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084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联通互联网技术体制(V2.0) 前 言本技术体制是主要参考我国相关标准、中国联通网络现状和相关文件、国际电信联盟ITU-T相关建议以及RFC文档编制的。本技术体制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互联网(IP)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原则、业务分类、寻址要求、IP网传输层要求、接入层基本要求、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求、网络管理和安全要求、计费和结算要求、同步要求、主要组网设备基本要求等。本技术体制适用于中国联通互联网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目 录1.总则12.中国联通互联网结构12.1.互联网组网原则12.2.网络结构22.3.骨干层22.3.1.骨干层拓扑图22.3.2.骨干节点设置32.3.3.骨干(核心)节

2、点功能32.3.4.骨干网链路选择32.4.汇聚层网络32.4.1.汇聚层网络连接42.4.2.汇聚层节点及链路42.5.接入层网络42.5.1.网络结构42.5.2.网络节点的功能52.6.路由协议52.7.国际出口52.8.中国联通IP网与国内其他IP网互联要求52.8.1.目的52.8.2.互联的原则52.8.3.互联的设备62.8.4.互联点的设置62.8.5.互联的方案63.IP网对承载网要求63.1.IP网对承载网要求63.2.路由器与承载网设备的互操作性63.2.1.接口速率63.2.2.互操作性64.IP网业务接入74.1.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74.2.WAP接入业务7

3、4.3.CDMA20001X网接入84.3.1.业务描述84.3.2.业务的开展方式94.3.3.网络结构94.4.邮件业务104.4.1.业务分类104.4.2.当前现状104.5.专线用户接入业务114.5.1.连接及配置114.5.2.路由协议114.6.短消息中心实体的接入115.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125.1.编号方案125.1.1.Internet接入号码125.1.2.用户卡编号125.1.3.自治域号码的分配125.2.地址分配125.2.1.地址的使用125.2.2.地址分配原则135.3.中国联通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135.3.1.使用域和域135.3.2.两级体系结构1

4、35.3.3.域名设置的主要考虑因素135.3.4.命名原则145.3.5.域名解析方式156.中国联通互联网业务156.1.中国联通互联网的业务定位156.2.中国联通互联网的业务种类156.3.各类业务的典型业务156.3.1.联通165拨号上网业务156.3.2.联通130/165一号通业务。166.3.3.联通165银行卡业务。166.3.4.联通在信-165短信下载业务。166.3.5.联通专线接入业务。166.3.6.联通卫星高速接入业务166.3.7.联通虚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VISP)业务。176.3.8.联通虚拟专网(IP-VPN/VPDN)业务。176.3.9.联通互联网国

5、际业务176.3.10.联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186.3.11.联通企业Email业务。186.3.12.WLAN业务186.3.13.CDMA20001X上网卡业务186.3.14.MPLS VPN业务187.接入认证体系187.1.认证体系结构187.2.不同类型帐号的认证197.3.接入层认证协议197.4.国际漫游认证198.计费和结算198.1.计费结算体系结构198.2.计费208.2.1.网络接入费208.2.2.有偿信息服务费218.2.3.计费设备功能要求228.3.结算228.3.1.全国结算中心的功能228.3.2.省级结算中心的功能229.网管要求239.1

6、.网络管理方式239.2.各级网管中心功能239.2.1.一级网管中心的主要功能239.2.2.二级网管中心的主要功能249.3.网络管理接口249.4.网管中心的连接249.5.网络管理功能249.5.1.路由器资源管理功能249.5.2.服务器资源管理功能2610.安全要求2610.1.物理安全2710.2.网络安全2710.3.信息安全2710.4.安全管理规范2810.5.网络管理和安全解决2811.服务质量2911.1.网络服务质量指标2911.2.用户接入服务质量要求2911.3.计费系统服务质量要求3011.4.MPLS VPN服务质量3011.5.网络业务服务质量要求3011.

