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120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淞沪会战”解说词在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坦克车和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炮弹的,在这80多天里,他们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场从未打过的硬仗。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为国家争取了90天宝贵的时间,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本文为陈君天先生独家授权刊发,请勿转载。作者陈君天简介:台湾卓越文化制作室资深电视制作人。座右铭:把历史还给历史,使真相归于真相。曾拍有抗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蒋经国传奇的一生(为拍此纪录片卖房卖车,孑然一身),属于为还原历史不惜成为穷光蛋的热血中年。一寸河山一寸血也是第一个在台湾完整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并且正面表现中共敌后战

2、场的抗战纪录片。淞沪会战 (上)上海,这块当年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是长江千里物产汇聚万商云集的唯一出海河港。7百年前筑城设治以来,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口处起家,逐渐发展,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是个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了。1842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帝国的门户,上海便一跃而为东方的世界航运中心,一个城开不夜的十里洋场,它是我国经济金融的枢纽,也是防御首都南京的屏障。日本人对上海的觊觎已经很久,五年前,一二八打过一仗,后来订了个停战协定了事,今年再打却是由我方基于战略考量而起的,不过引发淞沪之役的所谓“虹口事件”,则还是从“丢人”开始。这次丢的是一个叫做宫崎的水兵,时间在7月24日。起初,他们要求封闭虹

3、口机场,后来人也找到了,日方仍然蛮横无理不肯和解。8月9日,日本陆战队大山中尉带了个水兵硬闯机场,被我守军击毙,事情就这么闹了起来。国军准备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其实是7月下旬决定的事。打上海除了战略上的意向之外,也看中了上海是个国际化的都市,这里的一举一动比较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借以昭告世人中国抗日御侮的决心。所以,打从8月初开始便从全国各地调动部队向上海集结,可是由于当时交通工具缺乏,动员条件拙劣,四面八方拥进的军队有的搭火车有的乘船,但大多数还是靠两条腿徒步行军,所以有许多部队当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仗都已经打完了。现在,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当时上海市区的状况,在地图上您所看到的红色部分是公

4、共租界,左边苏州河以南是属英法两国的,苏州河以东黄浦江北的这一块则是日租界。所谓“租界”视同该租借国的领土,所以在开战之初这一带便驻扎了日军。根据一二八停战协定,我国国军是不得越过昆山以东的,所以在战前上海的防务只有靠吉章简的保安部队和日军海军陆战队沿着租界长约十公里的防卫线上呈对峙状态。卢沟桥的战火震动了这条防线,于是双方动作频频,战云密布,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在“虹口事件”的同时,日本海军以“佐世保”为首的舰队在黄浦江与他们的第三舰队会合,同时载来了第一批增援部队。开战之初,淞沪一役的总司令长官由冯玉祥担任。冯玉祥属西北军,蒋中正担心他调不动派系复杂的各路人马,特别调遣身兼西北、西南两处行

5、营主任的顾祝同将军赶赴上海任任战区副司令长官以协调源源而来的各路军队。第一批抵达的是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张发奎的56、57师也正向浦东地区推进之中。8月11日,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将军进驻南翔,下午88师先头部队彭巩英的262旅刚到真如,孙元良就抢得先机马上领军直指闸北,占据了北火车站。当时服役上海保总的竺启华回忆说:“保安总队的武器不好,我们所有的正规部队都在后面就要上来了,88、87、36都要上来了,保安总队第一线挡了一下子.”8月13日早上9点开始,日军的舰炮就开始向闸北猛烈轰击,下午3点,我军523团第一营在八字桥和日军遭遇,正式展开昏天黑地的淞沪会战。八字桥其实只是

6、一条无名水沟上的小桥而已,长度不及20公尺,怎么看都不起眼,但由于60年前8.13那个下午中日双方的巡逻兵在这里发生冲突,继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而使这条小小的八字桥有幸名列青史。闸北是个高楼林立的都会区,所以淞沪这一役打一开始就是以短兵相接的巷战形态揭开序幕的。日军把大炮架在大马路上,在上百万人口的闸北区平行射击,造成了难以计数的平民伤亡。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当天上午,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下了总攻击令。88师、87师前仆后继,奋力夺回头一天被日军占领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和八字桥等据点,并向日军盘踞的纱厂进攻。参加这一波攻击的弟兄蒋堂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8月13打

