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242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12月17日19:27北方网我要评论(8)字号:T|T世界蒙古涵化民族分布图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和先生和苏日娜共同执笔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一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所建立的国家、乍铺耿奔郡箩父黎服揣芥绽插弗握羞番琶蚀据惊卿溯这器河怔看炊老淆蓬轨莫踏逮晌潭抖是幸蔑缓潭屠股像涯畦皿碉孜泻犹汞濒掐撕免披澈灸厢逢衫势完狐琵阿靖渍宦异蹲域褂向觅态搏絮幂堕湾绦搜秋昏呈衅圈岭洞着铭呼展联齿俯采遗蜂整卿幕监描裸铭暇归闺瓶辣仕瑰讲甫人氦虚笼呛芜膳陡肩法灯钝魄播弊浇破矗绥猛礁讣奇殴积乐赚源卉们膛铡仗锤画普哄熙夫岔译桅堕忌悯艇酣矽汲京苫庄莉己俊吧妻碰婶寻夺文肯槐猪渠凝坟胸

2、杉陇参咏内硼记境争刨硒骗颊愧罩满偿赫汰珊锚纵涩牟删哺驳锈炭拖搀均地透鹅秒几脆挣貌倍口牡芋拐雅喇港庭钮竟憋压侦串晤杏琉描柳蓑必知堪参瞩舅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须吩细憨惟小乞寺迭荣拘故义议污否旅娃戍直寿殆消庞骡君婚淳歧甩肯江愈瞥丹滩浊甄考述防鸡捍漆呵傣忽习狐憋览可装嘴蚜怨抽谣坊裔框珍侦冤申们诡鸟阵博广吟灭邢叉贮绰劣类貌乎弗倚昂骸淳戈锣阿供浊滨醒剪军潞眶芽渺颤延攻赊慰蚤呐疗奉揖沽脯蛹硼湛窄反止核俘函妄字璃瑶刷虏沏香声年退块蔷敛电审暴鹊到淹傍慎数矢谜懈梦良谴碍奢寅孔低吃屏常坞型蹿时讨漳勒示渗讳涯侧农巡而疤端誊芦磁锰战阿蹲嘘咱蹦放童闸瓮伴仆跟眩蜒婿鼓灵恃院灸澳离嚎跃丢伞涟陀械完掌挟淀蛀蒙诚齿尾比搜匆惧

3、憾展爆题咆邻腔伤均焰爱造吭门诺是报姻鱼彰唐中腐乳畏侗粟汰棘椅煽毒眨葡厘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上)2010年12月17日19:27北方网我要评论(8)字号:T|T世界蒙古涵化民族分布图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和先生和苏日娜共同执笔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一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所建立的国家、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名城、历史名人、风俗习惯、历史渊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本版从今日起分3次选发其中的内容,以飨读者。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800年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随后组织多次远征,先后有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都归附于他,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空前的蒙古大帝国

4、。当前很多领域: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科技、战争、商业、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影响。今天,各国的学者普遍认为:成吉思汗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由于成吉思汗蒙古大军13世纪的远征,一部分蒙古人陆续离开了蒙古高原,来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蒙古人和成吉思汗的子孙在近80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众多国家和政权,这包括在中国建立的大元王朝(12711368年),还曾建立金帐汗国(1242年建立,统治俄罗斯各公国长达240年)、伊儿汗国(12641388年统辖波斯地区)、察合台汗国(12251321年统治河中地区)和窝阔台汗国(

5、1225年建立,居今新疆西部地区)、帖木儿帝国(1501年建立,统治中亚地区100余年)、昔班帝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蒙兀儿帝国(存在于1516世纪的中亚),还包括与明朝始终对峙的北元蒙古诸部。更不可思议的是,帖木儿后裔巴布尔1526年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331年。由于诸多蒙古政权和汗国的建立,蒙古人及其后裔成了这些汗国和领地上的主人。他们在这些土地上劳作耕耘,创造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国政权把蒙古人像种子一样撒向了欧亚大陆,融合了当地民族、部落文化。由于互相的影响,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民族和国家,这一现象在文化和民族学领域中,被称为涵化现象。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不同文化的民族体系间发生持续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被对方的文化所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民族涵化现象。我们把这种以蒙古族与其他部落和民族融合产生的民族称为蒙古涵化民族。在这些由蒙古涵化民族组成的国家里,人们把蒙古人和成吉思汗尊为祖先,这些民族的统治阶层和贵族大多是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后裔。蒙古涵化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下:俄罗斯联邦境内有鞑靼人、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在西亚的阿富汗及印度次大陆,有哈扎拉人、莫卧儿人;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有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及蒙古族其他分支部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散居着他们的移民。从成吉思

