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892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216 大小:5.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 (PPTminimizer).ppt(2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王金龙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报告主要内容,绪论我国原良种体系及新品种介绍部分新品种养殖技术简介池塘水质调控技术与实践,第一部分:绪 论,一、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业1.改变了吃鱼靠天的理念我国淡水养殖业,在世界上起步最早,公元前1432年开始养鱼。公元前460年,越国大夫范蠡编写养鱼经。养鱼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养鱼书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之一。我国已用5种文字印刷向世界发行。,范蠡-春秋战国公元前460年,到秦汉时代,开始稻田养鱼和大水面养鱼。唐代,由单养鲤鱼转到多种鱼混养(四大家鱼)。宋代和明代,池塘养鱼由粗养进步到精养。清朝,对鱼苗的生产、分类以及运输,都作了详细记述。

2、并发展了池塘养鱼和种桑养蚕结合的综合经营。,2.巧妙地利用了鱼的自然属性,世界鱼类2万种,我国2800种,其中我国淡水800种,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其中的4-8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鳊鱼)江河常见种类、容易捕捞生长快美味可口饲料好解决、容易饲养食物各异,居住不同水层,3.变废为宝,平衡生态,低凹地、水田均可以养鱼;饲料容易得到,人禽畜粪肥、草料、粮食均可;管理轻松,老少皆宜。,二、建国后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50年代:养鱼技术由传统的方法-八字精养法(水、种、饵、混、密、轮、防、管);突破家鱼人工繁殖及鱼苗运输问题;60、70年代:鱼池改造,开始使用养殖机械如:增氧机等。养殖品

3、种增加。,80年代后:饲料、肥料由简单粗糙向加工优质化转变,养殖技术由池塘常规变为多种类型水体高科技手段,养殖品种多达30-40余种。,三、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任务与挑战,我国是水产大国,有超过3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水产养殖。200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4279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3.8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9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到5250万吨,比上年增长2.8%,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并已形成了淡水养殖、深海养殖、种苗、饲料、加工、水产生物工程、运输、冷藏、保鲜、进出口、方便食品、包装、批发市场等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希望、海大、通威、恒星等),中国是世界上养殖

4、海产品最大的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中国出产的养殖海产品其价值相当于全世界总养殖量的55%。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第三大海产品来源国。美国餐桌上每10只虾就有1只来自中国,每50条鲶鱼中有1条来自中国。,我国水产养殖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增加的产量从哪里来实现,?,我国渔业的近期战略目标: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140万吨,也就是说,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产量必须再增加1000万吨。,我国水产养殖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土地的刚性短缺养殖面积不可能继续扩大,现有的陆基鱼池面积在逐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已有的大水面养殖政策性退出。过去的15年,我国池塘养殖总产量增加1146万

5、吨,养殖面积也增加了近1665万亩。今后的养殖业发展不能再有面积的增加。,饲料资源严重不足 饲料原料的国际性短缺造成饲料成本逐年升高,短期内很难回落。,选育优良水产新品种;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一、概述,我国从1998年开始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规划,已实施了二期,分别建设遗传育种中心、引种保种中心、原良种场、苗种繁育场。通过“渔业良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水产良种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原良种体系,遗传育种中心:开展新品种培育,原种场:保存原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良种场:良种保种、扩繁与选育,苗种繁育场:繁育良种鱼苗,第二部分:我国水产原良种体系及新品种介绍,

6、原良种体系,遗传育种中心:开展新品种培育,原良种体系,原种场:保存原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遗传育种中心:开展新品种培育,原良种体系,良种场:良种保种、扩繁与选育,原种场:保存原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遗传育种中心:开展新品种培育,原良种体系,国家水产原良种体系工程工作流程图,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或批复建设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15个(其中四大家鱼1个)、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0个(其中四大家鱼原良种场 8 个)、淡水苗种繁育场4872个,全国共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养殖新品种113个,其中鱼类新品种49个,其中四大家鱼仅有长丰鲢、津鲢2个新品种,草鱼、鳙已开展良种选育研究,而青鱼选育尚未进行。,

7、人工培育的鱼类新品种(含杂交种)49个品种分布情况如下:,鲤 鲫 罗非鱼 鲢 鲌 团头鲂 加洲鲈 杂交鳢 黄颡鱼,23,12,6,2,2,1,1,1,1,其中鲤、鲫占了71.4%,罗非鱼占12%,原良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工培育的突破性良种少,2、品种创新缺少激励机制,3、落后的苗种生产方式与有限的水产种质资源的矛盾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4、原种多样性保护、良种选育技术体系尚未建立,5、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的现状堪忧,6、近交衰退没有在良种场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二、四大家鱼原良种保存技术,1、原种保存技术,原种必须来源于天然水体(江河、湖泊)严格按原种质量标准进行选择

