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217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2011年4月第5卷第2期古代文明TheJournalofAncientCiVi1izationsApri1,2011Vo1.5No.2帝制中国】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刘军提要:4k,g奉行优待宗室的政策,给予宗室丰厚,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消费结构在洛阳时代全面走向奢侈化.宗室的经济收入与官爵紧密相连,加速了自身官僚化的进程,对其长久保持活力具有促进作用.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宗室个体之间只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宗室内部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关系.宗室生活优越,经济地位整体凌驾于各阶层之上,这是其政治及社会强势地位的客观反映.关键词:北魏宗室经济生活北魏宗室是拓跋鲜卑核心

2、氏族成员,是北魏立国基础代人集团的骨干力量,在社会和政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天潢贵胄,北魏宗室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充分享受优待的特殊阶层.对于他们的特权,学界多从政治,法律,文化及社会方面阐述,经济生活则较少触及.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透过经济生活,可以管窥北魏宗室地位,宗室政策及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变动.故本文将围绕宗室阶层的消费结构和收入来源,展现其生活实况,并就其隐含的政治内涵进行分析.一,宗室阶层的消费结构北魏初期,宗室生活比较节俭,奢靡之风远未形成.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百废待兴,物资匮乏;另一方面则是受部落时代质朴传统的影响.而且,北魏早期皇帝对宗室控制相当严格,奢华逾制

3、者必遭重罚,如曲阳侯拓跋素延,奢侈过度,太祖深衔之.积其过,因征,坐赐死.在此背景下,宗室经济特权体现得并不明显.宗室熏染奢靡之风,基本上是从北魏中期开始的,并于洛阳时代达到顶点.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只能着重论述北魏中后期宗室阶层的消费情况.北魏宗室的豪富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富可敌国者比比皆是.宣武帝抄没首辅大臣咸阳王元禧家产,赏赐内外百官,逮于流外,多者百余匹,下至十匹.世人熟知的事例是河间王元琛,他为炫富,遍陈金银珠玉等宝器,并扬言: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实际上,这在当时绝非个别现象,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宗室阶层穷奢极侈,互相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在衣,食,住,据北史?魏诸宗室列传

4、,魏书?宗室列传,北魏宗室的范围是拓跋始祖神元帝力微的全体后裔.在草原时代,拓跋氏是代北部落联盟的核心氏族,北魏建国之后,拓跋氏跃升为王朝的皇族,不仅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把持着朝廷主要的职位,是能够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参见康乐:代人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拓跋魏的国家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61本第3分册,1992年,第575691页.魏收:魏书卷14神元平文诸帝子孙?曲阳侯素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47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咸阳王禧传,第539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法云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08页.R行等

5、基本消费层面,宗室已经不再满足于正常需要,而是全面走向奢侈化.以衣着为例,宗室自汉化改革后,脱下了游牧时代的革带毡裘,换上了汉族的纺织品.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载,三元肇庆之际,临淮王元或盛装登场,他金蝉曜首,宝玉鸣腰,负荷执笏,逶迤复道,气质风流深得士人赞赏.对于宗室贵族而言,着装不单是为蔽体御寒,更是向先进文化靠拢,追逐时尚新风的物化象征.他们开始格外讲究穿戴,如徐少IlO史元志,器服珍丽,冠于一时.于是,华贵的纺织面料成为宗室生活的必备品,上面提到的河间王元琛,就藏有绣,缬,绌,绫,丝,彩,越,葛等大量高级丝织品.在饮食方面,宗室贵族遍尝美酒佳肴.孝明帝丞相高阳王元雍,嗜口味,厚自奉养

6、,一日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日:高阳一日食,敌我千日.再如清河王元怿宴请宾朋,珍羞具设,芳醴盈基.当时,京师洛阳四通市出售鲜鱼,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号称洛鲤伊鲂,贵于牛羊,专嗜美味的宗室无疑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再说居住,北魏后期,官僚贵族营建豪宅成风,宗室府第气派非常,如廷尉元洪超永和里宅,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宗室王府之华丽完全超乎想象,宣武帝辅政大臣北海王元详,建饰第宇,开起山池,所费巨万矣.三朝重臣高阳王元雍府足可比拟禁中,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槛,窈窕连亘;飞檐反宇,鞴周通其竹林鱼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室近宗广

