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491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级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六年级毕业班数学复习资料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解方程方法一: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

2、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 要先消去其中一边的 几 (如果有“-几”,就把“-几”消去,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消去掉)3:消去 “-几”, 消去“”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消掉,先消“+ -” 再消“” 最后消“”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解方程方法二: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就把其中一边的 几 移到另一边 (如果有“-几”,就把“-几”移到另一边。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移到另一边)3:把“-几”移到另一边,把

3、“”移到另一边”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移到另一边,先移“+ -” 再移“” 最后移“”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

4、=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 2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 a:上底 、 b:下底 、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 S=(a+b) h28、圆形 (S:面积 、 C:周长 、 :圆周率 、 d=直径 、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 S=r (3)半圆周长=r(+2) (4)圆周长的一半=r (5)S环=(R-r) (6)S扇=r9、圆柱体 (V:体积 、 h:

5、高 、 S:底面积 、 r:底面半径 、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r或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 h:高 、 S:底面积 、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 3.14 2 = 6.28 3 = 9.42 4 = 12.56 5 = 15.7相遇路程速度和

6、相遇时间6 = 18.84 7 = 21.98 8 = 25.12 9 = 28.26 10 = 31.4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16 = 50.24 25 = 78.5 36 = 113.04 49 =153.86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64 = 200.96 81= 254.34 100 = 31416、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11 = 121 12 = 144 13 = 169 14 = 196 15 = 225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16 = 256 17 = 289 18 = 324 19 = 361 20=400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17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7、=0.5=50% =0.2=20% =0.125=12.5%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0.25=25% =0.4=40% =0.375=37.5%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0.75=75% =0.6=60% =0.625=62.5%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0.0625=6.25% =0.8=80% =0.875= 87.5%18、浓度问题 =0.05= 5 =0.04= 4 =0.02=2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9、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 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 利润成本100%(售出价

8、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20、植树问题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封闭线路上(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9、株距=全长株数 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实心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每边人数-1)4 每边人数=最外层的人数4+1整个方阵的总人数是=每边人数每边人数空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内层总人数=最外层总人数-层数4多边阵 :最外层的人数是=(每边人数-1)边数 或 每边人数边数-边数 21、鸡兔同笼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每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

10、数=不合格品数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km m dm cm 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km m dm cm mm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L mL m dm cm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t k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

11、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h min s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简便运算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2581000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0.875+ +0.8 0.433 230.375=+ =+ =33 =23=+ =+(+) =33 =23 ()=1+ =+1 =1

12、3 =232含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含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数字换减法式 数字换加法式 0.875+ 0.375 35 101=+ = = (36-1) = (100+1) =+ + = =36-1 =100+1= (+)+ (+) = ()() =5- =1+=1+1 =21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乘法分配律(添项) 乘法分配律(添项) 1010.9-1 95.51.6-15.51.6 1010.9- 52+29-0.625 =101-1 =(95.5-15.5)1.6 =101- =52+29- =101-1 =801.6 =101-1 =52+29-1 =(101-1) =80

13、016 =(101-1) =(52+29-1) =100 =100 =80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18-0.375 1-0.75 12-(+0.4) 0.56125=18- =1- =12-(+) =0.70.8125=18-(+) =1- =12- =0.7(0.8125)=18-1 =1- =12- =0.7100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 数字换乘法式32002.50.4 27002.52.7 5900(2.55.9) 3333333333=3200(2.50.4) =27002.72.5 =59005.9

14、2.5 =11111333333=32001 =10002.5 =10002.5 =1111199999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11111(100000-1)1+- 2500.80.4 1-+ 290.250.29=1-+ =2500.40.8 =1+- =290.290.25=1+ =1000.8 =2- =1000.25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

15、1组成。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2)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叫做负号 (3)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零的作用:表示位数。读写数时,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零表示。占位作用。作为界限。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

16、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例如: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

17、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

18、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19、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

20、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3的倍数有3、6、9、12、15、18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

21、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22、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3.1415926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0.0333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23、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0.565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0.03333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简写作 : 0.5302302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

24、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

25、,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

26、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

27、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28、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9、。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0、(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因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

31、质; 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三 性质和规律 (一)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 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1, 积等于这个数。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两数相除,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

32、小几倍。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 商小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1, 商等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 商大于被除数(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

33、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

34、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

35、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3 =

36、3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

37、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

38、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

39、,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

40、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 运算顺序 1.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3.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6.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应用(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 简单应用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