8、,定期检测原种的遗传多样性 综合运用生态、生理学原理进行原种养殖 执行严格的隔离保种措施,四大家鱼原种保种技术工艺流程,2、良种保存与优良性状延续保持技术,1、把好亲本来源关。一定要从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或良种选育单位,或天然江河、湖泊中收集亲本或后备亲本。避免用经多代人工繁殖的鱼养大作亲鱼2、建立良种繁殖核心群体的亲本档案。将每尾核心群的亲本打上PIT电子标记(有身份证号),测量体长、体重、性别、年龄和繁殖力等,建立档案。3、严格按照国标方法,对亲鱼进行培育和保存。池塘面积在20亩以上,水深3米。,4、定期检查良种遗传稳定性。每隔2年检查一次,将不符合良种种质标准要求的个体淘汰。5、定

9、期更新亲本。每5-8年要补充更新一次亲本,对体质差、年龄大、怀卵量显著减少的亲本要淘汰更新。6、对繁殖后代进行跟踪。若后代的优良经济性状发生退化,其父母本均要淘汰。,三、良种选育技术,近缘杂交由于亲缘关系较近,一般不会出现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因此在育种上广泛应用,其中以鲤不同品系间杂交的效果最好。目前培育出荷元鲤、三杂交鲤、丰鲤、岳鲤、建鲤、颖鲤、芙蓉鲤、松浦鲤、松荷鲤、蓝花长尾鲫、“新吉富”罗非鱼等18个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杂交组合。,1、杂交育种,近缘杂交,颖 鲤,丰鲤,墨龙 鲤,荷元鲤,培育的部分近缘杂交种,目间杂交:是亲缘关系最远的杂交,但成功率极低 目前我国只报道1例,鲤形目的团头

10、鲂()鲈形目的鳜(),只能孵出鱼苗,但不成活。科间杂交:我国报道也不多,仅有奥利亚罗非鱼()与鳜()、美国大口胭脂鱼()与团头鲂()等9个杂交组合报道,但鱼苗成活率仅为0.3%-0.5%亚科间杂交:现在有不少报道。如鲢与鳙、鳙与团头鲂、鳙与草鱼、草()与团头鲂()、草鱼与鲢、草鱼与鲤等近38多个组合,一般都能得到发育正常的鱼苗,但孵化率较低。研究发现,亚科间的杂种通常没有表现出可利用的杂种优势。,远缘杂交,属间杂交 此类杂交是比较多见的,我国已开展了鲤与鲫、青鱼与草鱼、草鱼与鱼感、长春鳊与三角鲂、瓦氏黄颡鱼与长吻鱼危等47个组合。一般来讲,属间杂交是能够正常受精和得到成活鱼苗的,杂种也具有杂种

11、优势,但杂种的可育性情况复杂。,杂交黄金鲫(散鳞镜鲤红鲫),种间杂交 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远缘杂交方法,成功率非常高,且一般都具有杂种优势,杂种F1均是完全可育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非鱼的种间杂交,特别显著的是福寿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其生长速度比母本快100%,比父本快50%。,奥尼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后代的雄性率可达97.87%,具有全雄和杂交的双重优势,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奥尼鱼,福寿鱼,10多年来,他们共进行了258个科间、亚科间、属间和种间远缘杂交研究,其中获得后代的有201个组合,现保存2龄以上的后代88个。并于2007年出版了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种染色体图

12、谱一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群体选育就是挑选表现型优良(如生长、体色等)的一群鱼作为亲本,经多代选择,选育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品种,也是鱼类品种改良的实用技术之一。,2、群体选育技术,群体选育的关键步骤,第一步:亲本群体(基础群体)原代的建立,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野生群体做基础群体2、分析遗传多样性3、选择身体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4、要有一定的群体规模(一般要求在200组左右)5、建立原代档案(如编号、来源、体长、体重、年龄、性别等),第二步:确定选育目标性状,这是育种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种选育都必须有明确的育种目标。目标一般有:生长、成活率、体色、体型、

13、饲料利用率、怀卵量等。一般来讲,象抗寒、肉质、耐低氧等性状很难通过群体选育来达到。,第三步:确定选择强度,选择强度的大小,主要根据鱼类的怀卵量来确定。一般是:亲鱼怀卵量5-10万粒/kg,通常采用高强度选择;亲鱼怀卵量1-5万粒/kg,通常采用中高强度选择;亲鱼怀卵量1万粒/kg以下,通常采用低强度选择;,高强度:总选择率万分之一以下中强度:总选择率千分之一以下低强度:总选择率百分之一以下,从夏花鱼种到性成熟之间的选择次数根据鱼类不同来确定。如:四大家鱼一般选择4-5次,第四步:主要经济性状对比试验,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工作,通过后代与原代(或当前普遍养殖的品种)的经济性状比较试验,获得主要的表型

