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137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它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将是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一、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 战争形态是对一定时代里的战争运动进行客观描述的一个概念,是战争内容的表现形式与状态的统一。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也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不同的时代

2、,有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在人类战争史上,主战兵器一直是决定战争样式的根本因素,它直接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是新的战争形态形成最显著和最首要的标志。主战武器 战争形态经 历 年 代冷兵器:石器、青铜、铁器冷兵器战争公元前20世纪初热兵器:火药热兵器战争约17、18世纪20世纪中叶自动化、机械化武器:机枪、坦克、飞机、潜艇、航母机械化战争19世纪末至1980年前后核武器核战争(特例)20世纪上半叶信息控制与反控制及网络技术信息化战争20世纪70年代开始(例)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

3、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恩格斯说:“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它对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例)机枪machine gun。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94年南部非洲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

4、打死了3000多人。(例)防止核战争。全球第一条军事热线建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之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两国剑拔弩张,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当时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信息传达途径不畅,由于相互隔绝,缺乏联络,相互间的恐惧、错误情报和互不信任随时都可能引发战争。为了避免因误判或错误决策而爆发战争甚至核战争,美苏两国领导人意识到双方有必要建立直接联系渠道。1963年美苏双方同意在紧急情况或特殊事件发生时,使用直接联系渠道,保证快速向对方提供相关信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战争演变过程经历了:徒手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例)2009年1月号外交杂志,美国防部长

5、盖茨称必须发展核武库威慑中俄。在人类战争史上,先后出现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等几次重大军事变革。目前正在发生的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次。 江泽民。(例)江阴黄山要塞炮台,地处长江南岸,地势险要,江面仅宽1.25公里,是长江下游最狭之处,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清康熙1663年,在黄山设置炮台。198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息化战争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概括为:信息化军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信息化战场上,运用信息化战争理论作指导,以争夺制信息权为主要目的,以信息攻防和远程精确打击等作战方式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全新战争。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

6、的主要战争形态,并不排斥其他战争形态的存在,如同机械化战争时代并存着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一样,信息化战争时代同样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机械化战争的存在。二、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形态的区别1、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战争的联系与区别本质一致:二者都是以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质量作为其称谓的依据;高技术战争与“现代化战争”比较接近,都是动态的概念。区别:所依赖的军事技术不同;产生的时代条件不同;发展趋势不同。当代高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航天技术群等六大技术群。(例)电脑CG动画片星球大战:克隆人的战争(Star Wars: The Clone Wars

7、)于2008年上映。2、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联系与区别信息化战争是由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机械化,而是继承、发展和革新了机械化。信息化战争形态必然取代机械化战争形态成为21世纪的主导战争形态。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1、信息化战争阶段划分的基本依据1)依据人类发展的进程信息社会发展的进程,是信息化战争发展阶段的最主要的依据。2)依据信息化战争特有的技术和理论3)依据信息要素的地位及其影响是否居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导作用。4)依据战争实践中的信息化作战手段的运用只有当信息技术成功运用于战争实践并占主导地位,而且是以全新的军事思维方式和战争理念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才能成为主导

8、战争形态。2、信息化战争发展阶段划分1)数字化发展阶段时间上大致从1959年美国第一台野战数字化炮兵计算机问世到海湾战争结束。2)网络化发展阶段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被标记就意味着被摧毁”。3)智能化阶段(例)2007年三名荷枪实弹的美国“机器人士兵”来到了伊拉克战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远程遥控战斗机器人,花了60万美元。全名“特种武器观测侦察探测系统”,其英文首字母缩写恰好为“剑SWORDS”。“剑”的作战流程非常明确:只有军方操作者通过机器人自带的摄像头确定敌方目标,并按下开火按钮之后,机器人士兵才会向目标开枪。“剑”的操纵方法很简单,就跟玩电子游戏差不多。负责

9、操纵“剑”的士兵利用一台特制的笔记本电脑来进行操控,电脑配备的操纵杆可以控制“剑”的行动。控制电脑上还有一个“死亡键”,如果“剑”有任何出轨的行动,一按这个“死亡键”就可以让“剑”死机。对于每天在伊拉克担惊受怕的美军士兵来说,机器人“剑”可谓一个大救星。一个机器人士兵“剑”身上所装备的武器,绝对能发挥好几个人类士兵的战斗力。这次赴伊拉克战场的机器人“剑”随身配备的武器为M240型机关枪,能够一口气打上数百发子弹压制敌人的火力。当部队指挥官发现前方有敌人埋伏时,他可以先派“剑”做开路先锋,用它强大的火力扫清道路,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士兵的伤亡。机器人还配备了4台照相机,夜视镜和变焦设备等光学侦察和瞄

