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0293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湖居听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明湖居听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明湖居听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明湖居听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明湖居听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湖居听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湖居听书.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湖居听书,刘鹗,历山山下古帝疑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刘 鹗,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刘 鹗(铁云),作者简介,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

2、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明湖居听书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人(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预习检测:,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这么大,那么大),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人

3、的气质和风度),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比喻歌声清脆悦耳,娇嫩宛转。),4.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看),5.几啭之后,又高一层。,(鸟儿宛转地叫),6.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抑止),(通“稍”、稍微、略微),练习册字词识记,偌大,遽发,皓齿,盘旋,羯鼓,戚戚焉,鸦雀无声,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初读课文,1.课题明湖居听书向我们介绍了本文所描述的事件听书,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听书的地点明湖居,但是,这个短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还残缺了一些成分人物。是什么人在明湖居听谁说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2.明湖居听书是后人所加的题目,刘鹗本人

4、给这个章节所写的题目是“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大家知道这里的美人在文中指谁吗?为什么这么认为?绝调又是什么意思呢?,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次日九点以后,明湖居,老残,众多听众,琴师,黑妞,白妞,听书,说书,以时间为序看文章脉络,听书前,十点钟,台上:,台下:,空无一人,拥挤热闹,听书时,十二点钟,台上:,台上:,正热闹时,台下:,台下:,琴师(丑陋,弹曲,动心),叫好不绝,黑妞,老残感觉:叹为观止;两人对话:白妞更好,弹罢数分钟,台上:,台下:,白妞,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听书后:,闹声稍定,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研读课文,思考:1.既然白妞才是主要

5、人物,作者为什么又要用很多笔墨来描写其他诸色人等呢?,烘托,侧面描写,衬托手法的运用,画家画月,往往要在月亮周围渲染夜空和烟云,着意于月而泼墨于云,这叫.作家在描绘主要人物时也往往先描写其周围的人物、情景或人物的评论感受。,烘云托月,作者在白妞出场之前,进行浓墨重彩的点染,描绘了几出精彩纷呈的序曲,极尽烘云托月之效。,2.烘托手法的巧妙地运用,(1)场景烘托(戏园盛况),时间,来的早,来不及吃饭,看戏心情急切,非常喜爱白妞,观众,多而广,雅俗共赏,场面,嘈杂,哄闹,为后文白妞出场时鸦雀无声做铺垫,突出其说书艺术精湛,琴师弹奏,外貌,甚为丑陋,初奏,不甚留神,轮指,入耳动听,先抑后扬,(2)人物

6、烘托,为他后来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红花还需绿叶衬,琴师技艺如此,演唱者的技艺就可想而知了。,黑妞演唱,外貌,朴素淡雅,演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先扬后抑,(3)评价烘托,此想便是白妞了吧。,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学不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白妞唱前,白妞唱后,自然引出白妞,也衬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突出了白妞演唱的非凡效果,黑妞说书,观众评议,戏园盛况,琴师弹奏,白妞说书,3.白妞出场,外貌,动作,突出描写眼睛,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仪表秀雅,动作简单,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连串比喻(博比),营造气氛,为演唱蓄势,丁当几声,轻点鼓捶,4.白妞说书,阅读78段,考虑以下问题,(1)白妞说书

7、过程中声音有那些变化?,(2)描写白妞说书的这两段文字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它抓住了白妞说书的哪些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白妞说书:,“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演唱的起始,演唱的发展,旋律的跌宕,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结束,高超技艺,2.特点:,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不毛孔不畅快处处伏帖,处处畅快像一线钢丝抛入尖细高亢、刚劲有力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地景象婉转回旋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轻快曲折、甜润婉转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8、多姿多彩、变化无穷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相和相合,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如一条飞蛇在黄山,听觉、视觉,像放那东洋烟火,听觉、视觉,通 感,5.通感(也叫移觉),“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修辞方式。,“通感”的修辞格的分类,1.形容的“通感”,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

9、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比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描写塘上的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就是通过比喻把视觉器官上的感受,用听觉器官来表达,通过感觉的交通使读者引起联想,用欣赏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听觉感受来体会荷塘上光与影的和谐的美。,2.比喻的“通感”,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音乐时,可以借助修辞手法直接描写音乐变化的阶段,听音乐的感受。也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归纳小结:,明湖居听书,侧面描写,戏园盛况:轰动全城,琴师弹奏:不同

10、凡响,黑妞演唱:以为观止,观众评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正面描写,白妞出场:“秀而不媚 清而不寒”,白妞说书:运用通感,本文艺术特色,1.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2.十分讲求章法,3.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白妞的演技效果,口技:“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用例:三国演义,烘 云 托 月 法,以景衬人:卧龙冈的环境-“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以人衬人:徐庶、司马徽对孔明的谈论、推荐亲

11、友:歌吟谈吐旷逸潇洒,容貌气度轩昂俊逸,以情衬人:刘备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 荷塘月色,2.比喻的“通感”,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灔灔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如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上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处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雾海,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去,落月摇情满江树。,布置作业:欣赏春江花月夜,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一、充分发挥想象力;二、必须用通感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