7、平王元怀则更胜一筹,第宅丰大,跆於高阳.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而且,宗室豪宅绝不止一处,仍以元怀为例,北魏元怀墓志称他是洛阳乘轩里人,则乘轩里为其本宅所在.又洛阳伽蓝记所载的平等寺,大觉寺俱元怀死后舍宅所立,可知他在京城至少拥有三座府第.宗室贵族还在洛阳城外修建别墅,供其消遣小住,如咸阳王元禧在邙岭以北建有规制齐整的洪池别墅.还有出行,北魏为彰显皇族威严,对宗室的车马仪仗有严格的规定.前期制度草创,略显简陋,皇太子,皇子皆鸾辂立乘,画鞠龙首,朱轮绣毂,彩盖朱里,龙旃九旃,画云楱.后来内容不断完善,宗王朱屋青表,制同于辂,名日高车,驾三马王,庶姓王,仪同三司已上,亲公主,雉尾扇

8、,紫伞.皇宗及三品已上官,青伞朱里.可见,宗室车马是比照三品以上官员的标准制定的,目的是要显示皇族的气派.宗室出行讲究排场,高阳王元雍,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此外,宗室还拥有奢华的私家车马,如河问王元琛有千里马名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M除上述基本消费外,北魏宗室还有婚丧,社交,宗教信仰等拓展性消费需求,这些也都需要巨额的经济开支.北朝婚丧崇尚奢靡,太和之前,民渐奢尚,婚葬越轨,致贫富相高,贵贱无别,为魏收:魏书卷14神元平文诸帝子孙?河间公齐传附志传,第364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高阳王寺,第

9、177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冲觉寺,第185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龙华寺,第161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1城内?修梵寺,第60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北海王详传,第561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高阳王寺,第176177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冲觉寺,第185页.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2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咸阳王禧传,第538页.魏收:魏书卷108礼志四,第2812页.房玄龄:隋书卷lO礼仪志五,北京:中

10、华书局,1973年,第195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高阳王寺,第177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法云寺,第207页.魏收:魏书卷7上孝文帝纪上,第145页.84此孝文帝颁布诏旨,予以限制.FiNT4P,魏后期,这种现象日甚一日,以致朝臣元孝友上疏请求:若婚葬过礼者,以违旨论,官司不加纠劾,即与同罪.说明f.1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宗室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孝明帝神龟二年(519年),宗室元老任城王元澄逝世,澄之葬也,凶饰甚盛.灵太后亲送郊外,停舆悲哭,哀动左右.百官会赴千余人,莫不欺欷.当时以为哀荣之极.相关耗费之巨不难想见.为提

11、高声望,北魏宗室特别关注社交活动,以融入汉族士人群体为荣,社交的费用不菲.如元罗侯,有宾客往来者,必厚相礼遗,豪据北方,甚有声称.京兆王元愉,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北魏墓志中也有很多宗室结交的材料,如元菊远墓志载:元远性开达,好施与,不事产业,道素自居,虚己待贤,倾身下士.宾客辐辏,冠盖成阴,绸缪赏会,留连琴酒.如此频繁的游园,宴饮,馈赠,宗室如无雄厚的财力是承受不起的.北朝佛教兴盛,不少宗室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用于宗教信仰的开销也很惊人.比如布施,元太兴重病,所有资财,一时布施,乞求病愈,名日

12、散生斋.有的热衷讲经,陈留王元景皓,夙善玄言道家之业,遂舍半宅,安置佛徒,演唱大乘数部.有的造像祈福,洛阳伽蓝记?城南?大统寺载,汝南王元悦在灵台上造砖浮图.洛阳龙门石窟保留了很多宗室造像题记,目前可知的有元详,元燮,元佑等.很多宗室还捐资立寺,如清河王元怿建景乐寺,有佛殿一所,像辇在焉,雕刻巧妙,冠绝一时.堂庑周环,曲房连接,轻条拂户,花蕊被庭.其奢华程度令世人惊叹.以上分析了北魏宗室的基本消费和拓展性消费情况,就整个消费结构而言,实现深度发展的拓展性消费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消费.而且无论在哪个消费层次上,宗室贵族都将其推向极致,全面实现奢侈化.宗室奢靡生活的长期维持,消