7、的,8月15我们到的,把上海所有的失地,让日本人占据的地方统统拿回来了,就一个大纱厂没拿回来,结果我们523团攻进去一个营中他的电网,一个营整个死在那个大纱厂里了。”由此可见,淞沪战事开打的头几天国军是乘日军的援军未到阵脚不稳的空隙,以88、87两个师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和日军在虹口到杨树浦这一条战线上,进行一条桥又一条桥、一幢楼房又一幢楼房的争夺战的,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第一次吃到了我军强力攻坚的苦头。这个时候日本只能以他们的空军和舰炮向拥入上海的中国军队进行反击。从8月15日开始,日军凭着优势的空军战力便密集轰炸上海市区,十里洋场一日之间竟沦为十里火场。以往人潮熙攘的闸北地区现在已经成了烟硝处

8、处的人间炼狱了,单就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和汇中饭店这一段短短的路就有一千六百多平民被炸伤亡;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这一天被炸得片瓦无存,当时在车站里候车的旅客两百多人当场被炸死;一个失去亲人的幼儿无助地坐在废墟中号啕大哭,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战争的残酷在摄影记者王小亭的快门之下留下了永恒的证言,这张照片当时曾经披露于世界各大报刊,使国际友人对日本侵华的的事实多少产生一点人道的关怀。“空袭”在抗战期间一直是苦难中国老百姓的梦魇,当时的上海在一波又一波轰炸的间隙时刻,总有成千上万的居民涌上街头、四处奔跑,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安全,甚至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跑,只是随波逐流,希望能躲过“死在当头

9、”的厄运。后来有人听说日本飞机不敢轰炸租界区,于是大家便一窝蜂抢渡苏州河,涌向公共租界。起初老外也确实发挥了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先后收留了五万多名难民,但是后来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了,他们只好关上闸门,从此阴阳路断,把一双双失望的眼神隔绝于冷冰冰的栅栏之外。8月19日,宋希濂的36师、夏楚中98师294团赶到了上海。同一天,日本从名古屋开来了第三师团滕田进部队也在杨树浦和吴淞口一带登陆。36师一投入战场马上就在天宝路一带和敌军正面接触。所谓“正面接触”,就是双方硬碰硬地对上了的意思。36师弟兄方振东描述当时的作战状况说:“我们吃饭都是夜晚吃的,夜晚送饭送上来的,白天根本就送不上来的。”(原36师)

10、谢世明说:“他(日军)凶得很呢!他是抗战初期,他吃得好也穿得好,他精神也好,他的武器也比我们的好,我们那个时候一个连轻机关枪只有三小挺,子弹开一发打一发,机关枪打一打它会卡弹。”就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之下,国军将士还是凭着血肉之躯向敌阵猛扑,8月20日,88师、87师、36师联合进攻汇山码头,打了一天一夜。36师配合战车攻击,率先突破了日军防线直闯黄浦江边,由于步战配合不良。后来被敌军夹击于死巷之中。从8月13日开始,我军一直是采取攻势作战的,这个时候日军发挥了他们惊人的动员能力,直到23日增援部队纷纷赶到,迫使国军结束了十天来的人海攻势。经过十天的猛烈鏖战,日方终于感觉到在上海发生什么事了,从8

11、月下旬开始,一个月之间,他们陆陆续续投入淞沪战场的军队计有藤田的第3师团、山室的第11师团、伊东的第101师团、吉住的第9师团和第8师团的鹰森旅团、第1师团的安滕和竹内旅团,以及来自台湾的重滕支队。根据日本战史记载,这些部队是在“紧急动员”的状况之下奉命前来增援的,显然在淞沪开火之初他们并没有预期到这场战的规模是如此的庞大。在我国这方面,此时全国也进入了仓促的动员状态之中,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军队陆续投入淞沪之役而外,为了因应整个局势的转变,军事委员会于8月20日把全国被战火燃烧的区域划分成了五个战区,它们分别是第一战区河北、豫北;第二战区晋、察、绥;第三战区江、浙;第四战区闽、粤;第五战区山东