7、5.1.信息检索服务质量要求3011.5.2.其它新业务服务质量要求3011.6.IP网提供服务质量的主要方法3012.网络互通要求3112.1.概述3112.2.IP网络与PSTN/ISDN网络之间的互通3112.2.1.方式1 - 采用网络接入服务器3112.2.2.方式2 - 采用IP电话网关3112.2.3.方式3 - 采用软交换设备方式3212.3.IP网与CDMA20001X互通3212.4.IP网络与ATM网络之间的互通3312.4.1.ATM PVC方式3313.同步要求3314.IP网主要组网设备基本要求3414.1.高速核心路由器3414.1.1.高速路由器功能要求3414

8、.1.2.接口要求3414.1.3.通信规程3514.1.4.协议3514.1.5.性能指标要求3514.2.边缘路由器3614.2.1.功能要求3614.2.2.性能要求3714.3.接入服务器3714.3.1.功能要求3814.3.2.性能要求:3814.4.以太网交换机4014.4.1.功能要求4014.4.2.性能要求4014.5.宽带接入服务器4114.6.ATM交换机设备42附录A:省网保留自治域号分配431. 总则1) 本文件为中国联通互联网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主导思想是提出中国联通互联网的总体技术要求。力求内容全面,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2) 基于业务量的需求和网络可扩展性的

9、原则,中国联通互联网的总体结构体系现阶段原则上采用骨干网和接入层网两级结构。将骨干网分为骨干层和汇聚层两层与接入层一起作为三层管理。网络逐步覆盖到全国主要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份,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演进滚动发展。3) 基于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中国联通互联网骨干层现阶段采用的主导传送技术是IP/ATM,并可兼顾现有各种技术;现阶段汇聚层传送技术按照需求灵活选用IP/ATM以及IP/SDH等技术;接入层技术应参照联通相应技术规范,可采用城域网或其他网络资源。现阶段互联网可以依托ATM统一平台开展。4) 中国联通互联网将与其它运营商的IP网互联并与现有其它网络互通。5) 考虑到竞争的因素

10、,在业务定位上充分考虑联通特色,力求迅速地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6) 中国联通互联网的建设应作出统一规划,并遵从统一的技术体制和标准。2. 中国联通互联网结构2.1. 互联网组网原则1) 中国联通互联网将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向社会提供服务。2) 中国联通互联网现阶段原则上分两级:骨干层和接入网层。骨干层细分骨干层和汇聚层两级自治域管理。其中骨干层是IP网的高速、骨干通路;汇聚层是联通互联网在各区域的组成部分,负责汇聚及交换区域内接入层间的数据;接入层面向用户接入和本地用户互连。允许自带自治域直接接入骨干层。接入层原则上通过汇聚层实现互连。3) 中国联通可以通过扩展骨干网以及将接入层直接接入

11、骨干层等方式简化网络结构,向两层自治域管理网络演进。4) 中国联通互联网原则上通过骨干网与ChinaNet,CMNet, CerNet等其它网络互联。5) 中国联通互联网应设置国际接口局,与Internet互联。6) 根据中国联通互联的网络结构形式,网络管理原则上可以采取二级管理的方式,设置一级网管中心和二级网管中心, 并分别设置相应的备用网管中心。 一级网管中心负责一级骨干层管理以及各二级网管中心的管理,并可通过二级网管中心对接入层实施各项管理功能。二级网管中心按省设置,每个省内分别设置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完成汇聚层和接入层的管理功能。7) 中国联通互联应实现组播功能。有关组播协议具体参见相关

12、的行业标准。8) 鉴于IP v4 的地址空间行将枯竭,在中国联通互联建设中,应考虑IPv4向IPv6的过渡问题。过渡所使用的方案及原则有待研究。另外, 中国联通互联建设还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9) 开放性:中国联通互联技术选择建议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避免个别厂家的私有标准或内部协议,确保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连互通,满足信息准确、安全、可靠、优良交换传送的需要;开放的接口,支持良好的维护、测量和管理手段,提供网络统一实时监控的遥测、遥控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10) 可运营性:中国联通互联需要向大量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网络应提供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支持对宽带用户的接入管

