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7010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培训材料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审查要点项目报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编制预算编制基本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成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 第一章 前言介绍项目来源,项目建设目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的批复情况,项目规划的任务、依据和实施期限等。,第二章 项目概况,1、项目区所在县的概况;2、项目区(各片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涉及乡镇、行政村,所在图幅号、项目区经纬度),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种植情况;3、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利、电力、道路等)现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4、土地

2、利用现状(类型、面积、结构和土地权属、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5、土地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方案);6、水资源平衡分析(以确定灌排方法和技术);7、新增耕地(依据项目建设目的而定)潜力分析。(计算方法、新增耕地率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各自新增耕地面积与各自建设面积的比率、3种指标要求),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方针,1、确定规划目标(围绕项目建设目的和第二章的分析,本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如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各项工程的配套建设);2、根据目标,确定规划原则(各项工程的综合布局原则、技术经济原则等)。,第四章 规划方案,1、规划标准(工程防洪标准、道路建设标准、灌排标准等);2、土地

3、利用布局(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适宜性评价以及项目目标,配置各类用地);3、土地利用工程布局(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灌溉排水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以及不同类型、等级工程的建设数量);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初步计算各类用地数量,并且按土地三级分类附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5、土地权属调整(由于土地分配是土地开发整理后期工作的重点,涉及到各权力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规划方案只提权属调整的原则、程序、注意的问题等,暂不提出各村、组具体分配的土地数量或按可研报告提出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投资规模概(预)算和资金筹集使用(投资规模依据有关概(预)算定额标准计算

4、);,第五章 规划方案评价,1、社会效益(对项目区农业、农村社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新增耕地面积、生产条件、就业、收入分配,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利用率、生产力、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能力等);2、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程度,解决土壤退化效果,灌溉水质改善程度等);3、经济效益(产出包括新增耕地产值、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产量增加、经营成本节约等;项目经营成本和收入,投入产出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第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1、项目组织管理2、项目实施管理3、项目资金管理,第二部分 项目规划说明,1、项目规划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2、项目调整情况(经过项目实地踏勘和有关部门

5、批复,项目所做的位置、规模等的调整说明);3、主要资料来源和引用(项目规划中所采用基础图件、关键数据资料,如地下水情况,灌溉定额。所引用的资料必须注明资料编写、出版单位、时间);,4、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规划标准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使用的技术能够为当地农民所接受,必须考虑到维护管理方便性和使用的长期性);5、与有关部门规划(涉及农林水环电等部门意见)的协调处理;6、规划方案的选择(各主要可能方案(二种以上)的优缺点比较择优);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规划报告与说明注意要点,1、规划设计报告应与备案项目的可研报告相一致,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和范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土

6、地权属等状况,规划基本方案(如土地利用结构和种植结构规划、土地平整方案、取水灌溉方案)等;2、报告总体结构、主要内容和格式应符合规程要求;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与所采用的灌溉用水方案应基本相符;4、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符;5、项目中的防护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与项目区主要灾害分析情况应相符;,6、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是否符合实际,其潜力来源能够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明显反映;(有图斑面积显示)7、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准确无误;(建设规模规划前后一致,地类面积增加、减少来源清楚,合计数为零)8、田块大小、形状、方向应与地形描述基本相符;9、新增耕地不低于批准该项目建设要

7、求的面积与比例;(可研批准入库指标)10、工程布局方案合理,即工程建设是必须的,又是最经济的;属于中央投资建设的主要工程等级不超过规程或规范的标准,必须说明方案选择的比较过程;,11、土地平整方案符合地形实际;(丘陵、平原、滩涂)12、权属调整方案充分考虑了土地权属现状,切实可行。各权属主体的土地面积准确无误;13、项目建设方案、建设期限与投资进度安排相符;14、引用关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15、同一指标及其对应的数据必须前后一致。(如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与比例等)16、为保证项目规划设计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应由项目所在县(或市、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农林水环保等部门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并且听取当

8、地群众意见,作为设计文本附件附于报告中。,第三部分 项目工程设计说明,第一章 项目工程简介工程特性表(各种关键性指标、主要工程量等)项目位置、建设规模、水文、地质、地形等特点(对工程设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第二章 工程设计,一、设计任务(本项目规划要设计的工程类型、数量)、依据(相关行业技术规范);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依不同地形设计田块高程,尽量减少土石挖填工程量并保持挖填基本平衡。不同项目片区,地形变化较大时,通过典型田块分别计算挖填方工程量);三、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依据项目规划、不同等级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植情况、灌溉制度等,计算渠道流量、断面形状、尺寸;不同等