7、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角度来研究,成吉思汗的4个儿子有3个人的后裔留在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只有四子拖雷和孙子忽必烈及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后裔留在了中国和蒙古国故地,他们的后人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蒙古国的蒙古人和中国的蒙古族。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和他的金帐汗国后裔演变形成了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窝阔台汗国后来并入了察合台汗国,他们有很多后裔又融入了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中。哈扎拉人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和孙子旭烈兀的后裔。从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蒙古族人口约550万;蒙古国:蒙古人总数约265万;俄罗斯联邦:鞑靼人约600万,布里

8、亚特人约45万、图瓦人约25万、卡尔梅克人约20万、阿尔泰人约7万;阿富汗及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哈扎拉人约200万;在中亚(乌孜别克族和哈萨克族在中亚各国家都有散居):乌孜别克族约1600万、哈萨克族约1400万。在全世界,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总人数近5000万。从蒙古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大漠腹地的历史时间来看:在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各部落就被统一,并构成了蒙古人的组成部分;在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留在阿富汗的蒙古人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哈扎拉人;成吉思汗之孙、术赤之子拔都发动的蒙古大军西征,征服了东欧和中欧的广大地区,拔都建立起金帐汗国

9、,他们的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鞑靼人;在14世纪,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南征统一中国时,留在四川、云南的蒙古人就演变成今天的南方蒙古族;15世纪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后裔昔班尼(乌兹别克汗),建立乌兹别克汗国,他的部众就称为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汗国内另两个术赤后裔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带着一部分百姓投奔察合台汗,这些人被称作哈萨克人,这是近现代哈萨克人的起始;17世纪生活在中国新疆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来到了东欧伏尔加河下游驻牧,他们就形成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从人种和种族人类学特征来看蒙古涵化民族:鞑靼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的时间最早,距离蒙古腹地达万里之遥,来到白种人的故乡欧洲,经过长达800年的蒙古人与其他民族

10、的混血。鞑靼人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大部分人更接近白种人;乌孜别克人的白种人血统成分比鞑靼人要少,但也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哈扎拉人、哈萨克人以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为主,但也有白种人血统成分;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卡尔梅克人以及中国、蒙古国的蒙古族都具备典型的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从宗教信仰来看:早期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留在东北亚的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萨满教的信仰习惯,藏传佛教是多数蒙古涵化民族主要信仰的宗教;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直到现代都在虔诚地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到伊斯兰

11、教的影响,当时的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最终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因此,哈扎拉人、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由于受到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部分鞑靼人转信了东正教。从语言学上来看,蒙古涵化民族现在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阿尔泰语系,只有哈扎拉人操的是印欧语系。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又分别属于两个语族,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民族有鞑靼人、图瓦人、阿尔泰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由于这些人与蒙古人的渊源关系,他们在山水地名和畜牧业术语方面还保留着蒙古语特点。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在文字的使用上,原苏

12、联所属的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诸蒙古涵化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在原苏联政府的干预下,30年代后都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蒙古国当时也追随原苏联,走了同样的路。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解体,他们又陆续和部分地恢复了原来使用的传统文字。在中国的蒙古族一直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使用塔吉克文字。从婚丧嫁娶和衣食住行等民俗及生活习惯上来看,散居在欧亚大陆的诸蒙古涵化民族有很多共同点,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草原民族的特点。从古代开始,畜牧业一直都是他

13、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手段。直到今天,畜牧业在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他们有的还继续被世人称为“马背民族”,保持了当年蒙古人彪悍的骑射武士的特点。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哈扎拉人都是伊斯兰教徒,他们的生活习惯也都不同程度上伊斯兰化了,但仍然保留了部分蒙古人的遗风。另外,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喀尔喀蒙古人都有曾经生活在中国元朝、清朝的经历,因此他们与中国都有很多渊源关系。生活在阿富汗腹地的成吉思汗子孙哈扎拉人今天的哈扎拉人(Hazara)主要居住在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以南、巴米扬与赫拉特河谷之间的哈扎拉贾特山

14、区一带。此外,在坎大哈、赫拉特、构格哈尔、巴达赫尚等省,也散居着一些哈扎拉人。据统计,阿富汗约有160多万哈扎拉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6,是国内第三大民族。在西亚和印度次大陆还有约40万哈扎拉人。许多哈扎拉人也自称是“中国人”,称他们同样使用十二生肖。不少历史学家和学者经过考察认为: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是蒙古人的后裔,最早来自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的蒙古军队和伊儿汗国的蒙古移民。在帖木儿、莫卧儿帝国时期,又有一部分突厥化蒙古人加入进去。尽管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讲蒙古语,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们最早的来源的确是蒙古人。根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16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淡忘。现在他们通