13、理、身份认证、带宽许可、地址管理和服务质量(QOS),并针对不同的业务提供灵活的计费方式,确保网络的可运营特性。11) 可管理性:中国联通互联分层的网络结构,需要统一的分级、分权管理能力的网管系统,实现统一的网络业务调度和管理,降低网络运营成本。12) 可增值性:根据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联通互联建设要充分考虑业务的扩展能力,能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丰富的宽带增值业务,使网络可持续赢利。13) 可扩充性:考虑到用户数量和宽带业务种类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联通互联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能够随着需求变化,充分留有扩充余地。14) 安全可靠性:中国联通互联的设计应充分考

14、虑整个网络的稳定性,支持网络节点的备份和线路保护,提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2.2. 网络结构中国联通IP网可以分三层建设: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网络分层结构示意如图2-1所示:图2-1网络分层结构示意图2.3. 骨干层2.3.1. 骨干层拓扑图2.3.2. 骨干节点设置1) 建网初期全网按照需求设置骨干节点。随着业务扩展,可以改变骨干网范围。2) 可以在骨干层选择少量骨干节点作为核心节点作全连接。3) 骨干层非核心节点双星形连接骨干层核心节点。4) 骨干节点连接应考虑业务流量流向和地理位置因素。5) 考虑安全性因素,每个骨干结点应至少连接到其他两个骨干结点。6) 考虑骨干网效率,数据包在骨

15、干网上应不超过4跳。7) 骨干节点的相互连接应与路由协议中区域划分一致。2.3.3. 骨干(核心)节点功能骨干层网络与各汇接层网络直接相连,负责转接各汇接层网络的业务。骨干层节点主要提供如下功能:1. 提供与其它骨干(核心)节点的连接;2. 提供与汇聚层网络连接;3. 提供节点之间的路由选择机制;4. 转发IP数据包;2.3.4. 骨干网链路选择中国联通互联网骨干网链路现阶段可采用基于IP/ATM链路以及其他链路,逐步向MPLS网络过渡。2.4. 汇聚层网络汇接层分为7个核心汇接节点和31个一般汇接节点;7个核心汇接节点中北京、上海、广州以完全网状网连接,其余4个核心汇接点有三条路由连接至北京

16、、上海、广州;每个一般汇接节点也至少有两条路由连接至7个核心汇接节点。2.4.1. 汇聚层网络连接汇聚层网络连接可以如下图所示。其中汇聚层网络的拓扑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决定。2.4.2. 汇聚层节点及链路1) 汇聚层网络用作汇聚接入层网络数据,直接向区域内接入层网络提供服务。汇聚层网络的组织应以便于接入层网络接入及业务的开展为原则。2) 汇聚层网络由汇聚层网络节点组成。网络节点的设置由联通公司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决定。3) 现阶段汇聚层网络可以基于ATM/MPLS或者纯IP网络。4) 汇聚层网络可以根据网络规模、节点数量、业务流量等因素,设置汇接节点。一个汇聚层网络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汇节点,负责疏通

17、汇聚层网至骨干网的业务流量。5) 原则上两个汇聚层网络只能通过骨干网互连。2.5. 接入层网络2.5.1. 网络结构在省内城市和地区可根据业务需求组建接入层网络。根据业务流量、流向和管理等因素,也可以在某些区域内联合组织规模较大(省内跨地区的)的接入层网络,即省内区域网;也可以组织省内地区性(在省内一个地区范围中)的接入层网络。接入层网络由城市或省内的多个节点组成。可以在城域数据网的多个节点中设置一个或几个汇接节点,其余节点为普通节点,汇接节点应直接与汇聚层节点直接相连接,普通节点应至少与一个汇接节点相连接;也可以不设置汇接节点,接入层网络内所有的节点都直接与汇聚层节点相连接。接入层网络的组织