9、级排水沟根据排水面积、排水量、排水时间要求等设计断面形状、尺寸。土石挖填工程量大且地形变化明显的渠沟应绘制纵断面图);,四、电力工程设计(根据电力设备总容量,受载系数和同时率,计算负荷量。合理布置变电器,确定主变容量和电压等级,负荷分配及保护方式等;输配电和低压线路布设,要与排灌、道路等工程设计相结合);五、道路工程设计(根据确定的道路类型,设计路面结构,确定建筑材料);六、建筑物、构筑物工程设计(包括桥、涵、闸、倒虹吸等,涉及承重建筑物和生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经过严密计算);,七、农田防护工程设计(防护林工程设计立面图和平面图,护坡、防洪堤坝设计断面图);八、典型田块设计(不同地形情况

10、下,应分别设计典型田块,包括剖面图和平面图);九、分类工程量详细计算统计表(各类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用材量等)。,第三章 施工组织,一、施工组织与管理(明确项目实施方式等);二、施工条件分析(土壤、地质、气候等条件对施工的影响);三、施工计划与程序(分月完成工程内容,各项工程施工的基本步骤、方法、施工机械等)。,工程设计注意要点,1、土地平整方法是否合理(一般采用分田块平整方法:散点法、网格法、纵断面法);2、土地平整工程量无论是通过典型田块(不小于项目区5%)推算还是分块计算得来的,必须有计算依据和过程;3、田块大小与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相适应,设计图件中必须包括典型地块设计;4、各个田块设计高

11、程从总体上必须与地形相符,与周围地形相适应;,5、主要灌溉渠排水沟和主干路必须有纵断面图,工程量必须依据纵断面图计算;6、机井工程设计要对地下水可采量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抽水试验或已有实测资料确定机井出水量、水位降深、管径,机井井位和数量必须根据计算确定;7、渠系建筑物主要有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跌水陡坡和泵站等工程,在规划图中应该给出建筑物的位置;不同建筑物必须有相应的设计图;8、道路宽度设计应符合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要求(田间路4米,生产路2米),断面设计图应详细显示出道路结构、材料等;,9、所有单体工程设计图的尺寸标注、图名、图签、签名必须填写清楚;10、所有工

12、程量、材料用量必须进行逐一累计汇总,并有工程量统计表,能够与规划图一一对应;11、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各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计算公式、参数选取等说明;1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阐述施工条件和方法,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编制,1、基本要求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求既能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又能显示出项目区地形地貌,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需要;2、比例尺依据项目区地形复杂程度、项目规模决定具体比例尺。丘陵山区,坡度较大时,一般要求采用1:2000;平原地区,坡度较缓时,可采用 1:5000,但图幅面积不能过小。3、上图要素1)线状地物:农村道路、田间道路、生产路、沟、渠、主要田

13、埂、田坎;2)其他地物:村庄、已有相关工程建筑物;3)水系:河流、坑塘、湖泊;,4)权属界线:各行政村土地所有权界线,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权属界线图转绘;5)地类图斑:准确反映不同地类的范围界线,可以通过最新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图转绘;(地类面积统计与最新变更土地台帐吻合)6)等高线:平原地区等高距为1.0m,丘陵山区为2.5m;7)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界址点成果表;8)图式:应符合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制图要求。,现状图编制注意要点,1、比例尺不小于1/5000,图上必须标明土地利用现状最新变更日期;2、各类土地利用分类符号和颜色是

14、否匹配、对应;3、图内有各类用地面积结构表(地类面积统计与土地台帐吻合),与图上显示各类用地比例应大致相符;4、图名与申报项目名称是否有大的差异(是否为同一块地);5、权属界线和权属主体是否标注清楚,有无矛盾;6、项目范围界线是否封闭,建设规模与批准建设规模(可研批准入库指标)是否一致;(一般不高于批准建设规模)7、主要线状地物(道路及等级、水系及流向)是否标注、有否矛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编制,1、比例尺:1:20001:50002、根据地形复杂程度、项目(分片)规模决定比例尺。丘陵山区,坡度较大时,一般要求采用1:2000;平原地区,坡度较缓时,可采用 1:5000,但图幅面积不能过

