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784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30) .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名称: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项目设计号:131072委托方(甲方):神木县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35202189城乡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城乡规划设计证书号码:081133院 长: 史怀昱总工程师: 赵海春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设计编制完成时间:二一四年五月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审 定 人:史怀昱(院长 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闫文静(规划师)经 济: 闫文静(规划师) 张海丹(规划师)规划布局: 李佳奇(规划师)生态绿化: 姚 卓(高级工程师)道路交通: 翟 栋(工程师) 宋子璇(工程师)给水排水: 李梦阳(工程师)电力电信:

2、 王承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供热燃气: 林 颖(工程师) 环保环卫: 柳学伟(高级工程师)综合防灾: 李梦阳(工程师)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4-2030)第一部分 文 本1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2第三章 城乡体系梳理重构3第四章 城乡产业协调布局10第五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2第六章 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14第七章 城乡公共设施共享规划16第八章 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17第九章 城乡综合防灾规划23第十章 城乡空间管制规划25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27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28第十三章 附 则28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背景1、科学发展观赋予新内涵,勾画新

3、目标2、城镇化进入新阶段,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3、建设“美丽乡村”,探索农村地区发展之路4、发展方式问题凸显,寻找转型发展之路5、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谋划和谐发展之路第2条 规划原则1、统一规划,循序渐进2、市场运作、体制创新3、城乡联动、双向推进4、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第3条 规划依据(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7、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4、(2009年)8、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2006年)10、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二)相关规划1、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2年)2、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年)3、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4、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5、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评审稿)6、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7、神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0-2030)8、神木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评审稿)9、神木县村庄布点规划(2007-2020)10、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5、2005-2020)(三)地方文件、资料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3、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4、神木县志5、2000-2013年神木县统计年鉴6、其它有关的基础资料第4条 规划重点1、构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优化整合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3、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第5条 规划范围神木县行政区划范围,具体包括15个建制镇,分别为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锦界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大保当镇、马镇、栏杆堡镇、沙峁镇,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期限:2014-

6、2030年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二章 战略与目标第7条 总体定位本次规划将神木县域和县城的的总体定位确定为: 县域国家级能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西部县域经济领头羊和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区 县城榆林市域次中心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名城第8条 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协调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四化同步”为根本路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镇与乡村统筹发展,北部矿区与南部山区兼顾发展,中省市企业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努力建成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

7、的新神木。第9条 分项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稳定快速增长,城乡互利共赢表2-1 经济成果共享目标主要指标现状(2013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GDP(亿元)925.515803100GDP年均增长率(%)/8.07.0产业结构1.3:72.5:26.22:66:323:55:42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3340人均生产总值(万元)20.230.45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3.05.8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10.09.0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1.32.97.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2.010.0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

8、28:12:11.8:1恩格尔系数(%)/28%以下20以下基尼系数/0.35以下0.3以下说明:1、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县域常住人口近期按52万人计算,远期按60万人计算。2、空间发展目标土地高效利用,城乡空间融合表2-2 土地集约利用目标主要指标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城镇化率(%)80.085.0城镇人口数(万人)41.651.0农村人口数(万人)10.49.0县城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105.0108.8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117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80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公里)/62农村建设用地(平方公里)/9.4工业集

9、中度(%)70以上85以上农业规模化生产集中率(%)40以上60以上3、设施建设目标设施统筹对接,服务均等同享表2-3 公共服务均等目标主要指标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100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100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个)67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张)4.65农村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教育、文体、医疗、养老)(平方米/人)2.2、1.3、0.4、0.32.5、1.5、0.5、0.3六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2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以上99以上中小学生城镇集中就读率(%)95以上98以上学前教育入园率

10、(%)100100城乡公交覆盖率(%)80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1004、环境建设目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宜人表2-4 生态环境共建目标主要指标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森林覆盖率(%)4450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1520耕地资源保有量(万亩)156140万亩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100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1.513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6.58农村社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7.59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11、95县城污水处理率(%)8090城镇污水处理率(%)7580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6070农村地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905、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充满活力,人民生活幸福第10条 阶段目标1、近期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全面推进,力争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突破性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突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以及以土地合理集约经营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逐步展开,三产协调、城乡互动机制初步形成。2、远期进一步优化产业和人口的空间布局,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农村助推城市新格局,生产要