14、数据,从而判断选育效果,或叫选育进展。对比方法有:同池对比、不同池对比、网箱对比等注意:放养密度、个体规格、养殖方式、投喂量等应尽量保持一致 必须要经过连续多年(3年以上)、多重复(3个以上的平行对照)的比较试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可信,绝对不能只凭1、2年的对比数据就下结论。,第五步:选育世代,通过群体选育方法,要获得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一般需要连续选育4个世代以上。判断一个品种性状是否已经稳定,主要看以下几个参数:1、变异系数大小,若在10%以内,说明变异小,遗传稳定;2、遗传相似度高低,若群体遗传相似度达90%以上,说明个体一致性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就不行。3、遗传纯度。从平均等位基因数

15、、期望杂合度等来判断。,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该技术已成功地选育出了荷包红鲤、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彭泽鲫、德国镜鲤选育系F4、团头鲂“浦江1号”、甘肃金鳟、“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松浦镜鲤、红镜鲤等11个新品种,荷包红鲤,彭泽鲫,新吉富罗非鱼,我国在鱼类群体选育上取得的成效,第三部分:部分新品种养殖技术简介,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芙蓉鲤鲫匙吻鲟,一、长丰鲢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1、鲢在我国淡水渔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万吨,2011年排在全国前10位的淡水产品产量,第一:草鱼422万吨第二:鲢361万吨第三:鳙255万吨,鲢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是我国普通百姓的主要蛋白来源之

16、一,也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2、鲢选育的难点,难点1:鲢性周期长:一般长江流域需3-4年才能性成熟,北方地区则要5-6年。难点2:性情活跃,不耐低氧,操作后易死亡。难点3:个体大,性成熟个体一般都在4-5kg/尾以上,长期养殖大量亲本需要的设施设备量大,成本高。,3、长丰鲢选育技术路线,4、培育过程,1987年,从长江鲢养成的性成熟群体中,选择生长较快雌性个体为母本,用遗传灭活的鲤精子做激活源,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人工诱导获得5000多尾鲢异源雌核发育一代鱼苗。1996年选择生长最快、体形好、健壮的18尾第一代雌核发育鲢(简称GYS1)性成熟亲鱼,运回长江所窑湾试验场作为选育的原始群体。

17、,1996-1999年,从18尾GYS1亲鱼中选择生长性状更优(主要以体重增长优劣为选育指标)的5尾雌性亲本,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代人工雌核发育诱导,获得18000多尾鲢异源雌核发育二代鱼苗(简称GYS2)。期间开展了雌核发育鲢GYS2各品系间、GYS2鲢与普通鲢一、二龄鱼的生长对比试验,实践证明雌核发育鲢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体重增长快28%,体重增长快34.9%,不同雌核发育鲢群体间生长对比试验结果,图1 雌核发育二代鲢两群体间生长比较(1龄鱼),图2 雌核鲢与半同胞鲢生长比较(1龄鱼),潘光碧等,2004,淡水渔业,34(3):3-6,2002年,从GYS2鲢性成熟亲鱼中选择生长较快、

18、体型好的15尾,经检查其中有少量雄性个体,于同年5月18日,利用这些雄性个体开展了人工配组繁殖,建立各选育品系。之后又经2代混合选择,培育出生长快、体型好、成活率高的新品种长丰鲢,在雌性同配型的鲢雌核发育后代中出现雄性个体,是个有趣的现象,也是对传统雌核发育理论的挑战。,雌核发育二代鲢性成熟的雌、雄亲本,5、长丰鲢生长性能研究,1、长丰鲢当年鱼(1龄)生长等对比试验2、长丰鲢二龄鱼(2龄)生长等对比试验3、长丰鲢三龄鱼(3龄)生长等对比试验,2006年6个不同池对比结果,2007年同环境6只网箱养殖对比结果,2009年2个同池对比试验结果,1)、长丰鲢1龄鱼生长对比试验结果,从3个年度开展的当

19、年鱼与普通鲢的同池和不同池的对比试验结果来看,长丰鲢与普通鲢在体重生长方面无显著差异。,2007年长丰鲢2龄鱼同池生长对比试验结果,2)、长丰鲢2龄鱼生长等对比试验,2009年长丰鲢2龄鱼6个池塘同池生长对比结果,2009年在石首和沙市2个地点,共6个池塘开展长丰鲢与普通鲢同池生长对比试验,同池中放养的鱼种规格和数量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长丰鲢体重增长平均比本地普通鲢快9.3522.22%,6个池塘总平均快13.9%。,2010年长丰鲢与江苏邗江鲢群体2龄鱼同池对比结果,2010年长丰鲢与荆州本地鲢群体2龄鱼同池对比结果,试验在6个池塘中进行,在放养密度相同、鱼种规格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同池养

