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131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述影视制作中“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在影视节目制作中我们受到某些成规的限制,往往把不符合”正规技术标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列为技术废片.但有些素材具有真正的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进行艺术创作。确实已经拍摄的废品素材.如果我们合理利用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改变我们对这些素材的态度进行大胆的实践.突破”正规”的标准找到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取得重要的艺术成就。在一次北京学院院长张会军的摄影课上,笔者听他讲起MTV霸王别姬的创作过程其中有一个技术处理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说:“为了形成一种粗犷、旧片的艺术效果,我利用在低照度情况下打开摄像机增益产生噪波的办法,拍摄带有粗颗粒的画

2、面但当时还担心这样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片子能不能通过中央台的技术审查。”这种做法对笔者启发很大,笔者以前也有过类似的做法就是利用Sony公司DME450特技机在操作不当时发生环路反馈节目输出严重紊乱现象,来制作片头字幕的拖尾效果(那时候笔者所在的电视台还没有可做拖尾效果的设备)达到了很好的艺术表现。这些就是笔者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前苏联电影理论家玛哥尔多夫斯卡娅在电影艺术杂志1979年第7期的按照自己的感受去拍摄“一文中写到:“摄影师与摄影技师的关系长久以来就是复杂而紧张的技师们往往以正规的标准去评价画面的质量。有些拍摄素材具有真正的艺术性,但却违反了通常关于技术质量的传统概念因而往往被列为摄影废

3、品。改变摄影技师对这种素材的态度,有助于取得重要的摄影成就。”这一现象在影视界已存在多年。就电影生产而言,创作人员和技术分管部门多年来不断发生纠葛和摩擦.有时也能引起一些“内部官司”解决的结果常常是不了了之。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现象有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可喜收获但这些怪现象如果用在创作上是非常独特的,但技术主管部门经常会搬出某些文本,以某章某条为准,不予采纳不得使用。“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年轻人也是在这种摩擦中出现和成长的,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影视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天才而大胆的实验家他们找到了关于制作的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而突破了正规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敢于突

4、破某些成规。那么什么是“正规的标准呢?从画面上讲.在操作摄影机时必须注意几个技术问题,即平、准、稳、匀。“平”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准”是指画面构图准确、曝光准确、焦点准确;“稳“即摄影机需保持平稳,不晃不抖;是指在拍摄时摄影机运动速度要匀。只有在摄制中做到平、准、稳、才能有效地保证画面的技术质量。从磁带的录制技术质量讲,图像不能出现左右晃动、上下跳动画面上不能有黑道或白道、雪花噪波千扰等现象。从声音上讲声音要清晰音量大小合适,不能出现声音失真或噪声过大。声画要同步、对位。从剪辑上讲镜头转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转换过程中使人的视觉注意力感到自然、流畅,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个

5、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个镜头,也就是说不要产生视觉的间断感和跳跃感不能出现跳轴、相近景别机位的剪接等。技术质量要求接点要稳定避免夹帧、跳动、断磁(磁带)等现象。那么什么可以叫“技术废片”呢?迄今还没看到有关这方面的定义这里就把不符合”正规“技术标准的画面和声音叫做“技术废片”。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为了实现某种特殊效果,专门制作出一些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片子以便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满足艺术创作的要求.或者已经拍摄的一些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片子我们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合理的艺术利用,这样的做法有些已经被多数人认识到并被普遍采用。如为了表现某种情绪和气氛.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使画面偏色;又如利用画面的虚实变化达到转场的效果等等。但也有一些方面并没有被我们认识到,或者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技术废片”的艺术利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