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53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014.04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纤绳/倩影 会计师/刽子手 两栖明星/独辟蹊径B肋骨/勒令 夹生饭/蓝夹袄 瞠目结舌/拍手称快C侮辱/被褥 倒装句/追悼会 拈花惹草/沾亲带故D. 模式/模板 电饭煲/桥头堡 少不更事/稍纵即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篡改 僭越 和事老 鞭辟入理 B斡旋 打烊 押轴戏 无事生非C诀别 渎职 钓鱼竿 披星戴月D流敝 倔强 翻两番 杞人忧天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

2、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C记忆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有些强迫记忆,急时用,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有的却是另一种情况,一句偶发的戏语,竟变成“永不消失的电波”。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

3、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4、为主。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丹培拉”与东方意蕴程俊礼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西方艺术家曾从日本浮世绘等亚洲艺术中汲取营养,但是对于中国画水墨意蕴和中国画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却鲜有深入探究。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我尝试运用“丹培拉”这一西方传统绘画形式

5、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以求赋予这一传统绘画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开我的艺术探索。“丹培拉”是英语Tempera的音译,通常称作“蛋彩画”,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作为绘画颜料的调和剂,有多种混合方式。它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速干的特性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16世纪随着油画的兴起逐渐衰退,但至今仍广为流传,成就了伦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鲁怀斯等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传世经典之作,体现出丹培拉独特的艺术魅力。多层次的描绘让传统丹培拉绘画

6、的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适用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是否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 中国画强调“意在笔先”。“意”与意境、意象相关,是画家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物我合一的艺术表达。正是在“意”的挥写中,画家将自然的存在状态与人的生命形态进行了链接,就像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阐释一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试图在丹培拉的色彩挥写中,追求客观描摹和主观精神的发挥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境,体悟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

7、之境”。在中国油画家主动追求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这一西方绘画形式追求中国传统文人画意韵的“西语式表达”,写“胸中逸气”,表“象外之意”。 为此,我以中国式的写意形式,对适合细腻描绘的传统丹培拉绘画材料进行了颠覆式运用,在自然风景的描绘等艺术实践中,更注重色彩运用的直觉性、随机性,强调西方表现主义和东方表现性绘画异质同构的审美特质。我希望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更加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动中,让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东方意蕴。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6日12 版)6下列关于“丹培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丹培拉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形式,作者借它来表现中国画的

8、意象韵味。B丹培拉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通常称作“蛋彩画”。C丹培拉绘画颜料采用的调和剂主要是蛋清或蛋黄等易融水媒介,有多种混合方式。D丹培拉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并达到顶峰,16世纪逐渐衰退。7下列对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丹培拉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及其传世经典之作。B具有适于多层次的细腻描绘的速干特性的绘画颜料让传统丹培拉绘画制作耗时费力。C丹培拉绘画的速干性适于主观情感的即时宣泄,为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提供了可能。D中国画家想对丹培拉绘画材料的进行颠覆运用创作更接近东方古典哲学精神境界的作品。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

9、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绘画材料的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说明绘画材料决定着作品画面品质、技法、语言。B西方艺术家曾汲取了日本浮世绘艺术的营养,却没有探究中国画水墨意蕴和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C作者试用“丹培拉”来表现中国画的意象韵味,是想赋予丹培拉以新的面貌,更多一份东方意蕴,寻求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D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已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

10、鼎,发常平粟振之。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今

11、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莫简叛。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丙奏:“臣不辞老以报国。”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既而攻巩不克,乃已。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1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夜延丙议 延:邀请B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 矫:假托C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负:遭受D师次于巩 次:驻扎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 王好战,请以战喻B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C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丙忠于国家的一组是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臣不辞老以报国 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

13、,丙且奏且行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B安丙敢于和叛逆之人作斗争。他对宣抚使程松说,吴曦会贻误国事,后来吴曦叛国投敌,并封安丙官职,安丙机智地与吴曦周旋,最终铲除了吴曦。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

14、。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5分) (2)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5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赖:依赖,凭借。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2)“数峰清瘦出云”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15、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3)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 ,靡有朝矣。(诗经氓)(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五、(12分)16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个整句概括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符合整句要求,字数20字以内。(4分)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恐怖分子手段极其

16、残忍,罪行令人发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2017萃文校园网中学生版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三版与第四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4分)版次版面名称版面宗旨第一版校园新闻聚焦学校大事,发布热点新闻第二版班级采风第三版校际链接第四版文学园地诗情抒写,赏千姿百态美文章18钱钟书对“翻译”有