18、应以便于用户设备接入为原则。接入层网络可以是城域数据网,城域网结构由中国联通相关文件规范。2.5.2. 网络节点的功能接入层网络节点可以分为核心节点和汇聚节点。 1)核心节点应完成以下功能: 转接出入本接入层网络的业务; 转接来自本接入层网络其它节点的业务; 提供用户直接接入的业务等。 2)汇聚节点应完成以下功能: 扩展核心层设备的端口密度和端口种类; 扩大核心层节点的业务覆盖范围; 提供用户直接接入的业务; 实现接入用户的可管理性等。 2.6.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为中国联通IP网网内各节点提供IP数据包的路由选择机制,路由协议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骨干网或汇聚层网络内:ISIS 骨干

19、网、省网与接入层网络网之间: BGP4、静态路由或其他域内路由协议网络与ChinaNet及其它网络间: BGP4网络与国际互连网间: BGP4骨干网内区域划分:按照78个区域划分。2.7. 国际出口中国联通IP网可以设置多个国际出口。出于业务量考虑以及地理位置考虑,可以设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国际出口带宽可以根据网络流量到求确定,并根据发展不断扩充。2.8. 中国联通IP网与国内其他IP网互联要求2.8.1. 目的为了保证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提高用户的资源访问速度,应与国内其他互联网络互联。2.8.2. 互联的原则互联的双方应根据双方的网络情况,就以下方面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并遵守相关的约定

20、:1) 互联的地点。2) 互联的接口类型和带宽。3) 互联的协议。4) 连接建立时费用的分摊方式。5) 电路费用的分摊方式。6) 流量政策的一致。7) 任何增加互联节点的行为要相互协商。8) 任何下级单位增加互联节点应向上级申请,得到批准,并与其他网络协商后,方可实施。9) 对等互联双方应提供自治域列表。2.8.3. 互联的设备互联应另设互联路由器,控制路由策略。2.8.4. 互联点的设置互联地点除NAP点外,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骨干网互联。原则上不允许在汇聚层面以及接入层面与其他互联网络互联。2.8.5. 互联的方案互联可以采用两种方案:l 设置互联路由器点到点互联,l 设置互联路由器接入

21、NAP点。3. IP网对承载网要求3.1. IP网对承载网要求IP网传输层为中国联通IP网提供物理传输通道。由于中国联通骨干层大多采用IP/ATM技术,不直接使用SDH通道。少数在汇聚层采用SDH通道的链路主要使用IP Over SDH技术。根据中国联通IP网的网络结构和业务需求,对传输要求如下:1. 在IP骨干网层,核心节点之间采用622bit/s或155bit/s速率ATM接口,未来可以采用2.5G POS或更高速率接口。其他骨干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以及骨干节点之间,视业务量大小采用155Mbit/s速率接口或其它速率接口互连。2. 在汇聚层,根据网结构和业务量情况,汇接节点之间汇接节点到骨

22、干网节点的连接采用155Mbit/s、2Mbit/s、多个2M捆绑的SDH接口以及不超过155Mbit/s的ATM链路互连。随着业务发展需要,也可以采用更高速率接口。3. 接入层网络对传输层要求参见联通相应规范。4. 在建网初期按照业务量配置ATM链路,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步过渡到高速率连接。3.2. 路由器与承载网设备的互操作性3.2.1. 接口速率路由器应提供622Mbit/s、155Mbit/s的ATM接口以及155Mbit/s和2Mbit/s POS接口接口。未来视需要可以采用2.5G甚至10G POS接口或者10GE接口。3.2.2. 互操作性路由器ATM接口应当符合ATM接口规范。为了