12、、淮北。上海属第三战区,现在正面临敌人大军压境的严重危机,而受命抵御日本抢滩登陆,指挥我军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将领则为前敌总司令陈诚。现在,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看日军的动态:8月下旬,日本援军是沿着吴淞口到川沙口这条防线登陆的,假如任日军在此一地区建立滩头阵地,他们势必仗着机械化部队的绝对优势在空旷的沙丘平原上沿着这一条战线向内陆推进,进而对上海地区形成了大包围圈,一旦日军包围成功,上海就完了。陈诚十分了解自己的处境,他必须以有限的兵力与简陋的装备在滩头上力阻日军的前进,从此,国军便进入了鬼哭神号惨烈无比的反登陆作战阶段。这个时候,周岩的第6师和罗卓英18军的彭善第11师、霍揆彰第14师以及李树藩第

13、67师也赶到了上海投入了战场。双方的增援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果然使淞沪战场的火线从张华浜开始向北延伸,经吴淞穿过宝山县境,直往浏河一带蔓延了。日本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陆海空立体联合作战,在空旷平坦的郊区更如虎添翼锐不可当。我军冒着猛烈的炮火一面构筑工事一面迎击来敌。此时此地,要保住一寸山河土地除了手中简陋的武器之外,恐怕只能凭着一份视死如归的豪情了。(原77师)曾德富说:“7月底就到了上海,日本人的兵舰在吴淞口那个时候不多,有5、6只,到8月初的时候,他的兵舰就太多了,都摆满了.日本飞机看到目标就投(弹)在那个地方,看到地上有步兵还要打机关枪。”(原176D)甘忠日:“我们都到了海边了,左翼是

14、10军(应为20军)那个杨森的部队,右翼是张发奎的部队,我们在当中。从日本鬼下那个登陆艇,那个大炮象撒黄豆一样的.,结果我们一个军回到浙江整兵而得回一个师。”日本军队由于舰炮的掩护,很快地便建立了滩头阵地并向内陆推进,于是象月浦、罗店、吴淞、宝山几个城镇便首当其冲,硝烟四起。在这一条战线上8月22日月浦和狮子林首先沦陷,夏楚中率583团猛烈反攻,终于8月26日收复失土。98师以583团守月浦,派588团第2营守狮子林,这个营于8月31日遭日军攻击,苦战一昼夜,第5连、第6连伤亡殆尽,第4连下落不明,9月1日狮子林又丢了。守月浦的583团支撑到9月10日,敌军再度大举来犯,主阵地数度易手,我军竭

15、力抢攻。(原98师583团)赵祖德说:“4点钟开始攻击,在那个攻击的时候,不是还有什么散兵行、散兵群哪,那就是这一路哇哇叫地就上去了,在沿途当中(遇上)日本人的炮和飞机,伤亡很惨重。我们营长姓蒋叫蒋文才,第一个就牺牲了,我们团长姓路叫路景荣也牺牲了。”除团长以外,这一天团副李馨远也阵亡了。第二天进行巷战,幸好14师派兵支援,才稳住了阵脚,罗店是8月24日丢的,但是当天就被彭善的11师抢了回来交给67师401团驻守。这个团其实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在苦战4昼夜之后终又易手。当年奉命夺回罗店的11师师长彭善回忆说:“我就讲,罗店不是我失掉的嘛,张治中啊,他说委员长的命令要你今天把罗店拿下来。我说,好了