13、耗掉巨额的社会财富,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秩序构成严重的冲击.宗室阶层的收入来源北魏对宗室的扶植力度很大,朝廷给予其稳定,多样且丰厚的收入来源,这是宗室阶层穷奢极侈的先决条件.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将宗室的收入项目归纳如下:(一)赏赐.拓跋鲜卑脱离氏族时代不久,以赏赐的名义分配战利品是北魏前期官僚贵族最主要的收入.如道武帝天兴二年(399年),卫王拓跋仪袭破高车,获二万余口,马五万余匹,牛羊二十余万头,高车二十余万乘,并服玩诸物班赐从臣各有差;天兴五年(402年),常山王拓跋遵追击木易于,获其辎重库藏,马四万余匹,骆驼,牦牛三千余头,牛,羊九万余口.班赐将士各有差.又太武帝延和元年(432年),永昌王拓

14、跋健攻建德,乐平王拓跋丕克翼阳,虏获生口,魏收:魏书卷l8太武五王?临淮王谭传附孝友传,第424页.魏收:魏书卷19中景穆十二王中?任城王云传附澄传,第d80页.魏收:魏书卷16道武七王?京兆王黎传附罗侯传,第409页.魏收:魏书卷22孝文五王?京兆王愉传,第590页.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第309页.魏收:魏书卷l9上景穆十二王上?京兆王子推传附太兴传,第443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永明寺,第237页.吴元真主编:北京图书馆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拓本全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t城内?景乐寺,第52页.魏收:魏

15、书卷2道武帝纪,第3435,39页.85班赐将士各有差.这种班赐的对象是包括宗室在内的群臣和从征的战士,遵循各有差的原则,即根据职级和功劳确定赏赐物的多少.宗室作为统治核心,征伐主力,获得的赏赐自然最多.北魏后期仍常行班赐,孝明帝时,执政的胡太后,幸左藏,王公,嫔,主已下从者百余人,皆令任力负布绢,即以赐之,多者过二百匹,少者百余匹.受赏者中宗室不在少数,可考者就有章武王元融和长乐公主.除普遍的班赐外,宗室还可受到皇帝专门的赏赐,如任城王拓跋云抚绥徐州有功,献文帝赐帛千匹,羊千口;.武卫将军元嵩,击溃萧齐陈显达部,孝文帝赉帛二千五百匹;彭城王元勰随侍孝文帝,从征沔北,赐帛三千匹.通过比较,我们

16、发现,宗室受赏无论机会还是数量,都远超异姓勋贵,这无疑是其特殊性的表现.(二)官俸.北魏宗室阶层的官僚化程度比较彻底,当时主要根据父祖三世的官爵确定宗室入仕的等级.关系较为疏远,且无世资可依的拓跋子弟,则补入宗子羽林(宣武帝时改称宗士),其本秩付尚书计其资集,叙从七已下,从八已上官.宗室仕宦的底限是从八品,这个标准尽管低于前者,但还是要比异姓勋贵子弟高,凸显出宗室整体政治地位的高贵.北魏前期,官员任职无俸禄,直到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始班俸禄,官员才有了固定的收入.北魏官员的年俸折合为绢帛,数量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别是:1300,1137,974,811,648,485,387,322,25

17、7,192,160,128,96,64,58,52,46,4O匹.这些俸禄根据当时1匹兑4斛的市价,折换成谷粮数量依次为:5200,4548,3896,3244,25921940,1548,1288,1028,768,640,512,3841256232,208184,160斛.与汉晋相比,北魏俸禄的标准略显微薄,如以每人每月口粮为3斛计算,则仕宦品级从正一品到从八品的宗室官俸勉强能够供养144至4口人.北魏宗室大多人丁兴旺,奴客众多,高阳王元雍,伎侍盈房,妓女五百,用这些俸禄维持全族上下的生计确有困难.朝廷可能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在官员正禄之外,配发窠给.魏书?食货志记载,官员的禀给有酒,

18、肉和谷面,且数量可观,宗室入仕者当然也能获得这项收入.(三)岁禄.这是北魏前期发给宗室封君的特别津贴.魏书?孝文帝纪上:(太和九年,485年)二月己亥,制皇子封王者,皇孙及曾孙绍封者,皇女封者岁禄各有差.众所周知,北魏前期实行虚封爵,封君没有食邑,故亲禄有可能是封君衣食租税的前身或试行,只是其发放的范围极为有限,仅及皇子亲王,皇孙,曾孙袭封者和皇女封公主者,宗室其余封君不在此列.岁禄,顾名思义,每年发放一次,且数量不菲,皇子亲王可多至万余,嗣王则依蕃次递减,故言各有差.岁禄的物质形式可能类似官俸,以绢帛为主.(四)食邑租税.宗室是北魏封君的主体之一,在占据王,公,侯高爵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孝文帝

