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0557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状况,促进了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发展;同时为护理学科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做好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是护理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脑血管造影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照影剂,使血管充盈后,观察颈脑血管的形态改变,该方法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由于创伤小、对病人干扰少、见效快、恢复快及适应症相对较宽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在神经内科的各个领域。围手术期合 理、有效的护理对确保脑血管造影及治疗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适应证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

2、状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禁忌证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 动脉内膜下通道(血管夹层)血栓形成或栓塞 腹膜后血肿 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血栓性静脉炎 术后脑梗死 其他并发症 术中癫痫;脑出血;皮质盲,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双眼短暂失明;等。,一.入院护理:1.测量上肢脉搏、血压;2.常规术前准备,特别是凝血指标的检测。,二.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教育 病人对新方法有顾

3、虑,首先说明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很低的,已是非常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相比之下,脑血管疾病发展的危险性更大,如不及时正确诊断治疗会致残、致死;介绍已完成造影病例,解除顾虑;介绍本科室目前从事该项治疗的专家及技术现状及导管室硬件设备;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给予患者精神与经济上的支持。,2.材料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材料构成和性能,设计系列脑血管内治疗的图解,供患者阅读,最好能让患者接触实物,感受它的柔软和弹性,从而接受治疗,增强心理安全感。,3.手术配合教育 手术一般采用局麻,应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等。,4.术前用药 稳定血糖,血压。术前36天服用阿斯匹林10030

4、0mg/qd(除外动脉瘤),氯吡格雷75mg/qd,术晨按常规服药不间断。酌情术前24h静脉持续给予钙离子拮抗剂。,5.常规术前准备 会阴部备皮,碘、抗生素皮试,禁食、禁水4-6小时,必要时予导尿;术晨评估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滴注抗生素;。,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离子碘皮试非离子碘皮试(拟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过敏体征,注射前后测量血压波动低于1020mmHg者为阴性。碘过敏试验阳性而必须行造影者,应术前3d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使用非离子碘水溶液造影制剂。,6.备沙袋、造影剂、术前CT、MRI

5、资料入导管室。,三.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监测6小时。根据医嘱控制血压。,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观察意识、瞳孔、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头痛,及时发现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警惕过度灌注综合症发生。,3.穿刺点护理 平卧,术侧下肢伸直制动24小时,拔除导管鞘后,局部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远端血循环情况每小时1次,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等。术侧下肢制动期间,也需协助患者翻身,方法是术侧卧位,术侧下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预防压疮。,4.用药护理 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在拔除动脉鞘管后2小时,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ml腹壁皮下注射Q

6、12H,连续3天,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QD,共4周,口服阿斯匹林300mg,QD,6个月,以后酌情减量,以抗凝防栓。用药期间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监测出凝血时间,嘱患者避免外伤,注意安全;护理上应集中注射次数,避免反复穿刺,拔针后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饮食护理 术后即可进食,最好为流质或半流,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展望: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方法正向着更加简便、快速、立体和清晰的方向发展,使临床医生对脑血管疾病作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治疗,同时,随着高科技材料的不断开发,相信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介入治疗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认为不可治的颅脑疾病患者将从中收益。,原始图像,数字减影后的图像,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