12、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非煤产业不断壮大,县域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起配置合理、高效统一的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互助共荣的城乡空间系统,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显著缩小。第11条 战略措施1、通过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加快神木由单一资源型产业主导转为多元产业推动,由工业主导转向工业、服务业、农业综合协调发展,促进由量的快速扩张转向质的全面提升,为转型发展、协调可持续提供支撑。2、通过城乡

13、生态共同营造,实现环境绿色宜居加强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恢复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妥善解决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3、通过城乡体系梳理整合,实现空间集约优化重构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促进城乡空间集约化,重点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发展条件较好、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农村社区集聚,形成与产业布局相符合的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4、通过城乡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优化道路交通体系,其次是重点改善农村环卫设施,第三是加快小城镇给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践行新型城镇化。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应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县

14、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广泛、稳定的劳动就业转移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第三章 城乡体系梳理重构第12条 县域人口和城镇化率预测近期(2020年),全县户籍人口将达到46.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52.0万人;城镇化率将达到80.0%,城镇人口达到41.6万人。远期(2030年),全县户籍人口将达到51.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到6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0%,城镇人口达到51.0万人。第13条 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规划按照“依托基础,衔接职能;重点突出,合理有序”的思路,规划形成“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乡等级,形成县域完整居民点体系。表3-

15、1 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等级数量名称规模(万人)一级县城1县城(神木、店塔)34二级重点镇2大柳塔、锦界4-6三级一般镇4大保当、尔林兔、高家堡、孙家岔0.5-27中鸡、贺家川、万镇、马镇、栏杆堡、沙峁、花石崖0.2-0.5四级新型农村社区51/0.1第14条 城乡居民点职能规划按照“依托产业,培育功能;多元发展,全面协调”的思路,规划神木县城乡职能如下表所示。表3-2 城乡居民点职能规划名称类型发展方向县城(神木、店塔)综合型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重要城市,榆林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主,周边能源开发区的生活生产服务基地大柳塔工矿型以煤炭资源

16、综合开发及相关配套加工业为主锦界工矿型以煤电一体化、煤化工、载能工业等为主大保当工矿型以煤炭、煤化工、载能工业为主孙家岔工矿型以煤炭、煤化工为主高家堡商贸旅游型以发展旅游服务和商贸流通业为主中鸡工贸旅游型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尔林兔工贸旅游型以旅游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沙峁商贸型以发展红枣加工、商贸物流为主贺家川农贸旅游型以红枣种植贸易和旅游服务为主万镇工贸旅游型以发展农副产品(红枣、油料)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马镇工贸旅游型以红枣种植贸易、油料加工和旅游服务为主栏杆堡农贸型以发展特色小杂粮种植贸易为主花石崖农贸型以发展特色小杂粮种植贸易为主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型农村地区某一片区的经济和服务

17、中心第15条 城乡空间结构规划(一)空间结构按照“核心引领,两副支撑,三区统筹,网络贯通”的思路,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即神木中心城区,是引领县域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核心区。两副:即大柳塔、锦界两个重点镇,是县域人口和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三区:形成北部城乡发展区、中部城乡发展区、南部城乡发展区。网络贯通:依托县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城乡之间的便捷联通。(二)城乡分区引导1、北部城乡发展区范围:主要包括尔林兔、中鸡西部和大保当北部、锦界北部。发展重点:以尔林兔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结合农业规模化基地和文化旅游开发,安排农村社区布点。农村地区整合

18、措施: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思路,依托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型居民点;其余可相对分散集中,以方便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居民点。2、中部城乡发展区范围:主要包括大柳塔、孙家岔、店塔、神木北部、锦界大部分、大保当大部分、高家堡北部。发展重点:以大柳塔-县城-大保当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新型能化、现代服务及相关的配套产业,成为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集中引领地区。结合产业园区发展、生态治理和城镇布局,安排农村社区布点。农村地区整合措施:采取“借势集中”的思路,依托产业园区建设,集合周边居民点;借助生态修复和治理,搬迁集中居民点,并尽量安排至园区附近或镇区;结合镇区规模拓展,