19、太和十六年至十八年问(492-494年),逐步落实五等开建,并确定了各级封君的食租比魏收:魏书卷4上太武帝纪上,第81页.魏收:魏书卷13皇后?宣武灵皇后胡氏传,第338页.魏收:魏书卷19中景穆十二王中?任城王云传,第462页.魏收:魏书卷19中景穆十二王中?任城王云传附嵩传,第486页.魏收:魏书卷21下献文六王下?彭城王勰传,第573页.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2009年,第109页.魏收:魏书卷113官氏志,第3004页.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0558页.魏收:魏书卷7上孝文帝纪上,第154页.朱大渭:

20、魏晋南北朝的官俸,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第66页.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32-1033页.魏收:魏书卷2l上献文六王上?高阳王雍传,第556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高阳王寺,第177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高阳王雍传,第556页.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第31页.86例.其中王二分食一,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杨光辉先生结合当时均田农民的租调额,推算出封户每户承担的衣食租税是:王绢2丈,粟1石,公绢1丈3尺,粟6斗,侯伯绢1丈,粟5斗,子男绢8尺,粟4斗.太和以后,衣食租税成为宗室封君又一大宗

21、收入.以宗王为例,王国封户数并非固定不变,根据宣武帝推行的亲疏世减之法,宗王的封户依蕃次递减,亲王二千户,始蕃一千户,二蕃五百户,三蕃三百户.则诸蕃宗王的租税收入分别是:亲王绢1000匹,粟2000石,始蕃王绢500匹,粟1000石,二蕃王250匹,粟500石,三蕃王绢150匹,粟300石.至于宗室五等封君,食户2000到200不等,各爵级租税的上限为:公1000匹,侯伯320匹,子男150匹.就总量而言,北魏衣食租税的标准低于汉晋,甚至不及同期的南朝,不过,诚如时人所言:嫡封则爵禄无穷,枝庶则属内贬绝,说明衣食租税的有无对宗室生活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五)经营田庄.中古大族以田庄作为安身立命

22、的根本,北魏宗室田庄的规模异乎寻常,且农林牧副兼营,形成强大的社会经济实体.我们将从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劳动力和土地入手来阐述这个问题.宗室田庄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婢和各类依附民.中古北方,官贵蓄奴人数约在2O口上下.北魏宗室仰仗权势,占有奴婢的数量远胜于此,史载,咸阳王元禧,奴婢千数;镐阳王元雍,僮仆六千.地位稍逊的宗室也拥有众多的奴隶,如元略归国,孝明帝一次就赐予奴婢三十人.另外,随着北魏封建化进程的深入,宗室开始拥有大量的依附民.一方面,宗室可以凭借爵位占有臣吏,大郡王二百人,次郡王,上郡公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人,子十二人.这其实就是西晋品官荫客之制的翻版.另一方面,宗室也效法汉人大

23、族私自荫蔽民户,如秦卅IN史元丽,因平贼之势,枉掠良善七百余人.这些依附民只为宗室效劳,而不向国家承担兵徭赋税.至于田庄土地,宗室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合法地获得:一是入仕后获得的职分田,当时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这是指地方官员而言,中央官员可能也有类似的待遇,可惜文献阙载,详情已无从知晓.二是凭借宗室身份授田,北魏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据此,宗室不仅本人,家中的奴婢亦可依良人的标准授田.不过,国家对宗室授田奴婢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继承了元魏旧制的北齐河清之制规定:奴婢受田者,亲王止三百人;嗣王

