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572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 研究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胡洪强,王鹏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是目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个性化阅读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倡导以学生是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理念;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模式。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综述阅读教学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而“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阅读。针对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

2、读。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2001年6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在这里“,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须借助于学生自己的个性来创造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实质是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

3、求我们关注学生是阅读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可见,建构“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模式个性化阅读教学,已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客观要求。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是对过去“灌输式阅读教学”的一种批判,是对学生是阅读主体的一种尊重,是为了达到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的一种教学实践。一、古代个性化教学思想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源头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个性化教学的教育思想。春秋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已经开始关注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如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已开始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学习个性,他认为:“德行”,当属颜渊、闵子骞等;“言语”,当属宰我、子

4、贡;“政事”,当属冉有、季路。个性化教学思想在我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学记也曾论述到,如“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故君子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但这些论述大多是片言碎语。可以说是个性化教学思想的萌芽,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但我国古代的“个性化阅读”思想可以成为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借鉴。在200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袁长江主编的董仲舒集一书中可见,早在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解诗观,这种解诗观已蕴涵着“个性化阅读”的阅读意识。在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王夫之等撰的清

5、诗话(全二册)(下)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清代诗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谈到杜甫诗歌时说:“杜少陵诗,只可读,不可解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国家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所以解之者不下数百余家,总无全璧。”这种“多元解读”也蕴涵着“个性化阅读”的阅读思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朱光潜美学集(第2卷)一书指出,在阅读中“每个人所能领略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读一文本便是再造一文本”。这些阅读观念都与“个性化阅读”有着重要的渊源,但与中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并非是等同的。因为,中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文本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全面性”。事实上

6、,中小学的“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理念更多是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进而忽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已成为制约阅读教学效果的瓶颈问题。这一问题在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36期王秉蓉的阅读教学的现状透视与对策研究、天津教育2004年第21期潘涌的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等文中都有论述。与此同时,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忽视教师的引导也成为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如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6期褚兴中的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这种现象的实质也是忽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进而忽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语

7、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个性化阅读教学。从文献资料看,真正意义上关于“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的探讨还是近几年的事。主要是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才开始明确提出“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概念并将其作为研究重点。目前对于这一领域还没有专著进行深入地论述,只是有的专著以个别章节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收集、整理的有关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可以分别从“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论述。(一)中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研究从“中国知网”上查阅的资料看,最早以“个性化阅读”为篇名的文章是学科教育200

8、2年第4期张尚兵的浅议个性化阅读。文中阐述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及其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的特征,并具体论述了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问题。此后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1期鲁洪生的如何理解“个性化的阅读”;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3期王建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个性化阅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1期陈尚达的个性化阅读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转向;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第1期曾祥芹的文章的个性化阅读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曾祥芹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等文章,分别从语文课程标准、课程与教学理论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各自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解。从而为正确

9、地理解个性化阅读提供不少借鉴。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探讨大多只是停留在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层面,没有触及到个性化阅读教学。即使有的论文触及个性化阅读教学,也没有深入地展开论述。(二)中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2期陈洁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的返璞归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瞿萍的试论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刘薇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广西教育2007年第29期钟衍华的创设个性化阅读氛围的思考等一些文章关注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及如何实施等方面。不足

10、之处在于,这些文章对于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缺乏进一步的探讨。当前,关于中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已有不少的相关成果,但这些论文大多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一系统地梳理及论述。与此同时,对于“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为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以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毫无疑问,只有在全社会都尊重个性的前提下,“个性化阅读”这一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实现。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三个概念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个性化阅读”与“多元解读”不完全是一回事。对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合理的多元解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但这并不是说“多元解读”等于“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更侧重于从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论述阅读教学;而个性化阅读则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倡导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理念;自然而然,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田瑞云,刘永慧.语文教育行为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天津教育200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