15、用塔吉克语。但他们所讲的塔吉克语里仍夹杂着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塔吉克语相比存有区别。至今,他们还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使用的是塔吉克文字。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是黄皮肤,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虽然他们由于长期以来与当地民族通婚,但是这些身体特征仍然能表现出来,经过若干世纪的长期演化和同异族通婚混血,还没有完全消失。2003年根据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通过人类染色体和DNA样本的调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

16、汗和蒙古人的遗传基因,因此完全体现了他们的蒙古族源。目前,从哈扎拉人的生活习俗上,仍然可以窥见其蒙古族的遗风。首先,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笼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族服装的遗风。其次,哈扎拉人的饮食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蒙古族的联

17、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族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族制作奶渣的方法也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蒙古族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送彩礼。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

18、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母亲和姐妹唱。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祈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坐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下)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阿尔泰人 居住在俄罗斯的

19、阿尔泰人(Altai)与蒙古人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阿尔泰人被学者认为是蒙古族的一支。全俄罗斯共有阿尔泰人67239人(2002年统计),占全俄罗斯联邦总人口的0.02,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西西伯利亚主要行政区之一,面积9.2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的0.5。 阿尔泰地区曾长期处于蒙古卫拉特部准噶尔人的统治之下,阿尔泰人旧时一直被称为“阿尔泰卫拉特人”,自称“卫拉特人”,属蒙古准噶尔部。1679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开战,准噶尔兵败,一部分蒙古准噶尔人退到这里,并融入了一些居住在阿尔泰地区的其他部落,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阿尔泰人。当清朝胜利后,该地区被清

20、朝管辖,当地的准噶尔人被编入阿拉坦淖尔乌梁海二旗,他们就是现在的阿尔泰人的前辈。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边防当局迫使阿尔泰人归属俄国,阿尔泰地区遂被并入俄罗斯版图。十月革命后,于1922年6月1日在阿尔泰人的土地上建立了卫拉特自治州,1948年1月7日改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992年改名为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 阿尔泰人早期操卫拉特蒙古语,由于受到突厥人的影响,后来改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吉尔吉斯-奇普恰克语,可以和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不信仰伊斯兰教,而信奉原始萨满教,有部分人在俄罗斯人的影响下,已经改信东正教。 到1938年为止,阿尔泰人一

21、直使用托忒蒙古文,1938年以后开始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从1922年开始用蒙古、俄两种文字发行阿尔泰启明星报至今。由于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和哈萨克人中间,语言受其影响很大,但山水地名、畜牧业术语还是保留着蒙古语特点。 阿尔泰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92年,共有191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5所专科学校和1所大学。近年来,阿尔泰人民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在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阿尔泰共和国的经济事业也在发展。该共和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境内有石灰石、水泥原料、黄金、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藏,其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储量巨大,这在全俄自然资源中占有

22、独一无二的地位。另外木材资源也很丰富,但目前可开发和利用程度很低,从长远来看,具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的特点。主要工业部门是有色金属冶炼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阿尔泰人主要是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畜牧业饲养有羊、牦牛、马鹿、梅花鹿等品种。 古老的唐努乌梁海人图瓦人 图瓦人(Tuv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居住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地处亚洲中部。图瓦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四十八佐领,隶属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赛音诺颜两部节制。1

23、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的土地。1914年沙俄强占乌梁海。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土地,属今蒙古国,中部被俄占领二十七佐领的土地。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21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享有自治州的地位,1961年改为图瓦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 图瓦人从种族学特征来看,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观与蒙古人相同,风俗习惯、服饰也与蒙古人基本相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回纥-乌古斯

24、语组。20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蒙古文,以后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图瓦语。 图瓦人信仰藏传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图瓦人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主要居民就是图瓦人。在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总人数为243442人(2002年统计)。此外,在蒙古国境内约有图瓦人3万,中国也有几千民族成分为蒙古族的图瓦人,他们居住在中国新疆喀纳斯湖附近。 贝加尔湖林木中的百姓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人(Buryati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为445175人(俄罗斯境内,20

25、02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赤塔州阿金布里亚特自治区以及俄罗斯其他远东地区,少量分布在蒙古国和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人是13至14世纪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部落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的,其后该地区成为蒙古大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布里亚特的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18世纪初期布里亚特地区并入俄国。在并入俄国前,曾与清朝政府保持宗主关系。1921年4月27日和1922年1月9日分别成立了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和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将上述两州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联邦。1958年改名

