未尽事宜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执行,如遇溃浆,或其它特殊情况另补措施。7.2 灌浆系统的安全维护措施在从事本标段施工过程中,将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监督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以溪洛渡施工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专职安全副局长抓落实的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本标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相互协调,形成安全、质量、生产三套体系,相对独立,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生产。 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并且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制定钻孔和灌浆安全手册,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教育,组织员工进

32、行安全演练;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各级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杜绝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现象发生。7.3 注浆过程中防止溃浆的安全技术措施 (1)经常观察水情。采空区灌入水量与排出水量均应详细记录,若排出水量很少时,则表明灌浆区内可能有大量的泥浆水积存,应停止灌浆,应采取放水措施。若排出的水中泥砂量增大,则说明采空区中可能形成了泥浆通道,使泥浆不能均匀充填煤矸间空隙,而直接流到采空区下部被排出,此时应在泥浆中加砂子和石灰填塞通道。(2)灌浆后应再灌清水,清洗管道,以免泥浆在管道内沉淀。(3)设置滤浆密闭。在灌浆区下部巷道中必须用滤浆密闭将灌浆区和工作区隔开,而且要

33、求滤浆密闭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崩浆事故发生。(4)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5)灌浆区下部采掘。在灌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前,必须对灌浆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积水,必须打钻放水后,才能进行采掘工作。参考文献1余明高.矿井火灾防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2王菲.灌浆防灭火法及其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3 Zhu E Y,Liu C,He L,Zhang H W . Stres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n corroded concrete beamJ. Engineering Materials,2006,302-303:676-68

34、3 .4 王清安. 煤层自燃发火期预测的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5 李英华,张人伟,代晓亮等北辛窑矿黄泥灌浆防灭火系统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4):63- 656 马宗斌,史金华喷浆灌浆技术在小窑破坏区防灭火中的应用J. 煤矿安全, 2012,43(1):96- 98.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全规程M 2014.8 苗惠良,李斌. 煤矿巷道高位火灾治理过程中注浆对温度场变化的影响 J.中国煤炭,2011(6).9 俞启香. 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D).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0 煤矿工业设计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