15、小。3、规划图应以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底图(即最新变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测地形图套合)为基础进行编制,工作底图所有要素进行淡化处理,但要求能够在规划图中显示清楚。,4、规划图的主要内容:1)各类用地的布局,以地类符号或不同颜色填充表示;2)各地块设计高程及其编号;3)道路、渠道(标示流向)、排水沟(标示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路线、跌水及其他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及其编号;4)居民点位置、范围、名称;5、与项目规划设计有关联的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泻区等;6、附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土地3级分类)7、图幅整饰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

16、、指北针、编制单位、日期等。,项目规划图编制注意要点,1、图名与图廓整饰是否规范;图签应该有设计单位公章和设计人员签名;2、比例尺不小于1/5000,工程整体规划效果明显,能够显示道路、沟渠、机井、电力线路、交叉建筑物、田块规模、农田防护林等;3、灌排渠沟布局是否合理,流向是否正确;4、田间道和生产路布局是否合理,与上级道路是否连接;,5、规划田块方向与地形是否相符,田块大小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要求;6、防护林布置与主害风方向的关系是否合理;7、主要交叉建筑物、构筑物(桥、涵、闸等)是否标注、布置是否合理;8、机井数量、井距、位置是否合理;9、各级灌排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是否合理;10、项目

17、区外附近的主要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应在规划图上明确显示,并与区内相应道路、沟、渠相连。,预算编制基本要求,1、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三部分构成;2、中央投资或中央参与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应按照本标准进行编制;地方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明年省投资项目预算按照本标准执行)3、本标准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05年以前项目修改、变更按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印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200141号)文件规定执行。4、预算书编制格式、编制方

18、法和有关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内容齐全;所有费率在规定的取值范围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要求选取;(与暂行办法的区别)定额 材料费和设备购置必须出具当地市场价格证明材料等;,5、所有列入预算范围的工程符合中央或地方投资范围(如大型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6、所有单体工程量必须与该工程设计计算值相符;7、所有表格之间勾稽关系、数据汇总层次关系清楚准确;8、各项基础预算费用表(人材机单价、直接工程费预算表)计算正确;9、预算书后应附预算附表(8个表)、项目申报书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成果,一、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一)项目规划(二)项目规划说明(三)项目工程设计说明二、图件成果(一)项

19、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20001:5000)(二)项目规划图(1:20001:5000)(三)项目工程设计图(册)(A3幅面)(四)其他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项目区位图),三、项目预算书(包括预算编制说明、总表、项目分片分项工程预算表、附表、附件)四、以上成果一式六份(最终正式上报成果)五、各项成果的电子文件(文字、表格、图件),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审查要点,基本指标核查 基本方案审查 审查结论,一、基本指标核查,(一)对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中的项目所涉及行政乡(镇)、村、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以及项目区地貌类型等基本指标进行前后对照和文、图、表对照,

20、核查基本指标是否前后一致,文、图、表是否相符。(二)对项目初步设计中的项目所涉及行政乡(镇)、村、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以及项目区地貌类型等基木指标与入库备案表对照,核查建设地点和地貌类型是否发生了变化,项目建设规模是否超过入库备案表上限,新增耕地率是否低于入库备案表下限。(三)核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描述是否清楚,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是否准确。,二、基本方案审查,工程总体平面布局方案主要单项工程设计(一)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四)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 图件规范性(一)项目现状图(二)项目规划图,工程总体平面布局方案审查,(一)各项工程之间是否协调

21、统一(如路渠协调布局、交又建筑物的布置等)。(二)是否考虑到灌溉水源与排水承泄区的位置以及项目区地形情况等布置田间水利工程,保证排水和灌溉渠道获得最大自然排水和灌溉面积。(三)项目区道路布置是否通达、方便生产和集约。(四)工程布置是否做到尽量减少工程量,保证工程安全,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工程效益。,主要单项工程设计审查,(一)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审查以下为参考数据:1、田块方向 水蚀区:平行等高线布置。风蚀区: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o-45o方向布置。2、田块内部设计。田块设计应因地制宜,一般遵循以下规则:平原地区:水田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长度60-120米,宽