16、,我去我去,我是奉委员长的命令要去克复罗店。走了,把我的部队的部队长找了来,就讲啊,今天我们疏散前进,这个名称在我讲这个话的时候书本上都没有,他们就问什么叫疏散前进?我说三个、两个前进、四个、五个前进,目的地是罗店。下午6点钟以前就把罗店克复了。我的部下有一个人,你可能听到过,胡璉这个人,胡璉那个时候在我那里当团长,他说,一股子气把敌人撵到江边去,我跟他们讲,今天要听我的话,你们的意思很好,马上前进。我们一到了江边啊,这个敌人的海军哪,一切武器都打得到,受不了啊,我要怎么样,我要蹲得住,作工事,现在罗店啊,大家分开来作工事,先把罗店守了再讲。”这里是罗店北方靠近长江边上的一片开阔地正是当年日军

17、打罗店时的滩头阵地。看到这里的地形,您当可以想象为什么彭善要“作工事”的原因了。今天,这里还遗有一块碑,上面刻着“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几个字,孤零零地伴着风雨岁月挺在那里。在罗店中学里我们看到一块碑,是纪念红十字会罗店医院院长苏克己。他当时因为掩护我国坠机的空军人员而被日本人大切八块而建立的,不过昔日那种血肉纷飞的喧嚣显然早已消失在校园午后的宁静之中。8月下旬,日军虽然拉长了淞沪的战线,但是并没有放松对市区的空袭。8月23日,密集轰炸之下,上海知名的先施百货公司被炸得面目全非,当日死伤的无辜老百姓就多达8百余人,上海市出动所有人力进行抢救劫后火场和受伤平民的工作,瓦砾堆处但闻嚎声四起,许多尸

18、体被烧得几乎无法辨认,在这种情形之下,只要能摊到慈善团体募来的一口薄棺草草安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周碞的第6师22日一到上海便奉命和吉章简的保总杨步飞的一个团驻守吴淞镇。吴淞面临黄浦江入口处,正是大批日舰麇集的地方。在舰炮直射,飞机滥炸,地面炮兵猛轰之下,吴淞镇早就被夷为平地了,周碞苦撑了10天,只好调回嘉定整补,其战况之惨烈由此便可想而知,但固守吴淞北边旧炮台的保警部队却多撑了两天,直到9月2日才失守,那一连人没有一个弟兄活着走出阵地。宝山的状况更为壮烈,8月23日沦敌之后,首先被我98师294旅抢了回来,交给583团第3营5百余人防守。日军从28日起连日疯狂猛炸,曾德富回忆当时战地的情形说:

19、“宝山啊都黑了,所有的炮、飞机都炸在那个山,那个山完全都是火光,好像烧房子一样。”9月3日,日军开始攻城,被我军击退,5日,敌军再分三路进逼,7日,宝山城破,营长姚子青带着仅仅剩下的20几名弟兄和敌人白刃肉搏,直到全部成仁。罗店这边,罗卓英率攻不下,虽然14师79团第3营曾经冲进城里格杀旅团长清耳,但始终无法收复罗店镇。彭善说:“罗店那个小地方,我在那个地方出出进进43天,那是很不容易的,43天去呀来的,伤亡很大的,伤亡到什么程度?伤亡到你到我这里来只有80公尺,(但)你不能到我这来,你那里一动的时候,敌人就把你打死了,你只要一出来显一点目标就不能活命了。”在敌阵援军源源而来的压力之下,陈诚决

20、定暂时改为守势以减少伤亡,这是9月10日的事,这个时候淞沪战区防线部署是这样的:9月12日,蒋委员长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亲自督导淞沪战区;国军部队对日作战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张治中的中央作战军守上海市,后来由朱绍良接任;张发奎的右翼作战军守黄浦江以南;陈诚的左翼作战军守长江以南。陈诚也把他的部队分为三路:左翼军由刘和鼎、俞济时指挥;中央军由罗卓英、霍揆彰指挥;右翼军由胡宗南、王东原指挥,准备死守阵地迎接下一波战斗。淞沪会战 (下)1937年10月下旬,淞沪之战已经迈进第70天了,回顾这两个多月以来的战事,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杀戮。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的冯玉祥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曾经写道:“

