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981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 论 老 舍 小 说 的 艺 术 特 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

2、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就他

3、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

4、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他们安分守己,于世无争,大都没有“向上爬”等“非分之想”。他们非常知足,其生活目的往往不在于要取得没有得到的,而在于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这从离婚中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张大哥对儿子的希望不大一一只盼他们成为下得去的,有模有样的,有一官

5、半职的,有家有室的、一个中等人。科长就嫌稍微过了点劲,中学教员又嫌低一点儿;大学不管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尔后闹个科员,名利兼收做事不可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一一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胖胖的,会生白胖小子。”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和处世哲学真实地反映了这类市民形象的基本特征。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在离婚、牛天赐传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都出现过那种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如兰小山、丁约翰之类

6、西崽,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新潮而又浅薄的胡同纨绔子弟。老舍一写到此类人物就使用几乎刻薄的手法,不忘记给他们描画可笑的漫画式肖像。从事个体劳动的城市贫民更是老舍十分关注和同情的形象。如老张的哲学中的洋车夫赵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老马祖孙、二强子,月牙儿中的母女等。他们都是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劳动人民。如果说老派市民的悲剧在于求“顺应”而不得,那么,祥子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将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存而不能。这类市民形象的共同特征是,勤劳、善良,具有坚韧顽强的生活意志和相濡以沫的质朴感情。他们大多是破了产的农民,分散的个体职业活动使他们各不相顾。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他们各人的眼睛,于是他

7、们每个人都觉得单凭自已的力量就可以成家立业,改变自己的困苦处境。正如祥子所想的那样:“自己是个好汉子,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地干,就必定成功”。他们选择的都是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然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却都是那样悲惨。恶魔般的社会环境不仅残酷地吞噬了他们所有的血汗和那点少得可怜的财产,而且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他们思想性格被旧社会扭曲变形,最后又被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祥子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就最富有代表性。二、老舍作品的“京味”老舍小说创作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语言上的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格是“京味”。它是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特

8、殊的文化趣味的精妙展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审美趣味。老舍用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因此他的绝大部分的小说是以北京为背景,如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老舍作品的“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景画、风俗画。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学价值。仅就骆驼祥子一书所涉及的部分场景来看,对北京风俗风习的描写已十分丰富。人力

9、车夫和车厂主的主雇关系、车把式的各种生存方法、古都老式的寿棚寿席、坐花轿的婚礼、热闹的集市庙会、大杂院的暗娼、下等妓院“白房子”的各色妓女嫖客、巫婆的请神画符,等等。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底层社会生态图画。“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这类“北京文化”

10、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四世同堂第一章就这样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

11、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跟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小说写了一个细节,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他的声音似乎是专当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祁瑞宣因此而感叹自己缺乏那种新兴民族的英武好动,说打就打,说笑就笑,敢为一件事,不论是为保护国家,还是为试验

12、飞机或汽车的速度去牺牲了生命。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及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致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

13、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三、老舍的幽默艺术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14、。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1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2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

15、默的语言艺术风格。老舍是著名的幽默作家,在他最初的作品问世之后,老舍便享有了“幽默大师”的声誉。老舍夫人胡絜青认为:“幽默是老舍作品的重要风格之一。”3老舍幽默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缘故原由。一是欧美幽默文学的影响。老舍早年在外洋首先接触和喜欢的就是幽默文学,老舍说因为他是读了英国的文艺然后,才决定也来尝尝本身的笔,狄更斯是他在那时辰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斯与哲扣布也都使他欣喜。因此他初习撰著时,有些效仿狄更斯。冰心也曾说老舍的作品颇有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风韵。二是和老舍本人的性格、气质有着紧密感情好的瓜葛。从老舍幽默艺术风格的形成来看,这一论断是不错的。老舍说:“我的脾气是与家道有瓜葛的。因

16、为穷,我很高慢,特别是在十七八岁的时辰,一个高慢的人在世爱独个沉思,而常常引起灰心。自十七八到二十五岁,我是个灰心者。我不喜欢随着大家走,大家所走的路似乎不永远高明,可是不许人说这个路不高明,我只好冷笑。赶赴岁数大了一些,我感觉这冷笑也未必对于,于是连本身也看不起了。这个,可谓是我的幽默态度的形成我要笑,可其实不把本身除外。”4穷,使他好骂世;刚强,使他容易以小我私人情感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他对于别人有同情心。正是因为老舍性格的这些个内涵因素,使他一接触到欧美的幽默文学便喜欢起来。这类主、客不雅因素的邂逅和融洽,形成了老舍的幽默艺术风格。“风格即人”,这是极有道理的。读老舍的文章,不仅能

17、是你轻松脑子,同时也可以是你的眼睛一亮,因为他每一篇都有闪光点,有益智开窍的功效。在每一篇幽默文章中都可以听到智者老舍的笑声,这笑声有温和的笑、有酸楚的笑、有友好的笑、有无奈的笑,这笑笑的是傻人傻风俗传统,而不是傻笑。因为他是站在崇高上看鄙俗的,他的笑声带有很强的批判力。 读老舍的幽默作品,不仅觉得老舍在笑,而且你自己也会禁不住而笑。比如相片中:“还是先说家庭吧,比如你的屋中挂着名家字画,还有些玩,雅是雅了。可是,第一你就得防贼,门上加双锁、窗上加铁栅,就连这样,夜间有个风吹草动,你还得咳几声,设若是明火进来十几位蒙面大汉,大概你连咳都不敢了这何苦呢?相片就没有这种危险,谁也不会把你父亲的相片

18、偷去当他爸爸,这不是吗?”的确,我在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老舍作为幽默大师他即没有林语堂的“牛油面包气”,也没有周作人的辣入骨髓地老姜味,更不似梁实秋的贵族气,而是处处表现出俏皮、泼辣和精辟,有时几近油滑的个性。老舍认为语言要能让人喜悦、愉快,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他的骆驼祥子就蕴含着色彩鲜明的幽默。在写杨家的仆人张妈的敢骂时是这样的: “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无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苏州调的流利,他们是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他,把她收作了亲军。”这是幽默的讽刺;还有虎妞诱骗祥子喝酒的

19、描写:“他把酒蛊接过来,喝干。一股辣气慢慢的,准确的,有力的,往下去,他伸长了脖子,挺直了胸。打了两个不十分例利的隔儿他好容易把这口酒调动下去”这是溢满辛酸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是轻松的、俏皮的,也是智慧的,称得上是中国文人幽默中的一个典范。作为人民艺术家,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简炼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恰似一坛老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之所以有这样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爱国思想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来读他的作品,广大的学者来研究他的作品。因此我们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经得起时间的磨砺,能让人不断的阅读,挖掘、

20、研究的作家实在不多。老舍便是其中一个。注释:1王晓琴笑:生命的交响 老舍幽默小品精粹,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92老舍谈幽默,宇宙风出版社,1936.83胡絜青老舍写作生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64老舍老舍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2.王晓琴笑永远是自觉的老舍的幽默风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茅盾 老舍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4.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09春行政管理

21、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渐趋模糊,但却使国家次级的经济形式城市经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地区)政府都正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

22、给则是推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国(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也是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手段,若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障碍。未来10几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从4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城市公共物品有效地供给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论文阐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的定

23、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着重探讨目前提高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方法:树立“公共财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加大对城市公共物品的投资 ;改进政府对公共物品生产的管制方法 ;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等。只有切实做好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才能使公共物品满足城市公众的需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唯有如此,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次感谢x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两年来我的教育与培养,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感谢本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也很难忘!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