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09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材料:新人教版二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6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3、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 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

4、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5、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

6、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各单

7、元介绍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

8、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1)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2)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四、具体内容主题图(游乐园情境)(P2P3) 设计了四个活动:看木偶戏(包括正在

9、看戏,以及准备去玩丢沙包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玩沙包(包括正在玩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观察图时,开始说得可能比较概括,进一步引导他们描述每个情境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图意,最好把人物进行量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观点观察问题。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学生可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对于一步计算的,可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由此情境,引出了后面三个例题。例1(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由看木偶戏引出,通过人数的变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给出了学生三种不同的解法。例2(教学使用小括号)

10、(1)是一个买面包的热闹场面,通过对话给出信息和所求问题。(2)呈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出小括号。练习一第2题,所有信息、问题全通过对话呈现,以收集易拉罐为背景,渗透环保教育。第4题,以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为题材,通过计算B组各队得分,既练习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又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5*题,是一个关于年龄的思考题,也需要用加、减两步运算来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一: 方法二:(1)过多少年爸爸50岁:5035=15, (1)父子俩相差多少岁:35-8=27(2)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年龄:8+15=23。 (2)爸爸50岁时小朋友的年龄:5

11、0-27=23。例3(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1)以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教学用乘加两步运算解决问题。(2)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做一做 P9创设一个美丽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学习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可提出下面一些问题。鸟:现在有几只鸟?(可用加、减两步运算解答)花:一共有多少朵花?(可用乘加两步运算解答)蜜蜂:有多少只蜜蜂在采蜜?(?)练习二第3题,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二年级上册出现过,是父女俩去海洋馆,算两人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这里是算一家三口逛动物园买票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既可以用乘加两步运算,也可用连加进行计算。第4题

12、,与练习一的第4题对应,也是计算参赛各队的总分,只是这里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乘法计算出。第5*题,选做题,通过计算方木块的个数,既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练习用乘加或乘减运算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1注意例题与主题图的联系。由于例题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最好先由主题图引入,让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学生特点,选取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实际价值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解

13、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3让学生自主选择解答方法。这部分内容,每个例题都呈现了解答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如数的方法),保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解答方法的优化,要允许学生通过交流、反思自主选择。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一、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4、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编排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过去只有一个(分木块)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现在“平均分”专门列为一段(以毛毛虫的形式),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P14:展示了学生生

15、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P23: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

16、标。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经常练习26的乘法口诀适当安排把口诀填完整以及求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的练习。(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一、教学内容1锐角和钝角。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学习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角时,可以说 “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能说出红领巾上有角)。另外,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可以为

17、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2平移和旋转(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它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旋转: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不

18、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通过动手做、动手画锐角、钝角和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学习平移和旋转时,通过拉转圆片;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画出在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使学生感知旋转、平移。四、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

19、,帮助学生理解。(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

20、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实践活动:剪一剪一、教学内容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1剪出排成一排的小纸人。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二、目的1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学生要求不易过高,有初步的认识即可。三、教学建议1在剪纸活动中,注

21、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2 留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比如蝴蝶、雪花等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一、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第二单元):主要学习除法的概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除段(本单元):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应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

22、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三、编排特点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节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思路与第二单元基本一致: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结合计算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23、含义。(1)由具体到抽象。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12是3的4倍。3加强基本练习。整理和复习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复习(1)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先按乘法口诀表填出45个除法算式,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出所有的排列规律:横向、纵向、斜着。(2)按一定的规律整理除法算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整理,按商相同整理等等,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2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24、复习除了利用教材的素材,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学习资源。练习十四 第3题,开放性很大,使学生通过从身边的事发现、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第7题,结合“按医嘱吃药”的生活实例,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一瓶药够吃几天”的问题。 第8题,开放题。给出了很多信息(通过情境和对话),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学时(1)按一定的要求提问。如提出有关倍数的问题,或提出需用两步解答的问题等。(2)将学生有创意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解答。如,20元买冰淇淋和雪糕,可以各买几根? 第9题,通过游戏,复习“倍

25、”概念。可让同桌两人进行类似的猜数活动。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6、三、编排特点优化教材知识结构。()仍分两段(同义教):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不同的是:把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和认数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再分开教学。把数的读、写、组成结合起来教学。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创设丰富的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情境。如体育馆、长江大桥、广场上的鸽子、空中气球、树林里的树、飞机、火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人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数,体会数在各方面的用处,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用生活中的用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的关系。()培养估计意识,增加近似数的教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用木

27、块数数(P68、P73),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整理万以内数位表,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四、教学建议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主要体现:() 在现实素材中感受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体会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进行估计。() 会用万以内数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和交流信息。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等。难点:()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多位数中的数位的意义,以及十进关系。()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第六单元克和千克一、教学内

28、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1.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激

29、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一些措施。(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

30、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克和1千克的表象。(2)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3) 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几百几十加、减几百

31、几十。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编排特点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坐船出游、收集矿泉水瓶等情境。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

32、护环境的思想教育。2.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3. 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

33、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建议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 23+30=53,53+1=54。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2. 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

34、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第八单元 统计一、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编排特点 1

35、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统计学生体重的变化和视力情况、统计学生参加什么课外小组、过往车辆,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蔬菜等。 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动物卡片、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主食、喜欢什么体育比赛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特长是什么,知道一些生活常识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合理的预测,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

36、作用。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3、4题,让学生根统计结果据预测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什么车?根据五年级比二年级近视的人多,根据一周每天电视机销售情况和学生需要增添什么图书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初步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五、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2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4注意让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第九单元、找规律一、教学内容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后,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37、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三、编排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