20、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长丰鲢2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江苏邗江鲢快16.77%,比荆州本地鲢快15.33%,3)、长丰鲢3龄鱼同池生长对比,试验在4个池塘进行,放养密度相同、规格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长丰鲢”3龄鱼体重增长比荆州普通鲢快10.47-28.31%,平均快20.47%,生长优势十分明显。,长丰鲢的遗传多样性,三个鲢群体的遗传参数(17对多态性的SSR标记),17对鲢微卫星引物对长丰鲢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三个鲢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4.0;平均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2762-0.9588;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2774-0.736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500-1

21、.2258。揭示选育的长丰鲢遗传多样性降低,纯合度提高。,1、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长丰鲢2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平均增产14-25;3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20.47%。2、体型好。体型较高且整齐,反映体型高低的主要指标(1足龄鱼体长/体高3.420.13),变异系数4%以内。而标准值(长江水系鲢体长/体高为4.070.18)。3、耐低氧、成活率高。较普通群体成活率提高10%以上。4、遗传性状稳定。,长丰鲢的主要优良性状,长丰鲢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了国家审定,长丰鲢新品种证书,7、长丰鲢的生产应用,长丰鲢自2007年育成以来,已在湖北、湖南、安徽、陕西、四川

22、、重庆、广东、云南、贵州、宁夏、沈阳、吉林、新疆等26多个省(市、区)进行了生产推广,推广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从连续的示范推广养殖效果来看,长丰鲢平均比当地普通鲢群体亩增产达到16.427%,增产效果特别明显,同时具有体型好、耐低氧、成活率高的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8、长丰鲢健康养殖技术,长丰鲢的养殖与普通鲢养殖技术相同,没有任何特殊要求。,(1)长丰鲢鱼苗培育技术,鱼池条件 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光照充足;底质淤泥不超过20cm。鱼苗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水深0812m,底质为沙壤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如果是老池塘,将

23、池水排干,让底泥暴露在空气中,也就是晒池,时间越长越好,清塘消毒 整修池塘,挖除底层多余淤泥;夯实池埂、防止渗漏;设置好池塘出水口防逃与过滤设施;铲除池塘四周杂草。鱼苗下塘前10天采用生石灰60-75kg/亩或漂白粉4-8kg/亩干塘消毒,也可采用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20-150kg或14kg漂白粉带水清塘。,这是任何鱼类苗种培育能否成功的首要关键,注水、施基肥鱼苗下塘前5-7天注水50-60cm。同时施放基肥,堆放或泼洒腐熟有机肥(牛粪、鸡粪和猪粪等),一般每亩施粪肥老塘300-400kg、新塘500-800Kg或绿肥200-300kg。其目的是培育浮游生物,为鱼苗提供适口饵料,这也是提高

24、长丰鲢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鱼苗放养(1)鱼苗质量必须是从长丰鲢扩繁基地来源的长丰鲢水花,身体光洁、能平游,能逆水游动。(2)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鱼苗15-20万尾。(3)放养前工作放养前可先用几尾鱼苗试养6个小时,检查清塘药物毒性是否完全消失;用密网拉空塘1-2次,捞除敌害生物;鱼苗下塘调节水温,使其一致,水温差不超过3(4)放养方法同一池塘放养同批鱼苗。在池塘的上风头避风处放苗。,饲养(1)饲养方法豆浆为主培育法:浸泡黄豆一般在投喂前一天浸泡至豆瓣间缝隙胀满,磨成豆浆,立即满塘泼洒,每天2-3次,每天每亩2-3kg黄豆。有机肥为主培育法:鱼苗下池前2-3天,每亩投放大草150-200kg,

25、投入鱼池四角处;下塘后每隔2-3天再投放一次。混合培育法:豆浆、肥料、精料相结合,(2)拉网锻炼 鱼苗下塘20天左右,全长3cm左右时进行拉网锻炼2-3次。方法是:用密网将夏花围捕在网中,数分钟后放回原池,隔天后再拉第二网。拉网锻炼,应在晴天和上午进行,以免因拉网缺氧造成鱼苗泛塘死鱼。(3)分塘培育 当鱼苗长至3cm左右时(一般需要15-20天),应及时分塘培育,这时一般加水至1.5m左右,放养密度调整到3000-5000尾/亩,进行鱼种培育。,(4)日常管理分期注水:鱼苗刚下塘时,水深保持在50-60cm,以后每隔3-5天灌水一次,每次注水10-20cm,培育期间共注水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

26、(1.2-1.5米)注意巡塘:每天至少巡塘3次,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早上查鱼苗是否浮头,勤捞除蛙卵,消灭有害昆虫及幼虫;午后查鱼苗的活动情况,勤除杂草等,傍晚查鱼苗池水质、天气、水温、投饵施肥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情况,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安排好明天的饵料、施肥等工作防治鱼病:在鱼苗培育早期阶段,鱼病较少,而敌害较多,但到后期鱼病则有所增加。气泡病、车轮虫、斜管虫等小型寄生虫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2)成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1、水源水质: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或湖水为好。这种水溶解氧量较高,水质良好。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值为6.58.5,溶解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2、放养模式:主养、套养