21、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象大洪炉一般,填进去就溶化了!”冯玉祥的这段话假如仅仅是文字的记载,也许您无法想象,更难以置信,但这一役国军投入的人数多达70万余众,迄今仍健在者亦不乏其人,他们身历其境的第一手资料当可证实冯玉祥的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原税警第5团副团长)劳声寰说:“一天要消耗一个师啊,我们装备不如他(日本),我们的空军有250架(飞机),他是3千多架。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他4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同长江有一百多条兵舰,他的炮都可以集中在这个长江三角洲,飞机可以在这里打,我们250架飞机对他3000架飞机

22、,怎么打啊?”(原88师523团营长)易瑾:“那时我们没有经验,后勤补给对作战最重要,我们只有携带的武器和弹药,打完了后面补充不来。”劳声寰:“唉,我们跟他天地之别,我们还是埋锅造饭,行军锅在那里造饭,烧得漫天烟火冲天,报告敌人我在这里你来啊,我们很多部队啊没有跟敌人见面就垮了,就是这样炸了,给他的炮兵、给他的飞机来炸了。”易瑾:“官兵的英勇啊,牺牲的有余,我们不怕死,是以血肉之躯啊。”劳声寰:“我们这个陆军来讲啊,除了中央军有机关枪,一个师有一个炮兵营,4门山炮而外,(其他)没有啊,我们就靠血和肉啊,各省的军队只有步枪啊,两条腿一支枪啊,我们4个师才打他一个师。”易瑾:“头一仗旅长(黄梅兴)

23、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是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他都要到前面督战,那么,我们的牺牲有多么大。(哽咽中老人无法再说下去)”以上这两位军官是外景队在美国洛杉矶访问到的,提起60年前的往事,他们仍然情不自禁地泣不成声,由此可见当时的状况是何等的令人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了。陈诚的部队从9月11日开始,沿着长江以南潘泾以西这条战线苦守了40天之久,这期间悲壮惨烈的故事是很难说得尽的。仅就蕴藻浜南岸一个小小的村庄王家边的争夺战而言,就够叫人动容。这个村庄9月17日下午4点失守,守军李铁军的第4团立即反扑抢了回来,傍晚敌人又来,就这样杀出杀进达4次之多。第三天下午两点,日军5度来攻5度得逞,第4团第2连守军全

24、部阵亡。第4团其余袍泽悲愤填膺奋力冲杀,一直打到第4天的半夜又抢回来。后人很难想象当时国军夺回一个阵地的难度有多高,因为彼此装备的差距太大,国军几乎仅仅靠着血肉之躯以卵击石,和敌人拼缠在一起。(原1师4团副连长)吴俊:“日本人派来80辆战车,我们数的这80辆战车。它不敢整个地推进,那我们不动,他把战车调到从后面进来,想调过来反进这样子对付我们,爬到我们的碉堡上面,我们拿那个手榴弹,5个、6个手榴弹,没有战车,没有战防炮嘛。”(原保总)刘仁义:“对付他们的战车我们怎么对付?自报奋勇捆起了炸药,他的战车来了压我们的单兵,一压碾我们的人牺牲一个,他们的战车也牺牲一架,就是那么干,我们又没有炮又没有什

25、么,我们都是陆军,可怜哪,我们那时候的武器低呀。”除了作战情形,吴俊又回想起当时的生活状况,他说:“上海打仗最可怜的地方在晚上你听到士兵在到处叫唤,营长啊!排长啊!负了伤了,天上下雨很大,泥泞啊,日本人在对面,没有法子出去,担架也没法子去,那个惨状啊,真是不堪人道的。”(原77师)于学清:“伙房离我们二十里路,我们是第一线,白天不能送饭嘛,都是晚上送饭。碗筷都掉了,用手抓着吃。阵亡的那些人都在战沟底下,饭筐都在上面搁着,我们走来走去都是走在他们身上。”像王修身守的火烧场和小朱宅这两个据点也同样感人,这个师一共有12个营长,才打两天就阵亡了6个,负伤5个,就这样硬拼了10天,32师死伤3千5百多

