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7705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欣赏.ppt.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引言:我们欣赏园林的什么,美丽风景造园手法建筑知识指导哲学意境追求,见山楼(拙政园),建筑之美,对称美高大美玲珑美沧桑美奇特美组合美变化美,一、园林产生的基本条件,1、帝王高官显示地位身份追求奢华享受皇威至高无上赏尽人间美境达到天人合一,颐和园佛香阁,2、文人士大夫官场被贬(私家园林),苏舜钦与沧浪亭王献臣与拙政园王维与辋川别业司马光的独乐园陶渊明的桃花园记,3、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员有太多的发财机会中国历来的官富民穷,专制社会的统治者对经济社会资源有绝对的控制权和优先分配权为什么古人会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结论?书中为什么会有“黄金屋”

2、?从当今的房价推知,古代社会要拥有一座院落豪宅,必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4、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源的保证土质条件气温当地的植被状况,拙政园的小飞虹,5、主人的艺术修养,有深厚的书画艺术功底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置身自然山水,寄情于物,陶冶情操被官场所抛弃,但又没有彻底绝望,转而只关心自己的小天地,好好享受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与超然,追求完美,6、造园师的设计水平,李诫(10351110)与营造法式张涟(号南垣)、张然父子(明末清初)以蒯祥(13981481)为首的“香山帮”姚灿庭及其孙子姚承祖(18861938)计成(15821642)与园冶文震亨(15851645,明代书、诗、画三绝文

3、征明的曾孙)与长物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形成期商、周、秦、汉时期。最早的园林是诗经记载的商末周初的“囿”,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狩猎游乐。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类型较单一,比较原始、粗放。,2、发展期,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破灭,归隐山林,享受林泉山水之乐,私家园林兴起。南北朝时,佛教传入我国,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园林功能,基本转向游赏目的,注重追求景观美的视觉享受。,3、成熟期,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

4、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私家名园别墅很多,如王维建于蓝田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文化背景下,寺观园林获得长足发展。,4、高潮期,宋代经济虽不如唐代强盛,但文化艺术却也十分繁荣,在园林艺术追求上,着眼于写意传神,园林艺术完全进入写意山水境界,成为后世的典范,在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预示着高潮期的到来。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最富诗意的“西湖十景”流传至今。,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锋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5、鼎盛期,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

5、建筑选址等方面,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规模巨大,景观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等构成皇家园林区,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园林众多。造园理论:园冶,计成(明末),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园林的艺术风格分类(1)西方园林亦称几何式、规则式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显示出人文的力量。以法国古典主义的花园为代表,如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续 前,(2)东方园林也称自然式、风景式、非规则式园林,以中国的苏式园林和北方的皇家园林为代表。(3)中西

6、混合式园林如北京中山公园、广州烈士陵园等。,2、园林的功能分类,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皇帝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地方。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府宅园林: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续 前,寺观园林: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祭祀园林:在祭天祀地的坛庙、祭拜祖先的祠堂以及历史名人的祭祀场所,也往往附设有小型园林,如北京社稷坛(即中山公园)、天坛、地坛

7、、孔庙等都设有这种园林。成都的杜甫草堂和眉山三苏祠就是把祠堂与园林融合在一起的祠堂园林。庭院园林:是指在衙署、府宅等建筑物之间,庭院空地或天井之内,置少量假山、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而形成的微型园林。,续 前,公共园林:这种园林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郊地区,兴建亭、台、楼、阁、桥、堤等建筑,塑造山、水、林、草等景观,面向社会民众的园林。如唐长安的曲江池、南宋临安的西湖,现在城市普遍建设的各类公园,都属此类。名山园林:历史上在一些名山胜境之处,文人墨客相聚或众人游览观景,由此而形成距城市较远、范围较大的自然园林。如浙江兰亭位于距绍兴12.5KM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现存的园林于明嘉

8、靖年间重建。,3、园林的区域分类,(1)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厚重,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北方之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较为集中。(2)江南园林:可概括为“南方之秀”。(3)岭南园林:具有综合型特征。,(4)少数民族园林,如西藏拉萨的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建于18世纪40年代,是历代达赖的夏宫。,罗布林卡,四、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1、布局师法自然尊重规律,总体要像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园林中山水相依,以及假山中峰、洞、坡、涧各景观要素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实际;二是每个山水景观要素的形象要合乎自然形态。,留园一角,2、构景融于自然细

9、部讲究,不留痕迹,中国古代园林主要是用建筑、山体、植物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局限性,构景无限,融于自然。,3、建筑顺应自然适当超越,锦上添花,中国古代园林中,除山、水、植物外,有堂、廊、亭、榭、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面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之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等效果。,4、花木表现自然追求变化,符合规律,与西方园林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顺从自然生长之势,体现“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五、中国古典