23、保证路由器与SDH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路由器卡应支持下述SDH开销字节功能。(2) 用于自动保护倒换(APS)的K1、K2字节允许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路由器与SDH ADM设备之间进行倒换;(3) 通道踪迹字节(J1)可由路由器卡来插入和监视;(4) 差错监视字节(B1、B2和B3)、复用段远端差错指示字节(M1)和通道状态字节(G1)可由路由器卡来插入和监视;(5) 路由器应对SDH的段、线路和通道进行告警和性能监视;路由器卡从SDH系统提取定时。4. IP网业务接入本章主要描述了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和、CDMA20001X业务、短消息业务接入联通互联网的连接方式。在网络体系结构章节

24、中,考虑到骨干网稳定性等的因素,规定了骨干网节点不可直接接入业务服务器,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决定不同业务接入点的位置。4.1. 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包括拨号接入和专线接入。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接入服务器,最终达到每个本地网都至少设置一个。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连接示意图见图4-1。GMSC/TMSC2接入服务器本地网联通互联网骨干节点/省网汇接节点省内节点/接入路由器LANPSTN关口局租用专线用户端路由器如图所示,接入服务器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与PSTN/GSM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有以下几种:1)接入服务器分别和PSTN关口局、GMSC连接;

25、1)接入服务器分别和PSTN关口局、TMSC2连接;3)PSTN关口局通过GMSC和接入服务器连接。接入服务器则根据当地情况,或通过一个接入路由器接入互联网省内汇接节点,或就近接在省内节点上。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图4-1 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示意4.2. WAP接入业务WAP业务可以基于电路方式、CDMA20001X和短消息等多种方式,由于CDMA20001XWAP业务另有体制规定,所以这里仅考虑基于电路方式的情况。WAP业务以联通互联网作为承载网,并与联通互联网开放的普通Internet接入业务共用同一接入系统。全网设置若干WAP网关,分别负责本地及周边所属地区的WAP业务。

26、如图4-2所示,在设置网关的城市,WAP网关可直接接在本地互联网接入系统的局域网内,或者通过专线连接到接入路由器接入联通互联网的省网汇接节点或骨干节点。WAP 门户站点以及业务站点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WAP业务详细技术内容参见中国联通WAP组网和设备技术规范。接入服务器省内节点/接入路由器设置网关地区WAP网关联通互联网骨干节点/省网汇接节点路由器GSM网PSTN门户&业务站点服务器其它业务站点专线接入图4-2 WAP业务与联通互联网连接示意图4.3. CDMA20001X网接入4.3.1. 业务描述CDMA 1X分组数据业务基于IP技术。当用户使用分组数据业务时,移动终端与网络中的服务器

27、之间将建立一个IP连接,所有业务均通过该IP连接完成。在这个IP连接的基础上,CDMA 1X分组核心网可以向移动用户提供多种基本数据业务,包括公网接入业务、专网接入业务和基于WAP/Brew开发的承载业务等。l 公网接入业务: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各种业务,均可直接利用这个IP连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其中包括电子邮件、FTP、WWW浏览和电子商务等。按照移动用户的接入方式不同,公网接入业务可分为两类:n 基于简单IP(Simple IP)的公网接入业务:当移动用户使用简单IP进行接入时,将会从网络分配到一个动态的私有IP地址。该用户可以在同一PDSN所辖范围内的网络中,保持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变。但当用

28、户移动出上述地理范围时,网络将不再保持该IP地址,其数据业务也将会被同时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采用动态IP地址,因此对于采用简单IP进行接入的用户,很难为其提供网络侧发起的业务,如PUSH业务等。n 基于移动IP(Mobile IP)的公网接入业务:当移动用户使用移动IP进行接入时,可能使用静态IP地址,也可能使用动态IP地址,这主要取决于其归属IP网络的地址分配策略。用户可以在CDMA 1X网络范围内任意移动而能够保持同一IP地址。因此,网络不仅可以向移动用户提供使用简单IP进行接入的所有业务,还能够提供多种网络侧发起的业务。l 专网接入业务:虚拟专用网(VPN)是指在公用网络平台上构