19、吸纳周边居民点。3、南部城乡发展区范围:县域其余地区。发展重点:以高家堡为片区发展极核,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结合农业规模化基地、文化旅游开发和扶贫移民搬迁,安排农村社区布点。农村地区整合措施: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思路,重点结合扶贫移民搬迁和生态林建设工程,对交通不便等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民点进行搬迁和集中居住。重点引导分散人口向镇区周边集中,形成大型居民点;其他距离镇区较远的片区,可选择重要道路或河流两侧交通便利、用地较好的地点,形成小型居民点;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居民点。第16条 城乡用地适用性评价1、适宜建设用地:主要是县域西部,包括高家堡、大保当、锦界、尔林兔、中鸡

20、等乡镇,大柳塔镇中北部等的部分区域及县域河流沿线的周边地带,总面积约为454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2、改善后可建设用地:主要是县域东北部、中部、南部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77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3%。3、不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中南部区域,总面积约为13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第17条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控制到2030年,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66.82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12平方米以内。表3-3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一览表名称规划城镇人口(2030年)(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农村人口(2030年)(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ha)人均(/

21、人)面积(ha)人均(/人)神木镇(包括店塔)3440801202.016080大柳塔67201200.21680锦界55501100.64880大保当22201100.54080孙家岔11001000.43280高家堡0.540801.18880中鸡0.3361200.54080尔林兔11201200.43280沙峁0.216800.54080贺家川0.216800.86480万镇0.216800.54080马镇0.216800.54080栏杆堡0.216800.54080花石崖0.216800.54080第18条 城乡用地协调1、城镇建设区指各城镇未来发展控制区内由规划用地界限划定的地域,

22、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体现高密度集聚的城镇景观。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62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117平方米以内。2、乡村建设区指农村居民点体系规划中确定的村庄建设规划用地范围,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合理布局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分散居民点逐步向城镇居住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村庄建设用地控制在9.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3、工业园区合理引导集中后的四大工业园区的发展规模,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要求生态环境指标,注意和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以及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4、农业生产区包括县域范围内的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等,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呈现低密度开发的自然生态景观

23、。严格控制在本区域内、尤其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各项非农建设,禁止一切可能导致农业污染、破坏土地及环境的经营活动;鼓励发展水产养殖及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并酌情进行相应旅游度假配套设施建设。5、生态控制区指对县域自然、社会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需重点控制保护的大型生态实体和区域,禁止具有城镇功能的用地开发,只允许少量必要设施或相关设施的建设。第19条 重点地区协调建设(一)重点城镇发展区的统筹建设重点城镇发展区主要包括神木中心城区和大柳塔李家畔地区,通过打破行政界线,实现统筹解决用地布局、功能划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等建设问题。1、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南至王家畔村,北至店塔大桥,东至东

24、山,西至规划西过境公路沿线,总面积约160.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协调发展:优化现状城区,统筹锦界工业区,对接店塔,开发神木二村,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区域快速交通。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中心城区主要向北跨过窟野河向北拓展,发展多功能综合新区;向西通过铧山片区和西沙片区的发展建设窟野河西岸,且考虑远期与神木二村的衔接。规划人口在2030年达到3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7平方公里。2、大柳塔李家畔地区范围划定:北至乌兰木伦河三号桥,南至敏盖兔村以南、中鸡镇南边界,东西包含两侧部分山体,主要包括大柳塔镇区及中鸡镇李家畔、訾家河等片区,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协调发展策略:统筹布局、加强联系,梳理优化、

25、功能升级,环境提升、统一形象。(二)产城一体发展的规划协调以县域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突出协调园区和城镇的用地布局、交通联系、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1、大柳塔镇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北至神东公司居住区以北约1公里,南至垃圾处理厂,西至乌兰木伦河,东至东侧山脚沿线。空间结构:“一个中心,五大片区,廊道贯穿,生态拱围”。一个中心系指一马路一带商业繁华区;五大片区系指主镇区、神东工业区、神东居住区、南部新区、北部新区;廊道贯穿系指乌兰木伦河滨水景观带及镇区内沿河、沿路所布设的绿化带;生态拱围系指东山生态绿地。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在老镇区完善改造的基础上,向北和向南发展,并适当向河西侧发展。规划用地4