27、2种 3、水质调节:施肥调节、冲水调节、机械增氧调节、循环水、微生态制剂调节 4、放养密度:成鱼养殖(池塘套养),主要根据上市规格来确定放养密度,如果要求平均体重达到1kg/尾以上,一般每亩放100-150克/尾的鱼种300-500尾,产量在300-400kg 5、疾病防治:打印病、细菌性烂腮病、细菌性败血症,二、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优点,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肿死亡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品种选育过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

28、等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它是在鉴定出可区分银鲫不同克隆系的分子标记,证实银鲫同时存在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银鲫()与平背型(A系)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筛选出少数优良个体,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经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苗种生产方法与异育银鲫和高背鲫相同,严格按照异精雌核生殖方式进行苗种生产。在生产实践中,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异育银鲫“中科3号”所产的卵子进行雌核生殖,即可产生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全雌性苗种用于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繁殖生物学特性,异育银鲫

29、“中科3号”具有异精雌核发育的繁殖特性,即以兴国红鲤精子刺激发育以保持自身的优良性状。每年的36月为繁殖期,4月为繁殖盛期。水温上升到16左右时,即开始产卵,水温升至20左右时为繁殖最佳时期。,生态习性,异育银鲫“中科3号”为典型的底层鱼类,既可生活在静水和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又适于在池塘中养殖。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各地均可安全越冬,最佳生长水温2530,在此温度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速度快。生长期在长江流域为311月,其中79月生长速度最快。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水体的pH、低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亦有较强的忍受力。养殖推广试验证明,适宜各种水体养殖,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

30、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异育银鲫“中科3号”为杂食性,对食物的要求不很严格,既能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物,又能摄食底栖动植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食物的种类随着其个体大小、季节、环境条件、水体中优势生物种群的不同而相应有所改变。体长1.5厘米以下的鱼苗,以轮虫为主;幼小的个体,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以及其它昆虫幼虫等,这个时期是以动物性食料为主;3.0厘米以上的个体一直到成鱼,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如附生藻类、浮萍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嫩叶、嫩芽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食大麦、小麦、豆饼、玉米和配合饲料等,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三、芙蓉鲤鲫,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选育,2009年

31、12月通过品种审定,培育过程,1975年,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吴维新等利用散鳞镜鲤()兴国红鲤()杂交得到芙蓉鲤。其生长速度比母本快40%,比父本快60%,比普通鲤快1倍左右。先后获湖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GS-02-008-1996)。,1990年,对芙蓉鲤遗传改良,进行雌核发育和杂交试验,先后做了7个杂交组合,发现芙蓉鲤和红鲫杂交子代体型好,生长快。,1991-1992年,所内试验肯定其杂交优势,因母本为芙蓉鲤而取名为“芙蓉鲫”。1993年,湖南省南县畜牧水产局首先引进芙蓉鲫鱼苗,自行发花,夏花分销给养殖户,开始生产性养殖。1993200

32、5年,进行芙蓉鲫制种繁殖养殖技术、性腺组织学研究以及生长对比试验。,2005年6月,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05-2009年,完成芙蓉鲫与亲本种的形态学、遗传学基础研究,制定种质标准,同时进行中试生产。,2009年12月,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正式定名为“芙蓉鲤鲫”。,2010年5月,完成湖南省科技成果登记。2011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散鳞镜鲤引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兴国红鲤和红鲫引自江西省兴国红鲤良种场。散鳞镜鲤和兴国红鲤连续选育3代以上,红鲫选育6代以上,选择压力8-10%。,二、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选育的亲本,质量性状稳定,体型更一致,变异系数降低。以红

33、鲫的选育效果最好:分布范围 平均值 体长/体高 选育前 2.34-2.82 2.61 选育后 2.40-2.60 2.50 尾柄长/选育前 0.93-1.41 1.31 尾柄高 选育后 1.15-1.30 1.26亲本保存情况 亲本:散鳞镜鲤180尾,兴国红鲤170尾,红鲫5000尾,芙蓉鲤雌鱼2000尾;后备亲本:芙蓉鲤雌鱼3000尾,红鲫8000尾。年产苗能力2亿尾。,三、特点与优势,形态学特征 芙蓉鲤鲫体色灰黄,体型侧扁,背部较普通鲫鱼高且厚,全鳞且鳞片紧密。约20%个体无须,其余个体1或2根细小须根。其质量性状稳定,没有明显分离。形态学特征尤其是与体型相关的性状明显偏向父本红鲫。,遗传

