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新教材培训会交流提纲:二、变化:增删与调整七级上册交流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新教材培训会交流提纲:二、变化:增删与调整七级上册交流提纲.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会交流提纲,交流提纲简介,一、结构:层次与关系二、变化:增删与调整三、理念:观点与主张四、应用:策略与实践五、反思:评估与创新,二、变化:增删与调整,(一)增(加)与删(减)1、内容的2、栏目的(二)调(移)与整(合)1、内容的2、栏目的,(一)增(加)与删(减),1、内容的以“地球与宇宙”中的要求为例,地球和宇宙的课标目标变化,1、“内容目标”栏目下原来的表述内涵过于泛化的予以修改,清晰“内容目标”的指向,避免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随意提高教学要求。如:原来“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说出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均为2001年7月版)改为“说
2、出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和“知道阴历与月相的关系,知道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即把“节气”限定为4个主要的节气,把“月相”也限定为4个主要的月相。,2、某些修改主要依据学术界公认的新研究成果,如“了解九大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2001年7月版)改为“了解八颗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主要依据是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新的行星定义,把冥王星列入“矮行星”,由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又如“知道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2001年7月版)改为“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2010年8月版)查出版的(2012,1,北京:北京师范
3、大学出版社,41)。,地球和宇宙的教学目标变化,3、删去了“日界线”和“时区”等内容(“地球”部分),此部分居高中内容。删去了“了解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天气与气候”部分)。,地球和宇宙的教学目标变化,4、在“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中增加了“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内容小学简单提到过。,5、在“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中增加“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主要考虑到我国西部山区的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很大,许多山区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一条目:地球的形状第二条目:地球的大小新增:七下: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4章P128语言:描述更科
4、学:“把这个宠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1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的经验。第三条目:地球内部的结构新增:内部结构部分来自七下: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语言简化。原来是图片,现在改为读图。“用一把巨大的刀将地球切开”1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85,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一条目:地球仪实验:制作小型地球仪:目标删除了第二条:学会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1增加了制作过程的图解:不过图标为“制作简单的地球仪”2不是“小型”了。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5、科书科学七年级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第3版(印次:2006,6,第6次),892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89,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重点分散(丰富活动):活动的软着落探究:与原同,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第3节结成地壳的岩石,新增:第一条目:岩石的类型语言:出现了化石的概念(原初三的)第二条目: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第三条目:岩石的应用或许把火山与岩石放在一起更好。,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移:来自七下: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1删除:探究: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P129第一条目:地壳变动的证明第二条目:火山(与七下相同
6、)火山喷发示意图:与原同:日本的富士山,图片变小了。第三条目:地震:与原同1 七下:2005,12,第1版,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四条目:地震的防范和预报原: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删除了: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如马不进圈等民间流传的预报方式。新增:增加了自救图片1与防震建筑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03,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读图:新增:中国地震分布图。图例一样,而原图标为: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包含泥石流在内的,更符合本章节的主题。,第5节泥石流,语言:“2010年8月,洪水夹带着大量泥沙和石块袭击了甘肃舟曲县城”1教材写成这种新闻式的,还不多是大
7、事,典型吗?第一条目:泥石流的形成与原植被有关第二条目:泥石流的危害第三条目: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06,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一条目: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扩张学说科学方法:假说1原来是初三的教学要求图:大陆位置的变迁P111为原来的“阅读”P138七下证据意识:增加了图3-53舌羊齿化石的分布。增加了科学史:魏格纳、赫斯(新增)、迪茨(新增)新增:板块相撞模拟实验。保留原有的板块张裂实验。第二条目:板块构造学说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11,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与原同七下:第7节
8、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一条目:地形的类型读图:各种地形:换了一图:地势低平的平原。P114,原:七下P139,还真看不出是平原。第二条目: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第三条目:地形的变化,(一)增(加)与删(减),2、栏目的原教材的栏目设置:读图、讨论、思考、活动、阅读、实验、探究、练习。2新教材的栏目设置:读图、思考与讨论(合并)、活动、阅读、实验、探究、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练习。3(合一项、增一项、留六项,还是八项)2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第3版(印次:2006,6,第6次)3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9、社,2012,7,研究性学习与附录,研究性学习的调整附录删除了“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概说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史技术设计当代重大课题,本部分包括四个主题: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史,技术设计和当代重大课题。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它们应渗透到内容标准其他各部分的内容之中。,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在本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应结合现实的或历史的实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互动关系。第1章科学入门中,没有设置“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条目,但很好地体现了课标中的主题要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第1章科学入门隐性的,图片读图上,增加了从火药到火箭、从指