10、园林的构景要素,1、堆山叠石堆山叠石是对园林地形的塑造,以构建园林的骨架。园林假山可分为土山、土石山和石山三大类,单纯土质假山已不多见,大部分采用土石结合。堆山叠石,首先应根据园林布景规划山形,达到脉向贯通,高低起伏,大小协调,远近呼应,具备真山的气势和活力。其次,布石要了解真山石形、纹理与色彩,要有目的地取材。叠石要讲究空间布局配合艺术,例如狭小庭院应以水池为中心,山石衬托;较大园林,可设山峦沟壑,危崖峭壁,表达山林的野趣。,2、理水,水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和血脉。在园林中水体的变化颇多,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沼、潭、塘等,动水包括河、溪、湾、渠、涧、瀑、泉等,风格

11、各异,它和山一样构成园林的骨干。,续 前,园林的理水之法,源于对自然水体的提炼和再现。对于小型水面,应以聚为主,桥堤贴临,以显其大其阔,利用堤岸曲折造就空间变化;对于湖泊、池沼等大型水体,则强调聚分结合,主从有序,使用岛屿安排、建筑布置等手法,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对开阔水面的所谓悠悠淼水,应借远景或在周围添加背景予以衬托。,3、景观建筑,从功能上讲,建筑是园林艺术的一种组织手段,是游人活动的结点,集实用、观景、导景、点景、衬景和构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就形式而言,园林建筑有门、厅、堂、斋、轩、室、馆、楼、阁、亭、台、榭、舫、桥、廊、架等多种类型,不同建筑形式在园林中的作

12、用不同,布局要求各异。,4、花木配置,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环境,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更是美不胜收。园林中的花木配置,有的强调仿效自然,不整形;有的强调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乔木、灌木、攀缘、水生、花卉、草地兼有,注重物种的配合和群落的组建;有的根据植物自然生长的特征变化,构建不同的四季景观等。,5、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之中体量小巧、造型虽致、富有情趣、功能明确的构筑物。虽小而不贱,虽从而不卑,是园林构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园林小品类型多样,有园门(如利用曲线、象形形体等)、景墙、景窗、花坛、铺地、园路、桌凳等。,六、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手法,1、突出

13、主景主景是园林的重点和核心,体现园林的景观主题,是观赏视线的焦点。配景烘托主景,发挥陪衬作用。突出主景的做法有:主景主体升高,降低视点,取蓝天、远山为背景,通过仰视显出主景的高大;运用轴线聚焦,将主体置于主轴上或几条轴线的交汇点处;,续 前,利用环拱四合空间(水面、庭院、盆地、广场等)具有视觉集中向心的动势,在水平视线的交汇点布设主景;利用规则园林的几何中心;采用渐变节律之法,从低到高,逐级递进,由序幕达到高潮,引出主景。,2、借景,借景能扩大园林空间,增加景观层次。借景有远借(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和玉泉塔,实际距离达千米之遥)、邻借(近借)、仰借、俯借,还有因时而借、因地而借等。,3、对景,对景

14、是指观景点在透景线条件下所面对的风景视线端点的景色。一般透景线穿过水面、草坪或仰视、俯视空间,构成对景,这一处理手法在江南园林中极为常见。对景处理可对称严整,形成互对;也可自由活动,形成飞对。,4、分景,园林宜含蓄有致,忌一览无余。“景愈藏,意境愈大;景越露,意境愈小”。分景,就是通过一定的视线障碍,分隔空间,创造“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湖中有湖,虚实结合,空间多变”的意境。,续 前,分景有抑景和隔景之分。抑景是指通过一定的屏障性景物,抑制人们的视线或者引导视线方向的转变,从而达到“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效果。隔景又分两种:一是园内之隔,避免各景点相互干扰;二是园周之隔,身处闹市的园林

15、,周遭必隔。正所谓“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计成语)。,5、框景,框景是选择特定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框、洞口框等围合景色,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画面,称之为框景。如扬州瘦西湖钓鱼台的月亮门亭,从亭中外望,一门镶五亭桥,一门嵌白塔,实为框景佳作。,瘦西湖钓鱼台,瘦西湖钓鱼台,6、夹景,为突出和强化主要景物,常将视线两侧的平俗景观利用树丛、行树、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了封闭狭长的视觉空间,置主要景物于空间端部,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7、漏景,漏景是指通过花墙漏窗等形式,构建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含蓄雅致,模糊深远的意境。漏景一般在框景效果不甚明显时采用。,8、添景,用于近景缺乏、前

