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471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文史浅论诗经中的农事诗朱小凤刘文婷(1.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2.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摘要:诗经中的农事诗体现了周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确定了农事诗的概念以及诗经中农事诗的具体篇Ig,从农事诗里所描写的人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土地制度等方面揭示出西周农业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关键词:诗经;农事诗;西周1.引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农业在中国有史以来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在几千年前工业文明尚不发达的时代,农业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周代社会的农业生活方式,决定了周人的思维方式

2、和精神生活,决定了诗经艺术表达的农业文化特征.通过对最能反映农业经济文化内容的诗经农事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周代的经济生活实际,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根源,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农业文化特征的由来.2.农事诗的概念以及诗经中农事诗的篇目概述“农事”一词,在诗经里并没有出现过.最早提到”农事”这一概念的地方,应该是亡传?襄公七年中的”夫郊祀后樱,以祈农事也.”以及礼记?月令中的”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从这些语句来看,”农事”本指耕耘,收获和贮藏等农业活动.在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中,郑玄,孔颖达最先使用”农事”这一概念来解释作品.最早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诗经中农事诗

3、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中给出了农事诗的十一篇具体篇目.第一次使用”农事诗”一词的人是郭沫若,他在1944年发表的从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把农事诗的概念定义为:描述农业生产生活或与农业生产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事物的诗歌.对于诗经中的农事诗具体篇目的划分,历来都有不同说法,从广义上来说,诗经中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从不同角度折射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但是从狭义上说来,又有一些篇目是更集中,更具体地描绘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我们现在一般把诗经中的农事诗定为七月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这十一篇.3.从

4、诗经看西周农业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经中的农事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周代的农事状况,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丰富的社会内容,把它们称作反映周代社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毫不过分.通过对农事诗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3.1西周时期农民的生活状态与社会地位3.1.1生产劳动关于周代农民的劳动情况,在以七月为代表的几首农业生活诗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七月逐月叙述了农奴们一年的劳动与生活.从年初的修理农具,下田耕种开始,一直写到年终的祭祀宴饮.在-g月甫田大田载芟良耜中,都有给地里农忙的人送饭吃的情节,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在农忙时的紧张与辛苦.但即使整年辛劳,农民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

5、,食不果腹的生活.从”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穹窒熏鼠,塞向瑾户”等诗句中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概是什么状态.3.1|2阶级关系西周时期阶级等级森严,农奴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贵族奴隶174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劳动成果的分配也是极为不均,即使粮食丰收,农民也只能吃陈谷.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更说明了农民阶级与贵族相比社会地位的低下.3.2西周的农业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始于农业,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周人更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尊农神后翟为始祖,很早就开始了农事活动,也正是这种意识造就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与繁荣.3.2.1农业发展水平

6、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在很早以前便已培植选育了很多农作物.诗经中提到了如桑,白蒿,荻草,芦苇,李子,枣,水稻,青麻,小米,高粱等众多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的食物种类已经非常丰富.除了粮食作物以外,还有很多野菜水果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食用.西周时期的农业开垦技术也已达到一定水平,诗经有多处提到”耜”“缚”,”钱”等当时比较流行的农具,说明了西周社会对生产技术的重视.3.2.2农时概念周代农业虽然与前代相比有较大进步,但受社会发展水平所限,仍然是属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对自然界的认识,利用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非常重要.从那时开始,人们便已有了强烈的”农时”概念,遵循自然规律与节奏进行

7、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在诗经中,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g月,诗中表达时间意向的词出现多达四十多处,从开头的”一之日”“二之日”一直写到到结尾的”三之日”“四之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充分地说明了西周农民对节令物候的敏感.3.3土地制度的变化3.3.1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夏,商,周三代所实行的土地制度基本一样,都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为当时道路纵横交错,把土地隔为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最早出现”井田”一词是在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的”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一句.井田的所有者是周王,分配给庶民使用.土地领主即是周王分封的各级贵族奴隶主,他

8、们强迫农奴们为他们耕种,定期向周王交纳赋税,土地不得买卖与转让.3.3.2具体作品中反映出的土地制度及其转变诗经有很多篇章在描写农事时都涉及到了当时的土地制度问题,其中提到”公田”的比较多.如周颂?臣工中的“嗟嗟臣工,敬尔在公”,这里的”在公”即是”在公田上”上的意思.还有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的”甫田”二字,据考证应为”天子田”的意思,也就是指公田.另外根据载芟中所讲到的一个大家族从家族长到公社农民以及家属和奴隶一起下田耕种的情景,也说明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公有而非个体家庭所私有.而私有制在当时也已出现一些萌芽,在诗经中的农事诗里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证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雅大田中的”雨我

9、公田,遂及我私”,”私”字即为”私田”的省略.但诗经中提到公田概念的次数远多于私田,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公田比例多于私田,另一方面是因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多为周天子举行藉礼时所唱的歌,所描写的生产劳动的情景当然是在公田里进行的.4.结语诗经中的农事诗是我国西周时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一(下转第140页)文艺评/4”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赖婧(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审美作为一种能力和习惯,渗透到了文化要素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手工生活陶瓷,必然受现代审美取向的影响.本文从手工生活陶瓷的成型技术,装饰手法,烧成工艺等方面来探讨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

