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沪粤版物理复习提纲从粒子到宇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沪粤版物理复习提纲从粒子到宇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1认识分子:(1)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的物体是有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确立分子的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颗粒叫做分子。(3)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之间有空隙(4)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数量级为1010m,一般显微镜无法看到,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5)可以用油膜法实验测量分子的直径。(6)“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桥梁;“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像、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们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2解剖原子:(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真空管放电实验发出的一种射线发
2、现了电子,(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的球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西瓜籽那样镶在其中。(3)1911年,科学家卢瑟福用射线轰击金箔,发现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表明金箔的原子内部是空荡荡的,由此提出了他的核式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原子核,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4)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原子核只占极小体积,却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5)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它们所带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也叫中和),所以整个原子是不带电的。(7)1932年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8)微观世界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病毒(分子团)、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9)某些物质的原子可以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放射现象。放出的射线中有一种带正电的(读作阿尔法)粒子,也有带负电的电子,还有不带电的光子。3飞出地球:(1)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数学和观察。(2)古人的宇宙图景:托勒玫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宇宙的主宰,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
4、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天文学的革命。(3)总星系大约有几十亿个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约1000亿颗恒星。(4)银河系从侧面看像一个从中心切开的扁平的盘子,有1300亿颗恒星形成。太阳是其中的一颗,离银心的距离约是3104 l.y。它每隔2.3亿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圈。(5)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离太阳约1.5108km、离冥王星约5.9109km。(6)宇宙是无限的目前人们了解的宇宙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直径是31010
5、l.y.)、银河系(直径是1105 l.y.)、太阳系(直径是1.181010km)、地月系(直径是7.7105km)、地球(直径是1.28104km)(7)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太阳对地球和其它行星有巨大吸引力,使地球和各个行星乖乖的绕着它旋转。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通常物体间的引力很小,觉察不到,天体的质量很大,天体间的引力大的惊人。(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大小为7.9km/s;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二宇
6、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大小为11.2km/s;要想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大小为16.7km/s。(9)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号飞船。(10)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符号l.y.(光和年的英文单词light和year的首写字母的组合),记住1l.y.9.46051012km=9.46051015m。(11)宇宙中的天体,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每个恒星都有它的诞生、成长和衰亡的过程。距今约50亿年前,太阳从一团尘埃气体云中诞生,现正是它的壮年时期。一些恒星在衰亡的过程中,会发生爆炸,留下的物质会变成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它产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所有物质,连光都无法逃避。这样的天体叫做“黑洞”。 全 品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