24、止二百人;第二品嗣王已下及庶姓王,止一百五十人;正三品已上及皇宗,止一百人.川也就是说,同为宗室,官爵高低决定了授田奴婢的多少,如奴婢按男女各半计算,则亲王,嗣王和普通宗室获得的土地分别可以达到9000,4500,3000亩,这是个惊人的数字.需要注意的是,北魏宗室早已享有复除的特权,土地上的劳动成果全部归自己所有.据统计,宗室经营田庄的收益要远超他们的租秩禄俸,因此是其收入结构的重心所在.张维训:试论北魏的食邑制度,厦门大学,1979年第4期.魏收:魏书卷7下孝文帝纪下,第176页.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93页.魏收:魏书卷78张普惠传,第1742页.魏收:魏

25、书卷78张普惠传,第1743页.颜之推着,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卷5止足,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345页.魏收:魏书卷2l上献文六王上?咸阳王禧传,第537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城南?高阳王寺,第177页.魏收:魏书卷19下景穆十二王下?南安王桢传附略传,第507页.魏收:魏书113官氏志,第2974页.魏收:魏书卷19上景穆十二王上?济阴王小新成传附丽传,第449页.魏收:魏书卷110食货志,第2855页.魏收:魏书卷110食货志,第2853页.房玄龄:隋书卷24食货志,第677页.高敏:魏晋南北朝赋役豁免的对象与条件,江汉论坛,1990年第6期.87(六)经商

26、射利.官员经商乃北魏官场之积习.文成帝时,牧守之官,颇为货利.其中又以宗室为甚,太武帝时,景穆皇太子在京师平城,贩酤市酆,与民争利.南齐书?魏虏传对此描述甚详:婢使干余人,织绫锦贩卖,酤酒,养猪羊,牧牛马,种菜逐利.官员经商在俸禄制实行之前尚有情可原,但在班禄酬廉之后便成为不折不扣的非违之举.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明令御史中尉纠劾官员店肆商贩.可宗室官员依旧我行我素,早在孝文帝时,外镇关中的南安王元桢,方肆贪欲,殖货私庭;宣武帝时,北海王元详,公私营贩,侵剥远近;咸阳王元禧更是大作盐铁生意,聚敛财富.这些还只局限于国内,有的宗室利用职权之便同海外建立了商贸关系,如河间王元琛在秦州刺史任上

27、,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官员经商,自古被视为与民争利而倍遭非议,北魏宗室官员作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参与市场竞争本身就是对商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更何况其中还有滥用职权,欺行霸市行为的存在,朝廷尽管三令五申加以限制,怎奈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宗室甘愿铤而走险,于是经商成为其收入来源中重要的一项.(七)亲恤.这是北魏中后期出现的,定期向宗室发放的经济补助.所谓恤,是指依附民承担力役,或纳资代役而形成的收入.北魏孝文帝改革,效仿南朝举恤为禄,亲恤便是其中之一.资治通鉴?齐纪七载,明帝永泰元年(498年,秋,七月,魏彭城王勰表以一岁国秩,职俸,亲恤裨军国之用.胡三省注日:亲恤,亦魏朝给勰以恤亲者.

28、可见,北魏的亲恤是以恩恤戚属的名义给予宗室的特别优待.亲恤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为人力,即授给实际的依附民,以其劳役充作宗室收入.孝明帝时,萧齐北犯,彭城王元劭上表:谨奉粟九千斛,绢六百匹,国吏二百人,以充军用.这里的国吏,就是朝廷赐给彭城王,并由其世代承袭的役吏.另一为实物,即将人力折变为绢帛谷粮等可衣可食之物.必须说明的是,北魏亲恤的发放与宗室族群结构的演变及亲缘关系的判定紧密相关,随着孝文帝推行宗室族制改革,亲恤的发放范围也相应发生改变.魏书?张普惠传云:令给亲恤,止当世之有服.也就是说,北魏律令规定只有当朝皇帝的服内亲属才能享受亲恤.如此一来,大批出服疏宗因为宗室身份的革除而被停发亲恤

29、,这引起他们激烈的反抗,于是七庙子孙,并讼其切,陈诉之案,盈于省曹,朝言巷议,咸云其苦.由此引发的事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北魏宗室的收入结构中,贪污受贿也极为重要,这是宗室官员的非法收入.关于宗室贪污的论述众多,在此毋庸赘述.总括以上,北魏宗室阶层收入结构的特点已显露无遗:首先,宗室的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北魏前期,宗室生计基本依靠赏赐,经商和贪贿;孝文帝太和改制,北魏政治,经济生活步入正轨,官俸,衣食租税,亲恤,经营田庄开始成为宗室主要的收入项目.其次,宗室收入丰厚,生活优越,这是北魏优待宗室政策最为突出的表现.再次,宗室收入与官爵直接挂钩,无论赏赐,租秩禄俸,授田等合法收入,还是贪贿,经商等

