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961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变量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控制变量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控制变量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控制变量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控制变量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控制变量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变量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控制变量法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

2、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表明          ;图1(b)表明             。&n

3、bsp;【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运用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表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

4、快。所以,图1(b)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表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5、。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来说,密度的大小与体积的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种物质的m/V是相同的,所以有“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个区别于其它概念的重要特征。 【例题2】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4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 (1)将表中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

6、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 (4)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n

7、bsp;         。 【精评】此题在解答过程中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例如第2问中“同种物质”,第3问中“质量相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尽而得到“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一结论。 【解答】(1)0.5g/cm;(2)正比;(3)不同;(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探索研究案例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 根据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同样,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两因素

8、有关。在各个相互关联的物理量之间,每个量的变化都受到其它几个量的制约。 为了比较压强的大小,我们常采用控制压力因素不变,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且压强的大小跟受力面积成反比。若控制受力面积因素不变,比较压力大小,则压强跟压力成正比。液体内部压强,控制液体密度因素不变,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且成正比;控制液体深度因素不变,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例题3】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9、;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mm)1 水 4 朝上 116 152 362  4 朝下 116 152 363  4 朝侧面 116 152 364  8  97 171 745  12  80 188 1086 盐水 12 &nbs

10、p;70 198 128 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            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3、4、5的3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11、精评】本题“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即:要得到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和密度不变,只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时要控制密度不变,只改变深度,要得到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关系,实验时要控制深度不变,只改变密度。 【解答】比较第1、2、3次实验,压强计在同种液体(水)中同一深度(4cm)处,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相等(都是36cm),可见,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比较第3、4、5次实验,压强计在同种液体(水)中,但深度在不断增加(4cm、8cm、12cm),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也不断增加,可见,同种液体中,

12、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5、6次实验压强计在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水、盐水)中,压强计液柱的高度差大小不同,可见,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索研究案例三】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判断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外界的温度改变时,导体的电阻是否改变,怎样改变,或从导体的电阻变化中,找出引起电阻变化的具体原因常用“控制变量法”。 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导体电阻的大小,我们常采用以下控制变量法: 1控制长度、横截面积因素(即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它们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同,得到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结论。 

13、;2控制材料、横截面积因素(即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比较长度不同的导线,在相同电压下,所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可得出横截面积越小,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的结论。 3控制材料、长度因素(即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横截面积不同的导线,在相同电压下,所通过的电流大小,可得出横截面积越小,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的结论。 【例题4】两段长段、粗细和材料都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在电压相同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nbs

14、p;                                                 &nbs

15、p;         长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B.短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C无论哪段导体被拉长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D无论哪段导体被冷却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精评】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小,则说明导体的电阻大,所以,本题4个选项是以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导体中的电流、温度5个因素中,分别改变或比较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又与导体电阻与它本身具有的3个因素都有关系,在控制任意2个因素不变时

16、,另一个因素改变,就一定会引起导体的电阻改变;在3个影响电阻的因素都不受控制或知道3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变化,另外2个因素变化情况不知道,就无法判断这个电阻大小是否变化。 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导体的电阻越大,当导体被冷却后,导体的电阻应变小,通过的电流应变大。由此比较4个选项,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探索研究案例三】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的电学中的重要规律,由于涉及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如:在控制电压因素(即在导体两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研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17、,得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在控制电阻因素(即在导体电阻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然后综合这两个研究情况,得出欧姆定律的。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解决本章的物理问题。 我们在运用控制变量解电学题时,必须注意到导体的电阻大小,是与电流和电压大小无关的;电阻大小只决定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并和导体温度有关。 【例题5】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2所示,我们先使电阻箱的电阻取某一值,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记录每次的电流值和相应的_值,得到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_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每次_保持不变,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R和相应的_值,得到此时电流跟_成反比的关系。 【精评】本试题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电学中重要规律欧姆定律。对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关系研究时,保持电阻不变,得出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得出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解答】电阻箱两端电压、导体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电流、导体电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