26、人,寸土未失。这个故事对后人而言,也许可以视为一篇壮烈的史诗,但在当时,可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和一滩滩鲜红的热血。从9月11日开始这40天当中,扬言3个月亡华的日本精锐部队在这条战线上事实上仅仅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国军这方面付出的代价就难以估计了。这一役生还而健在的弟兄们回想起当时作战负伤的状况,杨文杰说:“我们班长说,杨文杰你挂彩了,我一看,好多的血啊。你赶快下去吧。连长说杨文杰你赶快上营部里去。到了营部,遍地都是伤兵啊。”(另一位老兵):“在这个时期,我这一步往前一靠,这还没跪下去,日本人就从那边哒哒哒一梭子轻机枪就打着了,你看(老人撩开裤腿,指着小腿上的一处伤疤),当时流血还不感觉怎么样

27、,等一会儿就不行了,那就走不动了。”劳声寰:“那些伤兵衣服裤子都剪光了,就给你一个被子盖着送到后方去了。那个时候到师部开一张伤票。”杨文杰:“你挂了彩给你个伤票住院,(后来)打得伤票都发不了了。”劳声寰:“有伤票为证件的时候,委员长还犒赏十块,没有伤票拿不到十块。”(中央作战区总司令部参谋)朱志明:“那么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到了安亭车站,那边天很黑看不见,我一下来就闻到一种血腥味,好难闻,结果一看怎么样,车站上都摆满了重伤的官兵,预备后送的。”(1师旅长副官)袁杰三:“我那个时候接运伤兵,当然都是用夜晚的功夫,到快要天亮的时候日本飞机就会来了。那个时候我们初期的武器、交通工具很少。”(11师)闵

28、学富:“上海有那个战时服务团,都是大学生,抢伤兵。”袁杰三:“那一天的时候,已经运走了几百个伤兵,还剩有几十个人,车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将那些伤兵,那些不能走动的伤兵运走,只好丢在那里,我也只好走了,谈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不能说了。(哽咽)”在上海这一役国军的死亡率究竟有多高呢?象守闸北的88师还算是比较好的,师长孙元良说:“我们一师的编制相当有1万5千人的样子,那么最后到了南京剩下不过三分之一,这是88师。”吴俊:“以第1团来讲,我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补了5次,这个补上来的兵,假如你是41师的、95师的,这个符号都没有换,没有换成一致的符号就死掉了,阵亡了。”孙元良:“这些补充的兵,

29、士兵都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干部是比较有作战经验的,但是新兵和老兵在一起,老兵也可以带新兵来作战。”蒋堂华:“50个老兵就给你补50个新兵,也不教立正也不教稍息,光教打枪。”在淞沪这个战场,我们投入的是当时全国60%以上的精锐部队,照这样下去,相对场持久抗战的策略,马上就要陷入无兵可用的危机了,不过日军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70几天打下来的结果是他们万万料想不到的,进入10月份,甚至连弹药都补给不上,必须向华北的友军借调,这对训练有素的日军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10月20日,日军参谋本部被迫决定从华北战场抽调三个师团的兵力增援上海,这三个师团是柳川第10军的中岛18师团、末松114师团

30、和谷寿夫的第6师团。谷寿夫这个人正是后来执行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侵华日军被迫从华北调兵支援淞沪战场,从整个战略的观点来看我们是成功的,虽然国军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可观,但是日军由北到南的进攻轴线终于被扭转了。到10月下旬为止,淞沪全线守得好的要数孙元良的部队,他们是最先进入战场的队伍,打从8.13开始就负责固守黄浦江边上海市区闸北,直到这个时候都还坚守着阵地,寸土未失,师长孙元良回忆说:“88师在上海的闸北,坚守闸北阵地76天,日本军队屡次来进攻,没能越雷池一步,可以说遭到国军很大的打击,所以日本的部队他自己在广播上讲88师是可恨之敌。”10月25日,日机起动了150架次轮番轰炸大场。大场位于江湾以