26、平方公里。2、孙家岔镇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北至现状镇区北侧河流,南至燕家塔工业集中区,西至西侧山脚沿线,东至204省道。空间结构:“一镇三区,一条主发展轴,一条滨河景观廊道”。一镇三区系指旧镇区、新区和电厂工业园区,三者之间以高架桥(或地下通道)形式进行连接;一条主发展轴系指新区南北向主干道;一条滨河景观廊道沿乌兰木伦河建一条绿化带。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在老镇区完善改造的基础上,向北和向南发展,但应注意与南部燕家塔工业集中区的协调发展,在镇区南部预留部分生态建设用地。规划镇区建设用地约1平方公里。3、店塔镇区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北至上石拉沟村,南至店塔工业区南端,西至碾房湾村,东至大路

27、峁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一个中心,六大组团,绿化拱围,廊道贯穿”。一个中心指在南部新区设立一个以广场为核心的镇中心区;六大组团系镇北组团、老镇区组团、新区组团、工业组团、物流组团、文化休闲娱乐区组团;绿化拱围指对东西山进行绿化;廊道贯穿系指窟野河景观廊道,以及滨河绿化带、沿路防护绿带。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加强与神木县城的交通联系,远期考虑向北、向南适度拓展,在其发展与神木北站发展接壤后,可选择跨河向镇西侧的用地上发展。城镇建设注意与工业园区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约5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约2平方公里。4、锦界镇区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东以马场梁村为界,西以秃尾河东

28、岸为界,北距榆神公路1.5-2.0公里,南距榆神公路2.0-9.0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空间结构:“一心、三轴、五组团”。一心是在锦绣街与锦苑路交汇处形成县城综合服务中心;三轴是锦绣街轴线、锦苑路轴线、香林街轴线;五组团是西北组团、西南组团、东南组团、东北组团、东部组团。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形成“井”字型道路骨架,规划远期考虑跨过马场梁向东组团式发展和向南北两个方向片区式推进。规划镇区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约22平方公里。5、大保当镇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镇区位于榆神公路的西侧,东至榆神公路,西至榆神公路以西约1公里,北距镇区中心街道约500米,南距镇区中心街道约1500米。

29、空间结构:“三区游聚,绿脉网织,十字定局,三环相合,一芯四核,六点飞炫”。三区游聚指城北新城综合服务区、城东新镇综合住区、城西及城南商贸、仓储、保税及加工区;绿脉网织指网络化绿化体系;十字定局指榆神高速及204省道与规划区中轴道路构成核心骨架;三环相合指规划区外、中、内三条贯通的联系环线;一芯四核指围绕都市生态核心的水景核,分布有生活、管理、服务及文博等四个职能服务中心;六点飞炫指在新城南北主轴上设置的以绿化景观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手段、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六场炫街”景观。发展方向与建设规模:近期以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主,远期向南侧发展,避免跨过榆神公路向路东建设。规划用地约2平方公里。第20条

30、农村居民点整合规划1、撤村建居型居民点指规划期内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农村居民点,共设置45个撤村建居型居民点。(1)原则上该类村庄将撤村建居,一律纳入城镇统一管理,有序推动村庄整体迁并、改造。(2)根据城镇建设推进要求,实行统一的公寓化改造,规划期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独立式或联立式的个人住房。(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纳入城镇建设区统一考虑。表3-4 撤村建居型居民点镇名称数量(个)村庄名称神木镇29大兴庄村、阳崖村、沙渠村、王渠村、孟家沟村、水轮村、黄庄村、北关村、单家滩、河畔村、李家阴湾、呼台、南关一村、南关二村、前坡、后坡、王庄村、张庄村、瓦场村、石堡墕村、旧城村、二堂、沙界

31、、水磨河、骆驼场、硬地场、红柳林、滴水崖、铧山店塔镇2店塔、下石拉沟大柳塔镇2前柳塔、后柳塔孙家岔1孙家岔、燕家塔锦界镇1瑶渠大保当镇1打坝梁、营家海子尔林兔1前尔林兔中鸡1中鸡贺家川1贺家川栏杆堡1栏杆堡万镇1万镇马镇1马镇沙峁1沙峁高家堡1高家堡花石崖1花石崖小计452、集聚发展型居民点该类居民点主要是集聚周边的农村人口,未来将逐步完善各种生产生活功能,成长为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共设置51个集聚发展型居民点,也即将建设51个新型农村社区。(1)按照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对现有村庄用地进行改造、整理。(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标准建设。(3)适当安排