10、准设备。由于“剑”的武器安装在一个稳定平台上,加上使用电动击发装置,它的射击精度相当惊人:如果一名神射手能准确击中300米外篮球大小目标的话,那“剑”就能射中同等距离,但只有一枚硬币大小的目标。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要素不同的战争形态,战争体系中的制胜要素是不同的。虽然各种战争中都有信息要素的作用,但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相区别,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冷兵器战争:人力热兵器战争:人力 + 火力机械化战争:人力 + 火力+ 机动力 信息化战争:人力 + 火力 + 机动力 + 信息 1)信息已经成为武器

11、系统和军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美国陆军第4机步师是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师。长期试验各种技战术和战斗程序,经过反复论证,美军认为数字化师的作战效能是一般机械化师的3倍。刚刚完成数字化升级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立即被投入到了伊拉克战场,在2003年底进行的红色黎明行动中,第4步兵师一举抓获萨达姆候赛因。2)信息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致胜的根本条件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致胜的核心和基础。 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致胜的关键作战行动。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是制胜的根本保证。3)军事信息系统成为战争指挥与控制活动的基础在科索沃战争“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盟军司令部第一次把电视电话会议系

12、统作为实施指挥于控制的主要手段使用,大大压缩了通常的指挥控制过程。2、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和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北约则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至此,六维战场空间形成了。实体空间于虚拟空间相结合,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形态的基本特点。历 史 时 期战 场 空 间(维数)19世纪初以前地面、海上20世纪初叶(一战前后)陆、海、空20世纪中叶(二战前后)陆、海、空1991年海湾战争陆、海、空、电、天2003年伊拉克战争陆、海、空、天、电、心3、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例)2008年美国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报告

13、:如果“单挑”,中国和俄罗斯的武器并不比美国差多少,但是信息化战争不搞“单挑”,而是一体化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武器之间的“加法”,而美国军队的战斗力是武器之间的“乘法”。1)作战力量一体化2)作战行动一体化3)作战指挥一体化4)综合保障一体化4、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样式非线式作战概念是在飞机、潜艇、电子战出现后才逐步形成的。(例)2008年9月美国空军首度对外公布了F-35战机的部分重要参数及作战性能,称其战力将超过第四代最强战机的四倍。F-35战机可以在远视距外进行精确打击,配合飞机隐身能力,使其能先敌发现目标,先敌发射武器,掌握战场主动权。这都大大增强了F

14、-35战机的作战性能。超视距攻击,即远程精确打击,超出视线所及范围的距离进行作战,与近距格斗相对应。超视距可分为超视距海战和超视距空战,超视距海战一般指约30公里以外,超视距空战一般指约50公里以外。全时空的非线式并行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非接触战争。(例)战斧导弹系列有3种型号。战斧对地核攻击导弹,射程为2500千米,命中精度30米,主要用于实施对地核攻击。战斧反舰导弹,射程463556千米,用于攻击远方舰船。战斧对地常规攻击导弹,射程11121297千米,命中精度30米。5、信息域、认知域和太空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美军将作战空间区分为三域,即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物

15、理域包括陆海空和太空。信息域包括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认知域指人的心理空间。1)信息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导空间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强烈的电子干扰和压制。(例)Ebomb(电磁脉冲炸弹)。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原本是核武器在大气层爆炸时产生的一种电磁现象。而电磁脉冲炸弹则是通过一种非核爆炸形式,把普通炸弹的机械能转化成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量的一种实际应用。它是一种杀伤破坏力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新型大规模杀伤性炸弹。这种炸弹会辐射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够使半径数十公里内的飞机、雷达、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手机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难以修复的严重物

16、理损伤。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美军在太平洋中部进行了一次高空核试验,结果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烧毁。2)心理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空间(例)“心理战的威力绝不亚于精确制导炸弹。”这是伊拉克战争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在战后总结战争教训时对心理战作用的评价。为了推行对伊拉克新政策,2007年度预算,布什政府提供12亿美元用于重建伊拉克和改善当地就业情况。经济援助计划的重点包括增加巴格达和安巴尔的就业机会。3)制太空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利(例)2008年2月美国海军一艘

17、巡洋舰发射了一枚导弹,在太平洋上空约246公里处成功拦截了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在军事上产生溢出效应,刺激太空军备竞赛升级。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目前正处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型时期,并将继续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发展。1、传统的战争内涵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传统的战争主要是指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和国家间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运用武力而进行的暴力斗争。1)从战争目的来看将从对人力、土地、能源等有形资源争夺为主,向争夺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为主转变。2)从战争主体来看既可能是军队,也可能是社会团体,还可能是个人、恐怖组织、犯罪集团和宗教极端分子。3)从战争的层次界

