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825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改的理念为传统的化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化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实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既是化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形式,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十、十一章“酸、碱、盐”无机物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因此,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很值得探讨。对此,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认为,如果在“酸、碱、盐”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可取得明显的

2、实效。、“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所谓“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归纳结论实际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

3、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二、“酸、碱、盐实验探究教学”的设计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

4、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仅就“酸、碱、盐”的教学而言,可打破现有教材的先后顺序,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如下四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学进度不宜求快。可以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标签用化学式书写),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

5、颜色,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例如:学习稀H2SO4的性质时,就可做如下设计:基本思路:提出 猜想 设计实 实验 分析 结问题 假设 验方案 探究 交流 论具体操作:要研究稀硫酸色化学性质,

6、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首先应当明确“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应该引导学生从研究稀硫酸与哪类物质反应入手。而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常见的物质有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和盐五类物质,还有刚刚学习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学生通过猜想和假设,从各类物质中举出一种或两种常见的物质,看它们是否与稀硫酸反应;通过分析、讨论最后确立最佳实验方案。(选用的物质:Fe、Zn;S、O2;CO2、Fe2O3;HCl、HNO3;Cu(OH)2;NaCl、BaCl2)。于是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稀流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后学生根据

7、现象分析、交流、归纳,从而得出稀硫酸的性质:他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反应,而与非金属、酸和有些盐却不反应。同样的方法可以探究其它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例如:当探讨酸的通性时,可设计为:基本思路:分析综合 交流合作 总结归纳 结论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 形成规律 延伸具体操作:在“直觉感知阶段”学生通过

8、猜想、假设、实验及交流等一系列过程得到了一些常见的酸(HCl、H2SO4)、碱(NaOH、Ca(OH)2)、盐(NaCl、NaCO3、CuSO4)的性质。有了这些特殊物质的性质,根据“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就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它们的一般通性。如探讨酸的通性时,根据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都能与金属铁、锌反应,都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反应,都能与碱(Cu(OH)2)反应,都能与盐(分别是AgNO3、BaSO4)反应,组织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有相似的性质?进而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1)酸溶液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

9、 水(5)酸+盐新盐+ 新酸在以上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知识的内化,很好地理解了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而且还学会了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就可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十多种方

10、法,即(1)石蕊;(2)酚酞; (3)Na2CO3溶液;(4)BaCl2溶液;(5)Ba(OH)2溶液;(6)CuSO4溶液; (7)FeCl3溶液;(8)Zn;(9)pH试纸;(10)CuO,等等。可见,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在学习了这一章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请利用给你的药品(同上),自行设计并进行操作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请注明为哪一种级别反应(其中,直接利用药品反应的为A级;利用一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B级;利用两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C级)。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人能够做出并写出A、B、C级的反应各8个,如多做则多给分。对此训练学生异常兴奋,

11、决心大展宏图。他们紧张地操作着,记录着。结果,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两两合作,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有些学生竟操作了三四十个实验,书写了近六十个化学方程式,制备了大量原先没见过或没用过的物质。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一点启迪“实验探究式教学”在“酸、碱、盐”教学中的应用 ,使我们深受启发:只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才能激励学生科学探究的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说过:“实验教学怎样强调都不过份”。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会观察、会思维、会操作和训练科学方法,培养

12、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方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适时的引导设计探究性实验,如“酸碱盐”学完后,教师可设计很多实验探究题。如实验室制氢气能不能用浓盐酸?实验室用稀盐酸和锌粒制氢气纯不纯?等等。只有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同时鼓励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寻找实验小课题,开展课外小实验,才能使学生在亲自实验中开阔视野,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探究知识和学习创新,才能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态度、意志和品质,促进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酸、碱、盐”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重要体现。这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3、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完全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样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有关的知识,而且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并在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个性。因此,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参考文献1.王晶.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学仪器与实验.2002.2.2.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叶平.探究性学习实验课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