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69695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 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一、激趣导入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3、这也就是我

2、们今天学习的*,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5、那么,*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里,作者在开头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问和学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一样重要。)齐读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

3、读 “相辅相成”?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勤”就是勤奋,“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4、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交流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

4、,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2、谁了解哥白尼。学生介绍3、教师简介: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4、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5、你从

5、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着:a、什么叫缠着?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小哥白尼都问了些什么呢?齐读。 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有关,我们习以为常、不去思考的问题,可谓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6、?3、引读第二节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是比喻句,把“问”比作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和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说明了问的重要性。5、正是因为哥白尼喜欢问,敢于问,勤于问,他才能够发现科学的无穷奥秘,他才会不懈探求,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哥白尼他从小好问,还有许多名人小时侯也很好问。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

7、上的重要性。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1) 朗读(2)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8、。”)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孔圉)聪敏又勤学,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我们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但不光要靠别人,还要靠什么?读读第4小节,2、沈括小时侯遇到了什么问题?结合理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1)、问妈妈。指导朗读,体会“兴

9、许”。2)、问了妈妈就到此为止了吗?指读。沈括是怎么解开疑团的?“发现”一词说明什么?4、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5、小结:(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记住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五、学习第5自然段师: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为什么,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1、齐读第5小节。2、指名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理解:两只翅膀等六、总结拓展: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

10、活用的能力: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板书 学 与 问勤学 + 好问 + 观察思考 = 学习的主人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2教学要

11、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介绍文

12、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5,那么,*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

13、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4,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 (指名朗读回答.)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

14、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好问.)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4,指导朗读.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 (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四,学

15、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出示练习(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2,交流上述问题.过渡 :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么做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

16、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朗读理解:什么叫能者 (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

17、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齐读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六,总结拓展: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18、郑燮(xi)(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七,作业: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友情提醒:不仅可以

19、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3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学与问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 黄海萍教材分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

20、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学情分析这篇*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

21、行为设计意图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2、揭提板书:学与问。学生回答:说理文学生齐读课题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说

22、明了_。(板书:金钥匙铺路石)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7、出示名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23、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学生简介哥白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学生齐读指读,齐读指名学生说学生回答指名说,齐说学生齐读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指名说,齐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

24、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2、沈括是什么人?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4、完成题目。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出自_代诗人_的。“尽”的意思是_,“始盛开”的意思是_。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后两句诗是:_。5、齐读大林寺桃花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8、从这件

25、事中你明白了什么?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的写法。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4教学要

26、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或联系上

27、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致交流词义。(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

28、生讨论回答。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2、学生在书上描红。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 理解“不懈追求”。(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2、学习第3自然段。(1)知名朗读。(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4)问:向谁问?(

29、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6)引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自然段。(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2)自己读第4自然段。(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名读课问。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3、

30、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板书: 18 学与问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好问教学后记:学与问议论文教学设计5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

31、识、文化)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5、那么,*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

32、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4、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

33、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好问。)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

34、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着:A、什么叫缠着?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3、指导朗读。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

35、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朗读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

36、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齐读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2、练

37、习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C、()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六、总结拓展: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

38、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xi)(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七、作业: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板书勤学好问23、学与问能者为师观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