34、学特征 芙蓉鲤鲫的染色体众数值为2n=100,细胞核DNA含量与红鲫无显著性差异;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芙蓉鲤鲫的遗传结构更偏向父本红鲫。,品种优良特性 1、生长快 芙蓉鲤鲫生长整齐,生长优势明显。当年鱼:芙蓉鲤鲫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17.8%,比父本红鲫快102.4%,为母本芙蓉鲤的83.2%;II龄鱼:芙蓉鲤鲫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56.9%,比父本红鲫快7.8倍,为母本芙蓉鲤的86.2%;III龄鱼:芙蓉鲤鲫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54.1%,比父本红鲫快7.6倍,为母本芙蓉鲤的84.5%。,2、抗性强 芙蓉鲤鲫食性杂,适应性广,从1993年起,在池塘、网箱、稻田中进行过单养、混养

35、,至今没有明显的病害记录。芙蓉鲤鲫不易缺氧浮头、脱鳞充血和受伤感染,特别耐操作耐运输,适合在高温季节捕“热水鱼”,进行活鱼长途运输,运输成活率高,既调节了市场供应,又提高了养殖效益。,3、肉质好 芙蓉鲤鲫空壳率平均86.8,明显高于普通鲤鲫鱼(7080),肌肉蛋白质含量高(18.22),脂肪含量低(3.68%),1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双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高于双亲平均水平。,芙蓉鲤鲫,4、性腺败育 在十多年的养殖生产中,2龄以上芙蓉鲤鲫虽有发情动作,但至今未见自交繁殖的后代,即使人工催情可使极少数雌鱼发情产卵,也不能受精。芙蓉鲤鲫两性败育,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可以避免自交

36、和杂交,防止混杂,更有效地保护鱼类种质资源。,5、苗种规模化生产 芙蓉鲤鲫以芙蓉鲤为母本,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芙蓉鲤怀卵量大,且人工催情后可与红鲫自然产卵,受精率高,操作容易,便于规模化制种繁殖。,四、制种和养殖技术,制种芙蓉鲤鲫的亲本应符合其种质标准芙蓉鲤鲫的制种繁殖应严格遵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和鱼类杂交制种的技术规范对亲本性别的选择要绝对准确,避免将发育不好的红鲫雌鱼误作雄鱼催产,或在母本中混入雄性鲤鱼芙蓉鲤鲫制种繁殖季节与常规鲤鲫鱼相同,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繁殖期。繁殖水温为1625,适宜水温1822。,人工催情、混合激素一次注射,自然产卵、静水孵化雌鱼每kg注射LRHA 3-5g,

37、必要时加入鲤鱼垂体1-2 mg或DOM 23 mg。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方式:一般采用一次注射。注射催产激素后的亲本(芙蓉鲤和红鲫),按1:3-5放入产卵池,设置人工鱼巢,自然产卵受精,亦可人工采卵授精后上巢孵化或脱粘流水孵化。微流水孵化。孵化期间注意预防水霉和缺氧,鱼苗点腰后适时下塘培育。,芙蓉鲤鲫孵化池,养殖技术和管理,一、苗种培育池塘准备 鱼苗培育池以长方形、面积1-3亩为宜,水深1.5m左右,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适度。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后,在鱼苗下池前5-7天注水0.5-0.6m,每亩施用150200kg有机肥,培育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在鱼苗下池前1天,用密网拖

38、除塘内的水生昆虫及蝌蚪等有害生物。,饲养管理 鱼苗下池密度10-15万/亩,条件好的池塘可放20-30万/亩。尽量选择晴好天气,在鱼苗池的上风处放苗,应注意池水温差不超过2。夏花锻炼和分池 芙蓉鲤鲫鱼苗经10天左右培育,一般可成2cm左右的乌仔,15-20天可达3cm夏花规格。乌仔或夏花分池前须停食,并经2次拉网锻炼,如需长途运输的夏花,最好实行“三网二上箱”,以增强体质,减少伤亡。,二、鱼种培育池塘准备 鱼种池一般1-5亩,水深1.5-1.8m,淤泥不超过20cm,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可配置增氧机。夏花放养前,以生石灰清塘,5-7天后注水并施有机肥300-500kg/亩。夏花鱼种放养 单养:

39、每亩放芙蓉鲤鲫夏花8000-10000尾,可搭配5-10%的鲢鳙鳊等品种。混养:以鲢鳙草鱼为主,每亩搭配芙蓉鲤鲫夏花500-1000尾,混养芙蓉鲤鲫的池塘不宜放养鲤、鲫等底层杂食性鱼类。,鱼种饲养管理 夏花鱼种放养前期,可用饼粕和三等粉等粉料混合投喂,2周后改用粗蛋白30%-32%的鱼种用颗粒饲料,后期投喂粗蛋白28%-30%的成鱼用颗粒饲料,日投喂3-4次,定期加注新水,必要时开动增氧机增氧。6-9月,定期泼洒漂白粉(1克/立方米)消毒防病,并用晶体敌百虫(0.5克/立方米)防治寄生虫。,三、池塘成鱼养殖池塘准备 成鱼池塘面积3-20亩,更大亦可,水深2m以上,生石灰清塘,鱼种放养前7-10