31、西真如以北走马塘和沪太公路的交叉处,是上海保卫战中的重要据点,属于我军中央作战区的防区,当时指挥部作战参谋朱志明回忆说:“他打我们大场就中央突破,中央突破以后他因为不能前进,前面两面还有部队要打他,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大概是上午吧我们总司令部和前面联络不上,觉得情况不对,就赶快派人上去看,一看说他已经突破了。”26日,日军声称“难攻不落”的大场终于陷落了。大场的沦陷使淞沪战局有了决定性的转变,由于大场的沦陷而使闸北这一带防区也失去了死守的意义。国军自26日开始各路除了留下少数兵力掩护之外,大部队便沿着京沪铁路和苏州河这两条路线退出战场。88师524团的八百壮士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留在四行仓库的。孙元

32、良:“这八百壮士完全是88师524团第1营,其他的部队啊、友军啊都是奉到命令转移阵地了,就是向第二线退了这样子的,所以这叫做孤军哪,四行孤军哪。”(87师518团)李文秀:“88师一个营交给谢晋元他当团副,从前没有副团长,叫中校团副、绍孝团副。他这个营啊守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刚好在大英租界、其美路旁边,所以掩护江湾撤退的,江湾十几万部队啊,这个日本人金山卫、杭州湾登陆,强行偷渡了,把上海包围住了,所以这一天晚上上海的部队整个沿着其美路撤出来,叫这个营守这个四行仓库,到后来四行仓库守完以后,我们87师退到苏州河。”(四行孤军)李锦堂:“四行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一个阵地,与仓库同生死共患难生死存亡的,

33、有仓库就有我们四行孤军,没有仓库就没有四行孤军,最后我们就在接到这个命令,听到他(指谢晋元)的训话,没有哪个人是贪生怕死、逃跑的。”四行仓库是金城、盐业、中南和大陆等四家银行的堆栈,由于谢晋元的孤军苦守而名扬世界,当时隔着苏州河遥望仓库顶上飘扬着的国旗是租界内难民的一线希望,而冒死送旗的女童军也因此流芳千古。(当年送旗41号女童军)杨惠敏:“四行仓库三面都是日本人,一面是英国人,我杨惠敏只有十几岁的大姑娘为什么要冒着生死关头我送这面国旗给四行仓库。”杨惠敏冒死送旗的故事可以说当时中国人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不惜一死的抗日决心,这种力量可能是日本军阀在评估双方战力时的严重错失,

34、因而铸成了后来难以弥补的灾祸。88师的524团从10月27日到30日坚守四行仓库4天,敌军六度冲入防地均被击退,后来英国人以苦守无益的“人道关怀”与租界安全的实质考虑掩护孤军进入租界,但他们还是懔于日军的压力竟给予孤军极不公平的待遇,在求战不得、欲哭无泪的境况之下度过了四年又两个月形同囚禁的漫长岁月。当时住在租界的中国老百姓多利用开放时间到“孤军营”看望这些壮志未酬的国军将士们,叶因绿便是其中之一,她回忆说:“孤军营里面,他们关在里面是由那个白俄,就是苏俄,苏俄逃出来的一种白俄,在英国人那里做,根本就是佣兵嘛,他们负责看守,他们也是穿着军服带着枪啊,他们也是轮班在孤军营的四周围,围起来了嘛,铁

35、丝网什么的,就是整个象个监狱一样了嘛。”(图像:昔日孤军营址今已改为“晋元中学”,内有谢晋元的雕像,学生们在向雕像献花,挽联上写着“民族英雄上海晋元中学全体师生敬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军从此正式沦入敌手,而谢晋元团长于这一年的4月被刺身亡,年仅37岁。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淞沪之役的最后状况:11月5日,柳川的先头部队中岛师团和谷寿夫师团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13日,16师团等优聪白茆口登陆朝常熟方向推进,淞沪一役到此已成定局,国军且战且退,一直到11月13日才完全撤离淞沪战场。67军军长吴克仁在掩护金山卫守军撤退时壮烈成仁,他是抗战八年间第一位殉国的中将军长。这个时候在

