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6113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幽幽山林》创作说明美术学毕业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创作说明) 题 目: 幽幽山林创作说明 姓 名: 学 号: 20090941139 院 别: 张 大 千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美 术 学 年级班级: 2009 级 1 班 指导老师: 目 录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3关键词3前言41创作灵感42创作观念52.1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的契合52.2鲜明的现代主义精神52.3个性的时代化的语言63绘画过程63.1构图63.2笔墨处理63.3色彩运用74创作体会75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摘 要: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乐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地势陡峭,植被茂密,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本文以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对创作的

2、介绍为主,阐述创作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创作这幅画的心得及感受。现代山水画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山水画,是因为现代山水画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的丰富多彩,这就首先要求现代山水画画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更具体细致的体验和理解,只有更细致的体验和理解,才能生发出更具体更细致的绘画语言和感人意境。关键词:峨眉山;古木参天;云断桥连;互相呼应; 勾;皴;Abstract: Mount Emei is loc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China Sichuan Leshan City, scenic area of 154 square kilometers, the terrain i

3、s steep, lush vegetation, beautiful scenery, has the reputation of show the world.In this paper, the main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reatio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feeling of the creation of this painting. The modern land

4、scape paint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because modern landscape painting to describe things more rich and colorful, the first require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painters have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hings, only mor

5、e detailed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can produce more specific and more meticulous painting language and touching conception.Key words: Mount Emei ancient trees tower to the skies.; cloud broken even echo each other; hook; method; 前言中国山水画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其独特的风格对东方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山水画的诞生,是我们先辈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现

6、了自然之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进步之反应。新中国成立以来,山水画基本上处于多层次、多路子的探索阶段。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画家们重新深入生活,感受时代精神,对旧文人改造的同时培养出大批新型的文艺工作者,鼓励创作出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的现实题材作品。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今后还有着艰巨的路程,其艰巨性在于:“必须以艺术的虔诚,在继承丰厚传统的遗产的同时创造出新的高度”1。这是时代时艺术家的期待。1 创作灵感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千年山水画也应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化。在中国画中,凡以树木、山石云水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山水画。山水画是以山

7、石树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物象精细,画面生动,趣味横生,是一幅优秀的中国山水画的要点。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这幅幽幽山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峨眉山写生的时候。进入山林中,层峦叠嶂间有流动的山气,古木参天,云断桥连,天光一线。山里的树木、藤蔓、山石、云水、小桥,房屋等,这是充满生气的山景,是我们动情动心的山河,一切显得那么安静而富有生机,给我产生了无尽的遐想。2 创作观念晋代画家顾恺之曾提出“置陈布势”2的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位置经营,所谓位置,

8、指的就是布局,即构图。而经营却不是一般的想一想,要胸有成竹,通盘考虑,使构图上下左右呼应,有内在联系,统一和谐,整体感强烈。同时也不能忽略中国画的特点,即适当留白。和书法一样,不仅要看到有笔墨覆盖的地方,还要看到没有笔墨覆盖之处。画面有的地方,画上千笔万笔,不觉其繁,有的地方不着一笔,不觉其空。有笔墨之处是画面组成部分,没有笔墨处也同样是画面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在黑白对比中求得统一和谐。用自己的才智精心去安排。西方绘画以及摄影都很重视构图,如何选景,但不能移动景观。而中国画创作则不受透视和焦点的限制。西洋画多为写实,而中国画多为写意。写意就要造境。 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在中

9、国画论中有突出的位置。但笔墨不是很容易就学到手的,要狠下功夫。我认为凡作一图,用笔有细有粗,有淡有浓,有湿有干方为好手。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形势的变化,在现代中国画家中,大多数画家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作品里尽可能地表达出现代主义文化。我在创作中力图从三个方面来表现:2.1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的契合传统文化是人类基本精神的传承与文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山水画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融入现在元素,无意中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画的影子,在他们的作品里都透露出一种“古典气质”。这可能就是经过淘洗的那些自古以来人类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精髓,也是人们代代传承的生命基因

10、和需要恪守的原则。我的作品创作中,通过传统笔墨的表达,试图使今天的人们感受到峨眉山寂静而幽远,富有生命力的深遂意境。在该作品创作中试图对当下的人、社会、自然、环境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走向现代化时不抛弃传统,两者集合,是中国山水画得以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传统古典气质与当代精神的契合。2.2鲜明的现代主义精神 “现代主义文明”是我们优秀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一,是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精神要素之一。如果不发挥我们现代的思想精神,那么就会被其他落后的文化所腐蚀,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趋势,中国画在这一背景下的创作走向,而当代中国山水画无论怎样去突破,还是在继承创统文化血

11、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始终是中国画创新的动力。该作品创作中,我尽量画出峨眉山林现实存在的东西,使作品具有现代文化气息。这种选择,一方面需要极大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应对中国传统有深入的了解。2.3个性的时代化的精神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语言的同时,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实现艺术语言的突破,能带来心理感受与视觉表达上的革命。在该作品创作中,我注重对画面形式的个性发掘与提炼,通过艺术语言的载体,传达个人思想和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这幅作品取材于写生时峨眉山林的景象,主要想表达清音阁景区的淡然、悠闲,富有勃勃生机。3绘画过程因为生宣在绘画过程中不易改动,所以我画之前先在素