29、筑不受地域限制而受企业统一策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网络。CDMA 1X分组数据网可以为企业用户构造企业专用的无线数据网,并向移动用户提供专网接入业务。按照移动用户的接入方式不同,专网接入业务也可分为两类:n 基于简单IP的专网接入业务n 基于移动IP的专网接入业务l WAP/Brew等承载业务:作为一个分组数据承载平台,CDMA 1X分组数据网可以提供WAP和/或Brew等承载业务,在此基础上可支持多种基于WAP和/或Brew开发的应用。4.3.2. 业务的开展方式CDMA 1X分组数据网所提供的分组数据业务按业务的开展主体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l 由联通公司独立提供业务:联通公司可以在CDM

30、A 1X分组数据网络内独立设置自己的各种应用服务器,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开展业务需要设置各种应用服务器、网关和认证与计费服务器等。此外,联通公司也可以在CDMA 1X分组数据网内为企业用户组建专用无线数据网,并提供专网服务。采用此种方式开展业务,联通公司向用户不仅收取通信费,也要收取信息服务费。对应用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等由联通公司负责。l 与第三方合作提供业务:当采用此种方式开展业务时,联通公司需要与第三方(如ICP等)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数据业务。如WAP业务,联通提供WAP网关和计费等,第三方提供WAP内容服务。此种方式下,联通公司向用户收取通信费(如果有托管,也应收取托管费),并可与服务或内

31、容提供商进行信息或服务费的分成。同时,联通公司应负责计费和网关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但不对应用服务器做维护和管理(托管除外)。l 由第三方提供业务:采用此种方式时,联通公司仅仅为用户提供IP数据通道服务,并向用户收取通信费。根据用户的接入方式的不同(简单IP接入或移动IP接入),所收取的通信费也应有所不同。另外,联通可以做此类服务器的托管服务,并收取托管费。4.3.3. 网络结构组网原则l 中国联通CDMA 1X分组网应覆盖中国联通CDMA网络,提供分组服务。l 中国联通CDMA 1X分组网应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利用中国联通现有资源,包括传输网、ATM网络和165网络等。l 中国联通CD

32、MA 1X分组网原则上分两层:骨干网和省内网。其中骨干网是高速、骨干通路,省内网用作接入和业务汇聚。l 骨干网可以依托传输网或ATM网新建三层网络或直接使用165网上基于MPLS的三层VPN,现阶段骨干网使用165网上基于MPLS的三层VPN。l 原则上,各省网之间通过骨干网实现互联。l 原则上,中国联通CDMA网通过骨干网与165网络互联。l 中国联通CDMA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移动IP的实现。网络结构 中国联通CDMA 1X分组网的网络结构如图3.1。有关CDMA20001X的详细技术内容参见中国联通CDMA20001X技术体制。4.4. 邮件业务中国联通数据骨干网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

33、三个电子邮件系统,采用亚信公司开发的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AIMC,为联通骨干网138个城市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4.4.1. 业务分类AIMC系统提供SMTP/POP3/IMAP/MTA/Webmail和Email to Pager/GSM等功能模块并开展上述业务。中国联通数据网Email业务分三类:注册帐号用户、FreeEmail用户和企业EMAIL业务。l 注册用户:根据注册用户数量和地域划分,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AIMC系统分别为不同的地域注册用户提供电子邮件服务。注册帐号的域名应该是与本节点有关的域名比如username,username等。l FreeEmail用户:考虑到中国联通骨干