17、如下形象的表述,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个字)(4分)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麦香叶青才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

18、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

19、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在乡下时,我也收割过麦子,并且手指被麦秸秆割破,眼睛被麦芒刺中,我却在那种潜在的伤害中闻到了麦香,那股成

20、熟的带着馒头和挂面香味的气息,它一点点渗透到我的鼻孔里、肺腑里乃至梦幻里,而我青涩的汗味和冒冒失失的语言气息,反倒自个儿一点都不觉察,只有身边的大人,比如荣伯,才准确地把住了我突突的腕脉,并且通过镰刀和锄头将我那些蒲公英一般的欲念摁下去,让我接近麦茬和犁头草,接近土地上最切实的部分。现在想来,麦花香里那些醉人的芬芳和诱人的味道都不过是四月天落下的槐荚与桑椹,它们其实结不了什么果实,虽然不乏甘甜,却只能徒增味觉的依赖和幻觉的空乏。 真正的麦香总是与镰刀在一起,与即将到来的梅雨在一起不久,荣伯新剪的茶棵又将长出青幽幽的茶叶来,把大片萎黄的麦子衬托得分外衰老。然而,整个村子在这时才激动起来,就像荣伯

21、在黎明俯身于麦地一样,天空晴朗而高远,大地芬芳而宽阔。当青春的梦幻醒来,我发现,一个距离大地最近的人就是一把镰刀或扁担,一声动情的呼喝就是一阵麦浪或槐风。时节正值端午,太阳正在背脊之上,村庄正在麦香之中,而我正在麦粒之外。那时,成熟的麦子香气四溢,倘若旁边有梅子,它会落入梅香;旁边有李子,它会融进李馥。熟麦的香味曾经把我的乡居整个地淹没了。荣伯揉开一穗麦朵,在掌心,他细细地吹掉麦芒和麦壳,让一堆鼓胀的新麦裸露在五月的太阳下。他拈起其中一粒,放入嘴里,然后嚼起来,这时候,我看见天空蓝得有些承受不住,而荣伯眯缝的眼睛却成了两穴幸福的陷阱。一个能被麦香陶醉的人,他的幸福简单得很,也悠远得很,他的祝愿

22、有时就是他的遗憾,他的挽留同时也是他在送行。他不知道有很多东西都是留不住的,像滑溜的时光、逃跑的庄稼以及跟欲望一起私奔的人,像他手把手教了16年割麦技术的那个瘦小的身影,到底还是在五月的麦芒直视下溜之大吉一转眼30年,时光快得就如一地麦子从四月走进五月,从花香进入谷香。老了的荣伯面对我的到来,只能欢喜地连声说:你回来了,回来了!你看今年的麦子他哪里知道,我原本就没打算看望这一地青青麦子,我不过是在麦地里寻找他罢了,就像那年我回去寻找当年我爬过的一棵青桐树,结果却找到了一条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幽幽小路。是麦香帮了我的忙,让我找回了镰刀与麦茬旁边的自己,还有这位将庆幸和失望发酵在一起的荣伯。 (选

23、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2期)19解释第段中“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一句话的含义。(4分)20文章第段写作者自己年轻时也喜欢麦香,这有什么作用?(4分)21请从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4分) 22文章以“麦香”为题,表达了什么主旨?请作探究。(6分)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台湾作家张德芬)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

24、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2014.04一、1D(m/m,bo/bo,sho/sho)2C(理里,押压,敝弊)3B (A句内括号注释要紧靠被注释内容,前括号前面的逗号移到后括号的后面。C.“有的”前逗号改为分号。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4B(A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医院”是处所,应用“场所”;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应改为“鱼龙混杂”;D项,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不合语境。)5C(A项,逻辑混乱,递进不当,“不仅”位置不对;B 项,“主要”和“以为主”重复D项

25、,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二、6D(混淆了时段,原文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7A(B这里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C将一种猜想说成了现实,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是作者的一种希望,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8C(A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B表述太绝对化,原文是“鲜有深入探究”。D将未然说成必然,原文是“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

26、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美解读”。)三、9C(负:依仗)10D(A,来/用,B,向/在,C,被/替)11B(表明安丙有治理才能;说的是叛贼的所作所为)12A(“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与原文不符,应是用自家的财产购买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四、13.(1)事态已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考虑到白白送死没有好处,表面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得分点:炽、度、徒、阳、阴)(2)现在在关外广泛交结义士,按月供给粮食,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许可以保持长久。(得

