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356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心灵的慰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 心灵的慰藉教学目标 1、 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 课时第一课时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3课 心灵的慰藉(第二课时)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思考比国家还要大的单位是什么(宗教)从而引入新课,宗教观念对美术创作所产生的影响。2出示课题播放ppt:礼仪与教化3、创设情境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 耶稣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佛教 释迦牟尼其中呢,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佛教。从佛教讲起。佛教产生于公元

2、前65世纪的古印度。释迦牟尼 出家前为王子,体会世间疾苦,决定修行超脱。(ppt:腋下诞生)佛教教义讲究因果轮回。早期受到统治者的支持。4、讲授新课1)、印度佛像(ppt:印度式佛头)印度佛头的造像特点:典型的印度人样貌印度佛像雕刻技术源自古希腊雕刻,经过本土化修改,造像越来越趋向于印度化。(ppt:与印度人侧面像的对比)相似度极高佛像特征:肉髻 白毫 螺发 耳垂(肉髻 白毫属三十二相)拓展:白毫是一撮毛 螺发是根据释迦牟尼生前的曲发而来耳垂代表智慧等2)、石窟艺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往后,佛教传入中国。说到佛教传入中国,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西游记(ppt:西游记剧照配乐)当然佛教并不是唐僧引

3、进的,唐僧引进的是大乘佛法拓展:佛教传入中国的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两者之间存在渡人与渡己的差异。佛教真正传入中国是在两汉时期,天下时局不稳定,人们需要一个心灵上的寄托,而佛教便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灵依靠。 有一条传入中国的路线是经由新疆地区进入中国。而到了东汉末年,在这条传教之路上,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佛教建筑的瑰宝克孜尔石窟。(ppt:克孜尔石窟)石窟供人打坐修行的地方,墙上画满壁画以给修行者更直观的神识感受。 从石窟壁画上可以看出,但是刚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还保留着很大部分的外来特征。 比如说: 物体用粗硬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西方化,并且运用到晕染的方法表现人物的体积感。(ppt:中国四

4、大石窟)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ppt: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特色介绍: 北魏期间,造像规模宏大,是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部分(ppt: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特色介绍: 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刻的巨型佛像。规模庞大,造像精美(ppt: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特色介绍:在陡峭的悬崖壁上开凿石窟,并雕刻大型佛像。(ppt:莫高窟)莫高窟特色介绍:壁画、佛像都生动华美,建造年代跨度很大。思考:(ppt:莫高窟四座不同时代的佛像)根据四幅不同时代的菩萨像来归纳佛教美术在我国的演化(本土化过程)。北凉初唐盛唐中唐由彪悍雄健的形象转变为秀骨清风的感觉,到中唐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

5、提高和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变,造像也逐渐变得有珠圆玉润之感,服饰也愈见华丽。(拓展:菩萨形象的演变。男到女)5、小结 佛教造像的样式收到当时审美思潮的冲击6、感受欣赏 欣赏中国古代佛教美术作品。感受宗教对美术的影响及宗教在中国逐渐本土化,并与中国的封建礼教思想相融合的演变和发展。7、观看ppt短片观看藏传佛教弟子在美国一美术馆表演沙画的ppt短片。感受佛教所传达的一种淡泊的心境。(观看ppt)6、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次用课件,可能是不熟悉,思路还是会把内容和课件分开来。课程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一下,主要的问题还是对课件没有很熟悉,在上课的时候,思路不能整合在一起。也是由于对课件不够熟悉,导致内容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在课堂上出现了暂停的状况。这是很不应该的。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也是一个因素。没有预先设想好环境对学生状态的影响, 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怎么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