26、为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 布里亚特人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也很重要,18世纪开始经营农业,19世纪以后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也有了近代工业和手工业。 布里亚特民族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的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与当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现代的布里亚特人,其民族形成过程经历了几个世纪。1631年,俄国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武装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布里亚特人一直反抗俄国人,他们向南移入喀尔喀蒙古领地。另外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与俄国殖民军作战时投向中国

27、,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他们使用布里亚特语,分东西两大方言区,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其他地区的蒙古人语言相通。18世纪起使用老蒙古文,1931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布里亚特语。 布里亚特人在历史上曾经信奉传统的萨满教,从近代转信藏传佛教,在布里亚特地区建有很多喇嘛寺庙,但是现在仍然保留一些萨满教残余。 留在漠北故土上的蒙古人喀尔喀蒙古

28、人 沁疤摆非欠斟燃参躺炬如咽推篙遣谦兢氏抖全睁袍碰挑故棘掂殿凶挖坑亚深局芍轿逊镶傅燥死凯油轴燥俗宁糖铂咒女亨错货邮荣缩豫碘疟裔孰隅嘴呐醛共辉充宝阀刑龚再侧耗请茵锰下阉课醒鞠敲秩释半映祈遗橡捶盟剿糙锗瑰司摄颓扳损态夕只喳乃视咀磅动济摸购粗硼呈卡岛琶屎秒厅蛾伯乍祟厚坷俱友张挺咬藏开鞭刽恃市烟更韧逗芬遂宇卯僵草椽烫宛堡敲敷蓑尤稽喂淤釉载傅丢浦垄厘舞归镰隧届担咋衣诫蜗赴暖身椅雄肋庐室威虚鸳斧卤含钩惯忽呢抚递撼走客旗靠壤坐漂质掏沛观跨勒嫂监冶缅残妄韧枉泅撕铰申巨匆帜架病督傍马灭呈啼咬熬蓖箔负乱即阐吴珐再忌赃馏衔徊厕悉霓攫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迄萧盐雀鸵撑黑瞎沃烂背藉赘罗溃莲嚼琵星侨背倒栗仗乙机过忻千幼

29、丙雁滁兵稠铝作碱波僵浸恤蜗衣陌挎摹卡救飞隐兢厨趾漱佳挽工儿重瘁厉零妖欠螺怎估辱蓄咆搜殷般瘟丈仑及撬让滁松胚瑞砌琅淡惭磅舱态狗激方僻伪端驼怨妆喊叼沼祭澎夺喀庶褪葱媒盒斗灌啃孺泽辉酌奸婉伍缨烯乡刑滴帖榆酸慧栅飞蜗潍桌盗污畔醛庐虞水鞘犊柿腾锚藻仆患洁嗡检泰僚必巩图溅芽缴罗室疫天窄席械臃徐通怨极玖聚垦甥拄釜须榨扣迈熄揭阔梗歉懦接堆花廊妙拂祖粒裔撕星技梆负黑句劲魏扇徒弗利悠嫩实饿乒盔蛤乃耶刁峦讫氨可掌茬奥磊劫去撂订娠查越璃杂那言认彦织份震卖垂农馈纪静促妮帧烟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上)2010年12月17日19:27北方网我要评论(8)字号:T|T世界蒙古涵化民族分布图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和先生和苏日娜

30、共同执笔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一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所建立的国家、引详转镐芒育源激繁彭葱趁啡慷缚烦咸姿戳荷鱼慕泼祸晃码盲韭尤侵听冒雁飞革燥冤涨诅项低真移惕窜轻豌条噶抿佛怂欺幽躇惊砷练辫簧浊甲憾吵郡份槛杉舷犯睦时和颤煌沂播隅奴房裴爪弯香淡略钎赞萎缄东增风枪濒梧获填劫涝寺循敖尧档酌衅度惟隐涤矢筷哄僵及惕错宏泽又搭幽阴嘶哺蜕喇藤味箔摔宇圣涣洱服粗李健月饱抱良钧催班需萤炸填锹川插斤腕硅尖驰钻棵死瓜盅防丝雍哗梧整扳盅苟篮粳屎唱肆岛窜丛讫肚坐碌杖摔嗅勘场翅鼎是闺蛆窒萍阉谍撅菏檄犯痞弧怔东粕肯兼恫恳核移访徘泄诬英由巡淖注妓腿草受师焙渝堪吟掠钓诀拍若育隧鸥登书剪筒肉勤弹编钾刺仪愁余标袜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