34、网对外形象的统一性,Freemail的用户要求全网统一域名,应用AIMC广域网分布式技术方案。l 联通企业EMAIL业务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企业内部可管理邮箱。企业邮箱系统允许将Email邮箱分级设置成树状的层次结构,与企业内部常见的分级行政管理架构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可管理的EMAIL。l Email转Pager/GSM:通过联通在北京的HTTP寻呼网关发送电子邮件寻呼是现成的技术,一旦网络投入使用,马上可以使用此功能,并覆盖联通的全国用户。Email转GSM的方案可以在选择了一定厂商的软件接口设备后得到实现。4.4.2. 当前现状UniNET一期工程在北京、上海和广州

35、建立了大容量的电子邮件系统,提供全网范围内的的电子邮件业务。在二期扩容中,需要在各节点增加一倍的用户量。为此考虑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在每个节点增加1台SUN E4500主机,将新增加的设备与现有设备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备,将新增加的设备与现有设备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具体扩容工作包括3个方面:网络交换子系统扩容;邮件业务子系统扩容;数据存储子系统扩容。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扩容进一步提高了邮件系统容量和系统可靠性。在二期扩容中,除了扩充系统容量外,还采用拨号帐号与Email帐号分离的方式,解决原来帐号捆绑带来的问题。同时在二期扩容中,增加了

36、e-mail to fax,e-mail to pager,e-mail to gsm等功能,并为e-mail to fax配置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4.5. 专线用户接入业务4.5.1. 连接及配置所有的专线接入端口板都配置在了朗讯的ATM交换机上,因此,各地的专线用户将与朗讯的ATM交换机进行互联。对于IP地址的配置方面,有两种方式:1 直接在朗讯的ATM交换机的端口上配置相应的IP地址,通过IP Navigator实现网络互联。 2 在朗讯的ATM交换机的端口与本地Cisco路由器的ATM端口之间配置PVC,在路由器的PVC对应的子端口(subinterface)上配置IP地址,使专线用户

37、与路由器在网络层上直连,并通过与核心节点路由器之间的PVC实现网络访问。4.5.2. 路由协议对于专线用户的不同情况,将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配置:1) 申请使用联通UniNet专线地址段的用户:建议采用静态路由与ATM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进行配置。2) 自带地址段的用户,无独立的自治域号:也建议采用静态路由,并在出口路由器上对此地址段对外进行广播。3) 自带地址段的用户,并具有独立的自治域号:建议采用BGP路由协议与ATM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彼此建立Peer的关系。已经是中国电信或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希望把UniNet作为其第二出口,并保留原地址段:建议采用静态路由协议与ATM交换机

38、或路由器之间进行路由信息交换,但需要在征得中国电信或其他运营商同意的前提下,才能把属于其他运营商的地址段在UniNet的出口路由器上向外广播,使用户进行出国访问。4.6. 短消息中心实体的接入短消息中心实体可以直接连接到联通互联网内最近的路由节点,具体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关短消息的详细内容参见短消息中心设备规范和扩展短消息实体到短消息中心接口协议规范。联通互联网省网汇接节点SMS G/IW MSCHLRMSC短消息中心(SMC)短消息中心实体SMS G/IW MSCHLRMSC短消息中心(SMC)短消息中心实体省内节点图4-5 短消息中心与联通互联网连接示意图5. 编号方案,地址分配

39、与域名5.1. 编号方案5.1.1. Internet接入号码固定用户接入中国联通互联网时拨叫接入号码165。 联通用户接入中国联通互联网时拨叫接入号码165。国外用户接入中国联通互联网时拨叫接入号码86165。接入号码的调整参照国家相关规定。5.1.2. 用户卡编号用户卡编号方案参见中国联通相应规定。5.1.3. 自治域号码的分配自治域的号码由中国联通向国际组织申请,省内自治域号码由中国联通集团统一分配。165各省业务汇聚层路由器通过EBGP同核心层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核心层路由器采用合法自治域号AS9800,各省采用保留自治域号。同时考虑到各省未来存在同中国电信ChinaNet省网互联的可