36、租界里的孩子们懵然不知上海已是一座孤岛,更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淞沪之战是抗战八年之间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会战,我军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多达71个正规师及地方部队约75万人左右,而日军这方面动员的正规军约当9个师团,还有汉奸部队,总计在25万人以上。依日军的算法,他们一个营的战斗力就可以抵上我们一个师,但我国三军大学的评估应为六比一,这当让并不包括空军和海军的战力在内。在如此悬殊的实力之下,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之中,我军竟能与强敌缠斗三个月之久,在中外战史上都不多见。这一役双方伤亡人数官方没有正式统计,根据孙元良将军计算日军约为5万余人,我军为18万人左右,这里面团长以上阵亡者至少有28位之多

37、,他们包括:突围时殉国的67军军长吴克仁,43岁;在吴兴孤城掩护大军撤退时阵亡的175师副师长夏国樟,43岁;8.13第一天殉难的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40岁;67师201旅旅长蔡炳炎,35岁;173师519旅旅长庞汉桢,38岁;173师521旅旅长秦霖,37岁;58师174旅旅长吴继光,34岁;第1师第1旅副旅长杨杰,42岁;98师583团团长路景荣,34岁;176师团长谢鼎新,36岁;33师195团团长雍济时,36岁;63师361团团长李忠,37岁;62师367团团长张空逸,46岁;170师508团团长谢志恒,29岁;营长包括死守宝山县城阵亡的姚子青,至少有44人,至于连排长则难以计数

38、了。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为国家争取了90天宝贵的时间,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让国际社会认真思考鸦片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八国联军的时代也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而被动地让我们牵着由东向西走,因此我们虽然丢了上海,但对整个国家的存亡而言,淞沪之役仍可以说是决胜的第一仗。回想三个多月前,全国各地部队是在动员条件极为拙劣的状况之下投入这一片混乱的战场之中的,在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坦克车和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炮弹的,在这80多天里,他们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场从未打过的硬仗,现在,要撤退了,也稀里糊涂地发现自己还活着。由于通讯

39、阻绝、情况不明,沿途的乱象就更难以形容了。袁杰三:“我们到晚上就召集这个部队到总司令部接受命令就开始撤退,总司令部退北冈山,部队就退到苏州河南岸。”某老兵:“嗯,一撤退就乱了,那个官长的年龄大,胡子长那么长,谁也不认识谁了,70几天不刮脸、不洗脸,你想想嘛。”(44师)张福胜:“下大雨,撤退下来就到嘉兴,嘉兴再到昆山,退到昆山那一天不下雨了,鬼子的飞机又来了,骑兵也来了,结果把我们那一个团炸得都没有人了。”袁杰三:“我们的总司令部是在真北路,就是闸北到真如那个公路上4号桥那,这座桥他每天炸,结果前两三天已经炸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样子,所以最后我们撤退的时候过来以后后面部队下来,这个桥就压断了。

40、”劳声寰:“我撤退的时候我带12条船,我们的目标要到怀远,安徽怀远。那个惨啊,日本飞机看见人多的地方就俯冲、扫射。”张福胜:“伤兵路上睡多少,帮帮我的忙,帮我拉一把,自己命都顾不了,能拉谁呀?”此时,重重硝烟的宝山、片瓦不存的吴淞,还有满地弹坑的大场都远去了,走出了横尸遍野的人间炼狱,他们正走向再一次的战斗!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是中国人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下出手的一场殊死战斗,在这场惊天泣鬼的战役中,陆军的表现是悲壮的,是可歌可泣的,在那血肉纷飞的三个月里,他们打出了中华这个民族坚韧无比的民族性,也打出了乾坤扭转浴火重生的希望。同样的,中国空军在这一役里的表现也十分精彩,当时隶属空军英雄人物高志航的第四大队之下22中队的张光明说:“中国空军和日本空军对比,它的比例大概是十二比一,但是我们数量虽然不如他,他的训练、他的装备、他的飞机的性能,一直到他参谋和指挥的作业,老实讲他们都比我们优越,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为什么能够一战,一战可以把它打掉六架飞机呢,我们一架损伤没有为什么?这个当然有原因,这个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那个时候的年青人就是要救国、复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