32、村庄建设发展用地,促进分散村庄向该类村庄集中。表3-5 集聚发展型居民点镇名称数量(个)名称神木镇8前王家畔、前店、曹庄、灰昌沟、三道河、解家堡、后麻家塔、黑圪垯店塔镇2石瑶店、杨家伙盘孙家岔镇2朱盖塔、柠条塔大柳塔镇2乌兰色太、石圪台锦界镇2渡口、瑶镇大保当镇3小啊包、高家海畔、摆言采当尔林兔镇2贾家梁、石板太中鸡镇3前鸡、李家畔、呼家塔高家堡6古今滩、李家洞、瑶湾、高仁里峁、乔岔滩、徐家塔花石崖镇3高兴庄、后何、大坪万镇镇3武家湾、兰家会、云家畔贺家川镇6温家川、刘家湾、张家塔、陈家坪、太和寨、杨家沟沙峁镇3孟家墕、菜园沟、杨家坪栏杆堡镇3武园则、西赵庄、大路湾马镇镇3合河、盘塘、葛富小计

33、513、保留控制型居民点规划予以保留并引导其自然消亡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共设置152个保留控制型居民点。该类居民点未来将采用引导为主,渐进式的整理模式,主要是控制其人口数量以及大规模新建;如果未来该类村庄遇到重大发展机遇,采取相对灵活的应对措施,可支持其成长为新型农村社区。表3-6 保留控制型居民点镇名称数量(个)名称神木镇25高家塔村、曹庄、小寨、雨则古梁、灰昌沟、沙石岭、沙沟峁、三道河、沙哈拉、四卜树、解家堡、万家沟、麻堰渠、关家崖、新寨则、石窑坪、黄草墕、石窑、后麻家塔、肯铁令沟、海子沟、芦草沟、赵仓峁、前店、黑圪垯店塔镇9碾房湾、板定梁、梁家塔、倪家沟、杨家伙盘、红旗、水头、辛伙盘、石瑶

34、店孙家岔镇4朱盖塔、刘家沟、水井湾、柠条塔大柳塔镇5贾家畔、布袋壕、石圪台、三不拉、乌兰色太锦界镇10河湾、渡口、窝兔、起鸡、活力、长胜、枣稍沟、青草界、刘家沟、瑶镇大保当镇13新华、大啊包、小啊包、清水沟、永安、任家伙场、野鸡河、补拉湾、红泥壕、高家圪堵、高家海畔、东北湾、摆言采当尔林兔镇9贾家梁、庙壕、东葫芦素、西葫芦素、啊包兔、依肯特拉、袁家圪堵、石板太、吧下采当中鸡镇10前鸡、纳林采当、折家海则、壕赖、秦家圪垯、李家畔、高家畔、呼家塔、纳林沟、栅子沟高家堡17古今滩、李家洞、桑树渠、雷家墕、木瓜山、喇嘛沟、瑶湾、高仁里峁、贺杏峁、贺东沟、刘家畔、乔岔滩、柳巷、凉水井、龙尾峁、马家滩、徐

35、家塔花石崖镇8任念功、高念文、郄家坬、汉则沟、前谢、大坪、高兴庄、后何万镇镇5兰家会、新才湾、马步墕、武家湾、云家畔贺家川镇7王家坬、前杨家沟、张家川、斜塔、研合峁、崔家沟、刘家坡沙峁镇7孟家墕、闫家堡、菜园沟、刘家坡、仓上、石角塔、杨家坪栏杆堡镇18西寨、马岔、苏川、武园则、兴寨、折家寨、西赵庄、武寨、訾大庄、庙梁、巴门沟、瑶合峁、李大庄、窑坬、大路湾、瓦罗、兴窑、张家坬马镇镇5世纪兴、合河、中梁、盘塘、葛富小计1524、归并型居民点指由于地理条件差、人口规模小、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影响、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或与其他村庄有连片发展态势等原因,在规划期内引导其就近向城镇和农村社区归并的农村居民点,