10、南针到卫星导航系统。现实感、历史感增加了。更关注STSE的导向。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第二个条目: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选图:从原来的生活与高科技的结合图形配置(洗衣机、吸尘器与登月等),到现在的“国产高科技”迎面而来,如“神舟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我国首台运算速度千万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等。新增加了一个活动,用的是:1、了解并记录你家里的下列信息:年买了电视机。年又买了电视机。更新前后的两台电视机功能的不同点是否。2、向长辈了解近30年来你家家用电器在种类、功能、数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分析这些变化体现了科学技术哪些方面的进步。热点图与传统电器变化的活动,很不错。但这里的教学有一点
11、:外来民工、家庭贫穷的,可能在电视机上,还没有“再”可言的。教师教学中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讲这个话题的。,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应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到人、自然与社会是有机地关联在一起的;初步了解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而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育科学精神,并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目标,1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2知道科学能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3知道科学是全社会的事业,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多方
12、面的关心和支持。4知道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5知道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6.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7.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目标,为达到上述目标,以下的建议可供参考:讨论电磁感应定律和发电机、电动机技术为例,说明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讨论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义和相互关系。列举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贡献的实例。讨论信息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依赖关系。讨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讨论普通公民对环境保护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从自身的具体行动做起。,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教学,第2
13、章 观察生物三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显微技术与科学的发展1原: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相同的条目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40,讨论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义和相互关系。列举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贡献的实例。讨论信息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依赖关系。,第2章 观察生物三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干细胞教材有过的。,讨论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义和相互关系。列举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贡献的实例。,第2章 观察生物三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原阅读中的“毒蛇与无毒蛇”,改为:“毒蛇及被毒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标题长了一点。,讨论普通公民对环境保护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
14、何从自身的具体行动做起。可以考虑改为:我国为什么还没有完善的抗蛇毒血清生产机制?从教材知识的角度:引导到社会与环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导航与数字地图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好,讨论信息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依赖关系。4知道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铁矿的形成和利用,5知道技术创新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6.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汶川地震,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3知道科学是全社会的事业,它的发展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15、,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认识到人、自然与社会是有机地关联在一起的;6.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第4章物质的特性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液晶:原:教材中的阅读增加了“莱怪茨尔”这一科学家。1从这里,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介绍的角度不同。是一个把握“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很好的材料。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46,讨论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义和相互关系。列举技术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贡献的实例。4知道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第4章物质的特性4项,科学技术社
16、会环境(新增)火箭发射塔下的导流槽,讨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第4章物质的特性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阅读:电冰箱的工作原理,1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解释 对错 普适 自然 技术:行动 好坏 局域 人文,第4章物质的特性4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新增)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2知道科学能促进技术的发展,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二)调(移)与整(合),1、内容的,记录表中,被测物,从原教材的测“小铁块”、“一元硬币”、“20板回形针”1改为“小铁块”与“小木块”。要求降低。,1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7、2006,6,第3版(印次:2006,6,第6次),23,删除了“58C地球上最高的气温”字样。,(二)调(移)与整(合),2、栏目的,活动从会沉浮了气球,变成乒乓球实验,变简单了,实验:温度计的使用,删除活动:增加“温度计的使用”,讨论:原来有热水的烧杯,“在烧杯中适当加入冷水,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下降。当温度计分别指示为50C和30C时,将手指浸入水中,记下手指对水温的感觉。”1“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这样的操作,在实验中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调控的难度就比较大。从教材的安排来看,原来带实验是二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一课时。应该是比较合理的。,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23,说明:内容一样,观察温度计、测气温、测水温、体温计、体温计的图解有变化。,(二)调(移)与整(合),从活动到语言:“这种降温方法在医学上叫做“物理降温法”。”1相同的例子,就是增加了一句话,信息量就高度浓缩。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49,(二)调(移)与整(合),思考与讨论这个很有意思,虽然农村学生大多没感觉,但完全可以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