40、能,中国电信目前省网仍使用以0结尾保留自治域号,为防止联通省网自治域号与中国电信省网的自治域号,UNINET使用以1结尾的保留自治域号。保留AS号分配参见附录。5.2. 地址分配5.2.1. 地址的使用地址划分应有层次性,便于网络互连,简化路由表。骨干网络应保留足够的连续地址组成独立的自治域,并为今后的扩展留有余地。与业务相关的设备,如WAP网关,各种Internet服务器,防火墙,接入路由器等设备应分配给合法IP地址;中国联通的内部企业网可使用内部保留地址,不占用合法IP资源;可以采用保留IP地址的实现的服务,在地址不足的情况下可使用保留IP地址。各地在合理分配各自网络节点的IP地址时应保留

41、一定数量的IP地址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在地址有限,但又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需求时,可用保留地址(如 10.0.0.0/8网段)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但必须对其进行地址转换。5.2.2. 地址分配原则所有IP地址资源(包括公开与保留)均全国统一分配。各省内尽可能分配地址应连续。地址分配应利于路由的组织。地址分配兼顾到近期的需求与远期的发展,网络的扩展。地址分配应考虑到现有IP业务,新型IP业务以及中国联通特殊的业务要求。每个地区根据当地的业务状况,发展前景,当前地址资源等情况综合考虑,分配给不同的IP地址容量,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址资源,用CIDR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分配IP地址网段。在地址资源不足

42、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网络的通畅,所有骨干网与省网的路由器应分配公开地址,提供传统Internet服务的节点应分配公开IP地址,从长远考虑有与其它网络互通的服务的节点应分配公开IP地址,提供实时服务的节点分配公开IP地址,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的节点应分配公开IP地址;企业网内部可使用保留地址,只在局部提供的业务的节点可以分配保留地址。为了保证网络的发展,应保留一定数量的IP地址,当备用地址小于一定数量时应申请新的IP地址。地址分配详细要求参见中国联通相关规定。5.3. 中国联通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域名服务是Internet最基本的网络服务之一。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43、,简称DNS)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使用一个全局的、层次性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建立IP地址与主机名的逻辑映射关系。 中国联通IP数据网的域名系统的实施,以“面向业务,服务导向”为原则,同时考虑中国联通IP数据网的业务需求,其DNS的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5.3.1. 使用域和域根据服务性质的不同,中国联通IP数据网注册并使用两个Internet域来提供服务,分别为域和域。按照Internet顶级域名的划分原则.com域针对商业机构,.net域针对网络支持组织,中国联通IP数据网使用域提供www服务和freemail服务,使用域提供DNS、网络管理和注册用户的Email服务。5.3.2. 两

44、级体系结构中国联通IP数据网的DNS具有两级分布式体系结构,实现域名解析的委托管理。以域为例,为中国联通IP数据网的顶级域名,是两级DNS体系结构的第一级,DNS服务器设置在网管中心(NIC&NOC),负责解析本域的主机,并注册二级DNS服务器。全国四个直辖市、三十个省(除台湾外)的省会城市和各省主要城市构成了DNS体系结构的第二级,其域名为省名、城市名缩写和,例如,北京的域名为,辽宁沈阳的域名为,辽宁大连的域名为;二级DNS服务器设置在各直辖市和各省省会,除负责解析本域的主机外,还负责解析本省内其它各主要城市所在域的主机。5.3.3. 域名设置的主要考虑因素应能对中国联通域名下的主机名进行解析应能在交换电子邮件时记录解析邮件服务器应合理安排,降低域名解析在骨干网上的流量能解析其它域名下的主机,也就是能查找上级域名服务器与根域名服务器5.3.4. 命名原则直辖市、省会及地市节点的命名直辖市:.市市(or .com)省会: .省省市市(or .com)地市: .省省市市(or .com)设备域名的命名1路由器端口域名的命名路由器端口域名格式:TYPE-Rn-L-省省市市,各符号含义如下:n 省省市市:表示路由器所在城市的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