10、生活陶瓷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审美取向;手工生活陶瓷;影响一,引言从原始人类掌握制陶本领开始,手工生活陶瓷便诞生了.伴随着人类发展至今,从最初单一的,粗陋的陶瓷材料发展到如今为多种综合装饰的陶瓷器物;从单纯的满足人类实用功能发展到如今具有实用和审美并存的手工生活陶瓷.在观念,技术,审美等众多因素影响下,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创作发生巨大的变化.审美作为一种能力和习惯,体现在各艺术门类的创作风格中.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发展,必然渗透了现代的审美意识,现代审美取向对手工生活陶瓷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明代开始我国传统的手工生活陶瓷就已具备了严密的制作分工,当时实用美在整个手工生活陶瓷的

11、审美建构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武力和不平等条约,洋瓷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人们被这种价格低廉的”洋瓷”所吸引,同时感受着机械化陶瓷的规整美.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手工作坊走向合作化,集体化,随后全面形成全民所有制的大工厂,与之而来的是手工生活陶瓷被半机械化,机械化产品所取代,而此时手工生活陶瓷生产则完全进入了瓶颈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地个体陶瓷生产又开始复兴并出现,机械化陶瓷的生产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生活陶瓷制作.伴随着手工生活陶瓷那浓郁的人文气息,清晰的手工痕迹带来的怀旧情绪,手工生活陶瓷正是雨后的春笋,正在蓬勃的发展.二,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创作的影

12、响1.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成型技术的影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高效率,快步伐的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无法适从,回归自然便成了人们的渴望,这时人们的审美取向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在日用陶瓷生活用品中便得到了体现.不可否认,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的陶瓷产品,的确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它并不能满足当代人对日用陶瓷实用性和审美性图l:杯子的趣味组合的双重要求.于是,手工生活陶瓷的重新复兴使人们看到了”绿洲”.在成型技术上,创造者舍弃了工业化机械生产模式,重拾起手工制作方式.运用拉坯,泥条盘筑,捏塑,泥片成型,揉皱,推拉,挤压,刮擦等技法在陶瓷上留下浓厚的手工痕迹.纵然现代手工生活陶瓷比不上机器化

13、工业生产产品那样高度规整与严密,但手工生活陶瓷却显出其自身的特点生动有趣,不可复制.2.审美取向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装饰手法的影响在机械化陶瓷产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陶瓷贴花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生产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并使之无限止的复制,这样的后果必然导致人们对其审美疲劳.在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愿意重复使用和欣赏同一画面的产品,人们需要更多的样式的选择.那么现代手工生活陶瓷装饰的改变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装饰手法也变得丰富多样.创作者可以采用不同的釉料,色剂,色泥以及其他材料来进行综合装饰,同时纯手工绘制也成为了现

14、代手工生活陶瓷所热衷的装饰表现技法.这样更加直接,生动地表现了创作者的创作心理,使现代手工生活陶瓷在烧成后表现出或粗矿,或华丽,或温和,或朴实的艺术语言.3.审美取向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烧成工艺的影响图2:柴烧陶瓷陶瓷被誉为火的艺术,火的魅力在于将釉料化作斑斓的色彩凝固在器物上.烧成的工艺美是通过具体的器物呈现出来的,色质的深浅所形成的韵昧是任何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窑的气氛不同,烧成温度不同,甚至是同一种釉料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烧制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各种不同的方法烧制,形成了手工生活陶瓷丰富的窑火魅力.窑炉烧制的方法主要有柴窑,熏烧,气烧,盐烧等.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烧成有别于大机械化大生产的烧成工

15、艺,创作者不完全依赖稳定的大规模气窑烧制方法,为使手工生活陶瓷的艺术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作者常常选择柴窑,熏烧,盐烧等烧成方法.如柴烧,与一般窑的差别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熔融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的釉不同的是,柴烧的作品具有不可重复的难以预期的效果,保留了手工生活陶瓷那种质朴,古拙的美,使人感觉到返璞归真和难以名状的温馨.三,结论审美取向的转变对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创作有着必然的影响和联系.为了满足人们寻求自然美的渴望,在现代手工生活陶瓷上的创作上,创作者从陶瓷材料的成型,装饰,烧成等方面寻求陶瓷美的表现,以期更好的满足人们不断发展

16、的审美需求.参考文献:1张亚林.谈陶艺创作中手工痕迹的价值.装饰.2006.7.2吕金泉.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美术与设计.2007.4.3】齐彪.现代陶艺论.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12.(上接第174页)面镜子,它们详细地记录了西周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农业林业等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情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整体面貌,各种农业礼制风俗以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情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诗经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继续去探讨研究.社.2000年版.【21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王巍.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f-.【3】诗经探索M】,刘操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简介:朱小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刘文婷,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硕士研究1】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M,姚小鸥,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