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908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第二课时)图文.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3、学与问,说明事理的文章-议论文,议论文的特点:提出观点(开头)事例证明、道理论证(正文)得出结论(结尾),芳菲:花草的色美、味美都称芳菲,这里即指花草。大林寺:寺名,在庐山香炉峰顶。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理解词语,1、表示变化快的,例:瞬息万变,词语积累,按要求写四字词语。,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千变万化,2、表示颜色多、美的,例: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3、ABAC式的,例:相辅相成,不慌不忙 无缘无故,第一段():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

2、来的,也是问来的。”,第二段():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段():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理清课文脉络,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四段():列举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 思考结合起来。,第五段():总结,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1,2,3,4,5,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体裁是()。课文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填一填,议论文,勤学好问,问,勤学好问,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1、先写了什么?2

3、、再写了什么?3、最后写了什么?,理清思路,理清思路,1、先提出观点:()2、再证明观点:()3、最后得出结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列举哥白尼小时候和沈括小时候的两个事例,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提出观点:,精读课文,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文章把“问”比作什么:,金钥匙、铺路石,画线的句子什么作用:,写出了“问”的重要意义。,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4、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精读课文,证明观点:,哥白尼,哥白尼,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天文学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

5、从此便大踏步前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哥白尼著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精读课文,证明观点:,说明他好问,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他对问题有不懈追求的精神。,省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说一说,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文中列举

6、了几个问题?哥白尼可能还问什么,请列举省略问题:,为什么越往山上爬越冷?为什么先看到电闪而后听到雷声,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精读课文,证明观点:,说一说,小时候的哥白尼是一个()的孩子。,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

7、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精读课文,证明观点:,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哥白尼有一个很好的习惯,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勤学好问,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来的。,问,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要想有学问,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

8、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精读课文,证明观点:,为了证明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文章介绍了外国名人哥白尼的事例。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坚持不懈追求科学奥秘。终成伟大的天文学家。,读课文,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的特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

9、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精读课文,证明观点:,我们为什么更应像哥白尼那样,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1、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多问可以多知。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我们怎么问?,1,2,怎么理解“能者为师”?用“”画出相关句子。,不耻下问。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能者为师,精读课文,名人名言,作者先用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坚持不懈追求科学奥秘,终成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例子来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道理。请大家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文章又举了谁的事例?,

10、理清思路,证明观点:,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领域。著有梦溪笔谈,本书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70命名为沈括。,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

11、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精读课文,证明观点:,xng,也许、或许,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后两句是:,唐,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断思考、探求。,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课外链接,这里指花草,完,凋谢,开始,才,常常埋怨,春天回去了

12、,寻找,没有想到,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精读课文,证明观点:,思考: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勤学,问妈妈花开时间为何相差远好问,发现山上温度比山下低得多观察,记心上,明白了其中

13、的道理思考,所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精读课文,证明观点:,为了证明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文章介绍了中外两个名人的事例。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坚持不懈追求科学奥秘。终成伟大的天文学家。,沈括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从第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哥白尼是一个()的人?,(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从第二个例子,可以看出,沈括是一个()的人?,(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相结合),通过这两个例子,作者要表明的观点是:,“问”很重要,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

14、来的。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明白了问的重要性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下面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精读课文,证明观点:,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读课文,得出结论:,说一说,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用“”画出来。,学与问是什么关系:,相辅相成,文中把勤学好问比作什么:,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告诉我

15、们学与问相结合的重要性。,精讲点拨,1、提出论点: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作者用两个比喻论证了问的重要性。,2、事实论证:用哥白尼的事例,再次论证了问的重要性。,3、道理论证:作者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以能者为师。,4、事实论证:作者列举沈括的事例,认为只有把勤学好问和善于 观察相结合,才能求得真知。,5、得出结论: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号召 大家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总结课文,说一说,“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学习者?,贵在恒,学习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贵在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16、苦作舟。,贵在专,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贵在疑,贵在看,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合作探究,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课外拓展,1、关于问的词语:,不耻下问 刨根问底 寻根究底 好问决疑 好问则裕 追本溯源 打破砂锅问到底,课外拓展,2、关于问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 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 子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 充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 郑燮(xi)(郑板桥)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提出一个问题,

17、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课外拓展,2、关于问的名言:,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君子之学必好问。学而知,问而广。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学问=学+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课外拓展,3、关于问的诗句:,每事问(1924)陶行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外拓展,3、关于问的诗句:,问到底(1924)陶行知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他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