40、天注水并施足基肥,条件许可时应配有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鱼种放养 池塘主养:规格75-100g的冬片鱼种,每亩放养1500-2500尾,搭配10-15%的鲢鳙鱼和少量鳊鱼种。池塘混养:以草鱼为主的成鱼池,每亩放草鱼种800-1000尾,规格0.2-0.4kg,混养规格50g以上芙蓉鲤鲫鱼种300-400尾;鱼种池混养芙蓉鲤鲫夏花,比例为10%左右,当年可达商品规格。混养芙蓉鲤鲫的池塘不再搭配鲤、鲫鱼。,饲养管理 芙蓉鲤鲫生长快,摄食能力强,应使用优质饲料,坚持“四定投饵”。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类摄食、生长与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杀菌防病,缺氧浮头时及时启动增氧设备。正常

41、情况下,池塘主养芙蓉鲤鲫每亩可产800-1000 kg,高产池塘可达1200 kg/亩。,芙蓉鲤鲫池塘养殖,四、网箱养殖网箱设置 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泊、水库,水深5 m以上,水体透明度0.5 m以上,通风向阳。单层网箱,网箱按“非”或“田”字型设置,各网箱相距1 m,网箱入水深度2 m。网箱在鱼种入箱前10 天沉好,以便附着藻类及沉积物,提高鱼种入箱后的成活率。鱼种投放 50-125 克的鱼种,每口5 m5 m3 m网箱投放6 000尾-10 000尾,鱼种规格越大,放养量越小。鱼种放养前,用30克/升食盐水浸泡消毒10-15分钟。,饲料投喂与管理 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饵料。粗蛋白含量:夏花阶段

42、为28-30%,达到25 g以后改为26-28%。日投饵次数:鱼种规格小于100 g/尾时6次,100 g/尾以上时4次,水温低于20 时日投食12次。生长季节,每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每次以80-90%的鱼吃饱为宜。每天记录投饵、用药、水温、天气等情况,及时清除箱外漂浮物及箱内死鱼;经常检查修补网衣;保持一个宁静的饲养环境;一旦发病,立即治疗;做好防逃防盗防风浪等工作。,芙蓉鲤鲫网箱养殖,五、稻田养殖养鱼稻田的条件和准备 条件: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埂扎实不漏水,田埂高度高出水稻田50-60cm。消毒:耕田加施基肥后,每公顷泼洒生石灰350-500kg消毒。鱼溜:

43、在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开挖长方形鱼溜,培育鱼种的鱼溜面积占稻田的3-5%,深度70-80cm;养殖食用鱼的鱼溜面积占稻田的8-10%,深度80-100cm。鱼沟:主沟在稻田中央,宽30-50cm,深25-30cm,呈“十”字或“井”字形分布;围沟在稻田四周,距田埂50-100cm,宽100-200cm,深70-80cm;垄沟在插秧前开好,一般垄宽52-105cm,沟宽40-50cm,沟深25-30cm。遮荫:在鱼溜埂上栽种瓜豆,搭成荫棚,利于鱼类避暑降温。防逃:在进出水口,视鱼种规格,安装拦鱼栅。,鱼种放养以芙蓉鲤鲫为主,培育大规格鱼种每亩放养3-5cm鱼种1000-1300尾;养食用鱼的稻田

44、,每亩放养15-25cm的芙蓉鲤鲫鱼种300-500尾,搭配15-20%的鲢鳙鱼种。育秧田撒种,早稻田插秧、开沟、装好拦栅后,即放鱼苗;中、晚稻田待秧苗返青后即放3-5cm鱼种;养食用鱼或大规格鱼种的稻田,待秧苗返青放芙蓉鲤鲫,在收割稻穗后即灌水淹没稻草,及时补放鲢鳙鱼种。,饲养管理 1 管水 2 防逃 3 投饵 4 施肥 5 用药收鱼 稻谷将成熟或晒田割谷前,放水捕鱼;冬闲水田和低洼田养的食用鱼或大规格鱼种可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捕鱼。捕鱼前,疏通鱼沟、鱼溜,在夜晚缓慢放水,使鱼在鱼沟、鱼溜内集中,在出水口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即落网捕起。,芙蓉鲤鲫2011年繁育水花鱼苗1亿尾,培育夏花及