12、描纸上画好素描稿、色稿、放大稿,然后让指导老师看了之后再画到正稿上。3.1构图 从峨眉山写生回来,把写生时候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整理的过程中注意创作需要的材料,把材料经过提炼加工组织成独立的画幅,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材料整理构图,先起草小稿,然后修改物象的位置,达到最佳时,将小稿起草到素描纸上,精细修改,将底稿完成后,让老师看完后正式开始画。作品幽幽山林采取了互相呼应取势构图形式,画面上下左右呼应,以其中任选一部分为主体,重点突出,另一端断断续续的过度,再以另一部分的景物与主体呼应,留白处与留白处呼应,有墨处与有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3.2笔墨处理 树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

13、龚贤说“画树如人,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也。”“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看画先看树”3。看山水画家功力如何,先看树。画树不单在山水画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练笔用墨必要的起步。上创作课时候老师常说,画树一定要做到形断而神不断。在作品中我采用大小不同的勾线笔和不同浓淡的墨色将山石、树木大的轮廓勾下来,利用毛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浓、淡、干、湿来体现树枝和周围环境的不同质感和层次。勾勒时尽量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擎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所以,我在每勾一条线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勾线时非常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线条转折时的婉转性,用力均

14、匀,一气呵成。在山石的画法上,我先通过勾勒,把具体轮廓主要脉络结构画出来,然后用湿、浓、淡、粗、细、长、短不同笔法皴出凹凸不平浑厚苍润之感,最后在处理云水的时候我采取了留白的方法。3.3色彩运用上色之前,我先整体调整画面墨色,将物体的明暗深浅用墨色表现出来,然后开始上色,上色的方法是用四支笔,一支笔蘸花青色,另一支笔蘸三绿,一支笔蘸赭石,最后一支笔调和颜色的基础上在加墨,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先用蘸花青色的笔从最深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蘸三绿的笔使颜色逐步向外染开,使其具有层次感,但必须保持画面透气而干净。用赭石先把树枝主体枝干渲染一遍,在根据附加枝干的走向轻轻的,断断续续的上点赭石颜色,

15、在墨线轮廓中先用花青打底,从树叶的基部着手,叶尖可略淡、逐渐染开,用三绿色染树叶顶部稀少的地方。在给树枝上赭石时,用赭石颜色先将房屋的土木结构勾勒一遍,然后再用花青加墨皴染房顶瓦片,使其具有层次感。根据对象的颜色,先调好赭石后直接皴染,一般从山石的基部落笔,至瓣尖晕染开来,从浓到淡逐渐用水笔染,要适当的放开一点,留有水迹和笔触,以体现山石的自然美,一遍不够等干了可以再染第二遍,这样才可能将山石和树木凹凸表现出来,产生画面的层次感。最后为了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染色结束后,观察画面,把需要复勾的地方重新勾线,增强画面效果。4创作体会现代山水画具有造型松动、形象生动、线条谨细、色墨晕泽的形式特

16、征。我认为好的作品首先要重意境,要有时代气息,意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是画面的情调。所以只有坚持深入生活,面对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优秀作品,当然,也少不了临摹古人作品,多探索,多练习线条,领悟他们的构图、线条、笔法、墨法。设色等。这样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画作里,然后平时多写生,不但增加我们的阅历和修养,解读大自然的博大精深,还会给创作带来新的养分、新的血液。多画草图,包括铅笔稿,色稿,在立意完成后,选好表达主题的构图,画正稿时才胸有成竹。反复推敲作品的构图。用铅笔打出底稿。注意穿插、疏密,要取大自然之精髓,也就是说懂得取舍,学会组织画面。也就是说整个构图的过程

17、是把构成整体的几个部分统有机一起来,使内容更加生动、充分,主题一目了然。山水画设色必须以随类赋彩为法则,设色时不能心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反复渲染,以达到薄中见厚,厚中见润的效果。5结论画毕业创作绝对是个熬心的事情,每个工序都要求创作者要有绝对的耐心,要求创作人戒骄戒躁。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戒骄戒躁,最后才能取得的好成绩。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来看是写意的艺术,中国画虽然注重形似,但更注重的是神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写实画,中国画的造型观念是意象造型,写意山水画更是如此。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参考文献 1段七丁.中国山水画技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162刘松岩编绘.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

18、技法图解.-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8(2011.1重印)3王中年著.跟王中年学国画. 北京普及出版社,2009.34许华新主编.书画研究.-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P955李可染绘.李可染作品选粹.-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9(2010.7重印)(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6叶子编.黄宾虹山水画论稿.-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37杨麟写意山水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北京工艺出版社,2006.8陆俨少著.山水画刍议.-天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致 谢光阴荏苒,美好的大学时光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回望过去,仿佛昨日。孜孜不倦的老师,善良可爱的同学,美丽幽

19、静的校园,一直陪伴着我,见证了我的成长。 第一次独自离家求学,哭过、害怕过,正是因为有远方亲人的鼓励支持,身边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我才能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顺利的完成学业。 历时半年之久的论文写作,终于结束了。从最初的选题、写开题报告,到后来的初稿、定稿,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期间,创作说明和作品辅导是在王晓兰老师和刘雪梅老师陈茂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创作的选择到最终的完成,三位老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创作说明指导老师王晓兰老师,她在忙碌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创作说明。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与我无尽的启迪。感谢思念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2013年5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