18、限来看战争的战略、战役、战斗层次与界限越来越趋于模糊。(例)1996年俄空军预警机截获了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手机通信,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帮助下准确地测出了杜达耶夫所在位置的坐标。几分钟之后,俄罗斯空军飞机在距目标40公里处发射了两枚导弹,导弹循着电磁波方向击中了杜达耶夫正在通话的小楼。4)从战争的暴力性来看传统机械化战争的暴力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将被非暴力的“软”打击行动所替代。2、国家战略能力将成为战争致胜的基础1)国家综合国力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信息化战争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政治为主轴,以外交、文化、科技、信息领域的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综合国力战。2)信息化战争的胜利更加依赖于国家

19、的战略组织能力信息化战争是对国家的包括战略情报获取于决策能力、政治组织力、外交能力、战争动员能力、战略输送能力、战略指导能力等在内的战略组织力的全面考验。3、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1)军队组织的小型化一是体现在全球武装力量的总体规模越来越精干化。二是体现在各国军队的指挥体制日益扁平化。三是军队的内部比例科学化2)军队组织的一体化“系统集成、合成一体”3)军队组织的高度智能化一是指未来军队的指挥控制手段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其标志是C4ISRK系统的高度成熟与发展。二是大量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平台将装备军队并投入作战。4、软杀伤与硬摧毁有机结合将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电子杀伤与物理摧毁并

20、举。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针对南联盟防空系统的电子压制铺天盖地,使南联盟的防空作战难以进行,制空权完全丧失。同时北约针对南联盟的军事指挥系统和重要的民用目标进行物理硬摧毁,造成交通瘫痪、电力和通讯系统中断,直接影响了南联盟军队的作战指挥。网络攻击与物理攻击并重。(例)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简称JFCCNW)。该部队已正式编入美军作战序列。这支部队由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其人员组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甚至还可能包括盟国的顶级电脑天才,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

21、在140分以上,因此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140部队”。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例)2011年5月25日,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有媒体问及广州军区组建了专业化的“网络蓝军”。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网络部队确实存在,称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网络部队着眼于提高网络防护。对于“网络蓝军”会否攻击他国的提问,国防部未予回应。心理战与歼灭战结合。5、网络中心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新样式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 Warfare,是指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把地理上分散部署在陆、海

22、、空、天广阔区域内的各种探测系统、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使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作战交流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一、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1、紧紧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观念落后就要挨打!不变革就要挨打!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2、牢固树立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所谓信息安全,实质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例)间谍软件国防信息安全头号杀手。20

23、00年一种专门用来刺探、窃取别人秘密的间谍软件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互联网上。这种软件的应用开始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后来被世界一些军事利益集团利用,间谍软件遂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用来猎取别国国防安全信息机密的一个重要工具。间谍软件往往具有双重软件特性,表面上具备实用的、具有吸引力的基本功能,比如mp3播放或者是一个小游戏等,但实际上其中隐藏了一个隐秘的组件,用户的隐私数据和重要信息都会被间谍软件所捕获。这些信息将被发送给互联网另一端的操纵者,并且这些有“后门”的电脑都将成为黑客和病毒攻击的重要目标和潜在目标。2006年美国海军学院电脑系统因遭间谍软件攻击而全面瘫痪,最终迫使该学院切断互联网服务数周之久

24、。美军称,本次病毒入侵的目的是窃取美海军演习的秘密资料。据美国2006年发表的一项报告称,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上年度遭到黑客袭击的次数总和达21124次。为对付间谍软件攻击,美国国防部每年要付出300多亿美元的代价,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花费还要多。(例)2008年11月犯有间谍罪的中国籍生化学家沃维汉被执行死刑。他被控在1989年到2003年期间,把解放军的导弹部署的计划和大陆领导人的健康状况等绝密级情报提供给了台湾当局的间谍机构。保卫国家的“信息疆域”。3、科学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1)我们要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打信息战争。我们要打的信息化战争,也定是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信息化战争。我们可

25、以始终坚持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优势也不能丢。2)未来的人民战争就是打信息化战争,这是由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发展趋势决定的。义和团反抗列强侵略,失败是必然的教训。二、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1、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信息能力,并把国家的战略能力与军事打击能力相结合,把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领域的斗争与战场作战相结合,才能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2、提高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走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的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3、谋求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例)2008年美国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报告,认为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决定信息化战争的胜负。解放军的信息化程度

26、在全球的排名仅为24名,远不如大多数发达国家。加快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4、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前瞻性设计信息化军队建设,合理规划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科学指导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军事教育与训练转型。三、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国防动员具有增强和改变战争力量的特有功能,动员的成效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益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建立一个集中统一、上下贯通、军地结合、具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2007年江苏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国防动员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省长、省国动委主任梁保华。二是要完善国防动员法规三是要有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动员形式四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动员方案和保障措施五是要有灵敏高效的指挥体制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指除国防现实力量以外的经过一定准备必要时可以动员用于国防事业的所有物质和能量。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主要指军队的后备力量,即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向“小型、复合、多元”方向发展,与常备军之间要能实现“无缝隙链接”。逐步建设“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后备力量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