36、规划共设置381个归并型居民点。(1)未来该类村庄将保留原有的村落布局形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确需新增的建设用地应就近安排至临近的镇区、社区或县城。(2)对于有迁徙意愿的农户,政府应按照村民意愿稳妥推进村庄迁移,重点向邻近的城镇、社区迁并。(3)与农村新社区已具有连片发展态势的村庄,将逐步融入到新社区建设中。(4)位于扶贫移民区的村庄,可依托相关政策支持实施搬迁。(5)该类村庄消亡后,相关部门应做好建设用地的复垦工作。表3-7 归并型居民点镇名称数量(个)镇名称数量(个)神木镇105高家堡47店塔镇6花石崖镇16孙家岔镇18万镇镇34大柳塔镇5贺家川镇60锦界镇14沙峁镇33大保当镇5栏杆

37、堡镇2尔林兔镇2马镇镇26中鸡镇8小计381第21条 农村地区空间发展模式近期,将规划的集聚发展型居民点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所在地,逐步开展撤村建居型居民点和归并型居民点的迁建合并,县域农村地区将逐步形成“新型农村社区+保留控制型居民点”的主体空间形态。在远期,随着农村人口向县外、神木县城和大柳塔、锦界等小城镇的“疏空”,大多数农村居民点将出现萎缩甚至消亡,规划期末乃至更远时期,新型农村社区将成为农村居民点的主要形式。第22条 新型农村社区等级、规模和职能规划1、农村社区等级在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结构中,新型农村社区处于第四级。2、农村社区规模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人口

38、规模应不低于1000人。3、农村社区职能是镇域内除乡镇驻地以外某一片区的经济和服务中心,具备相对丰富的公共服务功能,其配套设施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的生活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带动乡镇地域经济的作用。第23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1、建设目标“一优两美”,即设施完善服务优、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2、实施措施(1)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处处和谐。(2)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坚持农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农民就业的多元化拓展,实现家家富裕。(3)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开展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实现村村优美。3、

39、设施配套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单元,提出农村地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类型和建设标准。表3-8 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置一览表类别项目农村社区人口规模1000人社区2000人社区道路交通主干路(12-18米)次干路(8-10米)宅前路(3-5米)休闲广场(0.2平方米/人)给水排水供水站污水处理站邮政服务点电话、有线电视、广播、宽带环保环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表3-9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类别项目农村社区人口规模1000人社区2000人社区应/可配置规模应/可配置规模教育服务幼儿园、幼儿班 18平方米/人 18平方米/人青少年健康教育室合并设置 50

40、平方米合并设置 50平方米成人教育室老年活动中心医疗卫生卫生(计生)服务室 80平方米 120平方米文化体育文化活动室 60平方米 100平方米健身广场 300平方米 500平方米商业服务生活超市 60平方米 120平方米农资超市 40平方米 80平方米综合服务(理发、药店、食堂等) 80平方米 120平方米银行、邮政服务点 50平方米 100平方米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站 80平方米 120平方米公益服务基层组织办公室 40平方米 8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 60平方米 1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 60平方米 100平方米警务室 50平方米 80平方米注:表中为应配置的项目,为可配置的项目。4、环境优化(

41、1)加强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重点整治生活垃圾、渠道垃圾、乱搭乱建。(2)强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整治农业废弃物、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水。(3)加强绿化建设,美化人居环境,重点营造社区公共场所、道路和河渠两旁的绿化环境,外侧宜设置以乡土常绿树种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带。(4)延伸乡土情节,体现地方特色,重点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协调统一建筑风格,保护具有乡土特色的建(构)筑物风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及与当地风俗、节庆、纪念等活动密切关联的特定建筑、场所和地点等,并保持与乡土特色风貌的和谐。5、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村社区为主要载体,将农村地区分为四大类,因地制宜提出产业发展重点。表3-10 农村社区产

42、业职能引导社区分类特征发展引导工业带动型位于矿区、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周边 发展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及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通过技能培训,进入矿区、园区、企业实现就业; 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种养加工。农业带动型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专业化 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以红枣种植加工为主,辅以家禽、羊子等养殖; 黄土丘陵沟壑区以马铃薯、小杂粮种植为主,辅以家禽、羊子、牛等养殖; 风沙草滩区主要发展牧业和饲草业; 难以规模化种养的地区,宜采用“企业+社区”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方式。文化旅游型拥有文化旅游资源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硬环境; 开发观赏类、体验类等多种旅游产品形式; 结合农业开发“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等农业农村游。城市(城镇)依托型位于城市(城镇)周边 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及名优农产品,发展第三产业; 分片区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城市(城镇)配套的农副产品基地; 依托城市(城镇)产业发展,进行非农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