30、灰色收入,数量都是与官爵高低相匹配的,而宗室阶层整体实现官僚化,使得受益面空前广泛.不过,大量财富流向宗室,势必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魏收:魏书卷110食货志,第2851页.魏收:魏书卷48高允传,第1072页.魏收:魏书卷9孝明帝纪,第233页.魏收:魏书卷l9下景穆十二王下?南安王桢传,第494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北海王详传,第561页.魏收:魏书卷21上献文六王上?咸阳王禧传,第537页.羊街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卷4城西?法云寺,第207页.唐长孺: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第81页.周一良先生在此基础上推断,北朝的恤亦指

31、白直役吏所服的事力,或输直代役,其与俸禄并举,成为官僚收入之一种.参见其着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31332页.魏收:魏书卷21下献文六王下?彭城王勰传附劭传,第584页.魏收:魏书卷78张普惠传,第1743页.88压力,随着宗室成员繁衍生息,这种压力愈演愈烈,终于在孝文帝太和年间集中爆发了.当时,改制,迁都,征战已使国库入不敷出,一度连官员正常的俸禄都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孝文帝即便大幅削减宗室开支也无济于事.宗室经济生活的政治内涵宗室成员的经济状况是王朝宗室结构,宗室政策,乃至治国方略的反映.北魏宗室能够长期凝聚,成为特定的社会阶层,归根结底在于拥有共同的利益关系

32、.通过对宗室消费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分析发现,宗室成员无论亲疏远近,都被纳入到既得利益圈之内,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而在经济资源的分配上,宗室个体之间只有量的不同,绝无质的差别,整体生活水准优于其他任何阶层.这与汉族王朝的宗室政策大相径庭.中原王朝大多沿用西周的宗法制,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行五世而斩,五世之外形同庶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代,南宋理学家朱熹评述汉代宗室现象时说:宗室惟天子之子,则裂土地而王之;其王之子,则嫡者一人继王,庶子则皆封侯;侯惟嫡子继侯,而其诸子则皆无封.故数世之后,皆与庶人无异,其势无以自给,则不免躬农亩之事.如光武少年自贩米,是也.易言之,汉代宗室身份只对能够继承官爵的

33、嫡子有意义,能为其带来富贵,至于丧失继承资格的别子,实际处境与普通编户无异.从社会结构角度讲,汉室宗亲被分置于不同的等级之上,彼此间既无共同目标的确认,又无紧密的经济联系,所以汉代宗室无法构成阶层,这是汉代抑制宗室政策的结果.那么,以效仿汉族制度为既定国策的北魏政权,为何要在宗室政策方面改弦更张呢?这就要从拓跋鲜卑的统治结构说起.我们知道,北魏是个少数民族政权,作为轴心力量的宗室人数寡少,而要征服,统治幅员辽阔的北部中国,并在危机四伏的权力斗争中压倒异姓,势必要保持本氏族(或家族)的完整性,并不断增强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所以,北魏统治者要竭力提升宗室全体的经济地位,使之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其

34、实北魏宗室优越的生活只是其特权性的一个侧面,是其政治与社会强势地位的客观反映.还应注意到,在正常情况下,宗室阶层的经济权益并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以官爵等身份符号为媒介,问接地与勋劳挂钩.功劳越大,官爵愈高,收入自然也就更多,这对加速宗室官僚化进程,激励宗室奋发上进,务实进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举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创,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到了北魏后期,宗室阶层彻底堕落,他们利用权势疯狂地聚敛财富,而统治者又未采取强力措施予以限制,致使国家走向覆灭的深渊,其中的教训也是异常深刻的.【作者刘军(1979年一)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讲师130012】收稿日期:2011年1月10日】(责任编辑:赵克生)魏收:魏书卷31于栗碑传附于忠传: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11论财,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721页.据清人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统计,北魏宗室掌握着国家35%的中央要职和26%的卅I镇长官职位,其控制重要官职的总比率高达31%,超过其他任何势力(收入二十五史补编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在社会层面,孝文帝定姓族,将宗室打造成北方头等Nf,势力达到空前的程度.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