16、景简单的情况下,为求得主景或对景的丰富层次感,通过园林小品、树木绿化等来补充点缀构图,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如北海公园,隔水面取白塔,近景过于单调,以湖边垂柳添之。,9、藏景,用于较大园林,即在园林中构建园中园,达到富于变化、别有洞天、大中见小的艺术对比效果的构景手法。藏景一般置于园中一隅僻静之处,以小巧精致、构思细腻取胜。,10、点景,根据园林的特点及造园意境,利用人文手段点出主题、点出精华、点出境界。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造就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景。,七、颐和园,1、颐和园简介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旧称“清漪园”。

17、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旅游图,2、颐和园的由来,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

18、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3、颐和园的组成部分,颐和园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行政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续 前,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

19、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东宫门区,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里原是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

20、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万寿山前景区,万寿山前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颐和园的八大处,仁寿殿谐趣园德和园排云殿石丈亭南湖玉澜堂乐寿堂,4、颐和园主要景点,(1)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

21、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颐和园,(2)佛香阁,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清朝光绪十七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3)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

22、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颐和园长廊,(4)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颐和园排云殿,(5)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

23、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乐寿堂,(6)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颐和园十七孔桥,(7)大戏楼,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

24、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大戏楼,(8)智慧海,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

25、”。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9)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八、承德避暑山庄,1、避暑山庄简介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由皇帝宫

26、室、皇家园林和周围寺庙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旅游图,续 前,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七年,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

27、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2、避暑山庄的历史,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续 前,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

28、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

29、、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续 前,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

30、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续 前,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3、建筑风格,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

31、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续 前,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续 前,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

32、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4、避暑山庄的构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

33、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正 宫,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34、,松鹤斋,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万壑松风殿,万壑松风殿,是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

35、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湖泊区,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共分九湖十岛,位于宫殿区之北,是由大小洲屿分隔成的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并用长堤、小桥或曲径纵横相连。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布置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如月色江声、如意洲;在较小的地方,则结合地势布置楼阁,如金山亭、烟雨楼等。做到了南北风格的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形

36、成山庄独特的园林风貌。,烟雨楼,续 前,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去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各处风景尽收眼底。在另一座山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每当夕阳西下,磬锤峰被晚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得此名。,避暑山庄的金山亭,5、山庄康熙36景,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37、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 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水流云在,双湖夹镜,水流云在,芝径云堤,甫田丛樾,长虹饮练,远近泉声,莺啭乔木,6、避暑山庄乾隆36景,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矶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丽正门,万树园,水心榭,一里堤分内外湖,上

38、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九、苏州园林,苏州现有的园林: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园林在周代有6处、汉代4处、南北朝时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至今仍保存开放的有十几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京:蓝天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P344。,1、沧浪亭,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续 前,“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

39、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南宋初年,曾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宋仁宗时的宰相杜衍的女婿)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续 前,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

40、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续 前,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

41、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续 前,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看山楼”,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注:借景的使用)。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映衬。沧浪亭著名的建筑还有观鱼处等。另有石刻34处,计700多方。,沧浪亭牌坊,沧浪亭平面图,沧浪亭,2、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

42、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3、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面积78亩。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

43、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拙政园,拙政园游览图,续 前,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李秀成)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以荷

44、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续 前,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拙政园的见山楼,与谁同坐轩,4、留园,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

45、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留园,续 前,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

46、;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冠云峰,留园,十、岭南园林,1、可园位于广东东莞城西,始建于1858年,面积2204,有19厅、15房,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院,而局高低错落,相互沟通,曲折回环,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考究,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平面图,可园风光,可园风光,2、梁园,位于广东佛山,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格调高雅。园内果木成阴,繁花似锦,加上曲水连环、松堤柳岸,形成了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梁园,梁园,3、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兴建,距今130多年,全园建筑面积约2000。游廊式拱桥把这

47、座古庭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有石砌河池,池北为深柳堂,池南为别馆。东部为八角池、水榭、孔雀亭、来熏亭。它将亭、台、堂、馆等建筑,借游廊、石山、花径、碧水、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见大的庭院结构。,余荫山房,余荫园,4、清晖园,位于顺德(属佛山市)大良镇,建于1800年。园内桥、廊、院、路都结合地形安排,是顺应自然布局的代表作。由入口经笔生花馆前小院,沿路直行,穿过月洞,转经主庭、书楼,直到水榭,精巧建筑,池山衬托,花木多彩,别有情趣。主庭为方塘水庭,临塘筑廊,布置虽较平直,但运用了建筑物大小高低错落和虚实隐露多变的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果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的楹联匾额比比皆是,极富欣赏价值。,清晖园,清晖园,几点思考,我国古代的造园水平很高,今天如何?能够修造园林的为什么总是少数?为什么除了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以外,公共园林不够发达?保存下来的园林为什么不多?从古代园林的命运出发,对现代私有产权保护制度该作哪些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