45、规格鱼种1600万尾;2012年繁殖水花1.4亿尾,培育夏花1000万尾。在全国23个省(市、区)推广养殖。,养殖效益 1993年,湖南省南县最早试养芙蓉鲤鲫;湘阴县是推广养殖芙蓉鲤鲫最多的县(市),近3年,湘阴县引进芙蓉鲤鲫鱼苗7260万尾,推广养殖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产值2.06亿元。1997年以来,芙蓉鲤鲫推广养殖面积累计超过30万亩;其中湖南全省养殖面积累计达27万余亩,新增产值15.28亿元,新增利润5.88亿元;仅2008-2010年,全省养殖面积超过16万亩,新增产值8.89亿元,新增利税3.76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匙吻鲟,分布及引种情况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

46、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世界上现存两种匙吻种鱼类之一(另一种是白鲟),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全长可超过4.8m,体重可达60kg。1974年原苏联从美国引种进行湖泊、水库、池塘养殖,1984年正常繁衍子代。湖北仙桃市从1990年4月起连续9年从美国引进14批受精卵,苗种生产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与在我国开发的技术可行性进行深入调研。期间,包括我省及港台在内的全国18个省市和地区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先后从湖北引种试养。,主要特点,匙吻鲟属广温性、淡水溯河洄游性鱼类。我国北至东北各省,南至海南省试养成功。性温顺,回捕率极高。抗病力强,网箱大规格鱼种养殖,成活率可达100%。生长快,当年繁育饲养6个

47、月一般可长到40-50cm,重1kg,2龄可达1.8kg。适应多种养殖方式。池塘混养,亩可增产100kg以上;在鳗池进行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亩产可达5000kg,利润高;水库网箱,每平方米单产15kg;水库或湖泊等大中型水面粗养,亩可增产15kg以上。,一、主要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有一呈汤匙状的长吻,占体长的1/3。皮肤裸露,无成行的骨板,仅尾鳍上叶有硬鳞。口在吻下不能伸缩,鳃盖布满梅花状的花纹。刚出膜仔鱼无长吻,经一个月饲养,体长达8-9mm时吻发育完全。吻上有大量的感受器和电子接受器,一般认为它有分辨食物密度作用,或寻找食物功能。形态十分奇异,幼鱼更为可爱,全身晶莹,吻长似“鸭喙”,鳃

48、盖如“象耳”,游态憨快,俗称“太空鲟”,为名贵的观赏鱼之一。,2、生活习性,纯淡水鱼种,常年生活在内陆江、河、湖、库、池塘中。适温范围极广,0-37,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可养殖。性情温顺,中层,易捕捞。溶氧要求比其它鲟鱼低,3毫克/升以上均可,pH6.8-8.0。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与我国鳙鱼相同,滤食性。仔鱼开口饵料以小型枝角类为主,鳃耙未发育完全前,吞食;如饵料不足时,也捕食小鱼虾,甚至同类相残而同归于尽;体长达13cm时,其鳃的滤食功能完备,改为滤食浮游动物;人工饲养,喜食与浮游动物一般大小的浮性饵料,吃食时,常常肚皮朝上,仰游索饵,极富观赏性。,3、生长生长较快,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苗

49、种可达50-60cm,体重0.7-1kg,2龄鱼体重2-3kg,3龄则为5kg以上。4、性成熟与繁殖性成熟晚,雄鱼7-9龄;雌鱼10-20龄。一次产卵后,要间隔3-5年才能再次产卵。成熟的卵子呈灰黑色,卵径2-2.5mm,平均每千克体重怀卵量3500粒左右。3月底到6月上旬产卵,产卵前,随水温上升和河水上涨时溯河洄游,寻找适宜产卵场。水温达到16,涨水和砾石河床等适宜便会产卵。卵子产在砾石滩上,受精后卵膜很快产生黏性,牢固地黏在固着物上。水温16,孵化大约需要6-7天。,二、人工繁育,1、亲鱼选择一般是在野生产卵亲鱼集中的坝下江段或其他深水区采捕亲鱼。生长良好、体质健壮,无明显副性征,一般雌鱼

50、个体较大,腹部膨大,泄殖孔附近肿胀、充血、较松驰,可挖出卵子鉴别成熟度。雄鱼个体较小,头部具有较多的突起,可挤出精液。2、人工催产:亲鱼移入催产池,不断注水;雌雄比为1:12。催产药物最好是冷冻的匙吻鲟脑垂体,剂量为雌鱼2个,雄鱼1个,采用一次腹腔注射方法;或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多采用2次注射法,第一针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01mg,隔12-15小时再注射第二针,剂量为0.09mg,雄鱼减半。产卵:间歇性排卵,每隔20-30分钟排卵一次,持续8-10小时。受精:采用干法受精,以黄土液或石膏液脱黏。,3、孵化,底部进水、上口出水的塑料孵化缸。溶氧7-8mg/l,水质清新,水温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