22、度20-40米,田埂高40厘米,埂顶宽10-20厘米。旱地田面坡度限在1:500以内。滨海滩涂区:滩涂田块长度300-400米,宽度30-50米。丘陵山区:梯田田面长度一般不小于100米,以150-200米为宜;田面宽度一般为5-15米,缓坡区为20-40米。,3、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审查(1)审查选取的典型田块是否有代表性,数量是否足够(一般典型田块面积不低于项目区总面积的5%)。(2)审查典型田块土方量计算是否采取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方格网法、横断面法、散点法或其他方法,审查是否有计算过程以及计算公式、步骤。(3)审查项目现状图是否清晰表示了现状高程,项目规划图是否清晰表示了设计高程,并根据现

23、状高程和设计高程校核土方量计算的合理性。,(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审查1、根据灌溉水源的类型、水位和水量状况等,审查灌溉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渠道引水、抽水引水、水库取水、机井取水、集雨窖、蓄水池等)是否合理。2、根据拟种植作物种类、地形、水源及土壤等情况,审查灌水方式(畦灌、沟灌、格田灌、漫灌、喷灌、滴灌等)选取是否合理。3、将文字报告中关于现状农田水利设施的描述与项目现状图进行对照,审查项目现状图是否将现状农田水利设施标注清楚。4、将文字报告中关于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内容与项目规划图进行对照,审查项目规划图是否将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内容标注清楚。,5、对照项目规划图和项目现状图,审查项目

24、区建设是否在充分利用现状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沟渠的布置。6、审查各渠系建筑物的布置是否必要、合理。7、审查排灌电气工程设计是否必要、合理。8、审查各项水利工程的计算公式、步骤、选取指标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注意区分节水旱作区不充分灌溉抗旱井的设计)9、审查排灌沟渠是否有纵、横断面图,断面图是否规范。,(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审查1、审查是否有道路工程内容不符合规范要求。一般田间道路宽度应4米,省里有明确要求的田间道路宽度可适当放宽,2、将文字报告中关于现状田间道路的描述与项目现状图进行对照,审查项目现状图是否将现状田间道路标注清楚。3、将文字报告中关于修建的田间道路工程内容与项目规划图进行对照,

25、审查项目规划图是否将修建的田间道路工程内容标注清楚。4、对照项目规划图和项目现状图,审查项目区建设是否在充分利用现状田间道路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的布置。5、审查各项道路工程的计算公式、步骤、选取指标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6、审查各道路工程是否有纵、横断面图,断面图是否规范。,(四)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审查1、审查农田防护林的布置是否合理。2、根据防护林设计株距、布置长度,计算防护林合理株数。,图件规范性审查,(一)对项目现状图的具体要求:1、图名与申报项目名称应一致(关键要确认是否为同一块地);2、项目现状图应以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能够清晰表示项目区地貌变化情况;3、图上应标

26、明土地利用变更日期,应能反映项目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4、图上应有各类用地面积统计表,并与图上地类用地面积比例相符;5、清晰标注项目建设区边界、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线、所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地形等高线及高程点;,6、清晰标注项目所在区位水源及现有的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渠系、堤坝、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7、清晰标注项目建设区现有的田间道路、沟渠、机井、蓄水池、建(构)筑物等农田基础设施;8、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GB/T7929,GB/T5791;9、项目建设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标注经纬度坐标。,(二)对项目规划图的具体要求:1、图

27、名与申报项目名称应一致(关键要确认是否为同一块地);2、项目规划图应以项目现状图为基础进行编制,因此项目建设区边界必须完全一致,等高线、高程点应做淡化处理,应标注设计高程;3、沟、路、林、渠、建(构)筑物、机井、输电线路、田块布置等各项工程总体布局要明确,主要单项工程要有编号,工程类型和数量要与报告中描述的相符;4、灌排沟渠(管)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渠系之间应能合理连接,沟渠应标注水流方向;5、各级排灌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配置要合理;6、应附规划前后项目建设区各种地类面积变化情况对比表,并与图上地类变化情况相符;7、图例应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三、审查结论,对以下几种情况,建