27、分点:月、俾、逮、劝、庶)【参考译文】安丙,字子文,广安人。淳熙年间考中进士,调任大足县主簿。任隆庆府通判,嘉泰三年,郡中发大水,安丙禀告守臣张鼎,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灾民。不久又开凿山石使溪水改道,从此没有水灾。任大安军知军,发生旱灾,百姓吃饭困难,安丙用自家财产到下游买了几万石米来救济。事情报告皇帝后,下诏增加一级官阶。 开禧二年,程松担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职。程松晚上邀请安丙商议。安丙向程松说吴曦一定会贻误国事,程松没有明白(安丙的意思)。因为安丙曾经是吴曦父亲的门客,一向了解吴曦。开禧三年正月甲午日,吴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向金国称臣,任命安丙担任丞相长史、代理行都省事。事态已经严

28、重,安丙不能脱身,考虑到白白送死没有好处,表面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于是和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谋划除掉吴曦。安丙派弟弟安焕去联络各位将领,相互击掌约定。于是传达文告到各道,安居如前。吴曦僭位共四十一天。三月戊寅日,陈述吴曦反叛的原因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情况,自我弹劾等待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隐藏的庚牌交给驿使。 当时正在议和,只有安丙告诫整顿将士,以攻为守,威名声望很显著。当时边境沿线的关口全被金兵毁坏,安丙写信给当时的宰相,说:“现在在关外广泛交结义士,按月供给粮食,让他们各自保住田地房屋,等到事情平定,就把他们编入军籍并鼓励他们耕种,或

29、许可以保持长久。”叛贼张福、莫简作乱。贼兵从阆州赶往遂宁,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杀灭绝的。安丙想亲自带着十万缗钱去益昌招募士兵。魏了翁写信给宰相,认为安丙不起用,那么贼兵不能马上平定,蜀地不能安定,即使叛贼也说:“必须安相公做宣抚,事情才能平定。”朝廷下诏起用安丙担任四川宣抚使,准予方便适宜地行事。安丙上奏说:“我不辞年老以报效国家。”到达遂宁,贼兵依然在普州的茗山依仗(险峻)固守。安丙下令各军合围,断绝他们砍柴取水的道路以使他们陷入困境。没过多久,俘虏了张福等十七人。 在这以前,夏国人来朝请求派军队合力攻打金国人,安丙一边上奏一边行动,分别派遣将士去秦、巩、凤翔,委派丁焴指挥,部队驻扎在巩地。

30、夏国人由枢密使子宁众带兵二十多万,约定夏国军队在野外作战,宋国军队攻打城池。不久进攻巩地失败,于是休兵。安丙去世,报丧给皇帝,停止上朝两天。14(8分)(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然后写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

31、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1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1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1)吾尝跂而望矣 (2)剑阁峥嵘而崔嵬 (3)举匏樽以相属 (4)瀚海阑干百丈冰 (5)夙兴夜寐 (6)思而不学则殆 (1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五、16无辜百姓惨遭屠戮,各界市民奉献爱心。标准:满分4分,句式1分,内容2分,语言1分,超过字数扣2分。17第二版:关注班级动态,展示青春风采 第三版:信息交流,汇四面八方新资讯标准:共4分,每句2分,对仗、意思有关联即可。18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标准:共4分,

32、“好的翻译”、“转换语言”、“保持原作”、“神韵”各1分。六、19本句以物喻人,生动地写出了历经沧桑的荣伯如同麦子一样扎根于土地,与麦子、土地融为一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荣伯的深深敬意。标准:共4分,荣伯形象、作者感情各2分。20.(1)内容上写我年轻时对麦香的理解:喜欢带有幻想色彩的麦香,但没有真正领悟麦香的内涵,好高骛远,是麦田里的长辈让我退去了浮躁轻狂,变得成熟; (2)结构上起到引出下文对真正麦香的叙述的作用。标准:共4分,每条2分,意思相同即可。21描写手法:作者连用“拈”“放”“嚼”三个动词,以细节描写突出荣伯细微却又自然的动作(动作描写),表现了荣伯对于麦子丰收的不动声色的满足和喜悦;情感表达:作者拖情于“天”,借“天”说人,表现荣伯的幸福是巨大的、深沉的,在此基础上,将荣伯的“眼睛”比做“幸福的陷阱”,说明荣伯愿意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付出。标准:共4分,每条2分,意思相同即可。22麦香既指麦子的香气,更象征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土地上的方式或文明。作者告诫自己,不管文明如何进步,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要忘本,更不要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农业文明随着时代变化而受到冲击的感叹与无奈。标准:共6分,每条2分,意思相同即可。七、23、参考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