28、议不合格:1、项目区位置和范围不清;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不清;3、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地貌类型等基本指标无法核实;4、项目建设规模超出入库备案表规定上限、新增耕地率低于入库备案表规定下限;5、基本方案不合理,包括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不合理、主要单项工程计算公式、指标选取严重错误、计算结果严重不合理等;6、图件不规范,不按相关办法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编制图件,无法满足审查需要。如上图要素不全,图面不清晰,图例不完整等。,项目报件,项目设计和预算报件项目报件要求,一、项目设计和预算报件,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原则上每年一次,于5月底前将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报部。报件包括:1、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呈报文件;

29、(省项目除外)2、项目初步设计文本和图册;3、项目预算文本;4、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5、项目建设任务统计表6、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报件受理登记表7、项目电子文件。,二、项目初步设计报件要求,报件的齐全性报件的有效性报件的一致性 报件的准确性报件的规范性,报件的齐全性 1、呈报初步设计和预算报件的项目必须是部已备案项目。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呈报文件中列明项目排序名单。呈报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时,必须提交上述全部7种报件。2、设计单位填报项目建设任务统计表(统计4个单项工程量)并加盖公章;并上报项目初步设计文本和图册;项目预算文本;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项目电子文件;3、省管理单位

30、填报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报件受理登记表(统计报件的齐全)并加盖公章;,报件的有效性 1、项目初步设计文本和项目预算文本(封面、扉页)应加盖项目承担单位和编制单位公章;预算文本扉页编制人员签字;2、图册的所有图件(项目现状图、规划图、单体设计图)上应有图签和审定、审查、设计等人员签名,加盖编制单位公章;3、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应由专家本人签名,并经国土资源部门盖章确认;(格式内容)当地群众和乡镇意见,并签字盖章;4、初步设计文本附件:设计单位资质证明、土地开发用地应附有效的批准文件;申请取水许可的项目,应附有效的同意取水证明;客土来源证明等;5、预算附件:申请(报)书审核栏主管部门盖章、

31、主管领导签字。需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应附有效资金承诺函。,报件的一致性1、基本情况一致文本、预算、规划图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摘要书保持一致,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类型、地貌类型、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投资估算、项目承担单位等。2、规划方案一致项目初步设计应与已备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规划基本方案(如土地利用结构规划、种植结构规划、土地平整方案、取水方案、灌溉方案)、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内容等(如确需调整,应有项目申报单位同意并报省厅备案),报件的准确性 1、认真填报“项目建设任务统计表”、“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报件受理登记表”,两表格制作成电子文件,随其它电子文件

32、一并上报。2、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各自新增耕地面积与各自建设面积的比率)计算准确3、按土地三级分类附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计算准确,报件的规范性1、报件份数1)国家项目报件一式二份,一份报部审查,一份省院备案;2)省项目报件一式三份报省院审查;3)国家项目和省项目正式批准后,项目报件(最终正式上报成果)一式六份报省院2、每个项目报件单独完整装成一档案盒,盒上正、侧面标注(打印字体)行政区域(省)、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呈报年月,盒内附项目报件清单。3、纸质报件规格为A4标准纸。文字报告应编有页码,附图、附表、附件应编有顺序号。4、图件折为A3标准规格

33、,图面朝里,图签朝外,并装订成册。不易折叠的图件应附项目名称标签。,5、正文、附表、附件等不宜用易锈蚀的金属物装订。6、装订顺序1)设计文本:封皮扉页目录正文附件目录附件(如附件多,可单独成册)。2)预算文本:封皮扉页目录预算编制说明预算表格(表1表7)预算附表(8张表)附件目录附件。3)图册:封皮目录项目区位图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总体规划图)项目现状图项目规划图(设计图目录)单体工程(施工)设计图。7、电子文件指光盘或软盘,内容应与相应的纸质文件内容相同;电子文件应付有外标签;光盘、软盘应装盒呈报,并随项目报件入盒。8、电子文件应无病毒,光盘无划痕;电子文件信息应齐全、完整、准确,可读、

34、可拷贝。,施工图设计问题,1、根据省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2005】107号)规定:“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今后规划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规划设计单位在提交原有初步设计成果的基础上,还应提交施工图设计成果,施工图设计成果应满足编制招标文件和指导现场施工需要”。2、规划设计单位应在本次培训内容基础上,提高项目初步设计成果质量,做好明年省项目和国家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准备工作。3、施工图设计基本内容: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针对各项工程的具体施工,绘制施工详图,施工图一般包括: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详图(包括配筋图)、各种材料、设备明细表、施工说明书。,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